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太极之理”对朱丹溪学术思想的影响

    张焱;

    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朱丹溪兼通理学与医学,在医疗实践中把理学思想与医学理论有机结合,于医学理论方面有许多发挥与创新。他对太极理论进行了参悟与发挥,用以阐发人体生理相火之用和病理相火妄动的病因病机,指导养生。其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03期 v.31 185-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六经辨证及其在治疗杂病中的应用

    孟翔;杨涛;张再良;

    对六经辨证起源、本质及其临床应用等各角度的研究揭示,其实为中医辨证之圭臬。六经辨证源于农伊学派认识疾病的"表里""寒热"两个朴素的辨证原则。仲圣在此基础上发挥出"半表半里""寒热错杂"两个中间状态,进而明确了六经辨证的框架,从而为临床简洁有效地认识疾病的病性、病位、病势提供了高度概括的纲领。

    2011年03期 v.31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桂枝汤、柴胡剂新说

    宋延强;傅延龄;

    历来研究桂枝汤组方者多主张方中芍药与桂枝相对。对仲景书中桂枝类方深入研究揭示,芍药与生姜乃对待使用之药:在其出卫出外使用时则增生姜减芍药,在其入营入内使用时则增芍药或减生姜。桂枝汤为平调一身阴阳之总方,可补虚祛邪,走里达表,行营通卫,纵贯周身,在伤寒六经病中均可觅其身影。在此方基础上再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加减化裁,随证治之,并将对症之主药与之相合,可创立众多新方,且疗效卓著。柴胡剂亦为仲景所重视,为调畅全身气机之要剂,将之与他方相合,亦可广泛拓展其应用范围,并提高临床疗效。

    2011年03期 v.31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宣肺乃治湿之要法

    孙荣;

    湿邪致病,可弥漫三焦。而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从理、法、方、药的角度来看,宣肺法在湿邪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湿居上焦,宣肺使得津液输布正常,湿邪得以祛除;湿居于中焦,宣肺则气机得以调达,湿邪可祛;湿居下焦,宣肺则水道得以通畅,湿从下解。通过宣肺,使得一身气机通畅调达,水液代谢正常,则湿邪得以化解。

    2011年03期 v.31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釜底抽薪法在冠心病PCI术后的应用探讨

    陈金锋;党群;

    很多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出现腹胀、便秘等,有的术后则出现热、满、胀、痛等腹实证。传统之釜底抽薪法通过泻下以引热下行,使邪热秽浊燥屎随泻下而去,则污秽一去,邪毒得清,气机通畅。疏理气机以救其营,以通为用固护其本,可以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冠脉修复,减少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形成及中晚期内膜增生等风险。

    2011年03期 v.31 193-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肾病蛋白尿的中医病因病机

    吴东蛟;

    蛋白尿是影响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重在肺脾肾三脏之虚损,精微失摄,下泄尿中;标实以外风、湿热、瘀血、痰浊为主,导致诸脏受损,肾络痹阻,精气悖行,精关不固而精微下泄为蛋白尿。

    2011年03期 v.31 19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古代中医防疫思想与方法概述

    王文远;杨进;

    瘟疫频发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古代医家总结出了瘟疫的起病原因及传播方式,提出了预防瘟疫"养内避外"的基本原则,制定了预防瘟疫传播及流行的方法;在药物预防方面发明了汤、丸、散、膏、酒等多种方剂,种痘术在天花的预防上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这些思想和方法为近年中医预防"SARS"等新生传染病提供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2011年03期 v.31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补脾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理论探析

    谢晓月;王镁;

    脾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水液上腾下达均赖于脾的输转,肾所藏先天之精及其生化的元气需依赖于脾气运化水谷精微不断的补养方能充盛。脾脏阳气虚损,损及肾阳,导致运化气化失司,化源不足,水液代谢失常,使痰浊瘀血丛生;命门火衰,脾失温煦,不得升清,会导致消化吸收转输布散功能异常。故临床上采用补脾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减轻症状,减少尿蛋白排泄量,延缓病情进展。

    2011年03期 v.31 199-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温阳法辨治肿瘤思考

    薛雪;

    中医对肿瘤的形成多从热、毒、痰、瘀、气虚、阴虚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治疗上采用相应的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方法。"阳虚毒结"亦为肿瘤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阳气乃生命之根基,肿瘤的形成与阳气的虚衰密不可分,故温阳法在肿瘤的治疗中颇具意义。中医治疗肿瘤须标本兼顾,应用温阳法辨证施治,同时结合辨病论治,尤其对于中、晚期患者,切不可仅重寒凉药而轻温阳药。

    2011年03期 v.31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冯松杰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

    孟令栋;冯松杰;

    冯松杰教授认为,泌尿系结石病机主要为肾气虚弱,肾阳受损,湿热蕴结于下焦,煎熬尿液,与尿中沉积物结聚而成砂石。治疗应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要原则,运用临床经验方排石溶石汤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并能降低复发率。

    2011年03期 v.31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史锁芳教授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经验

    张思杰;史锁芳;

    史锁芳教授强调,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芍药甘草汤,其抗炎、解痉、平喘的功能对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提高疗效的作用。在遇到风痰犯肺证、肝肺不调证及痰(寒)饮阻肺证时,运用机会较多,一方面取其解痉平喘、疏肝缓急之用,一方面得其"酸甘化阴,湿化气道,以防温散过度"之功。在加大芍药甘草用量时,得其"类激素"效应,辅助撤减激素,加强定喘疗效。

    2011年03期 v.31 206-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青春期痛经

    陈仿;

    中医从滋补肝肾出发,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针贴、艾灸等方法对寒凝血瘀、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等所致的痛经进行治疗,近、远期疗效均较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2011年03期 v.31 20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莫燕新主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郑艳辉;

    莫燕新主任在临床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分期论治的原则,认为急性期宜清热化湿、解毒活血,缓解期宜健脾化湿。提出临证宜根据具体病情,在分期治疗的同时,配合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对药,以促进疾病向愈。

    2011年03期 v.31 210-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孔光一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容志航;严季澜;李柳骥;

    孔光一教授认为,胃失通降系胃脘痛的重要病机,初起多在气分,若病情迁延日久,反复不愈,则渐入血络,故治疗宜气血并调。调气者,重在调复胃降之性;调血者,则重在活血养血,推陈致新。临床习用半夏泻心汤合丹参饮加减。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能泄胃热而不至脾气陷;丹参饮活血养血,攻补兼备,能化瘀血而不至正气伤。2方配合使用,对治疗胃脘痛有相得益彰的疗效。

    2011年03期 v.31 212-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益气升清活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衣春光;张守琳;

    目的:通过对益气升清、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偏头痛气虚血瘀证的观察,明确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偏头痛气虚血瘀证患者48例,试验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按1∶1分配。治疗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颗粒剂,对照组应用脑安滴丸。观察治疗前后病人偏头痛症状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疗程均为8周。结果:偏头痛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相比P>0.05。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2组相比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升清、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偏头痛气虚血瘀证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2011年03期 v.31 214-21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住院病人抑郁状态临床调查及其情志护理研究

    孙治霞;周云洁;黄家芹;索红亮;韩丽华;

    目的:了解冠心病住院病人抑郁状态,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6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入院后行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状态,根据评测结果,将合并抑郁的病人随机分入2组。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护理,中医情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情志护理干预,2周后行抑郁状态评分,应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组内、组间比较,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抑郁的改善效果。结果:冠心病住院病人多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抑郁总发生率为69.75%,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同时,中医情志干预组抑郁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冠心病住院病人抑郁状态发生率较高,其抑郁状态随基础疾病的缓解有所减轻,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住院病人抑郁状态,有助于疾病的缓解与康复。

    2011年03期 v.31 217-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研究

    韩海啸;江一墩;胡立明;王志斌;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临床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门诊及病房病人200例,用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判别中医证候特点,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人中医临床证型分类及分布规律。结果:本研究发现,肥胖、运动量少及工作压力大在NAFLD的成因中占据主要地位。NAFLD患者的表现以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较多,有意义的阳性症状及舌脉分别为:烦躁易怒、胁肋不适、口苦咽干、喜太息、心烦、情志抑郁、嗳气、倦怠乏力、胸脘痞闷、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脉滑、舌苔腻等。结论:运用多因素分析,归纳出NAFLD的中医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湿热浊毒内蕴、气滞血瘀。AST、ALT,γ-GT值的变化与NAFLD中医病机的演变相关,AST/ALT<1值、γ-GT值>250μmol/L值多集中在类"肝郁脾虚气滞""类湿热内蕴证"。

    2011年03期 v.31 21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自拟涤痰定喘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40例疗效观察

    杨家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涤痰定喘汤(车前子、葶苈子、紫苏子、款冬花、桑白皮、茯苓等);对照组40例,全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2011年03期 v.31 22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柴胡清肺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临床疗效观察

    张惠勇;郭晓燕;

    目的:观察柴胡清肺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头孢呋辛抗感染、沐舒坦化痰和(或)氨茶碱平喘及对症支持用药。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胡清肺饮口服。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临床总效率,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变化。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2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咯痰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喘息、哮鸣音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胡清肺饮能明显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咯痰、喘息症状。

    2011年03期 v.31 22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三妙止血汤加减治疗崩漏40例临床观察

    张雯执;刘兆娟;张丽蓉;

    <正>笔者有幸师从名老中医张丽蓉老师,受益匪浅,深感老师在治疗崩漏方面经验独特,尤其治疗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崩漏,屡获效验,现整理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2009年9月-2010年7月,笔者跟随张师门诊运用三妙止血汤(自拟方)治疗崩漏患者40例,年龄

    2011年03期 v.31 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柴淑娟;李晓霞;夏天;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慢性盆腔炎病例1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均服用加味桂枝茯苓丸,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针灸治疗。均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5%,2组相比临床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单一用针灸治疗方法效果好,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确切疗效。

    2011年03期 v.31 226-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观察

    邹文清;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酮替芬和复方甘草合剂治疗,治疗组65例用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4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69%;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18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61.54%。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柴胡汤合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有更好的疗效。

    2011年03期 v.31 227-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旋牵过伸手法配合中药湿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

    胡业华;王平;

    目的:观察旋牵过伸手法配合中药湿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采用旋牵过伸手法配合中药湿敷疗法。结果:治疗1个疗程(12 d),治愈2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对治愈者经过3~10个月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旋牵过伸手法配合中药湿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2011年03期 v.31 229-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由音律学角度看针灸针刺顺序的重要性

    许继宗;乔宪春;李月明;

    人体内部脏腑经络存在着类似五音的音频震动方式,针刺了不同穴位,在体内会引起不同频率的声波,即不同的气血震动方式。就像不同音符顺序的音乐引起人不同的喜怒哀乐一样,不同的针刺顺序、补泻量,会引起不同的气血运行方式,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2011年03期 v.31 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针灸标准探究

    李岩琪;郭义;

    针灸标准化古而有之,并且随着针灸学的发展,针灸标准化的工作始终贯穿其中。正是由于古人对针灸学系统中经络循行、穴位定位、针灸器械、针灸技术的规范以及针灸治疗等内容的不断规范,促使针灸学不断发展至今。古代针灸标准对针灸学理论及针灸学临床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现代制定针灸标准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1年03期 v.31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宁丽娜;熊杰;

    针刺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康复的治疗,临床上有多种针刺方法,如头针、体针、颅针、耳穴、穴位注射等,还有针刺配合中药、西药和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针刺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从脑梗死的发生机理和针刺的作用方面探讨,研究表明,针刺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2011年03期 v.31 235-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熊杰;宁丽娜;张伟;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自2008年6月-2010年5月,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传统针刺法治疗,1次/d,治疗4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并且评定临床疗效。结果:1)醒法组患者治疗后4周后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I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评定,醒法组的显著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促进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更佳,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2011年03期 v.31 237-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头针治疗偏头痛25例疗效观察

    胡晓;侯雪飞;

    <正>偏头痛是一种以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头痛。2/3以上的患者为女性,大多数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抑郁和倦怠等前驱症状。病因可能多与遗传、饮食、环境恶化、内分泌紊乱及紧张、饥饿、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

    2011年03期 v.31 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艾灸百会治疗颈性眩晕70例临床疗效观察

    林冰;夏进;

    目的:观察艾灸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门诊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法半夏10 g,天麻10 g,茯苓10 g,陈皮10 g,白术15 g,甘草5 g,葛根10 g,丹参10 g,红花10 g,生姜3片,大枣2枚)配合艾灸百会穴。2周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倍他司汀片治疗,6 mg口服,1日3次,2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7%,对照组有效率82.9%。两组均能改善眩晕症状,二者均能较治疗前有效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但两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汤剂配合艾灸治疗眩晕能有效缓解颈性眩晕之眩晕、视物旋转等症状,与西药倍他司汀片相比疗效相当。中药治疗,疗效好、副作用小,配合中医特色之艾灸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有广泛应用前景。

    2011年03期 v.31 240-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通督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湿疹1例

    狄媛;蒋彩云;

    <正>湿疹是以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故其在皮肤科中属难治性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了躯体及心理上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通督针法及自血疗法治疗一例难治型湿疹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1年03期 v.31 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药并用治疗双侧面瘫1例

    潘胜莲;潘永清;王季良;石磊;

    <正>双侧面瘫临床较少见,王季良主任辨证分析后采用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以"活血化瘀,疏筋通络"为原则,针药并用,2周治愈双侧面瘫1例。1病案举例患者夏某,女,主因双侧面瘫于2010年1月16日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于10 d前因受凉发生左侧面瘫,2 d后发生右侧面瘫,曾于当地医院服药配合针灸治疗9 d,未见明显好转,病情渐进加重,隧来我院就诊。就诊时,患者双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双侧表情肌瘫痪,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

    2011年03期 v.31 24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滋阴养肝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例

    郭晶;夏阳;

    <正>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而引起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证候群。临床表现为烘热面赤,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中医称"绝经前后诸症或经断前后诸症"。临床常从肾虚论治。笔者导师夏阳主任医师根据多

    2011年03期 v.31 24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心得

    徐萍;

    <正>血府逐瘀汤是较为著名而有代表性的方剂,该方由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芍、柴胡、牛膝、生地黄、枳壳、桔梗、甘草组成。方中桃仁、红花破血活血,为君药,辅以赤芍、川芍活血祛瘀,以助桃仁之功;配生地黄、当归以养血,使之破中兼养,攻不伤正;柴胡、积壳、桔梗行气开胸散结,引活血药上行;牛膝逐痛而引药下行,上下并用,则瘀血易活;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共成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开胸散结之良方。随吾师陈大权教授常用该方或该方化裁治疗某些疑难病症,

    2011年03期 v.31 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针刺人迎穴为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干预1例

    席娜;许军峰;

    <正>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阴阳失调,其病在血脉。多因情志失调导致肝阳上亢、肝肾功能失调。人迎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为脉气所发之处,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灸聚英》云:"足阳明多气多血……五脏六腑之海,其脉大,血多气盛。"故人迎穴有调整机体阴阳,疏通气血的功能,刺人迎穴可使血压下降,同

    2011年03期 v.31 24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补肾活血安胎法治疗复发性流产1例

    王唯迪;

    <正>复发性流产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临床常用固肾健脾、益气养血等安胎,而活血化瘀法在本病的运用相对较少,一般认为活血药在怀孕后须慎用或禁用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安胎对复发性流产可获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我们治疗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

    2011年03期 v.31 248-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新民治疗小儿长期发热验案二则

    孙丹;

    <正>发热是临床中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种因素都可引起小儿的发热,其中小儿长期发热病程时间长,治疗较为困难,而中医中药在治疗小儿长期发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探讨中医中药在这方面的优势与经验,故介绍临床中疗效较为突出的验案二则以供参考。李新民教授对儿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心法独到。余随导师侍诊时亲历导师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疗效显著,遂介绍验案二则如下。

    2011年03期 v.31 250+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小儿嗜睡

    李丽丽;孙希焕;

    <正>中医学称嗜睡为多寐,认为多因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所致,以白天有发作性,难以控制入睡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多见于儿童期及青壮年男性。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好,副作用小,兹举临床病案1例,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患儿,女,14岁,学生。主因"嗜睡1年,加重1月"就诊。患儿1年来不分昼夜欲睡,近1月来睡意更甚,在校伏桌而睡,上课不能听讲。现症:

    2011年03期 v.31 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梅花鹿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鞠贵春;王丽丽;张辉;

    梅花鹿是珍贵的药用动物,近几十年来,梅花鹿的良种繁育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多年研究,梅花鹿良种大致应具备有良好的生产性能,系谱清楚,有典型特征,繁殖性能良好,适应力强等几个条件。梅花鹿的良种繁育包括选种选配、人工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殖等。选种选配是梅花鹿良种繁育的关键和重要技术手段,而人工受精技术则大大提高了梅花鹿良种繁育速度和扩大了良种繁育范围。

    2011年03期 v.31 25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从《内经》药味理论认识“十八反”“十九畏”配伍

    白俊杰;陈子杰;刘永刚;翟双庆;

    五脏苦欲补泻、毒药学说为《内经》中重要的中医医学理论,其中蕴涵有相反相成用药配伍思想,这些理论对认识"十八反""十九畏"用药思想的内涵有着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反治法思想揭示了一种具有独特内容的、反常态的重视多重矛盾的共现特征,在治疗上求其本质,为解决多重矛盾,在用药上要敢于打破用药配伍禁忌原则"反其道而用之",综合解决各种问题的思维模式。

    2011年03期 v.31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微观辨证谈虫类药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赵建业;何清湖;

    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为男科三大疾病,严重影响男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既是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男科的难治病。男性生殖系统部位隐匿,药物作用难于通过血睾屏障,严重影响了男科疾病的治疗效果。近年研究发现,虫类药可通络走窜,使药力易达病所,还可纠正男科杂病所致激素紊乱,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使祛邪而不伤正,并采用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血肉有情之品的虫类药有望提高男科疾病的治疗效果。

    2011年03期 v.31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六味地黄丸与左归丸在补阴方面的临床应用

    马坤;

    六味地黄丸与左归丸在方剂出处、药物组成、肝炎治疗、骨质疏松治疗、男科疾病治疗、妇科疾病治疗等方面均有可比之处,但六味地黄丸在单纯补阴方面力量不及左归丸。前者用于阴虚疾病的初期或恢复期,属阴虚不甚兼有虚火;后者用于疾病后期,较严重的病理阶段,属真阴大虚,阴损及阳。临床应用应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把握用药时机,仔细辨证,再行其方。

    2011年03期 v.31 260-26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机理研究

    陈志亮;顾宁;

    麝香保心丸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苏合香丸,历经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人参苏合丸近十年摸索最终定方。数十年的临床应用与临床研究己证实其在冠心病防治中的缓解心绞痛急性发作、抗心肌细胞纤维化、保护血管皮内、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炎症反应等众多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心血管临床事件发生率、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2011年03期 v.31 26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配方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

    李树国;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葛根配方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以C18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 nm进行测定。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葛根素为99.4%,RSD=0.49(n=9)。葛根素在1.98~24.8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2011年03期 v.31 26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大黄虫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

    田晓环;王睿;艾华;

    目的:选用荷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大黄虫丸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旨在探讨其对肿瘤效应机制,为大黄虫丸抑瘤抗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创制出稳定高效、无毒副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方法:建立小鼠克洛氏(S180)肉瘤动物模型,将荷瘤小鼠分为大黄虫丸组,以大黄虫丸方41 g/kg剂量连续灌胃10 d,同时设模型对照组、正常组和西药(环磷酰胺)对照组,取实体瘤分别涂片和制成超薄切片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黄虫丸组小鼠肿瘤面积及瘤细胞巢明显缩小,肿瘤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黄虫丸组小鼠肿瘤细胞体积明显变小,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甚至消失,并可见凋亡小体。结论:大黄虫丸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011年03期 v.31 26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功血颗粒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分泌作用的影响

    崔姣;许惠琴;李莉;陈霞;

    目的:观察研究功血颗粒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培养24 h后,加入大鼠含药血清,采用MTT法测定OD值和放免法测定上清液中雌二醇和孕激素的含量;体外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采用氯化镉造成损伤模型,采用MTT法观察功血颗粒含药血清对损伤的卵巢颗粒细胞的保护作用,放免法观察上清液中雌二醇和孕激素的变化。结果:功血颗粒含药血清各剂量含药血清细胞生长明显提高(P<0.01),促进卵巢颗粒细胞的增值,促进GC分泌雌二醇和孕酮,此外,功血颗粒含药血清对Cd-Cl2致卵巢颗粒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促进雌二醇和孕酮分泌。结论:功血颗粒含药血清能促进正常卵巢颗粒细胞的增值和分泌,抑制氯化镉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算上,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

    2011年03期 v.31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医学衷中参西录》半夏应用探析

    李美珍;

    《医学衷中参西录》善用半夏化痰以止咳、治痉痫、治疟;利用半夏降胃气以止呕、止血、治倒经;通过调阴阳以安神治不眠;外用消肿散结治瘰疬。常与代赭石、麦冬、山药、牛蒡子等药物配伍使用。炮制方面不主张用白矾加工,而多采用清水漂洗、浸煮的方法。

    2011年03期 v.31 27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概况

    李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膝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病理机制,关节周围软组织退变松弛,关节滑液减少,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属中医"膝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成因为肾精不足筋骨失养,阳气虚不能温通经脉,寒湿阻滞血脉而成。采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外洗,针灸推拿,中药离子导入,关节腔内注射及静脉点滴等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本病,疗效明显,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应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2011年03期 v.31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