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子宫肌瘤病因病机理论探讨

    王芳芳;张晓甦;

    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多为经产不慎,六淫乘袭,七情内伤,饮食劳逸等致气血不和,脏腑失调,进而损伤冲任,血、瘀、痰、湿相结,阻于胞宫,日久积而成癥瘕。瘀血内停是其病机关键,临床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兼以扶正为治疗大法。

    2010年11期 v.30 92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的现代病机

    许继宗;乔宪春;石玉君;

    现代糖尿病有多发性、年轻化和不典型性的特点。糖尿病的产生离不开脾肾两脏先后天相互依存的关系。根据物理学耗散结构理论和熵的概念,推演出"后天物质需要与先天物质结合才能被身体利用"这一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表明现代糖尿病的新病机与饮食、生活习惯导致的先天肾气虚耗有密切关系。认识糖尿病的现代病机,趋利避害,有利于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

    2010年11期 v.30 923-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论少阳病的正治之法

    侯彬;王兴华;

    "和解",最初由成无己提出,用以诠解小柴胡汤证。而小柴胡汤证与少阳病在病机、治法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和解,意为调和,是多种治法的综合应用,不是一种具体的治法,不足以道出少阳病的证治精神。少阳病病机主要是胆火上炎,病性为热,因此当以清法为其治疗大法。

    2010年11期 v.30 925-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医德行教育的文化特性

    廖映烨;李宁;

    "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与核心,传承几千年的中医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医的传承首重德行教育,历代医家皆认为"医乃仁德之术"。德行教育的缺失对医者与就医者及现代医疗行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医的生存土壤也日渐贫瘠。从中医的文化特性探讨实行德行教育的意义,摆正中医教育的方向,重视中医德行教育,可以营造好的社会及医疗环境,保证中医更好的传承,是现代中医复兴崛起所必需的。

    2010年11期 v.30 928-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陆曙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陆纪元;陆曙;

    陆曙教授从心肝入手,兼顾他脏,以调和气血为基本治法,从而调节机体阴阳来治疗失眠。临证常以张仲景酸枣仁汤为主方随症加减,使心神得养、虚烦得清而夜寐安宁。

    2010年11期 v.30 930-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紧张性头痛的中医治疗

    全伟;胡志强;

    胡志强教授认为,素体虚弱、阴血亏虚为紧张性头痛的发病根本,气血失调,筋脉失养为其根本病机,柔筋缓急,调整气血为治疗大法。

    2010年11期 v.30 93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 ]
  • 温阳利水法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王海月;王磊;刘红军;张德来;刘永家;

    心衰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阳虚,标实为血瘀、水湿、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治疗上以温阳利水法为主,随证加用利水3法、痰瘀同治等方法,使心脾肾功能恢复正常而达到治疗目的。

    2010年11期 v.30 934-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德明教授治疗脂肪肝经验

    魏兰福;王德明;

    王德明教授认为,脂肪肝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肝络,治疗采用疏肝健脾、消壅散滞、化痰行血等方法,自拟消脂益肝饮,临床应用能改善临床症状,并有确切的降脂作用。

    2010年11期 v.30 936-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龚丽娟主任治疗肾性血尿用药经验

    许陵冬;

    龚丽娟主任认为,肾性血尿病因为脾肾亏虚,热伤络脉,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与血瘀为标。治疗上常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补虚、化瘀、泄热、固涩4个方面入手,以提高机体御邪能力,止血而不留瘀,益精气而血自安。

    2010年11期 v.30 938+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

    王陈芳;黄平;

    痛风性肾病多以脾肾不足,湿瘀互结为发病基础,故治以清热利湿泄浊,活血化瘀止痛,益肾养肝健脾。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有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功效,从而保护肾脏,对防治痛风性肾病有显著优势。

    2010年11期 v.30 939-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内病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黄小燕;林平;

    传统中医内病外治法以其独特的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其研究领域包括针灸、推拿、灸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药物贴敷、耳穴压丸、电针及TDP疗法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均取得了确切疗效。

    2010年11期 v.30 941-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治研究

    顾立梅;孙志广;

    肝胃不和、胃气上逆、食管失于通降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病机,故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其基本治法。临床中医药主要通过辨证论治或经方、效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均取得了确切的效果。

    2010年11期 v.30 94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火郁发之”治则的临床运用

    周兆玲;李妍怡;

    "火郁发之"就是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既可透邪外出,又可散热降温,以达到机体气机开合升降协调,恢复阴平阳秘。由于"火"有不同的来源,可郁于不同的部位,临床用药亦不尽相同。凡治火郁之证,临证总当顺其性而扬之,因其势而导之,但升之、散之不可过于凉遏,以免冰伏其邪,使热不得外越而内陷。

    2010年11期 v.30 945-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术后通气中医治疗方法探讨

    倪勇艳;陆启滨;

    中医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各家治法不一。从虚实辨证将其分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以实为主3个方面。虚实夹杂治以健脾益气、理气助运,温中理气、健脾和胃,运脾除湿、行气消胀,健脾理气、和胃降逆、活血化瘀;以虚为主者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以实为主者治以疏利肝胆、燥湿健脾、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诸法在临床可以协助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10年11期 v.30 947-948+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肾论治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石翠;刘春泥;卓毅;

    卓毅教授认为,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病机重在肾虚,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天癸初至,肾气不充,冲任未盛,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发为崩漏;亦有"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以致肾脏受病者,肾虚封藏失职而发为崩漏。治疗多予补肾为主,且因为女性的气血阴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故采用补肾调理月经周期法。

    2010年11期 v.30 949-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卓毅教授运用活血祛瘀法治疗妇科疾病举隅

    杨苗苗;王菊;卓毅;

    妇女的生理特点是以血为本,经带孕产乳均离不开血,故易导致瘀血病证。卓毅教授临床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同时注意扶正固本,适当加之补气、补血、健脾、补肾等调整脏腑功能,巩固疗效。

    2010年11期 v.30 951-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24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析研究

    徐逸霖;徐震宇;卢嫣;张小鹿;顾向晨;舒静;

    目的:研究2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并分析相关因素,为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打下理论基础。方法:2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观察作出中医证型诊断。观察患者中医正虚证、邪实证分布情况及透析病程、原发病和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邪实以风动、血瘀最为常见,中医本虚证型和病程存在相关性(P<0.05),肝肾阴虚型的Hb,HCT明显高于其他4证型(P<0.05),阴阳两虚型的血清钙及KT/V明显低于其他4型,脾肾阳虚型的血清磷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但其病机复杂多变,证候虚实夹杂贯穿于病程始终。中医辨证应紧紧围绕"本虚为纲,标实为目"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四诊合参,并注意病机的转化,随证立法,为进一步的相关治疗打下基础。

    2010年11期 v.30 953-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超早期脑梗死进行中医证候分类的初步研究

    李得民;李淑芳;刘金民;

    目的: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讨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为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收集112名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详细记录中医四诊信息,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候分为4类,分别为气虚血瘀证、热结腑实证、肝肾阴虚证、风痰阻络证。结论: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以问诊为基础的症状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2010年11期 v.30 956-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李裕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临床观察

    孙海涛;

    目的:观察李裕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方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李氏验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续断等)口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1例,观察其近远期疗效。结果: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3例,脱落1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后随访3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李裕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2010年11期 v.30 958-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当归六黄汤治疗食管癌术后盗汗32例

    施义;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治疗食管癌术后出现盗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08年7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出现盗汗的32例患者,运用当归六黄汤口服,治疗1周。结果:痊愈23例,显效有效9例,无效0例。结论:用中药当归六黄汤治疗食管癌术后出现盗汗,疗效确切。

    2010年11期 v.30 960-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射干牛蒡汤治疗急喉痹88例临床观察

    张宏;叶建州;

    目的:观察射干牛蒡汤治疗急喉痹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急喉痹患者采用射干牛蒡汤(射干、牛蒡子、马勃、玄参、僵蚕、浙贝母、瓜蒌壳、板蓝根、蒲公英、天花粉、大青叶、赤芍、炙枇杷叶、芦根、青黛、生甘草)治疗。结果:治愈75例,好转1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7.7%。结论:射干牛蒡汤治疗急喉痹疗效显著。

    2010年11期 v.30 96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台湾地区抑郁证中医流行病学调查

    林基石;郭晓玲;陈家旭;郭铭隆;

    目的:探讨台湾地区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为建构台湾地区抑郁症中医药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68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为:精神抑郁,神疲,注意力不集中,悲观,烦躁,思维迟缓,健忘,急躁易怒(频次均>85%);常见躯体症状为:睡眠质量差,乏力,多梦(频次均>85%);常见证候有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结论:台湾地区抑郁症调查的统计结果与中国大陆地区相似。抑郁症的病机多与肝失疏泄和脾失运化密切相关,提示治疗抑郁症应多从肝脾论治。

    2010年11期 v.30 963-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临床观察

    祁志娟;董宇翔;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采用"硬币法"将确认为CAG的6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为81.2%;胃镜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8.7%;病理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71.87%,对照组为51.3%。治疗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2010年11期 v.30 96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痔外洗2号方治疗产后痔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振宜;张海岩;金炜;吴炯;李盈;董莉;吴迎鸽;

    目的:随机对照观察痔外洗2号方治疗产后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痔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痔外洗2号方和1∶5 000 PP粉熏洗治疗。结果:治疗7 d后进行疗效比较,其中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80%,经秩和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痔外洗2号方治疗产后痔病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2010年11期 v.30 967-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理筋通督推拿法论治小儿脑瘫

    龙于飞;吴云川;

    经筋与周围神经、颅神经相关联,经筋的病变与现代脑神经受损的症状相似;督脉通髓达脑,与诸经脉交会,脏腑之精气藉此上输于脑,奉养元神,督脉属肾,肾精为先天之本,滋养脑髓,督脉脉气痹阻,肾精不能充养脑髓致髓海不充,脑窍失养而出现智力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缺损,而发为小儿脑瘫病证。元神失养,髓海亏损是病机关键。疏理经筋,推动经气运行,载精上行;通达督脉,调和全身阳气,以充髓海,养元神,益脑窍而改善小儿脑瘫病证。

    2010年11期 v.30 969-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合穴

    王苗;罗琼;刘燕婷;毛昭怡;

    合穴的治疗作用不拘于腑证,对五脏病也有疗效。位于五脏经脉的合穴有治本经病证的作用,而位于六腑经脉的合穴,依据脏腑的表里关系和经脉的联系原理,六腑的合穴就有治疗五脏疾病的作用。如针刺尺泽治疗肺系病和针灸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合穴还在诊断疾病方面有较大的潜力。

    2010年11期 v.30 972-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借鉴康复评定方法完善针刺疗效评定

    卢燚;王金贵;

    通过分析针刺疗法的某一特色,对比现代康复评定学,探讨针刺疗效评定应如何发展,完善。客观化分析两者异同,充分体现针刺客观化的实际需求。突出采用康复评定模式制定针刺评定时应结合针刺治疗的具体特点,为拓展针刺的研究思路提供支持。同时针刺评定可以推动针刺量化发展,对针刺这一学科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2010年11期 v.30 974-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刺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观察

    许广里;齐琳婧;顾灵溪;

    2010年11期 v.30 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整骨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70例

    赵树军;董福慧;赵文海;Jeoun HyangEa;于涛;

    目的:通过整骨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整骨、牵引、中药内服等综合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并根据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整骨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91.43%。结论:此法简便易行,风险低,无创伤,且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通过临床观察,证明此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2010年11期 v.30 977-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动物药

  • 鹅胆汁化学成分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王淑敏;李继存;刘志强;

    目的:对鹅胆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应用化学分离纯化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提取纯化,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鉴别其化学成分。结果:通过电喷雾质谱技术鉴别出鹅胆中具有鹅去氧胆酸及其两种类似物。结论:鹅胆的化学成分与其他动物胆汁成分有较大的不同,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2010年11期 v.30 988-990+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探析

    林越;张宁;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理想疗法。经方中真武汤、五苓散、肾气丸、桃核承气汤、瓜蒌瞿麦丸5张方剂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临床上糖尿病肾病患者水肿情况,降低血脂及尿白蛋白排泄。真武汤等5方,虽然各方在原文中对应的证治有所不同,说明只要辨证准确,皆能取得确切疗效。

    2010年11期 v.30 99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葛根的药理药效研究

    徐轶尔;李秋红;杨菲菲;

    中药葛根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常用中药,其功效为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近年来,研究发现葛根含有异黄酮类、葛根苷类、三萜皂苷类、生物碱及其他化合物等,具有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自由基、抗肿瘤、β受体阻断及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药理药效作用。

    2010年11期 v.30 993-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益气补肾中药对自然流产模型小鼠血浆PRL的影响

    黄丹云;叶平;胡蓝雅文;陈雪君;

    目的:为探讨益气补肾中药对自然流产模型小鼠血浆PRL水平的影响。方法:以CBA/J♀×DBA/2♂为自然流产模型,妊娠第0天开始灌服益气补肾中药,并与环孢素A对照,孕第9天1、4天取小鼠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血浆中PRL水平。结果:妊娠第9天及14天,中药组外周血中PRL含量较阴性对照组、环孢素A组、中西医结合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环孢素A组、中西医结合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补肾中药能调节血浆中PRL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内分泌调节功能。

    2010年11期 v.30 995-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复方对化疗所致红白细胞减少症及免疫功能影响

    宋丹宁;郭焱;聂金娜;高子任;

    目的:筛选在气血相生理论指导下,由临床验方化裁的7种方剂中,益气补血作用最显著的方剂。方法:采用环磷酰胺(CY)腹腔注射致ICR小鼠红白减少症模型,连续给药15 d,对ICR小鼠外周血中的红白细胞数量和T细胞亚群CD2、CD3、CD4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临床验方中的7种方剂中,各组小鼠检测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其中益气方组在RBC、WBC、Hb和CD2、CD3、CD4的检测结果中差异最为显著(P<0.01)。结论:益气方对于提升化疗后小鼠的红白细胞数量,改善化疗后的免疫力有重要作用。

    2010年11期 v.30 997-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HPLC测定乌腺金丝桃中金丝桃素的含量

    郑炜;连树林;孙国辉;张喜;徐多多;刘兴吉;

    目的:建立测定乌腺金丝桃中金丝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lient SB 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pH6.5磷酸二氢钠缓冲液(90∶10),流速1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590 m。结果:金丝桃素线性范围为0.081~0.41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1.09%(n=6)。结论:该方法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乌腺金丝桃中金丝桃素的含量测定。

    2010年11期 v.30 999-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森立之《伤寒论考注》在文献学上的成就

    日色雄一;严季澜;

    日本著名中医文献学家森立之所著《伤寒论考注》在文字、训诂、音韵、目录、版本及校勘等文献学方面颇有成就,其熟练运用通假字、俗字、避讳字等知识于中医文献研究,指出版本学对于中医文献研究意义重大。

    2010年11期 v.30 1000-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松峰说疫》在小儿瘟疫防治中的成就

    张弛;宋乃光;彭苏元;

    《松峰说疫》中与小儿瘟疫直接相关的有小儿瘟疫的诊断、小儿两种常见的疫病及2首小儿瘟疫专方。除此之外,《松峰说疫》中非常具特色的"瘟疫统治八法"及避瘟方虽然未专门提及在儿科的应用,但是由于其非常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绝大多数仍适用于小儿瘟疫的治疗、预防、预后护理。

    2010年11期 v.30 1003-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哮病病名考辨

    姚雯;严季澜;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古代又有哮、哮喘、哮吼、哮嗽、哮拔、天哮、水哮、久哮、喘鸣、喘呼、喘喝、喘吼、齁(鼻合)、齁鼾、齁喘、(鼻叚)齁、呷咳、呷嗽、呴嗽等多个相关称谓,各称谓含义从文字角度看虽略有差别,却均能体现哮病发作时的症状特点——气喘且喉中有痰鸣声,因此,均为哮病的相关病名。

    2010年11期 v.30 1006-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药调控机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吴炯;王振宜;孙建华;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作为机体黏膜系统最为重要的免疫分子,在机体的黏膜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几年,很多医学研究人员从理论、动物实验及临床三方面对中药通过调节SIgA调控机体免疫机能进行研究,发现SIgA作为重要的免疫分子,是中医药免疫调控的途径之一,使中医的施治不再只是经验上的总结,从免疫的角度寻找到了更为客观和可靠的科学依据。

    2010年11期 v.30 1008-1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胰腺癌中药治疗机理研究进展

    刘富瑶;崔乃强;

    实验发现,复方中药制剂通过影响肿瘤细胞代谢的关键酶和下调某些细胞因子而达到抑癌作用;单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则通过抑制原癌基因的突变、影响细胞凋亡的促进及抑制基因的表达以及影响代谢相关酶、阻碍细胞内信号传导、减低肿瘤细胞的黏附性和侵蚀性等达到抑癌作用。拓展中药在胰腺癌治疗上的应用范围和厘清其作用机理的进一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2010年11期 v.30 1011-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