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试论“天人合一”观对认识与干预亚健康的指导作用

    唐宏亮;庞军;杨扬;甘炜;王开龙;

    亚健康的发生与起居无常、饮食不节、劳逸无度、七情内伤、年老体衰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指导亚健康治疗的中医理论。"天人合一"理论强调人体自身、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将"天人合一"观念作为亚健康干预的指导理论,可以开拓亚健康干预思路,明确干预原则,使干预手段更加系统。

    2011年11期 v.31 1033-1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脾虚证免疫学研究

    王明明;郁晓维;

    脾"四季旺不受邪",因此脾的生理功能还涉及免疫系统。对脾虚证免疫学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发现,脾虚证与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之间存在联系。例如补脾法可提升脾虚动物模型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可调节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功能,能提高IgM、IgG、C3、C4水平,可调整IFNγ-与IL-4的水平。实验研究结果为脾虚证中医药调节免疫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疗效。

    2011年11期 v.31 1035-1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调燮类编》养生学术思想研究

    汤尔群;黄玉燕;

    《调燮类编》是我国古代养生和科普读物,多个篇章富含与养生相关的内容。其养生学术思想包括顺应自然规律、生活起居有常与饮食调养有度。顺应自然规律体现在重视天文气象、地理环境及时令节气等方面,生活起居有常体现在注意居住环境、坐卧行走、按摩保健、醉酒沐浴及妊妇幼儿等方面,饮食调养有度体现在注重饮食宜忌、重视饮食补养及服食药饵健体等方面。

    2011年11期 v.31 1038-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素庵妇科补解》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证治思路的探讨

    刘东平;

    《陈素庵妇科补解》中"和、调、补、运、通"思路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治疗脉络。陈氏"调之使之和",强调一个"和"字,认为调气郁为和,化痰湿为和,逐血瘀为和,补不及为和。调经时注重调畅气机,治疗不忘补肾,健运脾土是关键,通经脉为要,气血旺,经脉畅,则经自调。

    2011年11期 v.31 1041-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叶天士“阳化内风”理论对仲景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孙晓光;彭越;石琳;

    在脑卒中理论研究方面,叶天士遥承仲景之学,借鉴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等诸家思想,倡"肝阳化风"之说,以仲景复脉汤、黄连阿胶汤、甘麦大枣汤加减化裁,作为滋心、肝、肾三脏之阴的核心用药,强调肝肾阴虚、心营受损都是"肝阳化风"的重要因素。借鉴仲景土虚木乘理论,以麦门冬汤、酸枣仁汤加减为底方治疗胃阴不足、肝风内动而偏热证。

    2011年11期 v.31 1043-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失眠的中药治疗及研究思路

    梅海涛;

    对万方医学数据库2000年1月—2010年12月中药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发现,中药治疗失眠存在用药缺乏一致性,实验设计较少使用随机对照,疗效评价主观性太强等不足。对失眠方药的研究可以从中药筛选、组方研究、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几个方面进行,在临床研究的病例选择方面要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疗效判定需多引入相关量表及多导睡眠图等客观评估方法。

    2011年11期 v.31 1045-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金匮要略》治疗呕吐规律探讨

    张玉岭;

    呕吐之成因,既有脾胃本身的疾患所致,亦有他病影响而成。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虚实寒热以及病势的发展,不可见呕止呕。仲景治呕,寒饮呕吐善用小半夏汤,阴寒上逆用吴茱萸汤,少阳邪热用小柴胡汤,气虚伤津用大半夏汤,并告诫医者"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011年11期 v.31 1047+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中医病机探微

    曹立虎;岳仁宋;齐方洲;李明辉;

    传统理论认为,糖尿病(消渴病)病机为阴虚燥热。但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糖尿病的中医病机特点注入了许多新的内涵。现代医家从脏腑功能受损、气血津液虚滞、分期论治等角度提出了崭新的观点,由此构成了一经一纬2条病机主线。分期论治有助于抓住各阶段主要矛盾,而对各阶段进行脏腑气血津液辨证有助于明辨各阶段病位、病性及病势,为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拓展了思路。

    2011年11期 v.31 1048-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百合狐惑病的现代医学内涵启示

    张晔;

    《金匮要略》中"百合病""狐惑病"皆有因外感六淫,内伤脏腑所致的"常默默""默默欲眠""卧起不安"等损伤精神情志的证候,两病均在病后余邪未尽之际由情志不遂而引发,在病机的认识上体现了人体—自然—社会心理(天人一体观)的中医学模式,蕴含了现代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雏形,提示临证立法用药既从天人合一立意,又当从社会心理角度疏导方能奏效。

    2011年11期 v.31 1050-1051+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田耀洲教授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闫瑞;田耀洲;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肝脾二脏有关,以肝郁脾虚、木虚肝旺为主,治疗以柔肝扶脾为大法。田耀洲教授自拟加味痛泻要方,柔肝健脾,清热化湿,辨证施治,切中病机而取效。

    2011年11期 v.31 1052-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朱西杰教授治疗胃痛经验

    肖清燕;朱西杰;王延丽;韩博;

    朱西杰教授治疗胃痛提出"通降止痛治标,修复黏膜治本"的观点,临床上主要采用通腑降浊、通阳行气、制酸杀虫、化瘀通络法辨证施治,达到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动力,杀灭幽门螺杆菌,增加胃黏膜血液循环,促使胃黏膜炎症消散和溃疡面再生修复而止痛的目的。

    2011年11期 v.31 1054-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荣谦教授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证经验

    钟玉明;徐荣谦;

    徐荣谦教授运用"祛邪理气、痰瘀同治"理论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创立了清腺方。本着"散结必先消瘀,消瘀必先祛痰,祛痰必先理气,理气必先祛邪"的原则,强调运化中土是"治病之本"。

    2011年11期 v.31 1056-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8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熏洗疗法在肛肠疾病术后的应用研究

    王艳花;陈玉根;

    基础研究显示,中药熏洗能明显缓解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抗炎消肿,促进创面愈合。针对目前研究上的欠缺,需要进行更加规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而研究方向主要在于研制出机制明确、药效更好、使用简便的新剂型。

    2011年11期 v.31 1058-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腰肌劳损从肝脾论治

    唐欣荣;申艳慧;

    古籍文献及现代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肝脾亏虚是腰部肌肉慢性劳损的重要发病内因,风、寒、湿邪外袭及外伤和过度劳损是本病的重要发病诱因。柔肝补脾是慢性腰肌劳损的根本治法,祛除外邪为本病治疗的重要辅助。同时要防避邪气,不妄劳作,顺应自然规律,维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2011年11期 v.31 1060-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便秘的治疗贵在“善乎明辨”

    陈曦;高蕾;赵和;

    在便秘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八纲辨证、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其按八纲辨证可分为阴证、阳证,按气血辨证可分为气虚、气郁及血虚便秘,按脏腑辨证,责之肺、肝、肾及脾胃。用药或扶正,或驱邪,或攻补兼施。

    2011年11期 v.31 1061-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小儿湿疹

    陈会;李新民;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湿热发黄早期的经方,现代医家亦有用之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李新民教授经常用之治疗小儿湿疹,紧扣其内郁湿热、外有表邪之病机,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原理。

    2011年11期 v.31 1063-1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张成铭诊治恶性肿瘤学术经验

    周一民;叶丽红;

    张成铭主任医师治疗恶性肿瘤,在健脾扶正的基础上,辅以复方大法辨治,随证加减。其用药着重益气健脾,解毒抗癌,同时重视饮食调护。说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抑制肿瘤发展及延长生存期方面有较好疗效,并可协同放化疗杀灭肿瘤细胞,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

    2011年11期 v.31 1064-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桂芝教授治疗肾癌经验

    王辉;孙桂芝;

    孙桂芝教授从肾为五脏之根,心肾、脾肾、肺肾、肝肾、膀胱与肾相互关联的角度出发,以脾肾阳亏、阴虚毒蕴、湿热下结、血淤内阻、气血亏虚为肾癌治疗的主要方向,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综合调理。

    2011年11期 v.31 1066-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研究

    洪寅雯;何贵翔;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其病因比较复杂,涉及心血管、内分泌、生殖医学等多个领域,常伴有胰岛素抵抗、高雄、不孕、痤疮等临床症状。西医治疗主要为胰岛素增敏剂及口服避孕药等对症治疗。中医治疗本病注重从整体调节入手,立足于辨证论治,主张分型、分期施治,亦有专方专药,重视针药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标本兼顾,虚实并举。

    2011年11期 v.31 1068-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先兆流产的中西医治疗

    张莉萍;许小凤;

    对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名师验方等方面治疗,西医治疗包括基因治疗、抗感染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解剖治疗。中西医治疗均有其独到之处,但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具优势,已成为本病治疗和研究的重点。

    2011年11期 v.31 1070-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临床研究

    刘俊玲;李辉;刘丽;赵岩;边永君;王蕾;金在艳;刘志国;刘世刚;李国勤;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7~8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门诊予消喘膏穴位贴敷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疗法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总有效率为77.8%。证效关系显示,对虚证型疗效明显优于实证型。虚证型中对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证疗效无明显差异。实证型中对痰浊、气滞疗效明显优于血瘀证。在寒热分型方面,对寒证疗效明显优于寒热夹杂及热证。结论: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对于患有虚寒及痰浊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疗效较好。

    2011年11期 v.31 1073-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临床观察

    晏玲;彭碧波;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3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内服,配合自制消炎膏(大黄、黄柏、姜黄、白芷、苍术等)外敷治疗。观察其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沉、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11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100%。治疗后血沉、甲状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济消毒饮内服联合自制消炎膏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

    2011年11期 v.31 1075-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李影华;吴欣芳;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100例,用随机单盲法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消心痛治疗,治疗组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中药改善心绞痛症状与消心痛有同等的效果。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疗效确切。

    2011年11期 v.31 1076-1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严季澜教授运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199例

    魏玉霞;严季澜;

    目的:观察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就诊的患者199例,采用十味温胆汤口服治疗。结果:治愈20例,好转166例,无效9例,失访4例。结论:十味温胆汤加减能有效改善痰热内扰型失眠及伴随症状。

    2011年11期 v.31 1078-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42例

    荆胜国;侯沛红;

    目的:探讨丹灯通脑软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气滞血瘀型)的疗效。方法: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丹灯通脑软胶囊口服;对照组42例,予氟桂利嗪口服。2组都予常规补液及对并发症的对症处理,治疗2周后观察2组病例的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6.7%和35.7%,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6.2%。2组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灯通脑软胶囊能活血化瘀,改善颅内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气滞血瘀型)眩晕的有效药物。

    2011年11期 v.31 1079-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健脾益胃化瘀解毒法治疗萎缩性胃炎96例临床观察

    张晓斌;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化瘀解毒法结合西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2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西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中药(党参、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白芍、沙参等)健脾益胃,化瘀解毒,并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1.2%。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2011年11期 v.31 1081-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针刺治疗眩晕临床观察

    许广里;全松浩;王晓涛;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天冲、率谷、悬颅、神庭、百会、内关等穴位治疗,每日针刺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51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7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本病,可具有改善颅内供血不足、清脑开窍、升阳补气、平衡阴阳的作用。

    2011年11期 v.31 1083-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刮痧结合拔罐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久咳36例

    杨晓仙;

    目的:观察刮痧结合拔罐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久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肺脾气虚型久咳患儿均采用循经刮痧结合拔罐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36例中痊愈27例(75%),有效6例(16.7%),无效3例(8.3%),治愈率75%,总有效率91.7%。结论:该方法用于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久咳疗效确切,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

    2011年11期 v.31 1084-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整脊疗法治疗棘突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刘玉生;韩春霞;项柏东;

    目的:观察整脊疗法治疗棘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30例,应用整脊疗法治疗,每日1次,9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脊疗法治疗棘突炎的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疗法,且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

    2011年11期 v.31 1086-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配合局部刮痧治疗落枕临床疗效观察

    汤晓冬;张鑫鑫;李伟红;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局部刮痧治疗落枕的即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本科门诊落枕患者53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针刺组16例、刮痧组19例、针刺配合刮痧组18例。3组经治疗后即时评价疗效。结果:针刺组、刮痧组、针刺配合刮痧组3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刮痧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配合刮痧组与针刺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配合刮痧组与刮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组与针刺组疗效类似,针刺加刮痧组疗效优于针刺组或刮痧组。

    2011年11期 v.31 1087-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攒竹穴透睛明治疗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30例

    赵帅;路明;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攒竹穴透精明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30例。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18例(54.0%),有效10例(3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为97.3%。结论:此种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2011年11期 v.31 1089-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针灸通督温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陆斌;吴旭;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吴旭针灸临床经验"通督温阳"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成针灸"通督温阳"法治疗组及采用牵引和低频电疗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分别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痊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5例)好于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通督温阳法重在疏通督脉及诸阳经经气,理念独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1年11期 v.31 1090-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孙祥龙;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28 d后观察疗效。结果: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P>0.05)。结论: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明显。

    2011年11期 v.31 1092-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补肾通络饮合手法治疗颈椎病混合型阳虚血瘀候临床研究

    庞圣哲;邓悦;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饮对颈椎病混合型阳虚血瘀候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运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60例颈椎病混合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通过总疗效分析、TCD(经颅多普勒)等指标,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对比(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TCD对比(P<0.05)。结论:补肾通络饮能改善症状、解除或缓解椎动脉痉挛,增加脑供血。

    2011年11期 v.31 1093-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结合治疗干眼症临床研究

    刘彦;丁淑华;李凯;

    目的:观察中药、针刺综合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144例随机分为中药针刺组(59例)和泪然对照组(85例)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中药、针刺组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延长、泪液分泌量增加、干眼症状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针刺组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干眼症状改善和证候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优于泪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针刺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泪然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针刺综合疗法有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和缓解干眼的作用。

    2011年11期 v.31 1095-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薛一涛教授治疗心力衰竭验案2则

    高扬;

    <正>薛一涛教授认为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脏自病或它脏病引起,病位在于心,涉及肺、脾、肾诸脏,尤其与肾脏关系密切。在临床治疗中,薛教授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为治疗大法。由于本病多虚实夹杂,临证时要注重审查病机的虚实变化,各有侧重,或以补虚为主,或以泻实为主。补虚时应

    2011年11期 v.31 1097-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深刺下关穴治疗脑卒中后张口受限1例

    杨丹;

    <正>张口受限是继发于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后的一个症状,临床中一些功能性的张口受限常常难辨病因,目前对于该症的治疗报道较少,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广大临床工作者造成困扰,笔者采用深刺双侧下关穴治疗脑卒中后张口受限1例,效果颇佳,报道如下。

    2011年11期 v.31 109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阴交穴临床配伍应用举隅

    刘世红;

    <正>三阴交,不仅具有健脾、益肝、补肾之功,亦有安神之效,还为调血之要穴。具有补血分之虚、行血分之滞、清血分之热、活血分之瘀的作用,即施用补法能养血育阴、益脾止血,施用泻法能活血祛瘀、通经活络,先泻后补能祛瘀血、生新血,用泻法配透天凉能凉血止血[1]。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明代著名医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系统地、全面地记载了其主治范

    2011年11期 v.31 1100-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猪苓汤治疗发热不退验案举析

    刘秀成;

    <正>发热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临床各科均可见到,依其伴随症状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疾病状态。以下笔者所举的2则医案,其发热类型虽有不同,却病机相同且都是用猪苓汤治愈,现报告如下。1病案举例案1李某,男,38岁。于12年前因公负伤,致胸12椎平面以下截瘫。2009年12月,经人介绍前来

    2011年11期 v.31 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兰军教授临证运用六味地黄汤验案举隅

    孙立飞;孙兰军;

    <正>六味地黄汤(原为丸剂),出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原书主治小儿疾病[1]。后世医家在不断的医疗实践中拓展其应用范围,现代六味地黄汤(丸)的主治已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2]。导师孙兰军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和首席专家,临床擅用六味地黄汤化裁治疗内科杂

    2011年11期 v.31 1103-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仲瑛教授应用复法辨治胃癌1则

    王小坤;朱垚;顾勤;周仲瑛;

    <正>周仲瑛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家世业医,幼承庭训,悬壶60余载,专攻内科,旁及妇儿,精于辨证,长于复法,善治急难症,屡起沉疴,医术精湛,学验俱丰。作者有幸跟随周仲瑛教授学习,受益

    2011年11期 v.31 1104-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文政教授运用清心莲子饮治疗膀胱炎验案1例

    侯英华;王耀光;

    <正>李某,女,52岁,主因尿频、尿痛伴尿混浊间作8年余来就诊。2002年患者因尿频尿痛,小便余沥,小腹坠痛于天津某大学医院查尿常规:潜血+++,蛋白+++,白细胞+++,膀胱镜示膀胱炎,胃镜示浅表性胃炎,门诊对症治疗好转,后每遇寒冷或劳累后,尿频、尿痛反复,常伴尿浑浊,米泔水样,西医治疗效欠佳,今来诊。中医诊断为淋证(劳淋),气阴两虚,下焦虚损,膀胱湿热。治以补气养阴,利湿通淋,予清心莲子饮加减,6诊后症状基本消失。

    2011年11期 v.31 1106+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金季玲教授治疗经行咳血验案

    李梅;金季玲;

    <正>经行吐衄是指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又称"倒经""逆经"[1]。经行咳血属"经行吐衄"范畴。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肺肾阴虚,相火妄动,灼伤肺络;实者肝郁化热,迫血妄行,损伤肺络。治疗原则为虚者滋阴润肺,降火止血;实者疏肝泻火,降逆止血。经行咳血之证临床并不多见,笔

    2011年11期 v.31 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拔罐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验案

    冯晓纯;段晓征;冯晓娜;

    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加之小儿寒热不知自调,极易感受外邪引发以咳嗽为主症的肺系疾病。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拔罐产生的负压有较强的吸拔力,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刺激肌腠,引邪由里及表,引邪外出,使经络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011年11期 v.31 1108-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抗癌中草药草珊瑚中异嗪皮啶分离和纯化分析

    张欣悦;崔建成;

    目的:建立草珊瑚中主要有效成分异嗪皮啶高效稳定的分离和纯化分析方法。方法: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草珊瑚药材样本数例,采用甲醇浸泡,超声法提取异嗪皮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Diamonsil C18柱(200 mm×4.8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为17∶3∶80∶1),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344 nm。统计学分析样品含量差异。结果: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异嗪皮啶分离及纯化方法,草珊瑚中异嗪皮啶在江地区含量高。结论:草珊瑚中异嗪皮啶在江西地区含量较其它地区高,且采收季节应为每年9~12月。

    2011年11期 v.31 11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发灵对实验大鼠血清T、E2、T/E2调节及对毛发的影响

    孙颖;吴哲;景瑛;

    目的:证实生发灵对大鼠体内血清睾丸酮(T)、血清雌二醇(E2)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生发灵冲剂高、中、低剂量组6组,同时对大鼠进行脂溢性脱发造模与治疗给药,4周后统计其染色区脱毛数量,并检测血清睾丸酮(T)、血清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存在明显的性激素水平失衡,中药生发灵与阳性对照组均可降低其升高的睾丸酮,而对其雌二醇的影响不明显,且中药组与阳性对照组均能减少大鼠脱毛数量,但各中药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中药生发灵可改善实验大鼠失衡的性激素水平,对脂溢性脱发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011年11期 v.31 1112-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生化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

    白梓静;齐广才;刘珍叶;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生化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方法:以乙腈-水(21∶79)作为流动相,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7 nm。结果:柚皮苷、橙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4~116.9μg/mL,1.06~42.4μg/mL。结论: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较为准确,可用于复方生化颗粒的质量控制。

    2011年11期 v.31 1114-1115+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黄与洋铁酸模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赵丽茹;蔡广知;贡济宇;王洋;

    目的:鉴定和分析不同来源和产地的大黄与洋铁酸模药材。方法:应用红外光谱技术,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大黄和洋铁酸模进行鉴别。结果:不同产地洋铁酸模的红外光谱图非常相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大黄与洋铁酸模样品被分为两类。结论: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可无损、快速的鉴别大黄与洋铁酸模药材。

    2011年11期 v.31 1116-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胸痹病脉证方药辨析

    顾婷婷;张琪;

    目的:分析探索临证胸痹病的辨证思路。方法:采集2009年10月-2011年3月至常州中医院名医堂门诊病例35例,并对其脉案中的中药性能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胸痹病脉案常用45味中药五脏归经统计:肝经>肾经>心经=脾经>肺经;五味情况统计:甘味>辛味=苦味>酸味>咸味;四性情况统计:温性>寒性=平性;六经归属情况统计:少阴经>太阴经>厥阴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结论:提示胸痹与肝、肾等脏器息息相关;胸痹病多以"正虚"为先;胸痹病八纲辨证属寒者居多;胸痹病六经辨证三阴在前。

    2011年11期 v.31 1119-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参补养先天元气之理

    王红;李志道;

    人参历为大补元气之圣药,元气是根于肾的,但是参照归经理论,人参归为脾肺经或者脾肺心经,是不能直接补元气的。从元气补充理论着手,足三里作用提供佐证,以及今人提出的人参应归肾经学说,提出人参大补元气,其实为补益脾肺心之气,通过流通气化,起到滋补元气的作用。

    2011年11期 v.31 1121-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绞股蓝、生山楂水提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SREBP-1c及PPARα水平的影响

    陈希;余轶群;李军祥;李健;

    目的:探讨绞股蓝、生山楂水提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30只)。造模组以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恢复普通饲料喂养,将其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10只)、中药治疗组(10只)、易善复治疗组(10只),给药治疗4周。于14周末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TC、TG、HDL、LDL)、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肝匀浆总胆固醇(TC)及RT-PCR法检测肝组织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生山楂水提物治疗组肝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肝功、血脂、肝匀浆TC、MDA、SOD有明显改善及SREBP-1c mRNA的表达量降低、PPARαmRNA的表达量升高。结论:绞股蓝、生山楂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及肝功能、抗脂质过氧化,抑制SREBP-1c的基因表达,增强PPARα的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治疗NASH的疗效。

    2011年11期 v.31 1123-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补肾壮骨胶囊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张世华;滕加文;王富军;张学祥;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壮骨胶囊对兔膝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膝OA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A正常组、B模型组、C治疗组、D对照组,用改良Hulth法制造兔膝OA模型,C组给予补肾壮骨胶囊,D组给予壮骨关节丸。给药8周后,将兔处死后用TUNEL法观察补肾壮骨胶囊对实验性兔膝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Bax、Bcl-2在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研究显示A组凋亡指数最小,B组凋亡指数最高,C、D组凋亡指数明显小于B组,高于A组。Bax/Bcl-2比值在B组明显高于A组,C、D组与B组比较,比值下降;C组和D组比较,比值无明显差异。结论:补肾壮骨胶囊可以抑制Bax,促进Bcl-2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抑制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

    2011年11期 v.31 1126-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试析孙思邈依时摄养养生观

    刘琼;李成年;马闯;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有丰富的养生学内容,其中依时摄养养生观是孙氏养生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孙氏依时摄养养生观可概括为四个方面:起居有常,根据四季气候不同按时起卧、选择居处;服饵饮食有节,依时调整五味、服饵汤药养生;依时劳作,不妄作劳,运动适度;衣着适度,根据季节气候增减、厚薄适度。

    2011年11期 v.31 1129-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古代中医文献病人死亡时间规律述略

    欧杰;王兴华;

    在"四大经典"及历代著名医家的重要著作关于病人死亡时间规律的论述中《黄帝内经》《中藏经》《脉经》3书对病人死亡时间规律的探讨较多,而《难经》《千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景岳全书》等古籍对此方面内容探讨较少,而《伤寒杂病论》以及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著作中几乎没有此类问题的研究,《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和《类经》二书均对《内经》中相关内容进行了注解,但也有不同。结论:在西晋及西晋之前,"死亡时间有规律可循且可以预知"是当时医家的普遍共识,预测病人死亡的时间受到普遍重视。西晋之后这些理论仍影响深远,但不断受到后世医家的质疑和源自临床实践的补充。

    2011年11期 v.31 1131-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针灸治疗胃溃疡临床研究进展

    朱重炫;周丹;王富春;

    近年来针灸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增加,多采用毫针、电针、艾灸、穴位注射等对治疗方法对胃溃疡治疗,也有采用针药结合、针刺结合离子导入、拔罐合中药等疗法进行治疗,并发现针灸治疗胃溃疡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脾俞等腧穴。

    2011年11期 v.31 1134-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

    熊震坤;薛明新;

    近年来,中医采用针灸与推拿相结合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风池、供血、颈椎旁三针等穴,进行单一针刺治疗,也可针灸结推拿治疗,对风池穴、风府穴及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等穴位和肌肉在针刺后进行按摩以提高疗效,还可采用针刺加拔罐等综合疗法治疗。

    2011年11期 v.31 1138-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