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煜;
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具有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其基本病机在于三焦气化失常,影响脏腑及气血津液运化功能,导致脑气与脏气不相顺接,神机失用而致痴呆,以脏腑功能衰退为本,痰瘀痹阻脑络、迷蒙清窍为标。
2011年02期 v.31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吕东兴;
宗气是由肺吸入的自然之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的产物。人体肠道代谢除了经酶解成的葡萄糖、氨基酸类营养物质,以及一些食物残渣外,肠道中还大量存在食物经细菌发酵产生的气态物质,此文称为"肠酵之气"。"肠酵之气"与"宗气"的来源相同,代谢分布极相似,生理功能接近相同,病理相似,因此"肠酵之气"是属《内经》中所言"宗气"中宏观可见的一部分。
2011年02期 v.31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孙荣;孙丽霞;
从字义来看,治节应为安定、和谐、节气之义,大到自然的节气,小到人的生长收藏的节气;从词性来看,治节理解为动词治理、调节有待商榷。从原文上下文意来看,每一脏腑均具"治节"功能,而不应该单独认为肺脏有"治节"的作用;从天人合一来看,肺主皮毛、司卫气,春夏秋冬,天气变化,皮毛腠理随之开合,都依赖于肺的调节功能,而"肺,气之本也",肺应该具有调节人体周期、节气的生理功能;从肺的功能来看,"治节"乃是人体气血顺畅、脏腑和谐的整体表现,是肺作为"相傅之官"协调、制约十二官生理功能的结果,体现了肺在十二官中的特殊地位,起到了安定、和谐之功。
2011年02期 v.31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梁智东;管雁丞;
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运用中医学理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病机,认为外邪侵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发为肺病,肺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正气必衰,进而脾、肾、心等脏气俱虚。此时,更易为外邪所侵,外邪引起伏痰,反复发病。从而归纳出该病与"痰、瘀、虚"关系密切,从痰、瘀、虚论治本病理论出发,经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效果显著。
2011年02期 v.31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施荣伟;
明末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写到"闭与癃,二证也。新病为溺闭,盖点滴难通也;久病为溺癃,盖屡出而短少也。"论述了治疗癃闭的清金润肺、燥脾健胃、滋肾涤热、淡渗分利、疏理气机、苦寒清热、温补脾肾等7种方法,为我们现在治疗癃闭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借鉴。
2011年02期 v.31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程伟;
周文泉主任医师擅长治疗骨质疏松症,认为本病是以肾、肝、脾三脏虚损为本,气滞、血瘀、痰湿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疾病早期,虚多邪少,治疗上以补虚为主;疾病后期,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攻补兼施。
2011年02期 v.3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聪;史锁芳;
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虽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冬春季节是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病因以风寒为多,可见疫戾之气;而夏令可以兼夹湿邪或暑湿,秋令则多易兼热邪。史锁芳教授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属风寒湿热兼夹证较多见,单纯风寒证、风热证较少见,如果不予立即治疗,则易诸邪纠结,深入气分,导致肺经热盛,出现高热、咳喘、呼吸困难,甚至痉厥之变。史锁芳老师运用《此事难知》的九味羌活汤合《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方进行加减治疗本病,寒热往来、口苦、恶心者,加柴胡、黄芩、法半夏(小柴胡汤意);头身困重、胸闷、苔腻者,加豆豉、豆卷、六一散(去甘草);咽痛、咳嗽明显者,加连翘、僵蚕、桔梗、前胡(去细辛、苍术),取得满意效果。
2011年02期 v.31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烨;孙兰军;
颈性眩晕的发生以内伤为主,尤以肝阳上亢、气血虚损、痰浊中阻及肝肾阴亏最为常见。其病变部位以肝、脾、肾三脏为主。同时风寒湿邪侵袭、劳损、外伤等亦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导师孙兰军教授运用脏腑辨证,用天麻钩藤饮、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河车大造丸加减治疗本病,发挥中医药多靶点、综合作用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1年02期 v.31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苏雅;魏跃钢;
魏跃钢教授临床治疗神经性皮炎,以风、湿、热为主要病因,病机为风热、湿热、血热相互搏结,壅滞于肌肤而发生,治疗上以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为治疗原则,同时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佐以行气活血之品,临证时据个体情况灵活加减。且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2011年02期 v.31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蒋元烨;薛博瑜;
清代著名医家王泰林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提出了"治肝三十法",其中有治肝气八法,治肝风五法,治肝火七法,对王氏肝气、肝风、肝火的证治别具一格,体系完备,法则健全,方药独到,随证治之,既注意到其变化规律,也揭示了相关脏腑的影响,明确标本、先后、缓急,确立了相当完备的治法,实为肝病史上至精至微者。
2011年02期 v.31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丁培杰;刘华一;
刘华一教授认为,胃痛病因可大致概括为饮食不节,思虑劳倦,外邪内侵及七情所伤等。胃痛初起,病机为脾虚气滞,肝气犯胃,饮食停滞;若失于调治,进一步郁而化热,损伤脾胃,使脾胃愈虚,气血运行不畅,其病机可演变为肝胃郁热,寒热错杂,气滞血瘀;若胃脘痛久治不愈,病情进一步发展,久病伤络,此时病机演变颇为复杂,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但最根本的变化是气、血、痰、瘀互结,胃络瘀滞不通,甚则伤络动血。刘教授将胃痛分7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脾虚气滞者,治以健脾补中,理气化滞,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气犯胃者,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者,治以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方用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加减;寒热错杂者,治以辛开苦降,斡旋中焦,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等。同时注意节食、调志、远欲。
2011年02期 v.31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郭雯丽;史锁芳;
历代医家强调哮喘宿根在于痰,而寒痰多损伤脾肾之阳。史锁芳师认为脾运转输及肾气蒸化对于人体水液代谢具有重要作用。脾虚不能濡养经脉,则肺失所养,聚湿生痰,壅阻于肺;肾虚则摄纳失职,阳虚水泛成痰,上扰于肺,肺失宣降,痰饮停聚。痰饮伏肺为哮喘反复发作之宿根,也是本病难治难愈的原因之一。扶阳法在寒哮治疗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治则遵循仲景"当以温药和之",其"和"字寓意在于温阳药物的选择,更在于温阳药量的运用。温阳药物方面,精选被喻为"百药之长"的制附子,其性辛、甘、大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化饮之功效。用量选择一般分5档,即15~40 g,45~70 g,65~90 g,95~120 g,125~150 g。具体应用时,多是根据患者病情及服用后的反应,采用每周递增法,慢慢逐渐加量,一般药后1周症情改善而未已者,递增15~30 g,直到哮喘控制不发1月,则维持服用该量3~6月巩固疗效。
2011年02期 v.31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曹玥;杨智成;吴军;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的发病机理复杂,与遗传、免疫、环境、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相关。多数患者血清总IgE与皮炎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病变范围有关。湿疹在中医学中谓之"湿疮""浸淫疮"等范畴。运用四物汤治疗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的慢性湿疹是基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具有古籍经典记载,中医理论源流,药理研究佐证的基础。虫类药系"血肉有情"之品.以其蠕动之性.飞灵走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医根据其病机脾虚血燥,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久病入络,久瘀入络的特点,近代医家相继运用虫类药治疗湿疹,取得明显疗效。吴军教授指出,大凡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在需涤痰、化瘀、蠲痹、通络、熄风、定痉时,如能在辨证原则下,参用虫类药,往往可提高疗效。
2011年02期 v.31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袁晴;谈勇;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及与内分泌代谢异常高度关联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患者高胰岛血症参与肥胖的发生,而肥胖会加重胰岛素抵抗的程度,还导致卵泡发育成熟障碍,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以及引起糖和脂代谢紊乱。近年来,中医从宏观辨证入手,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011年02期 v.31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卢会燕;赵可宁;
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中医"不孕症""月经后期""闭经"瘕"等范畴。中医认为肾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故肾虚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原因,而痰湿和血瘀是其两个继发的病理因素。中医辨证论治与针灸等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均作出有益的探索,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可见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疗效肯定。
2011年02期 v.31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晓帅;王明明;
哮喘病发作期多数学者认为以实证为多,多由风、痰、瘀等致病,还有学者从肝、胃、大肠等脏腑失和致气机逆乱的角度论述;缓解期以虚证多见,所涉脏器以肺、脾、肾为主,主要病机为肺气虚弱、脾常不足及肾虚失纳所致。
2011年02期 v.31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爱丽;章亚成;沈群;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肤粘膜广泛出血、骨髓巨核细
2011年02期 v.31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蒋微微;
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体如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熏蒸、中药足浴等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纳差、乏力、水肿、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对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有一定的改善,且其方便、经济、安全。
2011年02期 v.31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萍;
更年期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但以女性为多见。近年来更年期妇女抑郁症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更年期因卵巢功能下降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约2/3妇女不能通过自身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出现症状,尤其表现为抑郁,并且10%~15%因症状明显需要治疗。对于本病的治疗,国际上目前多主张雌激素替代疗法、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及抗抑郁药的选择应用。以上药物虽能使症状短期明显缓解,但潜在的致癌性及严重的副作用,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已被愈来愈多的临床工作者所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1年02期 v.31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丁超;卢苏;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辨证多从肾虚着眼,而脾胃在本病中的影响,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妇女以血为本。中焦脾胃与更年期综合证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更年期综合证的烘热汗出,头昏耳鸣,烦躁不安,心情忧郁,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等症状,与脾胃虚弱,升清不足,阴火上冲有关。若寒热错杂,发作较重时,治宜清心宁神,滋阴降火,待症状稍微缓解后,仍当从调补脾胃论治,涵养五脏六腑,协调阴阳气血间的平衡,这正符合妇科"青春期重在补肾,生育期重在调肝,绝经期重在健脾"的一般治疗规律。故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除滋阴清火之外,还应注重补气升阳,健脾益胃。
2011年02期 v.31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0 ] - 万方;吕文良;陈兰羽;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肝气郁滞、血脉瘀阻、水湿内停是臌胀形成的主要病理变化,肝硬化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脾、肾同治。注重治肝先实脾,脾胃健运,精微得以运化转输,则可水消胀减,同时补益肾脏;全程运用活血化瘀法,血脉通畅则腹水自消;配合行气利水,攻补兼施。肺主治节主水,通调水道,肺气壅塞则上窍闭而下窍涩,可加剧腹胀尿少,故在治肝治血基础上,运用开利肺气之品,宣肺利水化瘀,使三焦通利,气畅滞消,可明显消除腹水。
2011年02期 v.31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韩洁;雷玲;张丹英;翟东霞;俞超芹;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组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多囊卵巢综合征标准收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0例(育龄期36例、青春期14例),予补肾活血化痰组方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内分泌参数、HomaIR的变化。结果:育龄期患者LH/FSH比值较青春期患者严重(P<0.05),补肾活血化痰组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内分泌代谢紊乱(P<0.05),其中育龄期患者血清LH、LH/FSH及催乳素(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L)经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青春期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显著下降(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痰组方可显著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育龄期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而青春期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显著改善。
2011年02期 v.31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王福宽;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法治疗精囊炎导致血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均分2组,治疗组用知柏地黄汤加味煎汤内服。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9.75%。结论:中药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组。
2011年02期 v.31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莹;曹保利;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莪术散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腹腔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两组,术后应用复方莪术散治疗的患者46例设为实验组,未用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第7 d开始用药,开水冲药液200 mL口服,每天1次,连服3个月,经期不停药。用药期间每月复诊,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并行盆腔B超及妇科检查,停药后随访3~12个月。对照组术后不用药,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症状、临床有效率、复发率及妊娠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7%,远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为4.3%,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莪术散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辅助治疗可有效的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受孕率。
2011年02期 v.31 14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徐丽凤;宋乃光;
目的:观察辛夷清肺饮治疗鼻塞、鼻过敏的疗效。方法:以辛夷清肺饮为基本方(辛夷6 g,百合6 g,知母10 g,黄芩10 g,石膏20 g,枇杷叶6 g,升麻3 g,山栀子10 g,麦门冬10 g,甘草10 g,板蓝根15 g,金银花15g,连翘10 g),随证加减,判断分析结果。结果:250例中,痊愈55例,好转17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91.6%。结论:辛夷清肺饮治疗鼻塞、鼻过敏疗效满意。
2011年02期 v.31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凤秋;
目的:分析松龄血脉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降低血压变异的作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益处的内在差异。方法:门诊随机抽取首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8例,单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d;B组70例,联合服用松龄血脉康胶囊1.5 g,3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d。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动态血压检测(ABPM),分析两组间降压效果和血压变异(BVP)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治疗4周后降压效果差异显著(P<0.05),以B组为优;4周后白天和夜间收缩压BVP的幅值两组均下降,但仍以B组较优[白天:A组(13.2±2.6)mmHg vsB组(11.1±3.0)mmHg;夜间:A组(12.2±1.6)mmHg vs B组(10.3±2.3)mmHg;P均<0.05]。结论:与单用氨氯地平片比较,松龄血脉康联合氨氯地平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减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具有更好的疗效。
2011年02期 v.31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为民;董玉福;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高效速热袋预防中青年办公族"颈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颈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予以中药药膏加外用高效速热袋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用高效速热袋干预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第7 d的组内症状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干预方法对预防中青年办公族"颈肩痛"均具有较好效果;干预后第7 d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用高效速热袋预防中青年办公族"颈肩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2011年02期 v.31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崔鸿;张池金;
目的:观察疏肝解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内服自拟疏肝解痛汤,随症加减。结果:基本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结论:疏肝解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2011年02期 v.31 153+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林大勇;王树鹏;傅海燕;钱超尘;
《伤寒论》的版本考证是研究《伤寒论》学术体系的基础。通过对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中国中医科学院以及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藏之明.赵开美《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这3种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可知沈阳中国医科大学藏本为最优,推测其可能是赵开美第2次修订稿;其次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藏本,可能为赵氏第1次修订稿;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本错误相对较多,脱字、讹字、墨丁以及剜改痕迹明显,此本是否系赵氏初刻本,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11年02期 v.31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红香;戴慎;
《黄帝内经》中已有中风先兆症状的描述,称为"微风",其后历代经典均有中风先兆相关名称记载,中络、小中、中风先兆、小中风等。关于中风先兆证的防治,文献中论述颇多,历代医家均有心得。《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针刺疗法,孙思邈利用针、灸、药相结合的方法,金医家张子和提出吐法预防中风。清.叶天士详细论述中风先兆症状以及治则治法,至此中风先兆防治理论基本完善,为后世诸多医家所认同。
2011年02期 v.31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徐喆;王兴华;
《伤寒例》历来聚讼不己,甚至为人诟病。然而其毕竟是当时人所作,反映那个时代中医对伤寒的认识,不失为宝贵的中医文献资料,依然值得研究。从《伤寒例》首重伤寒、首创时行说、注重四时气候以及提出伤寒复感异气为病等方面,对其作了一番简单的学习,并以对其浅见薄识成此陋作一篇,愿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2011年02期 v.31 17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凤芝;
《南雅堂医案》作为陈修园先生一生临证经验的精华荟萃,后世医家对其问津者甚少,此次重新整理、校注陈修园医学全集,对其《南雅堂医案》的版本与内容进行了认真考证,认为《南雅堂医案》确为陈修园先生手记。在校注过程中,主要对其版本、排序、文字、段落、句读、点校等进行了系统整理与注释,使其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
2011年02期 v.31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