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流感的中医药治疗特色

    胡海林;尹新中;

    中医药治疗流感能祛邪扶正,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疗效,减轻不良反应;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抗炎、解痉、止咳、祛痰;改善营养状况,调节情志;且多种治疗手段,多种给药途径能减轻社会、个人经济负担。因此,中医药在流感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2010年05期 v.30 369-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读《金匮要略》胸痹篇心得

    刘苏;

    《金匮要略》胸痹篇通过"阳微阴弦"概括了胸痹的病机为本虚标实,阳虚为主,同时阳虚也是消渴合并胸痹发生的病理基础。在消渴治疗的始终,均需兼顾"补阳"原则,以预防胸痹的发生或者缓解胸痹的症状。

    2010年05期 v.30 37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胎痫释微

    刘向亮;马融;

    胎痫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孕母因素、胎热、风动痰扰及惊痫、客忤,临证须辨证施治。考证古籍及现代医学认识,胎痫为发于围产期及周岁之内的新生儿发作性脑病。

    2010年05期 v.30 37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学与地理环境

    金鑫;郑洪新;

    因地制宜是中医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地理环境不同,物产不同,人们的居住条件和饮食习惯也不一样,故发病也必然有异。地理环境与体质、地方病关系密切。应当总结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结合现代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地寻找新的更加适合现代人的治疗方法。

    2010年05期 v.30 374-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络病论治胃癌

    吴炳辰;

    脾虚络阻,阳气不达为胃癌的基本病机。脾虚是胃癌发病的根本,脾失健运,导致气血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正气不足,则"经主气""络主血"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形成气滞、痰凝、瘀血等病理产物阻塞胃络,阳气不达,气滞痰瘀"宿昔而成积",致胃癌形成。治疗当以健脾通络为大法,通络当依据气滞、痰阻、血瘀的不同,选用辛香通络、祛痰通络、祛瘀通络之品。

    2010年05期 v.30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散结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理论初探

    王颖辉;谭倩;庞博;李景;赵进喜;

    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病机学说认为,微型癥瘕导致肾体受损,肾用失司,其贯穿了消渴病肾病乃至关格重症的始终,为散结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在益气养阴、健脾培元、泄浊解毒的基础上权宜运用活血散结、化痰散结、清热散结、理气散结等方法。

    2010年05期 v.30 379-380+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朱丹溪从痰论治肿瘤探析

    蒋璐;黄余亮;

    朱丹溪论治肿瘤力主养阴去痰并用,并认为痰乃"虚火上炎,敛津为痰"。在滋阴降火的基础上加二陈汤,针对"六郁"致痰创越鞠丸,针对乳岩创青皮甘草汤。

    2010年05期 v.30 3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关于针灸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

    黄怡然;

    当前,针灸临床存在的治疗方案及操作方法不够规范,疗效标准不够统一,患者主动选择针灸作为治疗手段的几率下降等问题,使其在发展的道路上举步为艰。今后的研究应当将针灸临床研究与诊疗结合,充分利用针灸临床研究成果,严格从业人员上岗条件,开展教育改革,将科研重心转向临床研究,以提高疗效为主。

    2010年05期 v.30 38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欧阳群教授脏腑证治用药经验

    王林淦;黄泳;

    欧阳群教授认为,肝脏病变主要表现在气和血两个方面,治以补血、和血、调气,心脏病则需治以和血及清火通阳,温阳益气及调中化湿针对脾脏病证,补气、肃气和生津为肺脏的主要治法,肾脏疾病则要滋肾和温肾,胃与大小肠病证重点是和胃疏肠。

    2010年05期 v.30 386-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品康教授治疗冠心病学术思想探析

    张璇;徐晶钰;魏品康;

    魏品康教授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为本,同时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习性,病程中可出现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等。治疗冠心病原则应坚持标本兼治,补气为先,还应将祛寒化瘀、理气消痰之法贯穿于始终。

    2010年05期 v.30 38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过伟峰教授从心胆气虚治疗失眠

    张起华;袁园;过伟峰;

    针对失眠伴早泄、健忘症,老年失眠,失眠伴嗜睡,过伟峰教授从五脏相关理论出发,在审证求机的基础上,辨证为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兼心肾不交,肝经郁热;心胆气虚,心脾两虚。针对证型兼夹、证候交叉的特点,治疗中突出证随机转、方随证变的原则,复法组方,灵活化裁。

    2010年05期 v.30 390-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

    张綦慧;张允岭;

    血管性痴呆的病机主要为脏腑虚损、风火痰瘀、肝脾肾虚、气虚精亏,辨证治疗多分期、分型论治,补虚通络祛瘀,通补兼施。

    2010年05期 v.30 39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补肾填精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

    毛蕾;张玉莲;

    目前,补肾填精中药用治老年性痴呆的研究主要为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表明,应用补肾药物治疗老年痴呆可取得良好效果,基础研究主要从神经干细胞、神经内分泌网等不同作用途径来说明其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理。肾虚髓亏是老年性痴呆的本质特征,补肾填髓是治疗的基本方法。

    2010年05期 v.30 394-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大黄虫丸辨证治疗视神经炎

    周伟光;

    视神经炎病机虚实夹杂,脉络阻塞,目系窍道闭塞,壅遏通光之瘀证贯穿其病程中。而大黄虫丸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针对视神经炎"内有干血"之病机,疗效肯定。

    2010年05期 v.30 396-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肾功能衰竭从脾论治

    杨波;马鸿杰;

    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关格"的证候相吻合,病变部位在肾,与肝、脾、心、肺、三焦密切相关。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浊毒壅滞中焦为慢性肾衰的病机关键,把握脾胃中焦为治疗慢性肾衰之要务。

    2010年05期 v.30 398-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

    王彩霞;王有鹏;

    中医认为,儿童慢性咳嗽病变在肺而涉及五脏,肺与痰关系密切,久咳属虚属瘀。现代医家有辨证论治,有辨病论治,内治、外治结合,均取得显著疗效。

    2010年05期 v.30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中医康复技术多中心临床研究现场联合监查方法与流程

    杨靖;叶晓勤;谢雁鸣;

    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严格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研究结果真实可信的重要环节。在进行质量控制的多种措施中,现场联合监查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对国家863计划"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及避免复发中医方案研究"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进行现场联合检查,以探索建立标准化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现场联合监查方法与流程。

    2010年05期 v.30 4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及病理与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

    燕东;刘绍能;李理;时磊;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调查表收集39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下表现,同时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脾胃湿热证型快速尿素酶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明显多于其他型患者(P<0.05),病理总积分较高者在证型方面多为胃络瘀阻、胃阴不足及脾胃湿热证型(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脾胃湿热证之间密切相关,为抗幽门螺杆菌的中医诊治提供参考;病理总积分较高者相对于总积分低者,胃镜下诊为萎缩性胃炎的比例较高,在辨证分型中多见于胃络瘀阻、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其次才是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及脾虚气滞等证。

    2010年05期 v.30 403-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王品;刘维;刘晓亚;

    目的:将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RA患者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瘀阻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T细胞亚群各指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CD 3~+T、CD 4~+T细胞在中医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CD 8~+T细胞、CD 4~+/CD 8~+在中医辨证分型间有差异。寒湿阻络型与肝肾亏虚型,寒湿阻络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1,P=0.03),湿热瘀阻型与肝肾亏虚型,湿热瘀阻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3,P=0.02),寒湿阻络型与湿热瘀阻型CD 8~+T细胞、CD 4~+/CD 8~+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则T细胞亚群实验室指标有差异,这些规律可为RA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2010年05期 v.30 406-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研究

    蒋红红;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同样的心衰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人参、黄芪、丹参、川芎、麦冬、车前子、泽泻、桂枝、桃仁、红花、益母草)治疗。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9%和69.9%,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2010年05期 v.30 408-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通里攻下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

    王旗;王树立;王乾;

    目的:临床观察通里攻下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症(PGS)的疗效。方法:13例胃瘫综合征病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腑通肠冲剂及大承气汤灌肠。结果:1~2周内治愈3例,3~4周内治愈7例,5~8周内治愈2例,1例经综合治疗8周未愈后因水电解质紊乱,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亡。结论:引起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胃的正常运动功能被破坏,采用通里攻下法合并常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2010年05期 v.30 410-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

    王昱;占小俊;

    目的:观察应用加味玉屏风散联合雷诺考特、开瑞坦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加味玉屏风散,并结合应用雷诺考特、开瑞坦,对照组单纯服西药。结果:近、远期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好的调和阴阳,增强机体免疫,显著缓解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10年05期 v.30 412-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针刺与经颅磁刺激抗焦虑协同效应探讨

    方杨琪;蔡定均;周奇志;余曙光;郑重;

    针刺在防治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和机理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痛性、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治疗技术,对焦虑障碍也有改善作用,但应用范围尚不广泛、机理研究欠深入。而针刺与经颅磁刺激结合是否具有抗焦虑协同效应尚未见报道,探索两种疗法的协同效应,拟为临床提高疗效提供参考。

    2010年05期 v.30 414-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腰痛探讨

    雷鸣;金荣疆;

    腰痛多由内外二因所致,多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治疗上以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为治疗原则,常遵循循经取穴、异经取穴、辨证分型取穴等规则,运用刺法、灸法、刺络方血法等治疗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

    2010年05期 v.30 416-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耳尖放血加耳穴贴压治疗高脂血证疗效观察

    杨青;朱文红;

    目的:观察耳尖穴放血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高脂血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耳尖放血为主治疗高脂血证的机理。方法:将104例高脂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耳尖放血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西药普罗布考降脂治疗。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94.2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尖穴放血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高脂血证疗效确切,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泻血祛瘀、决血调气以通经。

    2010年05期 v.30 418-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

    郭迪;

    <正>肥胖不仅有碍美观,而且肥胖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脂肪肝、脑卒中等有关,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之一。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报告如下。

    2010年05期 v.30 420-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张玉红;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患者辨病位,采用针刺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结果:痊愈34例,显效41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4.55%。结论:针刺配合低频脉冲电流,选用特异的穴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好,且缩短病程,若治疗及时则疗效更佳。

    2010年05期 v.30 42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6例疗效观察

    万泉;

    <正>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越来越多,单纯性肥胖是指人体内热量的摄入远远大于消耗与利用,造成脂肪在人体内堆积,进而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笔者于2006年6月至今,应用针刺、耳穴贴压配合科

    2010年05期 v.30 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60例临床观察

    武玉和;李铁;段晓英;王富春;

    目的:为了观察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结果:针刺球后穴在降眼压、提高视力方面,改善C值(房水流畅系数)等方面优于噻吗心安眼药水的治疗方法。结论:本课题提供了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法,针刺球后穴可以明显的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从而改善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症状。

    2010年05期 v.30 424-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张春红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味觉丧失1例

    王丽娟;张春红;祁相焕;

    <正>张春红主任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师承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针灸专家石学敏教授,从事临床与科研30载,经验丰富,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有效地治疗了脑外伤后味觉丧失1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2010年05期 v.30 426-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愈咽痛1例

    纪小美;

    <正>咽痛为临床常见症状,许多疾病的首发症状即为咽痛。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咽痛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案举例米某,男,62岁,因"咽部剧烈疼痛半年"入院。患者近半年来每晚9:00左右咽喉部针刺样疼

    2010年05期 v.30 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四妙散加味治疗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杨娟;龚凤娟;耿爱爱;吴军;

    <正>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为原发于脂肪小叶的炎症,属中医"恶核"的范畴,目前西医尚无满意疗法。笔者随师侍诊,近遇1例,经吾师辨证治疗,疗效满意,且随访2年未见复发,现报告如下。

    2010年05期 v.30 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名贵中药哈蟆油质量评价的初步研究

    姜大成;肖井雷;

    目的:通过对东北不同地区产哈蟆油样品的一般性成分、膨胀度及其紫外光谱的比较研究,并对其中10份样品的有害物质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其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对哈蟆油的一般成分如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等,以及其膨胀度、薄层图谱和紫外光谱等进行横向比较。同时,采用药典法对哈蟆油的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本实验的初步比较分析,东北不同地区产哈蟆油在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上,具有一定的相同或相似性。结论:初步表明哈蟆油质量比较稳定。

    2010年05期 v.30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药引送服归脾丸治疗郁病的几点体会

    叶金竹;郭霞珍;

    归脾丸是当今常用的中成药,常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失眠、心悸、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但剂型固定,临床常常不便加减变化,常选用药引送服,药引具有引药直达病所、增强功效、扩大治疗范围等作用,灵活选用药引送服归脾丸可以弥补中成药不能随证灵活加减变化的不足,且选用药引需遵循归经理论、兼治兼症及灵活使用三个原则。

    2010年05期 v.30 433-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温病条辨》与《伤寒论》汤剂用量的比较研究

    张琦;华浩明;

    《温病条辨》157首汤剂及《伤寒论》98首汤剂的用量存在一定的规律,汤剂的药物组成味数、使用药物分类、药物用量、日服用次数及日服用总量等方面都暗含汤剂用量的内涵。《温病条辨》汤剂与《伤寒论》汤剂进行比较后,发现《温病条辨》汤剂的平均药味及煎服法与《伤寒论》汤剂一脉相承,差异较小,在方剂的药物来源分类、方剂的重量及日服用量方面则存在明显差异。

    2010年05期 v.30 435-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研究及药理作用

    张玉梅;赵娜娜;

    芍药甘草汤主治营阴不足、肝脾不和,症见脘腹诸痛,四肢挛急等证候。随着现代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的发展,发现其总有效部位由芍药总苷、甘草总苷、基草总黄酮三部分组成,其具体镇痛、抗炎、止咳、平喘、抗变态反应等药理作用,现代临床广泛用于呼吸、消化、神经、泌尿以及内分泌等系统的病证。

    2010年05期 v.30 439-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白附子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

    艾凤伟;李艳凤;王佳瑜;周志慧;

    目的:研究白附子不同提取部位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分别以S180实体瘤和腹水瘤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灌胃给予不同的白附子提取部位,前者处死小鼠计算各给药组的抑瘤率及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后者计算各给药组的生命延长率。结果:白附子提取物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速度,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结论:白附子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2010年05期 v.30 442-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人参二醇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脏IL-18、Fas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璐;王星云;陈万才;刘喜春;赵雪俭;

    目的:研究人参二醇皂苷(PDS)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脏IL-18、Fas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CTRG)、内毒素休克组(LPSG)、地塞米松组(DEXG)和人参二醇皂苷组(PDSG)。以内毒素(4mg/kg)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血压的2/3为休克状态。取肝脏组织提取总RNA和蛋白以RT-PCR检测IL-18、Fas 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L-18的蛋白表达。结果:(1)肝脏组织IL-18mRNA和蛋白表达丰度以LPSG最高,与CTRG、DEXG和PDS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DEXG、PDSG IL-18mRNA和蛋白表达丰度高于CTRG(P<0.01);PDSG IL-18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DEXG接近(P>0.05)。(2)肝脏组织FasmRNA表达丰度以LPSG最高,与CTRG、DEXG和PDS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DEXG、PDSG Fas mRNA表达丰度仍高于CTRG(P<0.01);PDSG Fas mRNA表达水平与DEXG接近(P>0.05)。结论:PDS与DEX预治疗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脏IL-18、FasmRNA和IL-18蛋白过度表达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IL-18通过Fas/FasL途径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削弱了内毒素休克对肝脏的损伤,保护了肝脏组织。

    2010年05期 v.30 44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车前子脂肪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杨子钊;刘克辛;齐晋楠;

    目的:检测车前子脂肪油中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车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经皂化与甲酯化后,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其中的组成成分。结果:从分离出的5个峰中确认了4种成分,其主要脂肪酸油酸(C_(19)H_(36)O_2)、亚油酸(C_(19)H_(34)O_2)、棕榈酸(C_(17)H_(34)O_2)、硬脂酸(C_(18)H_(36)O_2)的相对百分含量为62.88%、26.55%、9.21%、1.11%。结论:通过对车前子脂肪酸的GC-MS检测,确定了车前子脂肪油中4种脂肪酸及相对含量。

    2010年05期 v.30 446-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骨痛膏促进家兔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杨济洲;徐林;穆岭;

    目的:研究外用骨痛膏促进骨愈合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骨痛膏外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再将每组15只随机分成三个亚组,即第1周取标本组(A组)、第2周取标本组(B组)、第4周取标本组(C组),均以手术造成双桡骨中段宽约3 mm、深达髓腔的骨缺损模型,空白对照组以石膏固定,用药组外敷骨痛膏后以石膏固定,用药组每2 d换1次药,1周处死A组,2周处死B组,4周处死C组。每组处死前均耳缘静脉取血,检测血中血中ALP、钙、磷、镁浓度;处死后拍摄双侧桡骨侧位X光片;免疫组化法检测BMP-2。结果:骨痛膏对血中ALP、钙、磷、镁及钙磷乘积的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可以明显促进BMP-2的表达,促进骨痂的形成,缩短骨愈合时间。结论:骨痛膏具有明显促进骨愈合作用。

    2010年05期 v.30 447-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蛇床子素对小鼠肺腺癌和人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李好好;马琳;

    目的:检测天然蛇床子素在体外培养小鼠肺腺癌LA795细胞和人肝癌Bel-7402细胞抑制作用。方法:体外蛇床子素对小鼠肺腺癌细胞LA549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抗肿瘤实验采用MTT法,浓度为6.25、12.5、25、50、75、100μg/mL,作用时间24,48 h,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蛇床子素体外对小鼠肺腺癌LA795细胞生长抑制率是53.78%,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5.9%,IC50分别为81.3μg/mL和134.8μg/mL,作用48 h比24 h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要高。结论:蛇床子素体外对小鼠肺腺癌LA795细胞和人肝癌Bel-7402细胞都有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对小鼠肺腺癌LA795细胞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2010年05期 v.30 450-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伤寒论》“保胃气”思想源流探析

    冯兴志;杨涛;何新慧;

    《伤寒论》"保胃气"思想源于《内经》,《内经》对"胃气"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在诊断预后中的重要性做了详细的论述。仲圣将"保胃气"的临床治疗思想贯穿于《伤寒论》的始终。仲景之后的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保胃气"。对仲景"保胃气"思想源流的探究,可为今后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指导思想。

    2010年05期 v.30 452-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泻心汤治痞证之我见

    陆喜荣;徐进康;吴坚芳;陶鸣浩;陈晖;

    泻心汤源自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主治诸心下痞证。五泻心汤专为痞证而设,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满意,堪称经典。五泻心汤证在症状、方药组成及煎,服方法上既有共同性,也有独特性。

    2010年05期 v.30 45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现状

    庾庆丽;洒荣桂;

    复发与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宿主免疫微环境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侵袭转移行为是恶性肿瘤本质的特征,其巨大危害是使局部病变扩散成全身多灶性、弥漫性分布的疾病,而且转移通常早期发生,在临床诊断出原发病时,大部分患者已出现远处转移,因此,控制转移是决定癌症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也是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化疗新药层出不穷,手术治疗及放化疗在原发灶控制方面发展迅速,但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方面尚无新突破,本文从中医药方面研究来阐述近年来中医药在抗肿瘤转移方面研究的进展。

    2010年05期 v.30 456-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小儿脑瘫近况概述

    钟玉涛;李胜吾;

    针灸在治疗小儿脑瘫主症及伴随症状有一定优势,且治疗方法多样,可采用传统针法如头针、体针治疗,还可采用水针、电针治疗,以及配合康复训练和推拿按摩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且综合疗法可更好的提高疗效。

    2010年05期 v.30 459-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