- 刘琼;李成年;
《温疫论》中体现杂气致病、邪伏募原、一药治一病等学术致思方向,既重视对具体、微观病因探求,又重视对传染性疾病共性研究;在治疗上既有针对共性特征的九传治法,又有"以物制气""一药治一病"的特效药物治疗思路。这种既重视共性特征,又把握个性特质的学术致思方向,对于继承发展中医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1年12期 v.31 1141-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龚鹏;
孟河医派是江苏一大医学流派,其中费伯雄、马培之、丁甘仁三家治咳嗽独具特点,各有侧重。费伯雄尊《内经》,认为心肝脾肾各有咳嗽之症,不过假途于肺耳;故治内伤咳嗽,须先辨其证,知其脏,然后论其治,方能对证下药,病瘥快矣;马培之认为温润止咳,以顾脾肾;丁甘仁认为六淫犯肺,风为之首。孟河医派以其辨证细腻准确,用药轻灵平正,既遇危难重症,谴方仍然不离平淡,于平淡中显神奇,其学术思想仍影响中医学界。
2011年12期 v.31 1143-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沈伟;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往往同时存在,两者的密切关系源于呼吸道的连续性和发病机制的相似性。先后有学者提出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哮喘-鼻炎关联征、"过敏性鼻支气管炎""联合呼吸道"等类似概念,认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气道内的同一种持续性炎性疾病,风邪为始发因素,风痰痹阻,肺气失宣是主要病机,以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法为主要治法,同时重视治肝,结合临床辨证,还需考虑患者的个体体质差异。
2011年12期 v.31 1145-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文辉;刘石坚;
《伤寒论》中对芍药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六经证治均有体现。太阳病篇用芍药最广,其作用主要有调和营卫,益气养阴,缓中补虚,阴阳相补,缓急解痉,敛肺平喘等6个方面;阳明病篇中芍药的作用是调胃护脾阴;少阳病篇芍药的作用有缓中补虚,敛阴清热2个方面;太阴病篇用芍药理脾护阴;少阴病篇芍药的作用有阴阳互济,疏肝敛肝,促阳气外达,敛阴补阳等;厥阴病篇芍药的主要作用是补虚和血、敛阴缓急。
2011年12期 v.31 1147-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林群;刘晓鹰;
刘晓鹰认为小儿紫癜性肾炎早期在于风、湿、热、瘀,后期在于虚与瘀。谨守病机,血瘀是关键。血循脉道,脉为奇恒之腑,若仅仅出现皮肤紫癜则病在腑,疾病易愈;若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症状,则疾病由腑入脏,通常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治不离血,应辨病辨证相结合。刘老师大剂量使用活血化瘀之品,特别对于久治不愈者,多选用丹参、桃仁、水蛭、蒲黄、琥珀粉、花蕊石、三七粉、益母草等,止血而不留瘀。
2011年12期 v.31 1154-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鹏;刘洪玲;王子云;
王子云学习叶天士治络法理论,总结络病的痛,久,顽,痞,四大特点,运用旋覆花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并且提出补阳宜温柔勿燥热,清热,宜凉润勿苦寒,选药宜动勿静,宜辛利勿呆滞。务使活泼、搜剔,切忌阴柔滋腻,方能去除深伏之邪的用药原则。
2011年12期 v.31 1156-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武雯;舒鹏;
舒鹏主任认为胃癌术后患者出现的泛酸、嗳气、腹胀、嘈杂等消化道症状,有其自身解剖学特点,而不同于一般的反流性炎症。由于胃癌形成多以长期脾胃虚损为基础,脾胃虚损贯穿于胃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虚损程度,亦是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素有胃部疾患,日久脾胃阳虚或阴液损伤,加之手术攻伐,气血受损,脉络失和,而运化无权,精微不充,致脾阳损伤或阴液耗竭更甚。患者较常出现脾胃虚寒及胃阴虚损2型,健脾养胃之法亦应体现于胃癌治疗的始终。
2011年12期 v.31 1157-1158+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肖忠平;
中药助孕讲求从整体出发,详辨阴阳、寒热、虚实,而后立法处方用药,乃可药到病除。临床时除要求辨证论治外,还需结合月经不同周期的气血变化特点而用药,方可使胎孕易成。另临证中,使患者保有愉悦的心情及足够的信心亦是相当重要,因此,在治疗时须时刻关注患者心理,治病、攻心双管齐下,从而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011年12期 v.31 1159-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培华;
冼绍祥教授认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和肝肾阴虚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主张从肝、脾、肾三脏论治,善用潜降、和降、滋降3法,分别采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进行治疗。若肝肾亏虚不甚者可减杜仲、牛膝;前额痛加白芷;头胀明显者加杭菊;大便不通者加瓜蒌仁、大黄;小便短赤者可加竹叶、木通。若耳鸣,加磁石;若腰痛明显,加杜仲、狗脊;若夜尿频多加益智仁。
2011年12期 v.31 1160-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道涵;王素梅;
王素梅教授认为小儿口疮的病因病机起于外火,引触中焦伏火,发于脾胃,上炎口舌;治则以散风热、清里热为纲,辅以泻肝胆、运脾胃、舒经络诸法。循经辨证,擅化古方,多秉"散外火、清里热、安五脏"之圭臬。口疮因于热者,十居八九。热者寒之,故择药宜清凉,少温热,常选芳香化湿之品,对于积滞已成者,佐以消积导滞药,行通腑泄浊之功。小儿胃肠薄弱,不耐寒凉久伐,王师谨遵"一伤于病,再伤于药"之教诲,治疗中时刻不忘顾护中州,峻猛过寒之品,极少应用。
2011年12期 v.31 1162-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晓霞;郭华丽;郝会莲;朱志琼;贾维宁;王楠;曾倩;
曾倩主任医师遵从古训"异病同治",认为不同的疾病因表现出相同的病机,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方药,擅用归芍左归饮加减滋补肝肾养血,运用于辨证为肝肾阴虚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经临床验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法则的应用。
2011年12期 v.31 1164-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郝会莲;贾维宁;朱志琼;王楠;郭华丽;石晓霞;曾倩;
曾倩主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脾肾两虚乃病机之本,湿热瘀结为主要病机,故治疗上多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并注重中医综合治疗,以达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认为应从"虚实"为切入点,以"扶正祛邪"立法治疗,发挥中医药特色,内外同治,自拟免煎中药直肠给药及耳穴埋药。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扶正祛邪两者不可分割,且扶正是妇科疾病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2011年12期 v.31 116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郭书宁;王明明;
多数学者认为风邪是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祛风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或缓解期,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使用祛风法均能明显提高疗效。
2011年12期 v.31 1168-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峰;张建伟;
分别从中医、西医及中西结合3个方面探讨国内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方性流产的概况。中医多辨证分型为肾虚型、脾虚型、血虚型、血热型等进行治疗;专方治疗以加味安奠二天汤加减、滋肾安胎方加减、补肾固冲汤等治疗。西医通过调整母胎免疫及内分泌达到治疗目的。
2011年12期 v.31 1170-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思霖;郭力;常健菲;李显筑;
中医认为胰岛素抵抗的产生以气、阴、阳亏虚为本,血瘀痰浊内毒为标,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血瘀、痰浊是贯穿整个病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治疗上常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清热解毒、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等方法。通过动物模型、高脂、高糖、食物加药物诱导等方法,研究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规律。
2011年12期 v.31 1172-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焦玉娟;魏凤琴;
结合"女子以肝为先天"的生理特性和当今精神压力骤增的社会环境对女性情志的影响,以及痛经与肝的关系,根据"多情交织致病首先伤肝"以及《内经》"百病生于气"的理论,认为痛经的基本病机是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治疗应遵循《内经》"木郁达之"的原则,以舒肝解郁、行气止痛立法,方以逍遥散为主,随证灵活加减。
2011年12期 v.31 1175-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雪;罗汉华;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颈椎病的发病与动静力平衡失调、退行性变及情志等因素有关。传统医学认为,颈椎病是风寒湿邪侵袭、劳损、肝肾亏虚等综合因素所致。现代文献报道概括了本病为原有身体内部气血或脏腑虚损,导致卫外不固,因风寒湿邪入侵或外伤劳损等诱因,致经气运行障碍、气血不荣经络或经气瘀滞于局部的病机,当属本虚标实之证。
2011年12期 v.31 1177-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4 ] |[阅读次数:0 ] - 许岩;薛博瑜;
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占我国肝硬化的40%-65%,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多见,其失代偿期患者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5年生存率仅约14%,目前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总结乙型肝炎肝硬化西医发病机制,抗纤维化、抗病毒、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等治疗现状,以及中医方面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及部分名家经验,以期能够对于临床治疗及中医规范化辩证论治有所帮助。
2011年12期 v.31 1180-1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琚文娟;谈勇;
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主要调理肝、脾、肾三脏的功能,疏肝活血,理气化瘀,使脏腑的功能调畅,阴阳平衡,恢复女性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促使卵泡能正常发育、成熟、排卵而受孕,且优质卵子或卵泡发育明显改善。现代医学常采用促排卵、黄体支持等方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2011年12期 v.31 1182-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黄海燕;
目的:观察自拟参附汤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F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参附汤治疗,分别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症、心功能的改变。结果:自拟参附汤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参附汤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1年12期 v.31 1185-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超;
目的:整理分析国内各种医学期刊上的中医专家治疗慢性湿疹经验的文献,以期为本病的辨证治疗寻找规律。方法:将纳入的36篇涉及28位中医专家辨证分型和用药经验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型归纳为17种,其中血虚风燥、脾虚湿困、风湿血热和风热血虚型最多。共出现药物158味,810味次,其中主要有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结论:本病论治时强调体虚为本,风湿热邪为标,而且两者常常兼夹为患,病理因素有风、湿、热、瘀、虚。
2011年12期 v.31 1186-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岳伟;时吉萍;张志强;陈仁波;
目的:探讨辨证论治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临床观察,确立按照手足口病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型:邪犯肺卫证、肺脾湿热证及气阴不足证。通过中医辨证论治,42例患儿均在10 d内治愈。结论: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并结合疾病的地域性差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2011年12期 v.31 1189-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慧;薛博瑜;
生存质量是指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所关心的事情和有关生存状况的体验。生存质量测评量表一般分为普适性量表和疾病特异性量表。常用于肝病方面的普适性量表有MOS SF-36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Marilyn Berbner(1975)疾病影响程度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全面评估对肝病患者的疗效,必须采用量表去综合分析患者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总体健康状况才能得到一个客观可信的结论。有必要根据自身的理论特点和临床优势,在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量表制定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生存质量量表制定方法来制定有中医特色的、可应用于中医药疗效评价的生存质量量表,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中医临床与科研的迫切需求。
2011年12期 v.31 1192-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皇甫少华;丁曙晴;丁义江;
目的:从痔诊治的相关文献中寻找痔的中医辨证分型依据,为痔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证据。方法:以中文数据库-中医药在线所有48个数据库为平台,以"痔"和"痔疮"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中药内服治疗痔的文献,分别根据文献中方剂用药或治则归纳痔的中医证型分类。结果:共检索出方剂447首,可有效分型321首,其中治疗风伤肠络证157首,治疗湿热下注证41首,治疗气滞血瘀证64首,治疗脾虚气陷证41首,治疗热毒炽盛证18首;共检索出文献246篇,可有效分型166篇,其中风伤肠络证34篇,湿热下注证40篇,气滞血瘀证34篇,脾虚气陷证9篇,热毒炽盛证26篇,其他23篇。结论:根据文献,痔的中医证型有: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和热毒炽盛证5型。
2011年12期 v.31 1195-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潘卫平;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消炎痛、碳酸氢钠片,外贴天和骨通膏治疗;治疗组内服四妙散加味:苍术10 g,黄柏10 g,薏苡仁20 g,怀牛膝12 g,土茯苓10 g,秦皮15 g,威灵仙15 g,车前子(包)15 g,每日1剂,分2次煎服。外敷自拟"痛风膏"治疗:生大黄30 g,黄柏30 g,紫花地丁30 g,连翘30 g,白芷30 g,赤芍20 g,制乳香、乳药各20 g,炮甲片30 g,制马钱子20 g,冰片g,共研细末以蜂蜜、水各半调匀,外敷患处,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6.8%,2组比较,P<0.05。结论:综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2011年12期 v.31 1198-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徐梅;卢苏;
目的:观察清心滋肾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口服清心滋肾汤治疗:钩藤(后下)15 g,黄连3~5 g,牡丹皮10 g,紫贝齿(先煎)10 g,山药10 g,山茱萸10 g,茯苓10 g,莲子心5 g,紫草10 g,合欢皮10 g,浮小麦30 g。14 d为l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以患者症状及性激素情况评判治疗前后改变情况。结果:30例患者经清心滋肾汤治疗后,显效18例,占60%,有效8例,占26.67%,无效4例,占13.33%。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清心滋肾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可靠。
2011年12期 v.31 1199-1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程晧;马融;胡思源;刘虹;吕玉霞;王雪峰;李燕宁;
目的:初步评价喘哮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双盲试验、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本试验入选患儿共237例,其中试验组入选120例,对照组入选117例,2组剔除或脱落病例各3、6例。结果:喘哮康口服液与对照药小青龙合剂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4%和94.64%;对于中医证候疗效,喘哮康口服液与小青龙合剂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4%、95.54%,均无统计学意义,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疗效不劣于对照组;各单项中医证候疗效自身前后比较,除疗后3 d对照组舌质外,疗后3 d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肺功能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喘哮康口服液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疗效不劣于对照药小青龙合剂,并具有良好安全性。
2011年12期 v.31 1201-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孝成;纪青山;齐伟;
目的:观察多针浅刺法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多针浅刺方法进行治疗,取患侧阳明、少阳经腧穴为主,快速浅刺腧穴约1~2 mm,留针30 min。对照组采用脱水药及神经营养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8.33%,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35.00%。结论:多针浅刺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011年12期 v.31 1204-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骏;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针刺加中药口服8周,对照组30例单纯服用左洛复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11年12期 v.31 1205-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红洁;
目的:比较早期行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内科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痊愈和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和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单纯内科治疗效果更优。
2011年12期 v.31 1207-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惠珊;张志渝;覃小穗;
目的:观察电针交替配合穴位热敷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急性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配合穴位热敷疗法治疗;对照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电针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结果:治疗21 d后,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8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热敷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较单纯穴位热敷疗法疗效显著,二者联合使用更有利于急性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1年12期 v.31 1208-1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许广里;吕红艳;顾灵溪;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疼痛部位浅刺。配穴:第Ⅰ支,取患侧悬颅、率谷、天冲、阳白;第Ⅱ支,取患侧下关、颧、合谷、迎香;第Ⅲ支,取下关、翳风,颊车。结果:50例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28例,占56.0%;显效12例,占24.0%;有效6例,占12.0%;无效4例,占8.0%。总有效率为92.0%。结论:针刺治疗本病,疗效迅速而持久,实为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2011年12期 v.31 1210-1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浪;张玉梅;师红;张利;
目的:观察拨针治疗枕下痛的疗效。方法:对230例枕下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04例,治疗组采用自制拨针治疗,针具刃针(或铍针)规格0.7 mm×60 mm,将刃口打磨成圆钝形。1)枕外隆突旁开1.5 cm,枕下项线水平处定点,自制拨针垂直进入皮肤1~1.5 cm深后,从内向外(即由枕后中央向耳根方向)进针,直达乳突附近,沿项上线向下行5°扇形针刺,2)乳突下0.5 cm处进针,斜刺入胸锁乳突肌肌腹,作扇形平刺2~3针。治疗当天做头面部按摩、颈部扳法。症状缓解后,嘱其做颈保健操。对照组用针灸推拿配合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9.2%,对照组有效率87.5%,急性期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100%,慢性期治疗组有效率99.1%,对照组有效率84.5%。结论:拨针治疗慢性筋膜炎引起的枕下痛疗效较好。
2011年12期 v.31 121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雪莹;
目的:观察按摩配合中药重洗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患者平卧治疗床,先点按内外膝眼、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合阳、委阳、委中以疏通气血经络,缓解疼痛。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强直疗效较好。
2011年12期 v.31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力;杨东红;谭远飞;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配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刺血拔罐治疗,常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叩刺阿是穴,至皮肤出血,再拔火罐。配合针刺病变部位所对应的夹脊穴、肾腧、肠腧、次、环跳穴位等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相应穴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改善程度,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刺血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显著。
2011年12期 v.31 1214-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徐莉;
<正>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以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与中医眼科的"绿风内障""黑风内障"等相类似。临床上主要采取抗青光眼的药物、激光、手术治疗;中医则多以活血利水、通络开窍之中药汤剂口服,配合针刺治疗。笔者
2011年12期 v.31 1215-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利群;张苏扬;朱雪红;
<正>《景岳全书.阴阳篇》:"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矣。"又言:"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引火归源,纳气归肾。"引火归元法是祖国医学的传统治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肾阴阳虚损致虚阳浮越,虚火上炎之症,老年人多见。
2011年12期 v.31 1217-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黎明全;南征;
<正>笔者作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人,跟随南征出诊,经常得到南老教诲,南老鼓励我们要熟读经典,灵活运用经方,通过不断的学习经典及阅读经方应用的医案,感触颇多,真切的感受到经方在临床上的效力。尤其是在临床上运用经方治疗神经系统的难治疾病,收效较好,现将临床上2则医案摘录于下。
2011年12期 v.31 1218-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燕迅之;
<正>寻常性鱼鳞病为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疾病,由躯干四肢鱼鳞状鳞屑而得名。出生不久即发病,儿童时期症状加剧。有家族史及明显遗传性。根据皮肤粗糙和鳞甲的特点,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关于"蛇皮""蛇身"等记载[1]。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兹举1则验案以飨同道。
2011年12期 v.31 1220+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代君;
通过对25例服用乌头造成中毒病例的临床分析,发现乌头中毒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均伴有血压下降,严重者危及生命。提示在服用乌头时,应严格掌握其用量及用法,严防中毒发生。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对症处理,结合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营养心肌,提升血压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再发生率。
2011年12期 v.31 1223-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磊;刘美霞;刘剑刚;刘方;李浩;
大量文献资料显示,中药复方在防治老年性痴呆实验中疗效显著,中药复方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沉积、抗炎、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抗氧化应激、修复线粒体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抗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改善突触功能及调节脑内微量元素等10个方面的药理作用达到防治老年性痴呆的功效。
2011年12期 v.31 1225-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崔龙;金昌凤;王丹丹;
便秘是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约为90%~100%,其特点是不会因为长期用药对便秘产生耐受。随着癌痛止痛药物的推广,便秘始终是阿片类药物治疗期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医药利用其辨证论治观点与简便的方法对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便秘治疗有较满意的疗效。
2011年12期 v.31 1228-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焱;崔海善;聂金娜;李璐;
人参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病毒、抗休克、减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功效;荷叶具有降压、降血脂等显著疗效。人参配伍荷叶具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利湿除痰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气虚肥胖体质,防治肥胖证,可使气虚肥胖证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2011年12期 v.31 1229-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邓悦;董敬蓉;李双娣;齐峰;
中药免煎颗粒(规范名称为"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是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韩国兴起的新型中药。免煎中药具有作用迅速、成分完全、疗效确切、卫生安全、调剂方便等优点。较适合现代人快捷的生活节奏,有效解决了传统中药煎药、服药、携带、保存不便等不足。免煎中药的出现,是传统中药发展的一次创新。
2011年12期 v.31 1232-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覃骊兰;马淑然;
润药性纯净凝滞,大多有滋润濡养之性,同时有滋腻碍胃的缺点。润药药性柔和,性柔而行缓,药物作用缓和而持久。润药多以补益为主要功效,能补脏腑之不足,精血阴液之亏损。润药多甘咸或寒凉,药材质地柔润,如枸杞子、南沙参、北沙参等。燥药性质燥烈,善于走动,又有易化燥伤阴的缺点。燥药药性刚烈,性刚而行急,药物作用迅猛而短暂。燥药多以祛邪为主,能祛除人体内外之燥邪,散气血痰湿之凝滞。燥药多芳香辛温及味苦,药材质地枯燥,如木香、香附、黄芩、黄连等。在临床用药时,应抓住润燥药的不同特点与功效,取其既可相互制约又可相互配合的关系,优势互补,发挥特长。
2011年12期 v.31 123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磊;赵雅芳;李滢;孙洁;杨帅;陈磊;任晓暄;张露芬;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浆中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VISTAR幼鼠为研究对象制备肠易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天枢组和足三里组从第6周采用自制布袋束缚及电针处理,隔日1次,共7次。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结束后,麻醉状态下采用腹主动脉取血5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离心,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内冻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CGRP、VIP、ET的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VIP、ET含量升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电针足三里组大鼠血浆中CGRP、VI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天枢组大鼠血浆中CGRP、VI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足三里穴大鼠血浆中CGR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症模型大鼠血浆中CGRP、VIP、ET水平异常,进而引起三者之间的比值失调,可能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机制之一,而针刺可以通过调节三者之间的紊乱状态进而达到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且足三里、天枢穴的调节作用各具特点。
2011年12期 v.31 1235-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李彤;
目的:对病毒合剂抗病毒作用机理及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以100TCID50的病毒量接种于已生长成单层MDCK细胞的培养板中,每孔0.2 mL。置33℃吸附1 h,弃去病毒液。将药物最无毒浓度(TDO)用培养液10倍连续稀释4个稀释度,将稀释好的药物接种于培养板中,置于33℃培养,逐日观察细胞病变(CPE)情况,96 h测定HA。对照药物同上,同时设有药物对照、细胞对照。结果:实验药物病毒合剂稀释液在1∶128时可完全抑制甲3型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不能抑制甲1型、乙型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结论:病毒合剂在体外实验中,在稀释度为1∶128时,对甲3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甲1型、乙型流感病毒无抑制作用。病毒合剂对小鼠免疫机能调节实验结果表明,病毒合剂可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及IL-2,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011年12期 v.31 1238-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