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略论“肝左肺右”

    孙磊;王兴华;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始见于《内经》。从形态解剖学上加以理解,认为"肝在左,肺在右",这是对《内经》原意的误读。"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本是古人对肝肺气机升降特点所作的本质概括,也体现了古人对人体内脏系统化的深刻认识。

    2010年06期 v.30 46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针刺时机与配穴浅析

    陈树楷;刘乃刚;郭长青;

    《伤寒论》中针刺条文虽然不多,但选穴精当,时机适宜,针刺方法灵活。其特色为:(1)常选用俞穴、募穴、或正经及奇经之交会穴;(2)重视奇经"溢蓄"调节经气的功能;(3)不拘泥于阳经用刺法,阴经亦用刺法;(4)针刺选穴具有"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特色;(5)不仅"以刺泻邪",也"以刺止利"。

    2010年06期 v.30 463-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中“气上冲”证病机初探

    佘世锋;曹敏;

    《伤寒论》中"气上冲"证,其本质是由于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病理反应,亦即正虚邪逆的病机本质。并且气上冲的病势当与正虚、邪实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程度越重,其势越烈。

    2010年06期 v.30 465-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或然证药物加减辨析

    张小勇;陶晓华;刘丹彤;

    《伤寒论》或然证与主证在病机上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或然证的出现决定着方后药物的加减应用。对《伤寒论》或然证药物加减进行辨析,归纳出或然证用药具有病有主证、治有主方,方有主药、加减得当,症同药异、由药识证的特点,认真体悟,以期进一步指导临证用药。

    2010年06期 v.30 467-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从中焦“动能”不足看甘温除热

    林荣杰;姜良铎;

    阴火一词为李东垣首创,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对之争论不休。"阴火"的产生是由脾胃"动能"不足引起的,脾胃居于中焦,斡旋枢转,动则为阳,静则为阴。由于脾胃能量不足而当动不动,致三焦不畅,气机升降失调,由此产生火热之象。因此治疗阴火应补脾胃之虚以增加脾胃的能量,并加以宣通气机之药,令升降有序,使脾胃"动"起来,则阴火自然消除。

    2010年06期 v.30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吴军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总结

    耿爱爱;杨娟;霍晏;吴军;

    吴军教授根据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病机将其分为血热型、血虚型、风湿热型。治疗上以一方为主,辨证论治,再用抗组胺的药物口服,外用中成药软膏及中效激素改善皮损。同时注意日常调摄,消除焦虑,疗效颇佳。

    2010年06期 v.30 47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顾宁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陈志亮;顾宁;

    顾宁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病"多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辨证当分为: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络及肝肾阴虚四型。临证多采用平肝潜阳、祛痰降浊、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四法。认为"高血压病"以阴虚阳亢所致的肝风上扰清窍之证型最为多见,因此在治疗时多以平肝熄风之法为主,或合用平肝熄风药物。"高血压病"以老年患者多见,这与祖国医学认为年龄渐老多有肝肾亏虚病机相一致,因此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时要注意滋补肝肾。临床中大部分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极易合并出现睡眠质量的下降,从而加重血压控制的难度。因此顾师临证中治疗"高血压病"强调熄风、补肾、安神之法的运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喜用天麻、钩藤、枸杞子、茯神、夜交藤等药。

    2010年06期 v.30 473-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古方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浅析

    邹大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古代无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多属于中医的"痹证""血痹""麻木""痿证"等病范畴。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桃红四物汤等为常用方剂。

    2010年06期 v.30 47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从阴阳辨证论治扁瘊

    彭水平;霍艳丹;陈明岭;

    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艾儒棣教授认为,扁瘊发于人体体表,形态坚实,从阴阳辨证属于阳;而皮损颜色淡褐或正常皮色,不红不肿,不痛不痒,从阴阳辨证属阴。故扁瘊为半阴半阳之证。以冲和散中白芷、赤芍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2010年06期 v.30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

    王磊;王海月;刘红军;

    分析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对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方药组成及现代研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痰湿中阻型高血压以风痰相搏为主要病机,痰湿为标,脾虚为本,治法为健脾化痰,定眩息风。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2010年06期 v.30 478-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用药规律分析

    张璇;徐晶钰;魏品康;

    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药物主要集中于补虚药、润下药和理气药为主,补虚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补气药,后依次为补血、养阴、补阳药。治疗上应该以补虚、润下、理气为主,在补虚中又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分析。

    2010年06期 v.30 480-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现状

    韦云;周文泉;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传统医学对痴呆症的论述散见于"健忘""善忘""呆病"等疾病中。由于社会人口日益老龄化,VD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因此对VD的研究

    2010年06期 v.30 48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李春颖;

    目的:通过对286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住院病案的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该类病例的发病和证候特点。结果: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发病率高,并且疗程长、疗效差;其病机复杂,其中虚、痰、瘀是重要的病理基础。不能用单一辨证模式概括其证候类型。结论:从具有辨证意义的症状入手,探索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证治规律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6期 v.30 485-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外感内伤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赵堂亮;

    <正>头痛之病因多端,可概括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风寒湿邪外袭,可导致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多表现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

    2010年06期 v.30 487-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

    李敏;方显明;

    从近十年来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在高脂血症的中医症候类型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中医验方成药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机制研究也有待加强,以期进一步地提高高脂血症的中医防治水平。

    2010年06期 v.30 48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活血化瘀膏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平;古恩鹏;曹闳喻;

    目的:观察评价活血化瘀膏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与扶他林乳胶剂做对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活血化瘀膏为治疗组,用扶他林乳胶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作对照,分别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进行HSS量表中HSS总分、疼痛积分、活动度积分以及屈曲畸形比较,P<0.05。结论:活血化瘀膏可明显减轻早中期膝关节骨性炎患者的疼痛积分、活动度积分以及屈曲畸形,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强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0年06期 v.30 49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血脂康治疗高血脂合并糖耐量异常的疗效分析

    代凤英;

    目的:观察血脂康治疗高血脂合并糖耐量异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9例高血脂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分为二组,分别给于血脂康或烟酸缓释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12周后TC、TG水平均有显著性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脂康组IGT水平也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烟酸缓释片组IGT水平降低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能有效降低血脂,也能改善高血脂合并的糖耐量异常。

    2010年06期 v.30 493-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加味散偏汤联合酚咖片治疗偏头痛30例

    吴凡伟;叶春燕;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联合酚咖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均为我院以偏头痛为主诉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口服酚咖片1片,2次/d,连用5 d,休息2 d后再进行下个疗程;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中药加味散偏汤(由柴胡、川芎、白芍、葛根、丹参、地龙、僵蚕、藁本、蔓荆子、白芷、菊花、防风、炙甘草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150 mL/次,2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散偏汤联合酚咖片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

    2010年06期 v.30 495-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博宁联合益肾养肝合剂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冯婧;田菲;

    目的:观察博宁联合益肾养肝合剂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8例,分别为博宁加益肾养肝合剂组(治疗组)与单纯博宁治疗组(对照组)。结果:(1)治疗组的止痛效果(83.33%)优于对照组(55.56%),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由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血清AKP及Ca~(2+)浓度升高均有降低作用,P<0.05;(3)治疗组对活动能力改善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4.44%,P<0.05。结论:益肾养肝合剂对博宁有增效作用,博宁配合益肾养肝合剂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

    2010年06期 v.30 497-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八正散加减配合输尿管镜技术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10例疗效观察

    孙卫国;

    目的:应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以解除输尿管梗阻,改善肾功能为主要治疗目的。方法:10例确诊病例,均采取全麻下输尿管镜技术解除输尿管结石梗阻全麻满意后,取膀胱截石位,络合碘消毒会阴区,铺巾,取7F输尿管硬镜,进入膀胱内,寻到输尿管口(左或右侧),在输尿管镜直视下插入导丝于输尿管内,将输尿管镜套入此导丝内,沿导丝进入输尿管口处,镜头下压导丝上挑输尿管口,进入输尿管内,在导丝的指引下,找到输尿管结石梗阻部位。应用钬激光碎石。术后开始给予八正散加减配合输尿管镜技术治疗。7d 1疗程,观察疗效。结果:10例患儿9例治愈。结论:输尿管镜技术解决输尿管结石梗阻,八正散加减配合治疗和预防输尿管再梗阻,效果显著。

    2010年06期 v.30 499-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拟疏经宁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戴丽莉;傅正英;

    目的:观察自拟疏经宁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经血前列腺素(PGF2α)水平变化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为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月经血PGF2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经血PG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S/D值、RI及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经宁痛汤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值得推广。

    2010年06期 v.30 50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心脑舒通佐治高脂血症68例观察

    洪朝璋;蔡少杭;陈晖;刘雪娜;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佐治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136例患者均分两组,均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血脂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表明心脑舒通可以治疗高脂血症,改善脂代谢,能提高疗效。

    2010年06期 v.30 50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以风柜斗草为主药联合艾灸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46例

    崔占义;孙树枝;

    目的:观察以风柜斗草为君药结合艾灸治疗肝癌4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肝癌患者(不愿手术或失去手术机会)进行中医个性化辨证分型治疗,每型都加风柜斗草、白茶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铁树叶并结合艾灸疗法,1年后观察疗效。结果:46例肝癌患者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0例,稳定6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为91.3%。结论:以风柜斗草为主药联合艾灸疗法治疗肝癌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医联合治疗方案。

    2010年06期 v.30 504-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在瑞士针刺治疗抑郁症患者34例疗效观察

    高军;韩景献;

    目的:以"百会、神门(双)、合谷(双)、太冲(双)。"为主穴,辨证施治以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在瑞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对照的临床方法,应用毫针治疗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34例。结果:针刺治疗抑郁症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针刺对瑞士抑郁症患者有治疗作用。

    2010年06期 v.30 506-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崔晓鲁;王道全;田端亮;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疗法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疗法为主,对照组采用西药疗法。观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两个疗程和结束3个月的效果,并对其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膝关节功能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疗法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2010年06期 v.30 508-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手六经透刺法治疗偏头痛100例

    王国建;

    目的:观察手六经透刺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取穴鱼际、合谷、内关、外关、通里、养老,针刺方向均从鱼际透合谷,从内关透刺外关,从通里透刺养老,得气后行提插泻法;对照组口服芬必得;结果:治疗组100例,痊愈75例,好转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对照组30例,痊愈11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2=33.965,P<0.001;结论:以六经透刺为治疗组的效果明显好于药物对照组,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2010年06期 v.30 510-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电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观察

    秦丽娜;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ET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心得安组,每组30例,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6.7%,西药组为63.3%,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ET优于口服心得安,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中医疗法。

    2010年06期 v.30 51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巨缪刺加艾灸治疗肢体慢性疼痛198例

    王玉明;

    目的:巨、缪刺法对机体气血能够起到整体调节作用,达到瘀祛络通而痛止的目的。方法:采用巨、缪刺加艾灸治疗肢体慢性疼痛,即左上肢对右下肢,左手对右足,左膝对右肘,左腘窝对右肘窝等。结果:笔者20多年来,采用巨、缪刺加艾灸治疗肢体慢性疼痛198例,治愈达82.8%,总有效率为96.5%,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结论:巨、缪刺法治疗疼痛有其理论基础,人体四肢左右又存在着特殊的对应关系,加上温针灸,更能温经散寒,络通而痛止。

    2010年06期 v.30 51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旋转复位法、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眩晕

    曲安龙;李雅楠;刘锋卫;

    目的:观察旋转复位法、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方法:68例颈源性眩晕采用旋转复位法、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愈38例,占55.9%;好转23例,占33.8%;无效7例,占10.3%;总有效率为89.7%。结论:旋转复位法、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0年06期 v.30 514-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张庚扬教授临床验案二则

    聂秋明;张庚扬;

    <正>张庚扬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委员,

    2010年06期 v.30 516-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咳嗽1例

    殷雯艳;杨白燕;

    <正>咳嗽是临床非常多见的病症,常见于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祖国医学认为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其病机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根据其证型的不同辨证施治,有着独到的疗效,但

    2010年06期 v.30 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胃病引发晕厥1例

    李丽;孙志广;

    <正>1病案举例韩某,女,57岁,因突发晕厥于2009年12月来我门诊就诊,患者20年前因饮食不慎出现恶心呕吐,自觉剑突下收缩感而后摔倒昏迷不醒,其家人呼之不应,约5 min后患者苏醒,就诊于本村卫生所,测血压

    2010年06期 v.30 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中药哈蟆油与其伪品的组织学鉴定

    姜大成;肖井雷;曹阳;

    目的:研究哈蟆油的组织学特征,并对不同的哈蟆油样品及常见伪品的组织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利用显微切片技术对不同哈蟆油样品进行组织切片,并进行显微观察,注意比较不同产地哈蟆油组织学特征及与常见伪品的差异。结果:不同的哈蟆油样品及其伪品横切面及弦切面的组织结构特征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哈蟆油组织学特征可以为哈蟆油的真伪鉴别提供科学的依据。

    2010年06期 v.30 520-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逍遥散之溯源

    李红香;戴慎;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著名方剂,受到了中外许多医家的重视。有关其论述及其多,尤其关于逍遥散的源流问题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有人认为是小柴胡汤的衍化方,有人则认为是柴胡汤所来,更多人则认为是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方。笔者则认为逍遥散乃脱胎于孙思邈之调中汤,历经宋代太医局等经临床试验,并综合《太平圣惠方》多种妇科方剂所得出的一道效方。

    2010年06期 v.30 522-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桂枝功效历史沿革

    王俊娜;

    借助本草学文献对桂枝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效变化进行整理,挖掘其原有和潜在的功效,使其在临床上得以更广泛的应用。经整理发现,秦汉时期着重于降气、利关节、补中益气等功效;隋唐时期则主要表现其解表、祛风通络、温阳补肾等作用;宋金元时期又彰显其温中补虚之效,大大扩展了桂枝的使用范围;明清时期对利肝肺气这一功效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广泛的应用。

    2010年06期 v.30 524-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苦参主要有效成分作用于肝脏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宋小莉;

    <正>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等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炎、抗纤维化、抗肿瘤等多方面的作用,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降酶护肝、抗肝纤维化等对肝脏疾病的治疗作用,受到

    2010年06期 v.30 526-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系统内标法测定七参颗粒中多指标成分

    柏冬;彭娟;范斌;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七参颗粒中多个有效成分的系统内标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七参颗粒中人参皂苷Rg1为内标,测定人参皂苷Rg1与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并与外标一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外标一点法与系统内标法测定3批七参颗粒中的4种成分含量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准确测定七参颗粒中4种成分的含量。结论:系统内标含量测定方法既能同时测定中药中多个成分的含量,又能简化实验操作,有望成为适合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评价新模式。

    2010年06期 v.30 528-530+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的研究

    马博;吴敏;

    目的:对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辛夷挥发油为对象,采用薄膜分散-超声-膜过滤法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采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药物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该制剂平均粒径81 nm、样品的包封率为86.7%;两组药物的累积释药率有显著差异,试验组的释药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结论:薄膜分散-超声-膜过滤法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操作简单,流程时间短,所得脂质体粒径小而均匀,包封率较高;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有较好的缓释以及长效作用。

    2010年06期 v.30 531-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射干麻黄汤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和TGF-β1的影响

    张丽;刘建秋;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每组10只,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哮喘模型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射干麻黄汤组。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后,分别予以不同干预,取材后采用HE染色、病理图像分析、ABC-ELISA法、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技术等方法检测气道重塑及TGF-β_1的变化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小鼠血管管壁厚度、气管平滑肌层厚度、气道旁和血管旁胶原纤维含量、BALF中TGF-β_1含量、肺组织TGF-β_1及TGF-β_1mRNA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射干麻黄汤可抑制BALB/c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发生,其机制有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_1的表达而实现的。

    2010年06期 v.30 53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回神颗粒对大鼠急性脑梗死损伤中BDNF表达的影响

    庞莹;陈宝贵;杨卓;

    目的:探讨回神颗粒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回神颗粒,0.7 g/kg·d),各组分别于缺血后1 d、3 d、7 d取脑,用TTC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药物干预后大鼠脑梗死面积比及海马区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药物组脑梗死面积比低于模型组(1 d组P>0.05,3 d组P<0.05,7 d组P<0.05);模型组与药物组BDN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同一时间点上药物组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回神颗粒能降低大鼠脑梗死面积损伤,上调BDNF表达,促进神经元修复,从而发挥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

    2010年06期 v.30 535-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放血疗法起源刍议

    冯鹏;陈泽林;郭义;

    放血疗法曾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一种古老的疾病治疗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对于疾病最原始的认识。而血液作为放血疗法的作用媒介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放血行为是伴随着人类对生命最原始的认识而产生的并最终演化成放血疗法的,这一疗法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中。本文从人类对血液认识的发展入手就放血疗法的产生过程做一讨论。

    2010年06期 v.30 537-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谈徐灵胎“用药如用兵论”兵法思想特色

    李知行;

    《医学源流论》是清代医家徐灵胎的主要医学论文集,充分反映了灵胎先生的医学理论建树和学术思想,集中了毕生治医的心得体会,为灵胎之力作,深为后世称道。"用药如用兵论"出自此书,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探析,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①良医良将,用药用兵;②知己知彼,治病如神;③出奇制胜,综合治疗。通过论述使后人更加了解灵胎的临床用药思想及启发后世医者的用药思路。

    2010年06期 v.30 540-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桥弓穴源流简考

    冯跃;杨洁;杨馨;

    通过对相关古籍及文献考证发现关于桥弓穴的最早认识是在《灵枢·刺节真邪论》中的"挟按颈动脉""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关于桥弓穴最早的确切记载无从考证,推断该穴是近代提出的,大概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民间医家经验总结的一个推拿经验效穴,被广泛的应用于推拿临床治疗高血压病。

    2010年06期 v.30 542-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白石老人的“静神”养生

    张若梅;

    齐白石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师。身逢乱世而一生创作丰富,享年九十三岁。谨记录他生前的小故事,梳理我国历代医家、养生家对"静神"养生的理论,阐述他"静神"观思想实践与高寿之间的关系,对于人们正视精神摄养,保持身心健康有其现实意义。

    2010年06期 v.30 544-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梁来德;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推拿科常见病,其主要病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好发于腰4/5、腰5/骶1。临床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甚者疼痛难忍,行走困难等,属中医学"腰痛"范畴,如《医

    2010年06期 v.30 546-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对卵巢早衰的认识及治疗近况

    严德铨;施艳秋;

    卵巢早衰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月经不调、不孕、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造成骨质疏松、脂质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日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中医药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有整体调节作用,能够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但不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病率。现就卵巢早衰的病因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近况做一阐述。

    2010年06期 v.30 548-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川崎病中医研究概述

    申广生;赵霞;王文革;

    近20年中医对川崎病的研究,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分期论治、专方治疗和中成药治疗等5个方面。多数学者认为川崎病病因是小儿感受温热邪毒,病机符合卫气营血传变规律,邪在卫气、气营两燔、热恋阴伤、气阴两伤等4个证型在临床中常见。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川崎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2010年06期 v.30 550-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正>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 997年6月,是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法人代表张益胜,注册资本6127.2万元。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传承中华文明,服务人类健康"的宗旨,坚持"关爱众生,诚信笃实,以人

    2010年06期 v.3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三位一体构架呈三角支点式稳固发展

    <正>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1958年创建,当时名为吉林省中医研究所,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于1984年成立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2007年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科

    2010年06期 v.3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吉林中医药编辑部在线投稿采编平台启用公告

    <正>吉林中医药编辑部负责两本中医药学术期刊,即《吉林中医药》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为加强学术论文时效性,更方便快捷地为广大作者服务,及时向作者反馈投稿相关信息,提高编辑部办公效率,吉林中医药编辑部在线投稿采编平台于

    2010年06期 v.30 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