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掌握辨证论治精髓 突出中医治病特色

    阎洪臣;

    辨证论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医者既要精通理论,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辨治、八纲辨证等深刻体悟,对望、闻、问、切四诊了然于心,临证才能有的放矢,药到病除。

    2010年07期 v.30 553-556+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疳证在现代社会的病因探讨

    黄颖;赵霞;

    从科学育儿和合理喂养的角度出发,婴儿期辅食添加不恰当,进食行为建立不完善,喂养决策者的喂养行为以及感染性疾病的影响导致现代社会疳证的发病,符合临床研究结论。应当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内外合治的同时,纠正患儿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从源头上防治疳证。

    2010年07期 v.30 557-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活血化瘀法干预溃疡性结肠炎肠屏障功能障碍

    何俗非;施丽婕;

    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肠黏膜三大屏障的损伤机制有助于其修复靶向的选择。活血化瘀中药在治疗UC及修复肠屏障方面可起到有效作用,其治疗效应涉及通过调节细胞凋亡,抑制促炎因子,促进抗炎因子等以恢复肠上皮,加强免疫屏障。活血化瘀中药尚未有相关报道涉及肠道菌群的调整。

    2010年07期 v.30 559-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穴位局部解剖特点与腧穴功效结合应用的思考

    袁安;李志道;秦学联;于建春;

    以往对腧穴的局部解剖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针刺安全的指导。将穴位局部解剖特点与腧穴功效结合,关键在于研究腧穴体表标志与腧穴深层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人体姿势变化对其的影响,明确不同针刺方向所刺激的结构,所产生的针感,对应的不同作用功效,适应的不同疾病,这将有助于针刺临床疗效的提高。

    2010年07期 v.30 56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孙申田教授针灸治疗痛证临床纪实

    于国强;乔立达;孙申田;

    孙申田教授按传统经络辨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跟痛证,按现代解剖生理学选穴配方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损伤、马尾神经痛、双侧膝关节炎合并膝关节滑膜炎,获得了一针即效的神奇疗效,体现出对痛证治疗的独到之处。

    2010年07期 v.30 563-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辨证思路

    王学安;徐云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在消渴病气阴两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气阴两亏,肝肾俱虚为本,燥热与瘀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的基本特点。因此,治疗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活血补血为基本原则,并根据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燥热、阴阳两虚和痰瘀阻络的不同,分型论治。中医辨证论治,并发挥整体调节的优势,从而使DR得到有效治疗。

    2010年07期 v.30 56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涤痰汤加减治疗小儿癫痫

    钮妍;

    <正>癫癎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是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且常具自限性的异常放电所导致,以反复发作性、短暂性及通常为刻板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征。涤痰汤出自《严氏济生方》,由石菖蒲、胆南星、半夏、枳实、茯苓、人参、竹茹、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专涤痰开窍。导师马融教授从事小儿癫癎的治疗工作数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小儿癫癎

    2010年07期 v.30 56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煌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杂病经验

    李淑萍;

    黄煌教授临证倡导方证相应学说和经方体质学说,认为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在经方体系学说中创造性地提出"方人""药人"的概念。指出用好温胆汤的关键在于抓住方证和体质。

    2010年07期 v.30 567-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补肾调经治疗不孕症

    王芳革;鄢贵芹;陈艳;庞晓健;曾倩;

    曾倩主任医师遵从古代经典"肾为生殖之本""种子必先调经,经调自易成孕之说",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补肾调经治疗女性不孕症。

    2010年07期 v.30 569-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甘温除热法及其临床应用

    李宗民;孙晓莉;

    甘温除热法是应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中气下陷,元阳不振,后天水火升降失调或气虚,气血两虚,体虚(气虚,阳虚),外感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病本在阳,故用甘温之法补益脾胃,益气升阳,且甘养温运,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使脾胃气复,则枢机运转,清升浊降,亦即气旺则能生血,达到补阳配阴以治其本,使阳生阴长,阴阳相维而虚热自退。

    2010年07期 v.30 57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谢昌仁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泄泻

    孙霞;张钟爱;

    谢昌仁临床多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泄泻,认为其临证要点在于久泻脾虚,肝木偏旺,立祛风胜湿、升阳益胃、调和肝脾、补脾益肾治则。在临床运用中,谢老多强调风药是治疗慢性泄泻之要药,用药宜寒温并用,取三炭合用治疗大便黏液等。

    2010年07期 v.30 572-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胃癌

    蒋苏;徐力;

    中医对胃癌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各方面近年来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临床研究表明,辨证分型、基本方加减、配合化疗及其他疗法治疗胃癌取得显著疗效。实验研究表明,中药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是多靶点、多方位的。但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未出现新的突破。虽然中医药在胃癌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可从调控基因表达,研制抗肿瘤血管生成、诱导凋亡中药制剂等方面入手。

    2010年07期 v.30 574-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从脏腑辨证论治更年期综合征

    房彩平;何贵翔;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着眼于整体治疗,从脏腑辨证论治更是关键的一点。以补肾为主,调整阴阳,兼顾养心、疏肝、健脾,心、肝、肾同治,能有效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0年07期 v.30 576-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

    车沼燕;任勤;

    中医内治与外治法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内治主要分哮前期、发作期、间歇期及缓解期治疗,外治法主要于"三伏""三九"天穴位贴敷,在控制和缓解哮喘发作上取得较好疗效。

    2010年07期 v.30 578-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香砂养胃丸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脾虚湿阻证临床研究

    练建红;陈重艺;张玉辉;刘恩祺;饶家珍;

    目的:观察香砂养胃丸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均充分透析)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香砂养胃丸,对照组予氨基酸胶囊。疗程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营养指标及营养状况调查情况,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在充分透析的前提下,治疗组血白蛋白、转铁蛋白等的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改良定量主观评估表(MQSGA)分级好转,营养状态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香砂养胃丸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透脾虚湿阻证患者的营养状况。

    2010年07期 v.30 580-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期疗效观察

    覃正壮;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期的疗效。方法:将6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防己黄芪汤,疗程为20 d。治疗后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水肿消退情况,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回升,24 h尿蛋白消减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期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防己黄芪汤取得明显疗效。

    2010年07期 v.30 582-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强宁侠;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补肾中药(人参、黄芪、当归、山茱萸、淫羊藿、补骨脂等),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血小板计数,降低血小板膜相关抗体及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比值方面均有显著变化。结论:健脾补肾与西药合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

    2010年07期 v.30 584-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健脾疏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8例临床观察

    李建松;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以健脾疏肝方(太子参、柴胡、枳壳、白芍、郁金、茯苓、陈皮、炒白术、柿蒂、佛手、半夏、紫苏梗、厚朴、大腹皮、木香、甘草)治疗,对照组90例以吗丁啉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8%,对照组为7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早饱、上腹胀满、恶心、胃烧灼感4项症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显示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疏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2010年07期 v.30 586-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逍遥散加减治疗气滞型月经后期36例

    段玮玮;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气滞型月经后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逍遥散加减(柴胡、香附、白芍、当归、茯苓、白术、丹参、三七等)治疗本病36例。结果:治愈率82.33%,总有效率97.22%。结论:本方有疏肝解郁、活血调经之功效,治疗气滞型月经后期疗效肯定。

    2010年07期 v.30 58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敷贴配合玉屏风散加六君子汤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浦明之;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配合玉屏风散加六君子汤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肺脾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选用穴位敷贴配合玉屏风散加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玉屏风散加六君子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配合玉屏风散加六君子汤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的疗效。

    2010年07期 v.30 589-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高广涛;胡旭涛;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双黄连粉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8例(治疗组)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62例(对照组)作疗效比较,3~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采用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结果:在退热、止咳以及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双黄连粉剂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感染的双重效果,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2010年07期 v.30 591-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临床观察

    冯晓纯;原晓风;荆薇;孙丽平;夏淑范;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9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30例,治愈5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76.7%。经Ridit分析,P<0.05,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可以控制疾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

    2010年07期 v.30 592-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孟兆联;原晓玲;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观察组加服自拟中药(生地、桃仁、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柴胡、防风、红花等)20 d。跟踪随访6~24个月,平均13.5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中药对抑制胬肉生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94.44%,复发率5.56%,对照组总治愈率84.85%,复发率15.1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中药治疗翼状胬肉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2010年07期 v.30 594-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连翘败毒丸致药疹1例

    霍艳丹;彭水平;陈明岭;

    <正>药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但连翘败毒丸致药疹临床鲜有报道,笔者诊治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以资临床借鉴。1病案举例患者李某,女,8岁,因全身泛发红斑、丘疹,渗液,伴瘙痒8 d,加重3 d由门诊收入我科。8 d前,患者因感冒自服连翘败毒丸,继而双上肢出现红斑、丘

    2010年07期 v.30 595-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自拟柔肛祛疹汤坐浴治疗肛周湿疹130例临床观察

    张璇;徐晶钰;

    目的:观察自拟柔肛祛疹汤坐浴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3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予外用派瑞松软膏,治疗组予自拟柔肛祛疹汤(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白芍、当归、川芎)坐浴,10 d为1个疗程,两个观察两组病例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症状积分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自拟柔肛祛疹汤治疗肛周湿疹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2010年07期 v.30 597-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针灸综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李平;李忠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或其他多种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出现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中西医在对本病的治疗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综合应用体针、耳针、电针、针药结合、穴位注射等针灸方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防治本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2010年07期 v.30 599-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性疼痛60例

    许广里;苏玉伟;马玉丹;

    目的:观察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针刺颈部夹脊穴。结果:总显效率83.3%,总有效率96.6%。结论: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性疼痛的疗效显著,而且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的特点,在患者无痛或微痛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07期 v.30 601+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45例疗效观察

    李春梅;

    <正>凡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部疼痛或其他不适,影响工作及生活,需要医治者称为痛经。长期以来痛经困扰广大女性患者,为妇科常见疾病。笔者自2008-2009年以来应用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45例取得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1.1中医诊断标准气滞血瘀型痛经经前或经

    2010年07期 v.30 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30例

    蒋巍;邹伟;

    <正>膈肌痉属中医呃逆的范畴,总属胃气上逆,有虚、实之分。现代医学一般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呃逆,中枢性多由颅内病变引起,周围性多由精神紧张、饮食不当或感受风寒而诱发。膈肌痉挛的症状经多种方法治疗24 h不能缓解,或缓解后反复发作称为顽固性隔肌痉挛。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年内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2010年07期 v.30 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神经性膀胱19例

    郭卉;庞晓瑜;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膀胱的疗效。方法:将38例糖尿病神经膀胱患者依患者姓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严格控制血糖和进行排尿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输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头体针结合的针刺治疗,配以电针和神灯局部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患者自主排尿恢复程度及残余尿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经Ridit分析,P<0.05,表明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膀胱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头体针结合的针刺方法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2010年07期 v.30 604-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药配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面神经炎43例

    付庆贤;白剑;刘丹;吴玉海;李绍龙;刘书林;王良君;林大勇;

    目的:观察针药并举、分期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的43例糖尿病合并面神经炎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四白透巨髎,地仓透颊车等穴电针刺激,并配以强的松等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痊愈25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7%。结论:针药并举、分期治疗糖尿病合并面神经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刺与西药有效互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07期 v.30 606-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45例

    窦为民;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及中药汤剂宣痹养脑清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颈性眩晕的患者以(?)、拿、揉、一指禅等手法配合中药汤剂宣痹养脑清眩汤治疗1~2个疗程。结果:45例中治愈31例占69%,显效10例占22%,好转3例占7%,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结论:中医推拿配合中药汤剂宣痹养脑清眩汤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010年07期 v.30 607-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足三里温针灸结合背部拔罐疗法调治亚健康状态50例

    何列涛;

    目的:观察足三里温针灸结合背部拔罐疗法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作用。方法:对50例亚健康状态门诊就诊者,采用足三里温针灸与背部拔罐疗法两种方法交替进行调治,共调治30 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0例中,显效3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结论:足三里温针灸结合背部拔罐疗法对亚健康状态具有较好的调治作用。

    2010年07期 v.30 609-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刺络拔罐法治疗面瘫后夹食流涎

    祁相焕;王明月;邢瀚;张春红;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治疗面瘫夹食流涎的疗效。方法:在患者患侧颊车、牵正和地仓穴刺络拔罐,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46例,占86.8%;好转6例,占11.3%;无效1例,占1.9%;总有效率98.1%。结论:刺络拔罐法治疗面瘫后齿颊夹食流涎疗效著。

    2010年07期 v.30 61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加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53例

    赵冬娣;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熏蒸结合法对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采用针刺与中药熏蒸结合治疗;对照组53例,单纯采用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疗效;并对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面神经炎采用针刺加中药熏蒸较单纯应用针刺的治疗方法疗效好。

    2010年07期 v.30 612-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艾条灸治疗空调病性膝关节疼痛5例

    施莱;

    <正>空调病亦称建筑病或称办公大楼病,是空调环境对人健康的不良影响所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诊治空调病性膝关节疼痛5例,效果明显,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37~46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1个月。经仔细询问病史均是有车族,每天开车2~3 h,均开空调,一段

    2010年07期 v.30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胸痹1例

    赵忱;王强;

    <正>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偶发短暂轻微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心前区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虽然胸痹的病因较多,多数医家对其发病机制有着各种各样的见解,但其最终病机多是瘀血痹阻心脉,因此其基

    2010年07期 v.30 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廉玉麟教授针刺风池穴治疗假性球麻痹1例

    袁红丽;祁相焕;张建立;

    <正>假性球麻痹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肝风内动,夹痰闭阻经络,气机不利,气血不畅,舌脉失养而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之症。治宜调和阴阳,息风通络,祛痰开窍。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位于颈项外侧凹陷处,能泻痰火而行气血,有清头明目、祛风通窍作用。

    2010年07期 v.30 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崩漏临床验案四则

    唐海燕;孙立军;张帆;陈玉琼;

    <正>崩漏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崩漏尚须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疾病、赤带、症瘕、全身出血性疾病等所致的阴道出血证鉴别。如果遇到崩漏不可一味的收涩止血,要审证求因,辨证准确,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药到血止的功效,现将辨证治疗崩漏验案举例如下。1病案举例例1陈某,女,12岁,月经提前半月未净,量多

    2010年07期 v.30 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痤疮治验举隅

    崔蕊;张家梁;

    <正>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其为"粉刺""肺风粉刺""酒刺",俗称"暗疮""青春痘"。其好发于青年男女颜面及胸背,呈针头或米粒样大小皮疹,或为黑头粉刺,或继发脓肿或结节。此病病程缠绵,往往旧疮未愈、新疮再发,更有甚者迁延数年,影响颜面美观,为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困扰。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因其独特的优势广为患者所接受,笔者于

    2010年07期 v.30 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林蛙皮蛋白粉提取工艺研究

    姜大成;祝洪艳;肖井雷;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以林蛙皮为原料的健康(功能)食品的研制。方法:充分提取林蛙皮的动物蛋白,经过纯化,制成精制蛋白粉;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林蛙皮蛋白质提取条件进行研究,比较盐提、碱提方法对蛋白质的提取率;利用碱或盐溶液提取并调节pH值对林蛙皮粗蛋白质进行提取。结果:碱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_1B_3C_3D_2,盐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_1B_2C_1D_2。结论:碱提法和盐提法都基本可行,两者比较盐提法更好。

    2010年07期 v.30 619-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中药五味研究方法探析

    李海波;谷建军;林大勇;

    <正>近年来,中药性味学说的现代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学者们从文献学、形态学基础、结合量子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诠释药性理论,推动了药性理论的发展。但是,如果中药的"酸味"就是因为中药的氢离子,"甜味"就是由于糖,这就落入了研究化学药的"窠臼",很难全面客观地阐释中药的性味特点,尤其是古人对五味的确定,并非单凭药物的滋味,还有通过药物作用的反推。因

    2010年07期 v.30 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因素及预防

    陆敏;

    中药注射剂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中药新剂型,其起效快、作用强,在疑难重症的治疗,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抢救中作用显著,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有很重要的价值,但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药证不符,溶媒使用不当,药物用量、配伍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找出原因并得以解决。

    2010年07期 v.30 622-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名医类案三部中葛根在下利证中的应用

    韩美仙;傅延龄;

    从《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和《二续名医类案》中选取以下利为主证且处方中使用葛根的医案,经分析整理,得到结论,葛根多用于湿热下利和脾虚下利,且以湿热下利更为多用;葛根最常与黄芩、甘草、黄连、白术等配伍使用;葛根便用剂量范围为1.5~22.2 g,常用量依次为11.1 g、7.4 g和3.7 g;煨葛根较常使用。

    2010年07期 v.30 624-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乌梅丸方证探析

    李斌;林大勇;曲道炜;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药味虽"繁",但其组方精妙,辛开苦降,寒温并调,具有泄肝和脾,调理阴阳之效,主治蛔厥与久利。后世医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多有发挥,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以治疗各种寒热错杂之证,效果显著。

    2010年07期 v.30 626-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益气温阳活血汤对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肺组织ATP酶的影响

    梁启军;李存霞;王鹏;

    目的:研究益气温阳活血汤对肺心病初期模型家兔肺组织ATP酶的影响,从能量维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普级家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心病模型组、益气温阳活血汤治疗组、卡托普利对照组,每组10只,益气温阳活血汤治疗组喂益气温阳活血汤,卡托普利对照组喂卡托普利,皆20 d。然后,四组同时处死检测肺组织ATP酶活力(Na~+K~+ATP酶和Ca~(2+)M~(2+)ATP酶)。结果:益气温阳活血汤治疗组的Na~+K~+ATP酶活性值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与卡托普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的Na~+K~+ATP酶活性值与模型组比较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各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的Ca~(2+)M~(2+)ATP酶活性值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其他各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汤对肺心病家兔肺组织的Na~+K~+ATP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是肯定的;未证明益气温阳活血汤对肺心病家兔肺组织的Ca~(2+)Mg~(2+)ATP酶活性有确定影响;改善能量代谢是益气温阳活血汤的治疗机理之一。

    2010年07期 v.30 628-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不同比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影响

    赵静;王兰青;王醊恩;王岩莉;陈蕾;

    目的:观察麦门冬汤中麦门冬与半夏不同比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血清胃泌素(GAS)和胃黏膜前列腺素E_2(PGE_2)的影响,探讨麦冬半夏不同比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的影响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多因素方法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各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和胃黏膜前列腺素E_2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病理组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和胃黏膜前列腺素E_2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组GAS明显增高(P<0.01),前列腺素E2明显增高(P<0.05),大麦组、小麦组GAS及PGE_2均明显增高(P<0.05);大麦组GAS的含量高于小麦组(P<0.05)。结论:麦门冬汤能够明显促进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和前列腺素E_2的分泌,从而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以及增强胃黏膜的防御机能,是该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理之一,麦门冬与半夏7:1比例更有利于升高CAG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

    2010年07期 v.30 630-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超微参附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徐光佑;谢勇;蔺晓源;刘柏炎;蔡光先;

    目的:探讨超微参附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冠脉结扎后出现的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剂型参附汤对血清CK、LDH及NO的影响。结果:动物造模后血清CK、LDH升高,NO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1;参附汤组均能降低升高的CK、LDH,升高降低的NO,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微低剂量组(相当于传统汤剂组剂量1/3)即与传统汤剂组作用效果相当,而超微等剂量组(与传统汤剂组剂量相同)效果较传统汤剂与低剂量组略好,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参附汤1/3剂量与传统剂型一样具有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LDH水平,升高NO水平,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而超微等剂量优于传统汤剂。

    2010年07期 v.30 633-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阴虚”辨义及相关中医术语辨析

    任健;陈宇;

    在各类中医教材、论著中,"阴虚"及相关的名词术语存在多重含义。《中医大辞典》等15部辞典及部分专著中对"阴虚"的解释各有不同,且阴虚在各脏腑中含义也有不同;而阴精、阴液、阴血中的"阴"只是修饰成分,无实际意义;阴气则为人体中属阴物质的总称。

    2010年07期 v.30 63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吴门医派论治咳嗽思想探微

    赵克学;

    咳嗽的病因病机复杂,抓住纲领颇为不易。吴门医生案例《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咳嗽方法灵活多样,有外感与内伤之分,有脏腑之不同,气分、营热之浅深,兼证兼病,病程之新久等,对于研究咳嗽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0年07期 v.30 638-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脑血管疾病中微血管舒缩改变及针刺治疗对其影响

    齐丹;樊小农;张春红;石学敏;

    近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很多研究显示,该病发生与微血管舒缩功能或管径本身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在促进微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具有确切的临床作用,表明针刺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肯定的临床意义。

    2010年07期 v.30 640-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外敷治疗面瘫研究进展

    张钦;任世禾;

    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属中医"中风"范畴,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热、痰、瘀乘虚而入引起的疾病。中药外敷是治疗本病的常见方法,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散寒止痛、清热利湿等类药物组方配伍,经研粉、捣烂、辅料调和,敷于面部穴位或患侧肌夫,可减轻面瘫症状、促进面部功能恢复,常与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中医药疗法结合使用。

    2010年07期 v.30 642-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吉林中医药编辑部在线投稿采编平台启用公告

    <正>吉林中医药编辑部负责两本中医药学术期刊,即《吉林中医药》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为加强学术论文时效性,更方便快捷地为广大作者服务,及时向作者反馈投稿相关信息,提高编辑部办公效率,吉林中医药编辑部在线投稿采编平台于2010年5月起正式启用。原投稿电子信箱同时使用。

    2010年07期 v.30 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三位一体构架呈三角支点式稳固发展

    <正>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1958年创建,当时名为吉林省中医研究所,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于1984年成立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2007年更名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科研、医疗、教学、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科研机构,是吉林省博士后创业基地。现横跨长春市三大区域,呈南区(科研院区)、中区(总院)、北区(附属医院)三点一线跨越式分布。

    2010年07期 v.3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做百姓最放心的平价医院——长春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长春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建院于198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医院系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并多次荣获市级、区级"精神文明"单位。医院位于长春大经路与北安路交汇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病床50张,设有临床科室20个

    2010年07期 v.30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培训班通知

    <正>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为了提高骨伤科医生对微创骨科理论和技术的全面了解,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医源性损伤,减轻社会与病人的负担,决定在辽宁海城举办"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班"(项目编号380208455),由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承办。授予国家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

    2010年07期 v.30 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