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发明;刘影;
心肾不交临床上可见于惊悸、怔忡、不寐、健忘、遗精、郁证、癫狂、哮喘等多种病证中,其治疗以交通心肾为基本原则。而调理脾胃在这类病证中的治疗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发作时以交通心肾为主,佐以调脾胃,而在间歇期都应以调脾胃为主,因脾胃为心肾交通的枢纽,如心肾失交的癫狂、哮喘证,在间歇期都应以健脾祛痰为治。
2011年08期 v.31 709-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科军;张秀荣;苏德成;
中医著作中虽无慢性心力衰竭病名,但是根据其临床特征属于"喘证""水肿""心胀""心痹""心水"等疾病范畴。通过对古代的文献研究,认为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即正虚为本,瘀水为标;虚以气(阳)虚为主,阴阳并损,标以瘀水痰湿为标,并可以累及它脏。故在临床治疗心衰时,应以扶正为主,消补兼施为原则。
2011年08期 v.31 711-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1 ] |[阅读次数:0 ] - 王文靖;
高血压在中医发病机制上以肝肾阴虚而致肝阳上亢为本,痰瘀互结为标,以心、肾、脑及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为形态学改变,在中医病因学属痰或瘀的致病特征范畴。因此,高血压与并发症的病机相合则为"肝肾阴虚、痰瘀相兼"。从标本兼顾上确立治疗方法则为调肝肾,祛痰瘀。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关于中成药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不足,从而对高血压病起到预防和远期保护的作用。
2011年08期 v.31 713-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宋晓东;丛丽;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小儿解剖特点、免疫功能异常、微量元素缺乏、胃食管返流、遗传易感性与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后天喂养不当,调护失司,肝木上亢,气虚血瘀,以及用药不当,损伤正气等皆可导致该病。
2011年08期 v.31 715-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丽;陆为民;
陆为民教授治疗久泻从"健脾化湿为本""重视从肝辨治""治脾不忘温肾"3个方面入手,认为泄泻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治疗常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同时十分注重情志因素。施以疏肝、理气、健脾之品。肝郁明显者,以柴胡疏肝散合痛泻要方辅以健脾之品;脾虚为重者,以六君子汤加理气药为主方。若患者素体不健,或久病伤正,脾胃虚寒,中阳不振,脾病及肾,损伤肾阳,致命门火衰,失于蒸化温煦,治当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附子理中汤或四神丸加减。
2011年08期 v.31 718-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丁亚;毕艳丽;
中医的辨证论治和治未病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发病的角度阐述中医的气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系,提出治疗上应以补益先天之气,培补后天水谷之气,调和营卫之气,疏理人体气机为总的治疗原则,重视对机体的整体调整及预防,以期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启发,减少或避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2011年08期 v.31 720-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贾晓玮;苏克雷;李英英;郭立中;
周仲瑛教授临证常用僵蚕与制白附子、全蝎、蜈蚣等相伍而成牵正散,治疗脑瘤,既可以祛伏风,又能透邪毒,散顽痰,直中病机要害。往往配伍芳香化湿并能醒脑开窍的药物,其中首选石菖蒲。辨治风痰多用制南星,痰瘀多用胆南星。制南星能祛风、化痰、止痛治疗脑瘤,尤以恶性胶质细胞瘤为佳。习惯用量为15 g。在肿瘤辨治中强调祛邪的重要性,其中对马钱子在脑瘤方面的应用积累了大量经验。
2011年08期 v.31 722-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润东;
陈映山治疗癫狂遵《内经》用生铁落为饮,意在取生铁落为金石之品,质重下沉,有重镇安神功效,而采用"三家磨刀水"煎药。不管大便干结与否,皆使用下法,使患者腹中空空,邪无从生,癫而无精神,狂而无力气,稳定情绪,利于康复。临床善用麦芽,舒肝柔肝,安神助眠;善用虫类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擅长"禁食疗法",要求患者24 h内禁食除了开水及药物之外的任何食物。
2011年08期 v.31 724-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余六平;
俞景茂认为多种不同疾病凡属少阳失利,枢机失和诸候者,均可以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如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恢复期、鼻炎等病。俞教授认为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用小柴胡汤加减以寒热并用、消补兼施、表里同治,恰合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和疾病寒热虚实错综的病情征象,达到寒祛而不生热,热清而不生寒,补而不碍邪,消而不伤正,从而取得可观疗效。
2011年08期 v.31 727-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童存存;周端;
慢性心衰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临床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医认为"心气不足"是心衰发生的病理基础及其转归预后的决定因素,且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脉,肺主宗气而朝百脉,心肺生理上相关,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基于"心肺同治"的观点,阐述临床运用参蛤散治疗慢性心衰的理论依据。
2011年08期 v.31 729-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小翠;
近些年一些名老中医对于阴虚发热的治疗,有从气血津液论治者,也有从卫气营血论治者,治法有益气生津,养心营阴透邪热,滋阴清热,透热转气等。如阴虚发热,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清热,以生脉散加味。素体心营不足,养阴透邪外达为必用之法,但透邪易而心营恢复较慢,故需坚持用药。阴血亏虚,阴虚火旺证以四物补其阴血不足,牡丹皮、地骨皮、知母、黄柏退虚热,辅以菊花、天麻辛润而不燥,平息肝风治头晕。
2011年08期 v.31 73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迟莉丽;吕隆杰;孙大娟;
肠易激综合征是现今常见的全球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可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在中国以腹泻型多见,且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本文从现代医学及传统中医学两方面,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中西医结合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优点及必要性。
2011年08期 v.31 7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齐伟;王孝成;纪青山;
"多针浅刺",顾名思义,一次治疗的针数较多,纪青山老师常常用30~40只针;浅刺有两种理解:1)单纯从针刺的深度。2)面部皮肤肌肉较薄,无法进行深刺。纪青山老师治疗面瘫在面部的针刺深度常常在2分到5分。《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针灸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论基础亦应回归经典。只有把经典理论灵活的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才能有继承与创新。
2011年08期 v.31 736-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晶;张洪星;孙丰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中医在改善视力,预防本病的发生、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近5年来临床对该病有辨证分型论治、专方验方、中成药及针药并用等治疗措施,大大地提高了该病的临床疗效。
2011年08期 v.31 738-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舒音;张景洲;
通腑疗法可以清除肠道因慢性肝病而出现茵群失调的产生大量的内毒素,从而增加胃肠蠕动,泻下排毒,并能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和促进血氨等的排泄,同时达到醒脑开窍的目的。通腑疗法应用一般于"满、胀、燥、实"等里实热证,在临证时一些疾病在发生的过程中,即使没有可下的实证等表现,亦可根据疾病的转归及医者的治疗经验适当应用中医下法,攻邪外出,下行分流,达到未病先防或己病防变的治疗目的。
2011年08期 v.31 740-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辉;孙桂芝;
孙桂芝教授治疗乳腺癌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法,针对肝气郁结、脾胃亏虚、气血不足的患者,分别采用逍遥散、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八珍汤等加减治疗,同时对肺转移者,则予僵蚕、鼠妇、九香虫等;对放化疗者,分为化疗中、化疗后以及放疗后分别用不同中药调治,还积极运用现代科研成果,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路。
2011年08期 v.31 742-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希;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发热因其具有方法简便,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较口服及静脉给药更易接受等特点,倍受医者及患儿家长的重视。如洗浴疗法既可达到物理降温效应,又可经皮吸收而发挥解肌退热的作用;敷贴疗法是通过药物直接接触特定穴位,经透皮吸收以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滴鼻疗法可以通过鼻腔黏膜对药物的直接吸收以及神经调节作用而迅速发挥药效;以及栓剂、灌肠和直肠滴注等,方法众多。
2011年08期 v.31 744-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强;王永炎;盖国忠;陈仁波;
症状在中医诊疗方面的权重较大,症状的挖掘是完善诊疗体系的前提。但是,中医的症状学概念相对宽泛,在建立和完善自身症状学体系时,必须考虑到中医学的自身规律,而不是拘泥西医症状学概念。只要是对诊疗有价值的,不论是西医症状,还是非西医症状概念,都应该纳入中医的症状学体系。主要包括:症状的还原、挖掘病机所隐喻的症状、区分病证和症状、非主诉自觉症状和正常体征的区分、具有诊疗评价意义的正常体征。
2011年08期 v.31 747-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继宗;石玉君;乔宪春;
所谓神者,人之正气也;所谓客者,邪所也,邪气之所感,有时如客之往来。通过对《内经》"神客在门"的阐释,即神气、邪气都由"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出入身体,结合基本病因病机,从新的角度总结中医的病因分类。并根据《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体现的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结合内经五行应象关系,探索新的中医治疗方法。
2011年08期 v.31 749-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文娜;张思超;
清代薛生白将文学术语"源清则流自洁"植入医学中,用以说明肺与大肠、肺与膀胱的整体关系。肺为水之上源,与膀胱、大肠共同参与人体水液代谢;膀胱和大肠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调控,肺源清则下流洁,反之则生各种病证。临床上癃闭、水肿、淋证、黄疸、泄泻、便秘等病证据此指导可获佳效,体现了中医整体观论治思想。
2011年08期 v.31 751-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侯燕;郭家奎;
阿尔茨海默病本身能够一定程度诱导内源性NSCs的活化,以实现机体功能的代偿恢复,同时也说明随着病程的延长及年龄的逐渐增长,内源性NSCs的激活逐渐减少。补肾填髓中药能促进神经元细胞能量代谢和利用,激活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存活与再生。以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等组成的补肾复方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认知功能。中药具有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以神经干细胞为切入点,着眼于补肾中药对神经干细胞在脑内增值、分化的规律与机制研究,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内源性神经保护通路和神经功能重建的干预调节机制,为中医药在该领域深层次的研究开辟全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从更深层次上阐明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内在机制。
2011年08期 v.31 753-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傅延龄;徐静;宋佳;
根据对伊尹、扁鹊、仓公、华佗、仲景等史料记载的名医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考据、整理与分析,认为前四者或因非专于医药,或因无著作流传,或因受政治牵连,均未能成为医界宗圣;唯有仲景被后世医家推为医圣,其著作《伤寒杂病论》被推为众方之祖,是经过漫长岁月的验证与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
2011年08期 v.31 755-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慧渊;
气虚及瘀血阻络是贯穿缺血性脑卒中整个发病病程的基本病机,益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临床治疗明确辨证后对证治疗的效果最好,今后的研究方向仍不能偏离中医药理论的正确指导。"治疗时间窗"概念的引入是必不可少的,结合各个时间窗的症状体征,制定出合理且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1年08期 v.31 757-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夏桂选;徐荣谦;
目的:研究异常淋巴细胞对儿童抽动障碍的影响,探讨其对"从肺论治学术思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的儿童抽动障碍病例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18例儿童抽动障碍病例中,有17例发现异常淋巴细胞,另外1例发现白细胞胞浆中毒颗粒。结论: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病毒感染。因此,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与病毒感染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外周血涂片出现异常淋巴细胞为中医"从肺论治"儿童抽动障碍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2011年08期 v.31 759-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辉;熊益群;贺劲松;鲁艳平;
目的:观察大剂量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给予水林佳70 mg potid,复方氨基酸胶囊6 mg potid,治疗组加用大剂量犀角地黄汤加味煎剂治疗,日1剂,分2次服。疗程48周。结果:大剂量犀角地黄汤加味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LT、AST、GGT、TBil、HA、LN、IV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BV-DNA阴转率治疗组14例(23.3%),对照组3例(3.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后HBV-DNA水平下降中位数治疗组为3.7 log 10 copies/mL,对照组0.2 log 10 copies/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犀角地黄汤加味对慢性乙型肝炎热毒炽盛型效果显著。
2011年08期 v.31 76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宁;陆倩;夏毅;张毅欣;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凝血功能、Hcy、CRP水平及日常生活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汤,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2组患者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Hcy、CRP水平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目前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汤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011年08期 v.31 763-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马丽;车树强;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在一般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汤药,对照组给予包醛氧化淀粉。结果: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提高血红蛋白,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保护肾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延缓肾衰进程。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优于对照组。
2011年08期 v.31 766-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北京;
目的:通过辨证分型,主要探讨治疗老年气阴两虚型便秘的有效方药。方法:辨证为气阴两虚型便秘,选取芪术增液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36例中治愈15例,显效8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6.11%。结论:芪术增液汤治疗老年气阴两虚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2011年08期 v.31 768-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世红;刘淑华;
目的:观察天仙藤散结合激素治疗小儿单纯型肾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单纯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中药合激素等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治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仙藤散加减合西药治疗小儿单纯型肾病有较好临床疗效。
2011年08期 v.31 769-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文曼;马慧姝;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卡拉霉素0.25 g,日2次口服。治疗组口服自拟益胃愈疡汤。两组均以30 d为1疗程。结果:1个月后复查胃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9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9/6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溃疡病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11年08期 v.31 77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振全;潘贵超;
目的:观察自拟方蠲痹通络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对实验对象的临床症状变化、相关血液学指标等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指标转阴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蠲痹通络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2011年08期 v.31 772-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煦霞;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照组使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14 d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40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有效29例,总有效率67.44%。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来看,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改善和降低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黏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低,易被老年患者接受,显示恰当的单味单体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独特优势。
2011年08期 v.31 774-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红;赵锦声;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创立的针灸治疗的一套基础针法—针灸基础方,通过机体内源性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发挥作用,广泛调节人体七大系统,临床实例显示以该方为主体,随症加减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
2011年08期 v.31 77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颢龙;孟智宏;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中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文本着重从针刺治疗方面系统回顾及总结了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内容,探讨各种针法的疗效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运用的效果,为进一步临床治疗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11年08期 v.31 778-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海宁;孙忠人;赵宇辉;钟建兵;张殿全;常学胜;
目的:研究针灸加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及康复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达86.67%,其疗效优于康复组(P<0.01);在语言功能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针康组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康复组。结论:头穴透刺电针结合艾灸言语康复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方法。
2011年08期 v.31 78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吴云霞;
目的:观察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法,在臀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 mg,配合热敷膀胱区5~10 min后嘱其用力排尿。治疗组采用三阴交穴位注射法,推出新斯的明0.5 mg,配合热敷膀胱区,2~10 min后排尿。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57.50%。结论:三阴交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效果明显优于肌肉注射。
2011年08期 v.31 783-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郭莉娜;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采用辨证取穴方法取内关、合谷、太冲、中脘、足三里、膈俞、胃俞、脾俞等穴。结果:38例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率94.7%,无效2例。结论:针灸治疗呃逆效果显著。
2011年08期 v.31 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恩平;陈履埠;孙德芝;马东升;
目的:研究联合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和雷贝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比单用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清晨顿服雷贝拉唑30 mg,莫沙必利片5 mg,3次/d,疗程4周;中西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足三里、内关穴,疗程4周。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穴位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用西药疗效好,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1年08期 v.31 785-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韩正勇;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水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取气海俞、大肠俞、秩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等穴针刺,针刺治疗后休息10 min,选取突出的椎间盘突,以相应上下棘突中点旁开半寸,患侧华佗夹脊穴处按压定位,取20 mL一次性针筒一只,抽吸5%的葡萄糖20 mL,选取5号长针头,在定位点垂直进针5~7 cm,轻微上下提插针身,使局部有种酸胀感,回抽无回血,然后快速推入药液。结果:治疗组74例,痊愈34例,显效3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74例,痊愈21例,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19%。结论:针刺配合水针治疗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2011年08期 v.31 786-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广栋;吕文良;张莎莎;陈兰羽;崔庆荣;
人参味甘而微苦,微温不燥,性禀中和,功善大补元气,养血生津,广益五脏,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虚症;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是一味对补虚和祛邪都有很好作用的药物;在外感、内伤热病中,合理使用能起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邪自除之效;在脏腑热证和寒热错杂证中适时运用,也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011年08期 v.31 791-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秀江;丁安伟;姚卫峰;张丽;黄美艳;
二至丸在临床应用日益增多,除了应用于肝病、肾病方面,已引申应用于血液病、骨病、肠胃病、皮肤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通过对二至丸临床应用进行文献梳理,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011年08期 v.31 793-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玲;李伟;
大柴胡汤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名方之一,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现代临床多用大柴胡汤治疗胰腺炎、胆结石、胆囊炎、反流性胃炎、糖尿病早期、脂肪肝、高脂血症、发热、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2011年08期 v.31 796-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黄月芳;
遵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国家级名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陆拯主任中医师"猛药搭脉,配伍用药"的师训,在陆拯精心指导下,经几年的探索,对附子的临床应用逐渐得心应手。附子为一猛药,其脉诊为少阴脉证,在临床中应用附子,首先要符合附子证和附子脉:1)精神萎靡,嗜卧欲寐;2)畏寒,四肢厥冷,尤其下半身、膝以下清冷;3)附子脉———脉微弱。恰当的配伍可以减低甚至消除附子毒性,附子配黄连、甘草、人参、白术、干姜、蜂蜜等能减少其毒副作用。
2011年08期 v.31 799-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林翠茹;张金喜;
四逆散选药精当,配伍独特,疗效突出,是古今常用之效方。后世医家将四逆散看成是调理气机的基本方剂,一些舒郁名方,如《景岳全书》之柴胡舒肝散、《局方》逍遥散等,皆由本方发展变化而来,《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也系本方与桃红四物汤综合加味而成。并且大大扩展了四逆散的临床使用范围,将其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及小儿外感高热等疾病。
2011年08期 v.31 801-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覃骊兰;杨丽琴;
通过收集整理延缓衰老疗效确切、处方完整、治愈率较高的复方70首,总结用药规律。结果说明延缓衰老应补虚泻实,并以补虚为主;补肾固精、益气养血、祛邪安神为延缓衰老的基本法则;同时认为枸杞子、黄芪、何首乌、熟地黄、茯苓、人参、牛膝、当归、菟丝子等为延缓衰老重要首选药物。
2011年08期 v.31 803-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燕;华海清;王晓萍;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对1998-2010年期间有关放射性口腔炎的文献进行查阅,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查阅了1998-2010年期间有关放射性口腔炎的文献273篇,入选文献154篇,相关方剂112首,用药109味,用药频次1097次,其中使用频次在前5位的中药有生地黄、麦冬、玄参、金银花、茯苓。按中药学分类统计居前5位的是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结论:放射性口腔炎用药以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为主,兼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化痰利咽标本兼治。
2011年08期 v.31 806-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严哲琳;刘铜华;
目的:观察苦瓜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3周龄Wistar大鼠,高脂喂养16周加腹腔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苦瓜高剂量组(400 mg·kg-1.w-1)、苦瓜低剂量组(200 mg·kg-1.w-1)、吡格列酮组(4.05 mg·kg-1.w-1)及模型组,每组7只。另取标准饲料喂养大鼠7只为正常组。比较各药物干预4周后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游离脂肪酸(FFA)影响。结果:苦瓜提取物和吡格列酮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FBG、TG、TC、LDL、FFA水平,升高HDL水平水平(P<0.05)。结论:苦瓜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有一定调节作用。
2011年08期 v.31 809-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