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论“毒”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张宏;刘铜华;

    从"毒瘀神络"的角度探讨"毒"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毒"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毒瘀神络"是其主要病机。其中"毒"主要包括糖毒、代谢毒和瘀毒。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不同角度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毒(高血糖)、代谢毒(代谢废物)、瘀毒(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可以较形象地揭示该病的基本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2011年09期 v.31 817-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阳痿病因病机述略

    李柳骥;严季澜;

    阳痿的病因为情志刺激,不适当的性生活,不良生活习惯及久病体虚、禀赋不足、年高体衰、跌扑损伤或宗筋损伤、六淫侵袭、疾病影响和药物作用等。肝郁和肾虚是最重要的基础病机,血瘀是必然的病理因素,痰浊、湿热是现代人发病的重要病机。同时,阳痿发病与心、脾、肺三脏均有关,临床可灵活调治。

    2011年09期 v.31 819-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毒”邪与恶性血液病

    代兴斌;蒋楠;魏学礼;马兰;

    分析常见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特点,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相关研究,从病因病机、病性虚实等相关角度研究证实,"毒"邪在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常见恶性血液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甚至是主要致病因素。

    2011年09期 v.31 822-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内经》对暑邪致病的认识

    耿学英;

    《内经》认为,暑邪是常见外感邪气之一,属阳邪,属"上部"病因。暑为夏季的主气,夏伤于暑,热气盛。暑邪致病的证候特点为起病即见炎热燔灼之象,易耗气伤阴,暑热易犯心包,出现神志病证,易伤肺气,且易挟湿。《内经》分别论述了新感类暑病和伏邪类暑病,提出"热者寒之",对暑邪致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2011年09期 v.31 824-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中医研究

    彭飞;黄福斌;

    针对近年来中医药在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方面的有关认识,对现有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归纳,结合现阶段中医对NSAIDs性味的探讨,从而认识到外受寒邪或热邪为本病的起病主因,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以脾肾气阳亏虚为本,血瘀、气滞、寒湿、湿热等为标。目前学者针对脾虚血瘀病机所开展的相关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但临床研究较少,尚需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系统的实验室研究表明,健脾、活血、理气、温中、清热等方药可以起到防治NSAIDs相关性溃疡的作用。整体而言,脾虚血瘀已得到医家的充分认识,气滞、湿热等病机虽有所兼顾,但略显不足,基于气滞、虚寒、湿热、寒湿等病机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尚有待加强。

    2011年09期 v.31 826-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燕东;孟淼;

    脾胃病常常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相兼、升降失常的病机特点,而辛开苦降法一法中寄开于泄,寓通于降,平衡阴阳,调理气机,恰好针对脾胃病的病机特点而治,故堪称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治则之一。

    2011年09期 v.31 828-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伤寒论》气化学说当代研究

    姚海强;赵伟鹏;马垒;陈明;

    分析《伤寒论》气化学说的相关文献,探讨气化学说渊源的研究,义理的研究,相关问题的争论及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现阶段应对气化学说的理论和概念进行深入的阐释辨析,以解决古人悬而未决的问题。对该学说的产生背景、发展脉络及代表性医家的学术思想进行详尽的研究,应着重探索该学说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2011年09期 v.31 830-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张锡纯用连翘经验释析

    韩雪梅;秦玉龙;

    建立"张锡纯临床经验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分析张锡纯医案显示,张锡纯应用连翘治疗多种疾病,主要特点为:表里同热,发汗透表;热毒内留,清散托毒;热结肿胀,消肿散结。

    2011年09期 v.31 833-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耀庭教授运用疏肝法治疗神经官能症经验

    韩谨;

    周耀庭教授认为,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较大,情志长期抑郁,患神经官能症者日益增多。此病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以肝郁为主,与肝气、肝火密切相关,联系心、脾、胃、肾等多个脏腑,涉及心悸、失眠、眩晕、头痛、梅核气、呃逆、小儿多动症等多种疾病,年龄不分长幼。其经验方疏肝解郁汤疏肝、清肝、平肝,灵活加减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咽部、胃部及儿童心脏神经官能症。

    2011年09期 v.31 836-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感冒首发咽痛误治47例辨析

    李通;王秀莲;

    对90例感冒患者首发症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中以咽痛为主症的病例有46例,占51.1%,而且误治的情况严重。首发症为咽痛的感冒病例有因滥用抗生素而发,有因盲目输液而起,临证需辨证而治,避免误诊、误治。

    2011年09期 v.31 838-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少山治疗咳嗽经验

    戴霓;徐红;

    杨少山主任医师认为,咳嗽的病因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2型多见,内伤咳嗽以阴虚、气虚2型为主。咳嗽病位在肺,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治疗上以治肺为主,并兼顾脾胃等其他脏腑。方药选择从古方苇茎汤和止嗽散化裁,灵活加减运用,辨证论治。

    2011年09期 v.31 839-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方辨治肾源性水肿

    闫俊慧;宋俊生;马路;

    近年来,以经方为基础化裁的一系列方剂,在改善肾脏病水肿症状,防止复发,改善激素不良反应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肾源性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多从脏腑着眼,另有在气在血辨证以及六经辨证,治疗上遵从仲景"发汗,利小便,攻下"之治则,发挥经方特色加减,调理肺脾肾脏腑功能为主,兼顾行气活血化瘀。

    2011年09期 v.31 842-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拴全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常媛;马拴全;

    马拴全主任医师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采用疏风解表、益气固卫、养血祛风等法从根本上治疗荨麻疹,发挥作用后效果持久。

    2011年09期 v.31 844-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经验

    梁学梅;金季玲;

    金季玲教授临床诊治慢性盆腔炎认为,本病病理实质为瘀血,治宜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临床以中药汤剂疗法、心理疗法、中药保留灌肠加离子导入疗法、艾磁灸疗法4种疗法联合应用,内外合治,心身兼顾治疗慢性盆腔炎,可祛除病邪,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症状,具有症状改善快,病程短,临床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等特点。同时强调心理疗法和外治法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性。

    2011年09期 v.31 845-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研究

    宋润德;王然芸;

    分析近年来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状况及机理研究:治疗方面,中医根据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针灸、中药等方法治疗,较西医治疗远期效果好,疗效可靠;机理研究表明,中医对此病的治疗可能和子宫前列腺素、缩宫素催产素等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011年09期 v.31 847-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研究

    刘红静;麻金木;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则包括清热利湿、健脾补肾、温清并用、活血化瘀等,在治疗时根据病情随证灵活运用各法,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治疗上各有所侧重。

    2011年09期 v.31 849-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莫燕新治疗高尿酸血症经验

    郑艳辉;

    莫燕新主任认为,高尿酸血症急性期可以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同治的方法:内服宜清热利湿,解毒散结,采用三妙丸加减;外敷能消肿止痛,用活血散调蜜外敷。慢性期用益肾升清泄浊和络之法,以六味地黄丸加减益肾,佐以清热利湿解毒和络之品,以达标本同治之功。

    2011年09期 v.31 85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申弘道;吴洁;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用西沙比利片、乳果糖口服液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5%,对照组总有效率70.4%,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2011年09期 v.31 852-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0例

    黄春燕;王振常;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同时加服扶正化瘀胶囊,对照组患者单用替比夫定,均以48周为基本疗程。观察2组患者服药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HBV-DNA、PT及肝脾B超等各项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在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影像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疗效显著,两者联合有协同作用。

    2011年09期 v.31 85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益肾清热法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临床观察

    徐传花;种丽群;

    目的:观察益肾清热法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的疗效。方法:反复自然流产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患者共55例,分为2组。治疗组29例:服用益肾清热汤,每日1剂,早晚饭后30 min分服。对照组26例:服用阿斯匹林治疗,50 mg,每晚1次,饭后30 min服用。2组患者治疗期间严格应用避孕套避孕,经期停药,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3个月经周期结束后检测ACA,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抗体转阴20例,对照组抗体转阴11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反复自然流产ACA阳性有较好的疗效。

    2011年09期 v.31 856-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疗效观察

    凤婧;张晓峰;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CO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组)和观察组(中西药组)各60例。2组均行达英-35和促排卵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周期疗法。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停药4个周期后患者性激素的变化、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的性激素水平均有改善,停药4个周期后,对照组性激素恢复到原来水平,而观察组仍保持治疗后水平,且观察组周期排卵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调节多囊卵巢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2011年09期 v.31 858-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舒肝汤治疗经期头痛35例疗效观察

    袁杰;林丽娜;

    目的:观察自拟舒肝汤治疗经期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5例经期头痛门诊患者,运用自拟舒肝汤(醋柴胡、牡丹皮、炒栀子、白芍、当归、茯苓、白蒺藜、白术等药物组成)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治疗,水煎服,日1剂,每日3次。经前经后均可服用,连服2周为1疗程,可服用2~3疗程,并观察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痊愈1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治愈率51.4%,总有效率91.4%,治疗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结论:舒肝汤治疗经期头痛疗效明显。

    2011年09期 v.31 860-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益母草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临床研究

    邰迎春;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在分娩中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的有效性。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月60例孕产妇进行分组,A组:益母草注射液组20例;B组:益母草注射液+缩宫素组20例;C组:缩宫素组20例。观察产后各时段子宫底高度、子宫体硬度及阴道出血量。结果:产时和产后6 h A组缩宫效果不如B、C组,以后各时段比较无差异;产后各时段比较,产后12 h A组阴道出血量较B、C组少(P<0.05),其余时段阴道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注射液有缓慢但持久的缩宫效果,与缩宫素合用效果更明显。

    2011年09期 v.31 862-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灯盏细辛注射液改善糖尿病肾病肾血流临床观察

    刘芙蓉;李靖;

    目的: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5 d。结果:实验组在肾血流的改善、尿蛋白排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良好疗效。

    2011年09期 v.31 863-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干预药物流产并发症临床观察

    杜凤香;杜翠忠;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终止早孕中加用中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已经服用过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98名孕妇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流产第3天加服中药的早孕妇女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加用中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中药副作用少、方法简便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2011年09期 v.31 86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益气补肾化瘀开秘法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观察

    赵东英;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化瘀开秘法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益气补肾化瘀开秘法,对照组60例用通便灵。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5%,对照组82%,且复发率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益气补肾化瘀开秘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满意。

    2011年09期 v.31 867-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2例临床观察

    张喆;符思;王微;刘瑜;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均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并灌肠治疗,14 d后评价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7%与对照组93.1%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62.5%优于对照组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胀、恶心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快的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促进机体更快恢复正常。

    2011年09期 v.31 869-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及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0例

    黎民钦;梁智;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丹红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钠、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玉林市中医院外科从2003年1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60岁以上DVT患者40例,采用静滴丹红注射液、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内服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结果:40例老年人DVT患者有效32例,有效率达80%(32/40);好转8例,好转率20%(8/40),无效率为0,未出现肺栓塞或出血等并发症,多次复查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血黏度改善。结论:采用静滴丹红注射液、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内服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模式治疗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的优势,能及时解除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2011年09期 v.31 871-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加味阳和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5例临床观察

    徐连登;

    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给予中药阳和汤加味口服,观察治疗8周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分别在症状、体症等方面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阳和汤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治疗方法。

    2011年09期 v.31 873-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升阳法对肛瘘术后患者血清IgA及直肠SIgA变化的影响

    吴炯;王振宜;金炜;李盈;张海岩;

    目的:探讨益气升阳法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A来健全直肠黏膜屏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临床机理。方法:观察诊断为高位肛瘘,中医证属湿热下注型的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予术后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换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芪参固脱合剂,每日3次,连续服用3周。2组治疗前后各查一次血清IgA和直肠分泌物SIgA。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gA差值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直肠分泌物SIgA差值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升阳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肛瘘术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水平,通过上调血清IgA和直肠分泌物SIgA水平,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及局部的免疫力。

    2011年09期 v.31 875-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茜根散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68例

    张海涛;

    目的:探讨茜根散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6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均口服中药茜根散(茜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黄、阿胶、紫草、三七等)加味治疗。结果:痊愈24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5.6%。结论:茜根散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肯定,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年09期 v.31 877-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槟玫散治疗单纯性肥胖病

    刘权;张大伟;耿永波;

    <正>人体生化与生理功能的改变,会引起体内脂肪积聚(脂肪细胞增多变大和细胞内脂质含量增加),导致形体肥胖。标准体质量(kg)=[身高(cm)-100]×0.9,实际体质量超过标准重量的20%以上,体质量指数升高(体质量指数>24),或伴有一系列症状者称肥胖病。

    2011年09期 v.31 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40例临床观察

    童吉力;周琦;罗贤良;周本炉;王卫芳;

    目的:探讨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吞咽康复训练和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耳三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积分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VGF)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饮水试验积分显著下降(P<0.01),VGF评分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饮水试验积分和VGF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耳三针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吞咽功能。

    2011年09期 v.31 880-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以哑门为主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42例

    王文熠;李澎;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哑门为主穴,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42例。结果:42例患者中,痊愈18例,占42.86%;显效15例,占35.71%;好转6例,占14.29%;无效3例,占7.14%;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此种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2011年09期 v.31 882-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针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舒娅;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病位,以针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穴位为主,配合拔罐、穴位注射方法综合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治愈35例,占70%;好转11例,占22%;未愈4例,占8%,总有效率达92%。结论:针刺、拔罐和穴位注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需要保守治疗的患者来说是值得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2011年09期 v.31 883-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砭石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劳沛良;江洁慈;原林;

    目的:在临床上观察砭石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并与针刺疗法进行疗效比较。方法: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均接受砭石疗法,对照组均接受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60名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控制和膀胱控制评分均为0。其它日常生活功能因子评分每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除椅或床转移椅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没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除治疗组个人卫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日常生活因子均无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MBI总分均降低(P均<0.01);2组治疗后的MBI总分改变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砭石疗法能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总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效果与针刺疗法疗效相当;砭石疗法对个人卫生的改善效果更好,进食、穿衣等与针刺疗法的效果无差异。

    2011年09期 v.31 885-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热敏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6例

    杨思奇;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46例门诊患者采用热敏灸患侧肩井、肩前、肩骨禺、臂、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距皮肤3 cm左右依次循经往返施灸,使热力接力传感至手腕手背;配合康复训练抗痉挛模式,肩外展、外旋、上举,耸肩、摇肩,前臂旋前、旋后,腕背伸、Bobath握手上举及良肢位摆放等。每日1次,每周5次,休息2 d,再行下一轮治疗,10次1疗程。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统计疗效,结果46例患者治愈17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热敏灸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肩部疼痛、手肿胀,促进上肢肩手功能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2011年09期 v.31 88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麦粒灸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傅海扬;黄艳;王玲玲;

    目的:探讨针刺及麦粒灸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0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对照组)30例和针刺、麦粒灸、药物结合组(治疗组)30例,治疗前后予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结果:针刺麦粒灸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P<0.05)。结论:针刺麦粒灸对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2011年09期 v.31 889-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点穴手法结合神效散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46例

    于智强;谷福顺;王爱国;

    目的:观察点穴手法结合神效散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点穴手法结合神效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46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46例中,治愈40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要效率97.83%。结论:点穴手法结合神效散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9期 v.31 891-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金东明教授伍用附子半夏瓜蒌治咳喘验案

    冯占荣;金东明;

    <正>十八反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以致谈虎色变,遇之唯恐避之不及。但只要配伍合理,药中病机,是可以应用的。历代著名医家确有相反药物应用之例:如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大风散即用乌头配白蔹、茯苓丸用大戟配甘草;朱丹溪《脉因证治》中莲心散用芫花配甘草等等,诸如此类,的确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由此提示我们务必辨证看待古人的经验总结。同时,随

    2011年09期 v.31 893-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透刺法治疗眼型重症肌无力1例

    李文涛;远慧茹;

    <正>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和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NMJ)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一般采用Ossermen改良法的分型:眼肌型(Ⅰ型),仅眼外肌受累,约占20%~30%;全身型(Ⅱ型),其中ⅡA型表现为眼、面和肢体肌无力,ⅡB型表现为全身性肌无力和伴有咽喉肌无力;爆发型(Ⅲ型),突发全身无力,极易发生肌无力危象;迂缓型(Ⅳ

    2011年09期 v.31 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补中益气汤在肾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李继端;

    <正>补中益气汤是由李东垣所创,主要治疗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所导致的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之证[1]。笔者活用此方在肾系疾病中,治疗多种肾脏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泌尿系感染李某,女,45岁,2007年8月6日初诊。诉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6年余。自述始由淋雨受凉而

    2011年09期 v.31 895-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茵陈四物汤加味治疗虚寒口苦临床举隅

    苏淋淋;张世亮;

    <正>口苦是自觉口内有苦味,又称胆瘅,《灵枢.四时气篇》曰:"胆液泄,则口苦。"又因苦为火之味,而心主火,故涉及口苦症状往往认为是心胆热证所致,然《太平圣惠方.治肝虚冷诸方》曰:"夫胆合于肝,足少阳是其经也,为清净之腑,谋虑出焉。若虚则生寒,寒则恐畏,不能独卧,其气上溢,头眩口苦,常喜太息,多呕宿

    2011年09期 v.31 897-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中药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商艳慧;申鹏飞;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是以周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神经根、神经节和炎症反应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属中医痿证范畴[1]。临床以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为特征,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引起死亡。该病属疑难重症,多数患者经西医治疗后仍留有严重

    2011年09期 v.31 898-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邹澍宣主任运用经方临证1例

    赵聪娜;邹澍宣;

    <正>邹澍宣主任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专家,从事心血管疾病治疗与研究,擅长运用中医经典方药治疗疑难杂症。笔者在跟随邹主任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现将其典型案例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缴某,女,50岁,2010年2月22日初诊。主诉胸闷憋气,心悸间断性发作半年,近1周加重,曾于半年

    2011年09期 v.31 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

    刘红利;陈大权;

    <正>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也称Wilkie病。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的疾病,表现为慢性间断性上腹或脐周不适、返酸、厌食、进食后呕吐、腹痛等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误诊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1]笔者在临床曾见1例患者,报道如下。

    2011年09期 v.31 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心力衰竭复杂病例治验举隅

    孙雯倩;杨崇青;

    <正>随着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正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老年病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对"老年多瘀证"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并运用活血化瘀法防治老年病,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就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复杂病例的治验对该法进行探讨。

    2011年09期 v.31 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仲瑛教授辨治肾癌转移1例

    李英英;贾晓玮;郭立中;

    <正>周仲瑛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疑难病专家,国医大师。其家世业医,幼承庭训,悬壶桑梓六十余载,专攻内科,旁及妇儿,精于辨证,长于复法,善治急难病证,屡起沉疴顽疾,医术精湛,学验俱丰。今有幸参与周仲瑛教授师承门诊学习,随诊遇一周师辨治肾癌转移治验案,撷而录之,以飨同道,以期抛砖引玉,开拓思路。

    2011年09期 v.31 903-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柴胡汤合四金汤加减治疗胆囊泥沙样结石1例

    李玲;刘文全;

    <正>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其发病率程上升趋势。于西医传统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切,且费用较少,更能减轻患者痛苦,现举例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李某,男,69岁,2010年5月30日初诊。诉右胁疼痛一夜,伴呕吐胆汁样物1次。门诊查体:

    2011年09期 v.31 904-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当归-川芎不同配比的中医应用及其抗子宫痉挛的活性分析

    孙绪美;范同梅;姜国云;赖晓艺;方玲;

    目的: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当归与川芎不同配伍比例的中医应用及其抑制子宫痉挛性收缩的生物效应。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出含有当归,川芎的方剂4804首,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进行统计,用大鼠痛经模型和家兔离体子宫评价当归-川芎不同配比药对。结果:在含有当归、川芎的4804首方剂中,两者以1:1配比的方剂出现的频次最多,占总数的53.7%,大鼠痛经模型试验和家兔离体子宫试验表明不同配比当归-川芎药对有不同的止痛效果。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9期 v.31 906-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大孔树脂纯化葛根总黄酮工艺研究

    董金香;孙旭;邱野;邱智东;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纯化葛根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总黄酮的含量,并对工艺进行评价。结果:以1:2.88药材量AB-8型树脂(干重)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8,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5 g药材/mL,上柱流速2 BV/h,吸附后,先用5 BV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5 BV 90%浓度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纯化效果最佳。结论:该法简单可行,纯化效果好,能满足于大生产的要求。

    2011年09期 v.31 909-910+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小儿解毒退热颗粒的急性毒性实验及抗炎作用研究

    王延博;孙丽平;田建明;

    目的:观察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对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抗炎作用研究。方法:以最大浓度药液灌胃给药,24 h内给药2次,连续观察14 d,详细观察记录小鼠反应情况,死亡情况及体质量变化;采用角叉菜胶建立小鼠足跖肿胀模型,比较给药前后小鼠足跖肿胀程度。结果:急性毒性实验表明,临床常用剂量下使用本方是安全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对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跖肿胀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小儿退热解毒颗粒有显著的解热和抗炎作用,且无毒副作用。

    2011年09期 v.31 911-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龙花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小板减少的影响

    张亚密;王希胜;米琛;

    目的:观察龙花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按完全随机法分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结果:造模后第14天,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大、中剂量组、巨和粒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大剂量组与巨和粒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各剂量组脾脏、胸腺指数均高于巨和粒组(P<0.05)。结论:龙花胶囊能改善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一定浓度的龙花胶囊药液具有提高外周血小板数、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小鼠脾脏及胸腺指数,提高机体免疫力。

    2011年09期 v.31 913-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韦抗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马越;田瑶;姚小芹;王茂云;畅洪;

    目的:观察石韦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合剂组、石韦组、模型对照组、阿托品组。除阿托品组外,各组均进行相应预防性给药4 d,末次给药后1 h,4组大鼠静脉注射维拉帕米造模,并记录造模后的心电图。结果:石韦能缩短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P<0.01);能降低心率减慢的程度(P<0.05)。结论:石韦能缩短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ICa-L的内流。

    2011年09期 v.31 915-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浅谈《内经》论治中风

    陈霞;

    对于中风病的最早认识,当首推《内经》,虽未见专篇论述,但对本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病位病证、治则治法、预后及预防等多方面内容均有记载,对后世认识本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已有外风和内风的区别,已经认识到火、痰湿、饮食、情志等内在因素的致病作用。在预防方面提出了"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思想。

    2011年09期 v.31 917-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费伯雄从心肝脾论治崩漏浅析

    孙玉英;曹佩霞;

    费伯雄(1800-1879年),字晋卿,江苏武进人,为孟河医派开创者,临证处方以醇正、和缓为宗旨,讲究实效,于内妇科尤为擅长。费氏认为"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肝脾气郁化火,火旺血动,则肝不能藏,脾不能统,是以荣血下趋,崩漏不止"是崩漏的根本病因病机。临证每以养血柔肝,补土收纳之法治疗崩漏,方用归脾汤加减;崩漏日久,气不摄血者,则以益气升提,固崩止漏为常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出入。

    2011年09期 v.31 919-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多囊卵巢综合征诱发排卵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姚逸;时燕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不孕为育龄期妇女的首要症状,占无排卵性不孕的50%~70%,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现对症治疗尤以促排卵为重,西医以促排卵药物以及手术治疗为主,而中医以补肾、健脾、调肝以及中药人工周期调周促排卵辅助针灸等治疗为主,中医在治疗方面副作用小,但见效慢,患者依从性差;西医治疗方面虽见效快,但副作用大,远期并发症尚不清楚,两者在治疗上各有所长,若中西医相结合缩短治疗疗程,调整病患体质,降低治疗副作用,最大程度上发挥两者优势,不失为临床的治疗新途径。

    2011年09期 v.31 92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