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唐容川六经理论的诠释学分析

    张涛;陈明;

    唐容川在解释《伤寒论》六经时延续了《内经》理论:"仲景《伤寒论》,即《内经》所言三阴三阳,各因其脏脉之理"(《伤寒论浅注补正》)。他还采用了陈修园的六经气化理论来诠释六经:"天有六气,人秉之而有六经,六经出于脏腑,脏腑各有一经脉,游行出入,以布其化",并讨论标本中气的形质。唐容川六经理论一方面在于对传统的坚持,"若秦汉三代所传《内》《难》、仲景之书极为精确,迥非西医所及";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对西医冲击的积极回应。

    2011年06期 v.31 493-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6 ]
  •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病机探讨

    尹龙;田金洲;时晶;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位在脑髓,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脑府气血逆乱,脑髓失养,致毒邪内生,脑髓受损,神机失用。早期病机与心、肝、脾三者失用有关,后期病机与肺、肾失于滋养有关。除瘀血和痰浊外,毒邪内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

    2011年06期 v.31 495-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49 ]
  • 辨析三焦位置实质

    丘翠玲;

    《难经》所言三焦"有名无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形,而是无常形,实际上三焦乃有名有形之实体,位于腹腔中,上中下三焦分别对应现代医学解剖学中的小网膜、大网膜和肠系膜。

    2011年06期 v.31 497-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82 ]
  • 余师愚《疫疹一得》治疫思想探析

    王文远;杨进;

    《疫疹一得》为余师愚的治疫心得,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京城大疫之后。余师愚认为疫疹是"淫热之疫",病因为"毒火",病机是热毒在胃。针对此病创制余氏清心凉膈散和清瘟败毒饮,重用石膏,大清气血,直入肺胃,并兼顾扶正养阴。余师愚对疫疹施以大剂石膏,服用的病人"应手而痊"。余氏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对现代中医防治新发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1年06期 v.31 499-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99 ]
  • 论中医脉诊之道

    李彤;

    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集汉代以前脉学之大成,依据《内经》《难经》及张仲景、华陀等医家之论,阐明脉理联系各科疾病脉证,奠定了中医脉学的基础,并对世界医学亦有深远的影响。北宋著名医家韩祗和提出诊病当"以脉为先,以证为后"。先识浮、沉、数、迟、阴、阳;再察紧、缓、大、小、盛、虚。尤其重视脉之阴阳盛虚。并以此立论,用于临床辨证。通过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虚实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直接指导治疗。

    2011年06期 v.31 50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68 ]

思路与方法

  • 中医药微生态学的构建与发展

    张红;盖国忠;张志强;陈仁波;

    中医药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微生物制剂治疗疾病的医学,中医药涉足微生态领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中就载有专篇论述"汤液醪澧",系统地论述了"酒"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中的重要作用,至今仍有许多药物是用酒来炮制的。现代中医药微生态研究日渐增多,微生态学与中医药学有许多共识。中医药学的思想体系符合当今的医学发展趋势,与微生态学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再运用复杂信息采掘等适用于复杂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其客观发展需求的必要。中医药微生态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是极可能的,也是现实的,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1年06期 v.31 503-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45 ]
  • 抑郁症从脾论治

    赵晶;

    "脾在志为思",与心主神明有关,"思出于心,而脾应之",脾主思的功能亦以其主运化升清为基础,脾的功能健全则机体之精微物质才能充足,并输布至清窍髓海,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活跃。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在于脾失健运,痰湿阻滞,蒙蔽气机,湿邪黏腻停滞,与抑郁症缠绵难愈的特点有很大关系。临床上分为脾胃气郁证、脾虚失神证,前者宜理脾助运开郁,方用越鞠丸加木香、砂仁、佛手、焦山楂,后者宜健脾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等,取得满意疗效。

    2011年06期 v.31 506-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363 ]

经验传承

  • 秦亮甫教授运用膏方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顾锂铀;秦亮甫;

    全国名老中医秦亮甫教授运用膏方治疗糖尿病有独特思路,认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降糖必须降脂,理脾(胰)还需节食。秦教授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多伴有气血两虚,病久则血瘀,治疗用六味地黄丸来滋阴补肾,八珍汤来益气补血,配合清热生津养阴、行气破血化瘀、降糖降脂利水,辅以消食健胃化积、化湿行气方法。

    2011年06期 v.31 508-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16 ]
  • 周正华运用蒲公英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证经验

    马玲玲;周正华;

    周正华主任在临床中根据病情运用蒲公英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痢疾等,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每每加用蒲公英,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蒲公英中有效成分蒲公英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具有显著的促胃肠动力药理活性,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2011年06期 v.31 510-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420 ]
  • 吴承玉教授论治失眠

    李文;吴承玉;

    吴承玉教授认为阳盛则动,阴胜则静,大多数失眠患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阳亢。养心安神是最常用治法,百合、麦冬、酸枣仁、柏子仁为常用药物;阴液不足以外,常伴有肝旺、心火、脾虚、胆虚等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011年06期 v.31 512-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49 ]
  • 山广志中药配合介入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

    李欣;

    山广志教授利用中药自拟益土柔肝汤(白术、茯苓、党参、炒麦芽、焦山楂、连翘、升麻、薏苡仁、山茱萸、山药、熟地黄、鳖甲、水牛角)口服,配合介入栓塞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可降低晚期肝癌患者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地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2011年06期 v.31 51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1 ]
  • 王灿晖教授论糖尿病病机与治则

    陈艳;龚婕宁;

    王灿晖教授从中医角度治疗糖尿病见解独到,认为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即以气阴两虚、脾肾亏损为基本病机,虚火内热是重要病理环节,痰、瘀、湿为重要病理产物,治疗上以两调脾肾为主要原则,脾肾两调,主方常用黄芪、太子参益气健脾,同时王老又善长吸取前人经验,喜用施今墨治疗糖尿病的二个药对:黄芪和山药,玄参和苍术。兼以滋阴降火、活血化瘀等,配合一定的饮食及运动疗法。

    2011年06期 v.31 51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404 ]
  • 从湿论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李海松;梁苹茂;

    梁苹茂老师认为湿浊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之一,糖尿病病变日久,湿邪阻滞络道,致病情缠绵难愈,所以当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医辨证属湿浊为患时,治疗原则应以化湿通络、透达络邪为主,兼以通络达邪,方剂用雷氏芳香化浊法。

    2011年06期 v.31 518-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53 ]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高文涛;张福华;

    慢性乙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亏、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治疗上以清热利湿为主,兼以活血化瘀,养肝、健脾,益肾,分别运用龙胆泻肝汤合茵陈黄汤、逍遥散、一贯煎、膈下逐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临床上再结合科学的实验室检查,以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相辅相成。

    2011年06期 v.31 519-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70 ]
  •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探讨

    杨维泓;周华妙;郭勇;

    大肠癌因正虚感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引起,以湿热、瘀毒蕴结于肠道,传导失司而发病,但临床中受现代医学手段的影响,大肠癌患者术后多见气血亏虚证或气滞证,化疗后多见脾虚证或脾肾两亏,放疗后多见热毒证或阴虚证,应根据各阶段特有的证候特点加以辨证用药,同时大肠属六腑"以通为用",可适当添加通腑之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中医药的"个体化"治疗。

    2011年06期 v.31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23 ]
  • 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研究

    梁小觉;叶柏;

    慢性胆囊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内服和电针、药膏外敷、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中药治疗如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半夏电针取穴为:膈俞、胆俞、日月、不容、胆囊穴,胆囊区皮肤,将痛消散药膏外敷,耳穴贴压法,主穴取胰、胆、肝、神门、十二指肠、皮质下、内分泌。腹胀加脾、三焦;恶心嗳气加胃;发热加耳尖;向右肩部放射加肩穴;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敏感点上。

    2011年06期 v.31 523-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40 ]
  • 消化道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中西医临床研究

    刘誉华;胡业建;杜文飞;梁超;

    口腔溃疡一则与免疫有关,二则是以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不足、贫血为共同基础,三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西医治疗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轻型口疮以局部用药为主,重型口疮配合全身用药。中医治疗多采取清热泻火、补气健脾、滋阴养血、活血化瘀、祛湿利水、温中理气等治法,配以清热解毒的方药。

    2011年06期 v.31 525-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50 ]

临床研究

  • 桂枝类方治疗慢性荨麻疹26例临床观察

    张苍;

    目的:观察桂枝类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桂枝类方加减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痊愈5例(19.2%),显效9例(34.6%),好转9例(34.6%),无效3例(11.5%),愈显率为53.8%,总有效率为88.5%。结论: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桂枝类方有较好疗效。

    2011年06期 v.31 527-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26 ]
  • 肺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

    樊任珠;汪悦;桑锋;蒋立峰;宋雨菊;安青;

    目的:探讨肺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纤维化中医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古今肺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纤维化中医治疗研究文献。结果:目前各家无论何种肺部病变导致的肺纤维化都归于肺痹研究,而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纤维化有其自身特点,按照痹症中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肺痹与肢体皮痹有相关性,肺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纤维化的关系应最为密切,《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篇中桂枝芍药知母汤应为中医治疗肺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纤维化的首方,同时包含了肢体痹和肺痹的证治。结论:今后应继承和加强有效复方对肢体痹和肺痹同时治疗的研究,充分发挥中医复方优势。

    2011年06期 v.31 529-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78 ]
  • 运用“玄府”理论指导马钱子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潘洪;叶丽莎;罗钢;陈冲;白雪;

    目的:观察马钱子制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加马钱子制剂0.2 g tid,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2周为1疗程。观察对比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l);结论:马钱子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为满意,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使其临床症状改善。

    2011年06期 v.31 53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56 ]
  • 健脾益肾活血清利法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30例临床观察

    张志文;麻金木;

    目的:观察使用健脾益肾、活血清利法治疗CKD 3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KD 3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活血清利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BUN、Scr、Upr明显下降,GFR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健脾益肾、活血清利法治疗CKD 3期有较好的疗效。

    2011年06期 v.31 534-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60 ]
  • 桂枝茯苓丸加味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王惠津;柴淑娟;夏天;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桂枝茯苓丸加味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60例,痊愈42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桂枝茯苓丸内服配以清热活血散结之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经直肠黏膜表脉丛吸收,有抗渗出和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作用,可改善循环,松解黏连,促进炎症消散吸收,可以使患者瘀血消散,疼痛缓解。

    2011年06期 v.31 536-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67 ]
  • 癃闭康泰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120例临床观察

    金珊;熊浪;

    目的:观察癃闭康泰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湿阻)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湿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20例服用癃闭康泰胶囊治疗;对照组120例采用前列舒乐胶囊治疗,疗程均为6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侯积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及试验组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等方面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改善患者残余尿量方面未表现出作用(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在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在降低中医证侯积分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癃闭康泰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湿阻)安全、有效。

    2011年06期 v.31 537-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53 ]
  • 祛风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观察

    杨翠萍;章念伟;王荣宝;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法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系统观察80例,80例均予洛丁新1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再配合祛风通络方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87.5%,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祛风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确实,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2011年06期 v.31 540-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84 ]
  • 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王春红;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经离子导入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寻求更方便、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筛选病例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治疗组85例。对照组口服阿替洛尔12.5 mg,tid;硝苯地平10 mg,tid;阿司匹林75 mg,qd。治疗组基础用药同对照组,加用中药离子导入,qd,15 d 1疗程。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非参数检验,mann-whipney u检验。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1.76%及89.41%,对照组为66.67%及64%。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经离子导入是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1年06期 v.31 54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53 ]
  • 清化和胃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车桂香;唐旭东;李振华;宋秀江;

    目的:通过本研究,评价清化和胃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组为口服清化和胃片,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疗程为4周,分别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严重评分和中医症状分级和中医舌脉积分和SF量表评分的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以后主要症状严重度评分和中医症状分级积分以及中医舌脉积分和SF量表评分,均达到有效意义,而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俱有优势。治疗前后都进行了血、尿、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结论:试验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比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清化和胃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慰剂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011年06期 v.31 54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10 ]
  • 金咳息胶囊治疗慢性肺心病78例

    张重州;

    目的:观察金咳息胶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金咳息胶囊(成分:蛤蚧、生晒参、黄芪、川贝母、五味子、桑白皮、苦杏仁、玄参、当归、白芍、茯苓、甘草)治疗本病78例。结果:总有效率91.0%。结论:金咳息胶囊对本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2011年06期 v.31 546-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39 ]
  • 益肺止咳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0例

    韦麟;

    目的:观察自拟益肺止咳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益肺止咳饮(黄芪、党参、太子参、茯苓、炒白术、陈皮、制半夏、杏仁、砂仁、桔梗、黄芩、鱼腥草、浙贝母、苏子、白前、炙甘草等)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2%,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肺止咳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满意。

    2011年06期 v.31 547-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4 ]

针灸推拿

  • 舌针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应用体会

    常丽静;宁丽娜;熊杰;

    采用"醒法"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强调风池、完骨和翳风颈项部三穴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配合以快速点刺为主的舌针治疗,并依据中医理论在舌的界定部位辨证针刺和选用相应的操作手法。通过"醒法"及舌针应用,可促进损伤后脑循环和病灶周围功能重建,配合言语训练,从而改善言语功能。

    2011年06期 v.31 549-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72 ]
  •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何育风;王翔;吴双;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非手术治疗方法中以推拿效果最为显著,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清除自由基,减轻椎动脉、颈神经的压迫或刺激;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理筋整复及滑利关节之功效。根据医者的手法特点,分为松解类手法、旋转类手法和拔伸类手法3大类,并可将推拿疗法配合针灸、颈椎牵引及药物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011年06期 v.31 55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66 ]
  • 贴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刘健;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国际上目前推荐使用的内服、静脉以及吸入药物等疗法不同,皮肤贴剂以其使用方便、副作用少等优点,正逐渐被更多的患者认可和使用。中医利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历史悠久,今人将传统的穴位贴敷疗法与现代生物科学理论相结合,焕发出新的光彩。现代医学新兴的利用支气管扩张剂透皮贴剂防治哮喘的方法也屡见报道,与传统中医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1年06期 v.31 55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3 ]
  • 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

    魏乙锋;高淑红;

    目的:评价国内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真实性和相关内容,为进一步提高研究者临床研究设计水平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面广泛收集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对照试验论文,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对1979-2010年发表的合格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检索到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19篇,有19篇报告了疾病诊断标准;有12篇文献有疗效判定标准;有3篇报告随访情况;有4篇说明了随机化方法。结论: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者更多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但亦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2011年06期 v.31 55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7 ]
  • 综合手法治疗颈型眩晕症临床疗效评价

    王振全;潘贵超;

    目的:观察综合手法治疗颈型眩晕症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通络松解法、点按腧穴法、拔伸牵引法、微动调整法。对照组按中医骨病学第5版教材提供的标准方法进行。结果:治疗组55例病中,显效54例,有效1例,显效率98.18%;对照组55例中,显效42例,有效13例,显效率76.35%。两组比较(P<0.05)。结论:综合按摩手法,其症状改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手法。

    2011年06期 v.31 557-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7 ]
  • 穴位注射自体血清治疗过敏性鼻炎45例

    周伟光;

    目的:观察和寻找过敏性鼻炎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合谷、足三里注射自体血清1.5~2.0mL,与西药组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37.8%,对照组痊愈率24.4%,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自体血清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易接受、疗程短、无副作用、经济、疗效可靠的理想方法。

    2011年06期 v.31 558-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75 ]
  • 胃炎灸穴位敷贴治疗寒性胃脘痛30例疗效观察

    戴洁琛;符丽;

    目的:观察用胃炎灸穴位敷贴治疗寒性胃脘痛的疗效,探索安全、快捷的急性胃病镇痛途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使用胃炎灸,对照组肌注山莨菪碱,分别观察其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复发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3.33%,9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h内疼痛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出现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灸穴位敷贴在寒性胃脘痛的镇痛方面作用与山莨菪碱肌内注射相当,在对抗复发方面有一定优势,且简单、安全、无副作用、无痛苦。是治疗胃脘痛的一种较好的辅助疗法,适合临床应用。

    2011年06期 v.31 560-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40 ]
  • 整骨理筋调曲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常秀龙;于涛;赵树军;董福慧;赵文海;

    目的:观察整骨理筋调曲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整骨理筋调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并根据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整骨理筋调曲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94%。结论:整骨理筋调曲法操作简便,无风险,无创伤,通过临床观察,证明此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2011年06期 v.31 56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31 ]

医案医话

  • 金东明教授伍用附子白及治疗痹证验案

    冯占荣;金东明;

    <正>导师金东明教授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疗效显著,尤其在乌头配伍禁忌的应用方面更具特色。现将金师伍用附子白及治疗顽固性痹症验案简介如下,以其对十八反研究有所裨益。

    2011年06期 v.31 563-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8 ]
  • 马融教授运用风引汤治疗儿科病症验案2则

    赵玉生;赵金生;

    结合小儿"易虚易实""热极生风"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上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及癫痫以热证居多。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马融教授认为风引汤虽貌似杂乱,实为精巧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根据其运用该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及癫痫的两则临床验案,总结其在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方面的临床经验,以希引起同道重视,以便更好地发挥此方的临床价值。

    2011年06期 v.31 564-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39 ]
  •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验案1则

    李涓;成海燕;于建春;于涛;张雪竹;李国民;韩景献;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缺血缺氧引起的认知障碍[1]。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减退和

    2011年06期 v.31 56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98 ]
  • 乌梅丸临床新用

    郑春叶;雒晓东;

    <正>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花椒等组成。原主治蛔厥、久利。但发展至今,诸

    2011年06期 v.31 568-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83 ]

方药纵横

  • 芍药性味辨

    谷建军;贾立龙;李海波;

    毛莨科植物芍药属芍药是一味临床常用中药,长期以来,芍药依据产地、炮制方法及功效不同又分为白芍和赤芍。但是在药材认定、功效等诸多方面仍有不甚明晰之处。因此,试图从芍药的历史源流、赤白芍之鉴别以及芍药性味功用基础等方面加以阐述,以冀明确赤白芍药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2011年06期 v.31 569-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54 ]
  • 中国海域柳珊瑚化学成分与生理活性研究

    崔萍;樊成奇;陆亚男;邵盛男;

    柳珊瑚一直是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从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包括甾醇类、萜类、含氮化合物类等多种类型,活性筛选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普遍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和抗结核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本文对2003年以来中国海域包括台湾海域柳珊瑚新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做一总结,为柳珊瑚的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2011年06期 v.31 57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63 ]
  • 川芎和葛根有效成分配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探讨

    朱慧渊;

    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是七情配伍,中药配伍还要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在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针对活血祛瘀法采用的药对组成很多,例如羌活配川芎,川芎配芍药,当归配荆芥,川芎配天麻。川芎嗪与葛根素的配伍,不但遵循了中药药对配伍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体现出了中药药对的研究方向。

    2011年06期 v.31 576-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49 ]
  • 岩黄连提取物的药理学研究现状

    康艳辉;朱廷春;王培培;申利红;李雅;

    岩黄连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文献研究其具有抗肝炎病毒、抗菌消炎、止痛镇静、提高免疫能力、抗肿瘤等作用,其注射液临床上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及其他肿瘤的辅助治疗。岩黄连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能更广泛、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2011年06期 v.31 578-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2 ]
  • 基于电子鼻的中药材类别及新鲜度鉴别

    刘红秀;骆德汉;姬生国;李卫东;王燕;

    目的:运用电子鼻PEN3提取中药材挥发的气味信息来建立气味指纹图谱,以鉴别不同中药材及其同类药材的不同新鲜程度。方法:选取广藿香药材、新鲜广藿香、薄荷药材及新鲜薄荷等4种中药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线性判别分析法来鉴别。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2种分析方法,都能很好地区别这4种不同新鲜程度的药材,识别率达到100%。结论:采用电子鼻系统PEN3能够很好地鉴别不同品种及不同新鲜程度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011年06期 v.31 580-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49 ]
  • 中药多糖苷结构中单糖种类的分析研究

    张晓丽;吴品昌;史锐;李楠;

    目的:分析研究中药多糖中单糖的种类。方法:采用薄层酸水解,以三氟乙酸水解中药多糖,水解产物中加入盐酸羟胺、吡啶和醋酐衍生化反应生成糖腈乙酸酯衍生物,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检测出中药多糖中单糖的种类。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可以准确测定出中药多糖苷中所连单糖的种类。

    2011年06期 v.31 584-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27 ]

实验研究

  • 双黄连冻干粉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郭丽双;李凯军;徐艳;张文莉;付英梅;张晓莉;

    目的:探讨双黄连冻干粉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药敏质控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SHV型ESBLs阳性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700603),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依据不同浊度液体内细菌含量不同的原理,绘制时间-浊度曲线(生长曲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ATCC25922而言,双黄连浓度<3.125 mg.mL-1时,对菌株生长无明显作用,浓度在3.125~12.5 mg.mL-1之间,培养时间超过14 h,时显示出促进细菌生长的作用;浓度为25 mg.mL-1时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50 mg.mL-1时细菌不生长。对700603而言,当双黄连浓度<12.5 mg.mL-1时,对菌株生长无明显作用,当浓度为12.5 mg.mL-1时,对其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当浓度>12.5 mg.mL-1时,细菌不生长。结论:双黄连冻干粉对革兰阴性杆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11年06期 v.31 586-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7 ]
  • 益气通下中药对大鼠急性腹膜炎各阶段炎症因子变化的实验研究

    吕文立;孙敏;朱忠才;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动物模型,观察益气通下中药对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及因子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盲肠结扎致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动物模型,分别经口给予益气通下中药(硝黄口服液)、益气通下中药+腹腔注射铃兰新(西药)、腹腔注射铃兰新,造模后第1、2、4、6 d,每次随机从每组中抽取8只采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TNFa,IL-6,TNF-aR水平。结果:TNF-a模型组先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给药组下降较模型组快;IL-6,TNF-aR先降后升,给药组上升较模型组快。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西药组初期较中药组明显;中药组后期较西药组明显;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结论:益气通下中药对大鼠急性腹膜炎炎症因子的影响后期明显;中西结合组对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最理想;IL-6结果与相关资料不符。

    2011年06期 v.31 589-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7 ]
  • “肺肠合病”模型大鼠肺肠血管活性肠肽与P物质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朱素有;杨宇;冯贤荣;张显明;郑旭锐;叶建红;

    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肺部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VIP)与P物质(SP)含量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和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2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肠合病状态下大鼠肺部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1),且肠道VIP和SP含量亦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肠合病状态下肺部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含量均有变化,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了部分神经免疫方面的实验依据。

    2011年06期 v.31 592-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353 ]

医史文献

  • 古代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梁慧英;冯兴华;

    强直性脊柱炎是现代医学中的病名,古代医籍中并没有此病名,与之相似疾病有"肾痹""大偻""脊强""背偻"等,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复杂,常见腰痛、腰部活动不利、脊背疼痛及僵直、足跟痛、肩背疼痛、颈项部疼痛、肌腱附着点疼痛等症状,都可责之于肾或均与肾相关,如与源于肾的足少阴肾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膀胱经等经络相关。发病的根本是肾虚,风、寒、湿、热、瘀血等邪气侵袭人体、痹阻经脉而致病,阻于躯体各部则见各处疼痛、活动不利,阻滞于关节则见肿胀、疼痛,侵扰肝经、上犯目睛则见眼睛肿痛。

    2011年06期 v.31 594-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43 ]
  • 陈直《养老奉亲书》的学术思想与特色

    李志更;冯岩;

    《养老奉亲书》成书于公元1085年之前,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关于老年养生的中医专著,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年人的食疗、起居、精神调摄等多方面的事项,具有鲜明的食养食治特色和教导意义,比较全面的总结了宋之前的养生理论,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1年06期 v.31 596-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31 ]

综述

  • 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近代研究概况

    乔波;张春红;石学敏;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损伤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人迎穴的经络位置、及其解剖位置的特异性,近现代对人迎穴的经络、位置、诊断、刺灸、治疗等多方面的研究已全面展开。且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查阅近年文献,对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2011年06期 v.31 599-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2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