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红梅;
神昏,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临床可分为3级:轻者,神思恍惚,迷蒙,多寐;中度,昏睡,难叫醒;重者,昏迷或昏聩。其病因病机以邪实阻滞属实,气血不荣为虚,病性以实邪致病居多。临证分为闭证与脱证,治疗首当开窍醒神,辅以清热、化痰、通腑、活血、熄风、化浊、辟秽等法。
2010年09期 v.30 737-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孙建伟;许佳;陈景杰;陈童慧;马文校;袁立霞;
营卫生理功能正常发挥是机体作息正常的基础。不寐即是生物周期节律紊乱的结果,患者普遍存在"昼不精—夜不瞑"的紊乱状态。不寐的病理机制在于卫气不得入于阴和营卫之气衰少,造成营卫失和,循行失度。历代医家抓住营卫与不寐的实质联系,在治疗上主张调和营卫,并创立了诸如半夏秫米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颇有疗效的方药。
2010年09期 v.30 739-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谭曦;张靖;吴朝阳;杜渐;孔军辉;
目前,抑郁人群的逐渐扩大化趋势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介于完全健康人和抑郁症患者之间的人群,他们会表现出抑郁情绪,但达不到临床诊疗标准,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如果不加以适当调整,任由发展,则容易发展为抑郁症。中医心理学以"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采用中医心理认知疗法、五情相胜法、祝由法、五音疗法等,及时对有明显抑郁倾向的大学生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则可降低其演变为抑郁症的风险。
2010年09期 v.30 741-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 ]
- 陈吉全;黎敬波;
黎敬波教授认为,外感性眩晕以外感风寒、风热、寒湿、湿热等实邪引起的清窍阻滞为主;内伤性眩晕则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肝肾阴虚、脾气虚最为根本,标实以风、火、痰为主,或三者相兼为患。对于内伤型眩晕,他认为在治疗上要通补结合,补为治本,通为治标。治本或用六味地黄汤补益肾阴,或以四君子汤益气,或用当归补血汤补血;治标或用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或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熄风,或用逍遥散解郁。在实际治疗中,由于病人五脏虚损及风火痰瘀内生四邪常常相兼,黎敬波教授用上述几个方剂为基础,组成几个复合方剂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2010年09期 v.30 751-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袁园;过伟峰;
过伟峰教授认为,眩晕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虚者以脾气亏虚、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为主,实者则由肝风、痰浊、火热、瘀血上扰清空,闭阻脑窍所致。眩晕病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之分,故临床诊治宜结合病理性质及发病时期,急则治其标,发作期以解除病痛为主,抓住风、火、痰、瘀几个病理因素;缓则治其本,即缓解期注重培本补虚,随证治疗。
2010年09期 v.30 753-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花;张连成;
刘文峰教授从中医阴阳不交、心神被扰立论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失眠,以交通心肾、清热安神之法,自拟安眠汤,配以西药控制原发病,辅以心理调解治疗,使得邪热清,痰瘀去,心神得养而眠安。
2010年09期 v.30 755-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君涛;戚天臣;张云亮;
叶希贤主任医师认为,肩凝症多属气血虚弱,复感风寒湿邪,血不养筋,筋脉受阻所致。创立活血舒筋手法,以达开通气血,疏通经脉,顺理经筋之目的。同时,强调手法治疗要辨证分期施治。
2010年09期 v.30 756-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雯雯;
曹志群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指出,其主要病位为食管与胃,还与肝、胆、脾、肺气机升降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化湿祛痰为基本治则,采用温胆汤、小陷胸汤、左金丸、理中汤等基础方化裁治疗。
2010年09期 v.30 758-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宋雨菊;刘成全;桑锋;
王旭东教授认为,肾阴阳两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机,确定温肾补阳、滋阴降火为本病的主要治法,同时重视结合情志治疗,体现了从肾论治,重视阴阳双补的论治思路。
2010年09期 v.30 759-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陈永青;李春婷;
现代医家辨治慢性乙型肝炎认为,外感湿热之毒,内伤饮食情志及劳欲过度均可致本病发生。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先,调理气血阴阳,培补先天肾脏和后天脾胃,重视活血化瘀的应用,同时结合现代研究处方选药。
2010年09期 v.30 76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泽灿;高祥福;
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分期论治,谨守病机论治,结合现代医学辨病论治,专方及经验方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研究进展,治疗肾性血尿有极大的优势。
2010年09期 v.30 763-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严晶;叶柏;
中医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病因病机入手,深化辨证分型,内外治法相结合,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调节,多靶向、多环节的治疗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2010年09期 v.30 76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陆琼;戴安伟;
中医学认为,放射性肠炎既存在肿瘤正气亏虚之本,同时有癌毒结聚之实,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中医药治疗采用辨证论治,同时内治与外治法结合,中西医并用,治疗中显示了明显的优势。
2010年09期 v.30 767-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郭尧树;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醇脂合地龙通络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用单硝酸异山梨醇脂合地龙通络汤(地龙、丹参、赤芍、川芎、降香等)治疗,对照组50例用单硝酸异山梨醇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72%,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醇脂合地龙通络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2010年09期 v.30 769-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长德;杜青;
目的:观察中药风眩宁煎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使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风眩宁煎方治疗;对照组单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风眩宁煎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2010年09期 v.30 770-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黄少芳;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以逍遥散加味为基础,随证加减,与采用吗丁啉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愈显率分别为67.84%,44.00%,总有效率分别为91.07%,74.00%,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0年09期 v.30 772-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金海浩;桑锋;
目的:研究"阴中求阳"古代运用的基本规律。方法:收集清代前运用"阴中求阳"法的医案294例,运用频数、聚类、判别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阴中求阳"法主治畏寒、四肢冷、面色淡白、腰痛、四肢无力、纳差、泄泻、浮肿、舌淡暗、脉虚沉迟等为表现的阳损及阴证,补阴与补阳用药比例为2.54∶1。结论:运用"阴中求阳"法时补阴药用量明显重于补阳药,补阴药占主导地位。
2010年09期 v.30 774-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肖茂洁;朱颖;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痛经中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36例,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干姜、肉桂、小茴香、当归、川芎、赤芍、没药、延胡索、生蒲黄、五灵脂、吴茱萸、细辛、白芷、九香虫、土鳖虫)治疗,并于经净后予桂枝茯苓胶囊、乌鸡白凤丸调理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愈率61.11%,总有效率94.44%。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2010年09期 v.30 77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姚菁华;
目的:探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对照组运用西药对症治疗,疗程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5%,对照组为68.7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肯定。
2010年09期 v.30 77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爱民;陆杰;明顺华;明戈;
目的:探讨急性痔病的病机与治疗。方法:80例急性痔病患者随机分组,统计其发病诱因、症状、体征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从湿论治和从瘀论治各40例的疗效。结果:急性痔病的症状、体征表现多与湿热下注吻合,从湿论治较传统从瘀论治治疗前后坠痛、渗出等症状改善时间差异显著(P<0.05),控制、显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痔病多以湿热下注为表现,从湿论治更为适宜。
2010年09期 v.30 779-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智霞;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以自拟中药内服方(黄芪、鸡血藤、延胡索、薏苡仁、三棱、桂枝、姜黄等)联合温针灸法(气海、关元、中极、脾俞、肾俞等)和西药(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结果:显效2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有效率91.67%。结论:本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2010年09期 v.30 780-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沈晓英;张元兴;徐舒;朱建军;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止痛方合黛力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分别观察3组在改善疼痛及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虚血瘀证型常见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疼痛及临床伴随症状均优于其余2组。结论:益气活血止痛方合黛力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0年09期 v.30 782-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卢文辉;李西忠;王亚军;郭永明;郭义;
成书于明代的《针灸大成》是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影响甚大的一部针灸专著。它在治法上注重针、灸、药并重,其中它对放血疗法的运用也有较多的记载。《针灸大成》中所论及放血疗法具有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等作用,放血部位根据不同病证而有多种选择,采用刺穴位、刺血络等方法,根据体质、季节、部位决定放血量,对于放血工具及禁忌也有所叙述。
2010年09期 v.30 784-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本玲;于娟;
目的:通过研究单纯性肥胖症血脂的变化,为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提供依据。方法:对其中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30例对照组和30例治疗组)进行血脂水平测定。采集空腹时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CHOL)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甘油三脂(TG)、血清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无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祛湿推拿法可以显著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血脂。
2010年09期 v.30 786-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润祺;黄泳;陈俊琦;林仁勇;陈莹;陈静;
目的:临床观察三九灸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方法:2009年三九期间,对30例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三九天灸治疗。同时,通过匹兹堡睡眠量表观察该疗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结果:3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呼吸不畅症状有显著改善(P<0.01);其中15例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匹兹堡量表总分和呼吸不畅条目评分明显相关(r=0.529,P<0.05);这15例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表明,入睡时间因子分、睡眠时间因子分、睡眠效率因子分、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和匹兹堡量表总分在治疗后均有降低(P<0.01~0.05),而睡眠质量因子分、睡眠障碍因子分和催眠药物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接受三九灸治疗后,呼吸不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呼吸不畅是导致1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睡眠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这15例睡眠质量差患者接受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总体状况均有改善,而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催眠药物使用方面改善不明显。
2010年09期 v.30 789-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郑志超;穆刚;
目的:观察针推结合穴位注射从颈椎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先以补法透刺颧、迎香、地仓、颊车等穴位,泻法针刺风池、颈部阿是穴等;再推拿整复颈椎;最后取风池、阿是穴等进行穴位注射。结果:24例患者,痊愈18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从颈椎入手治疗面瘫具有满意的疗效。
2010年09期 v.30 791-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小黎;王文;张丽;艾厚喜;李林;
目的: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对全脑缺血沙土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CIG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5 min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缺血1周后,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CIG灌胃给药可以明显减少缺血沙土鼠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抑制Caspase-3表达,增强Bcl-2表达。结论:CIG具有拮抗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凋亡基因、抑制促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
2010年09期 v.30 803-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焱;苏颖;朱娜;李春子;顾红缨;刘文革;聂金娜;李欣;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益气加减方对CY化疗小鼠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正向调节作用,筛选益气加减方最佳用药剂量。方法:通过用全自动血象分析仪测定RBC、WBC、PT、Hb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来观察益气加减方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效应调节作用。结果:注射环磷酰胺后,模型小鼠外周血RBC、WBC、PT、Hb水平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CD2、CD3、CD4下降,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显示造模成功。3个给药组小鼠检测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大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以益气加减方中剂量组差异显著性最大(P<0.01)。结论:益气加减方对CY化疗小鼠的免疫功能低下具有上调作用,为有效抑制CY所诱发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有效方剂,并且以益气加减方中剂量治疗组疗效最佳。
2010年09期 v.30 806-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逄紫千;王朝辉;朱丹;叶玉琴;
目的:探讨针刺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n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的影响。通过不同时间点的比较,证实针刺对H-反射和感觉神经电位波幅等DPN大鼠早期敏感指标的治疗作用,为临床诊断及早期治疗DP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糖尿病组、西药组1组、西药2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采用STZ制作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以等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腹腔注射平行进行实验。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成模后2,4,8,12周测定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坐骨神经的H反射和F波。西药1组、西药2组分别于成模后1、2个月给予口服弥可保,针刺1组和针刺2分别于成模后12、个月给予针刺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以上各项指标。结果:针刺1组和针刺2组经治疗后坐骨神经MCV和SCV较治疗前明显增快,差异有显著意义;且针刺1组明显好于针刺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并且以上两个针刺治疗组均优于两个西药组。结论:在DPN早期针刺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且针刺治疗单纯西药治疗。
2010年09期 v.30 808-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竹英;王晶波;
目的:通过观察通腑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TGF-1β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8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30只/组。尾静脉注射LPS复制ALI模型,0.5 h后中药各剂量组灌胃、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治疗,于治疗后1,2,6 h,每组每次各10只,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同步检测肺组织中TGF-β1的含量。结果:光镜下见模型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充血、结构破坏,各治疗组较模型组程度减轻;模型组肺组织TGF-β1含量在前6h内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模型组TGF-β1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中药各剂量组TGF-β1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TGF-β1含量高于地塞米松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TGF-1β含量与地塞米松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TGF-β1含量均低于中药低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TGF-β1含量与中药中剂量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汤可以降低ALI大鼠肺组织中TGF-β1的含量,以中、高剂量组效果较好。
2010年09期 v.30 811-812+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南淑玲;谢丹;章健;潘杰;王丽娜;赵黎;郑日新;
目的:制造慢性咽炎大鼠模型,观察养阴清肺汤对慢性咽炎大鼠病理形态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氨水直接喷雾法在大鼠咽部制造慢性咽炎模型,观测该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服用养阴清肺汤的大鼠模型相比较。结果:慢性咽炎大鼠模型咽部组织呈慢性炎性改变,血液有一定粘、凝、聚改变,服用养阴清肺汤能够显著改善咽部病理形态学及血液流变学状态。结论:大鼠慢性咽炎模型是成功的,养阴清肺汤可以纠正咽部慢性炎症改变,可能与抑制咽部炎症病理改变的发生,改善血液的粘、凝、聚状态有关。
2010年09期 v.30 813-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赵琦;张军武;
目的:研究短毛独活的抗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方法: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关节炎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试验研究短毛独活的抗炎作用。结果:短毛独活中、高剂量抑制或明显抑制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胀以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结论:短毛独活具有抗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2010年09期 v.30 816-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