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辉;李晶晶;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附子的运用,是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附子与不同药物的配伍,从而扶助心、肾、脾之阳,增强机体的机能而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机体康复。应用时重在配伍。
2010年04期 v.30 27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静霞;陈爽白;
《伤寒论》运用桂枝之道,为后世圭臬,仲景通过桂枝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变化,体现桂枝具有"调和营卫、温经通络、温阳利水、平冲降逆、化瘀消徵、温通血脉"诸功。若能参悟桂枝的功效,自能全面掌握灵活应用。
2010年04期 v.30 279-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玉庆;高思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中医药在该病的防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未病先防、治病于始、既病防变的角度阐述了该病急性期及缓解期的治疗。急性期治疗主张以祛邪为主;缓解期主张权衡邪正虚实的关系,以中医辨证治疗、氧疗、呼吸功能训练和疾病宣教及心理支持的防治方法,旨在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病死率。
2010年04期 v.30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姚华;孙学东;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组少见的、预后不良的疾病,以增高的肺动脉压力和阻力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参与其发病的因素包括肺血管收缩与重构,肺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血栓形成及遗传基因变异等。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分析其病因病机,以辩证论治为基础选方用药,为应用补气活血化痰法治疗肺动脉高压奠定了基础。如何在此基础上发挥中医优势,研制出具有长期疗效和稳定的复方方剂是目前临床努力的目标。而深入的探究其病因病机的变化对提高中医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水平更具意义。肺动脉高压的病因源于气虚以肺气虚为根本,痰凝血瘀痹阻于脉络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过程,治法上以补肺活血为重点。
2010年04期 v.30 283-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李艳锦;陈艳;万丹;杜冰心;王芳革;鄢桂琴;曾倩;
肝藏血,主疏泄,女子以血为用,月经为血所化,血随气行,气充血沛,气顺血和,经行通畅,通则不痛。肝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易致痛经。探讨从肝论治原发性痛经的机理和方法,对于开拓痛经治疗的临床思路,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04期 v.30 285-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刘坤;庄燕鸿;
随着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认识的逐步深入,打鼾(病理性)作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西医将其归类为呼吸系统疾病,而中医认为打鼾与多个脏腑都有关系,在此,笔者仅针对打鼾与脾胃病之间的关系作一浅述。从古至今的文献以及研究结果皆表明,打鼾与脾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临床上遇到打鼾患者,辨证责于脾胃者,应本着补脾化痰、升清降浊之法进行辨证治疗。
2010年04期 v.30 286-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俊杰;王肖龙;薛金贵;王英杰;龚军;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各体质类型的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328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采用体质问卷调查判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各体质类型的冠脉病变特点。结果:在冠心病患者中:各体质类型患者的冠脉病变的狭窄支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失调紧张体质患者与协调质相比,病变程度较重(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失调紧张体质患者的病变较重,提示我们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体质分析,对冠心病的预防、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0年04期 v.30 300-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陈臻;李嫚;
目的:观察糖网宁颗粒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给与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糖网宁,配合静滴银杏叶提取物,对照组采用单纯静滴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网宁颗粒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0年04期 v.30 303-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韩昌圣;王新月;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北京地区韩国人和中国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因素和中医证候的不同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按照临床研究表格对10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韩国病人和中国病人在性别、发病因素、中医证候和饮食习惯的相关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韩国病人和中国病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与性别、职业、情绪、工作压力、饮食习惯有关;饮食习惯与中医证候相关。
2010年04期 v.30 304-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冰;郑友丽;陆石俊;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内服外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2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120例,予中医辨证内服联合中药外敷,穴位推拿治疗及TDP特定电磁波,对照组100例单用吗叮啉片治疗,疗程均为四周。结果:治疗组120例,临床治愈84例,有效3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临床治愈50例,有效20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70%,两者比较P<0.05。结论:中医辨证内服外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2010年04期 v.30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良;仝小林;赵天宇;董柳;李敏;
目的:初步探讨开郁清胃颗粒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应用开郁清胃颗粒治疗;对照组应用罗格列酮(文迪雅)治疗;疗程12周。结果:两组各个时间点血糖以及HBA1C均显著降(P<0.01),显著降低各个空腹、糖负荷后0.5 h、2 h、3 h的胰岛素水平(P<0.01);明显降低患者的HOMA-IR,并明显升高ISI。并且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开郁清胃颗粒可改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2010年04期 v.30 309-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管国富;马丽华;何俊;
目的:探讨胃炎汤方联合氟西汀对伴发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伴有抑郁症焦虑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为:胃炎汤方组,抗抑郁组,综合治疗组。分别给予中药治疗,单抗抑郁治疗,合并2种方法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3组患者症状评分、zung自评量表评分和HAMD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综合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控制总有效率和HAMD量表评分达常模有效率,与其它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结论:对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治疗时联合使用抗抑郁药及胃炎汤方,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2010年04期 v.30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承锋;何小琦;
目的:观察温阳为主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心悸的疗效。方法:纳入肾阳虚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温肾阳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自拟温阳开心汤或倍他洛克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温肾阳组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温肾阳明显降低改良的Kupperman评分(P<0.01)。结论:温肾阳为主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心悸有效。
2010年04期 v.30 31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其义;孔晓海;王睿;
目的:观察骨结核合并药物性肝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住院确诊65例患者,按照肝损伤程度,给予不同的方案治疗,观察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肝功能大多在治疗2~3周后转为正常,经10个月~12个月随访,骨结核全部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以增强抗结核药的效力,达到提高骨结核病的治愈率。
2010年04期 v.30 314-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昭蓉;李应昆;杨东东;
<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又神经分布区呈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最典型的神经痛。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目前常用卡马西平口服治疗,但部分患者因服药后出现头晕、嗜睡、
2010年04期 v.30 31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红莲;
<正>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由多种细菌感染(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引发的,伴有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进行性坏死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1924年由Melenev首先报告,1952年Wiloson将这种皮下组织浅层筋膜的进行性坏死统称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2010年04期 v.30 317-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淑红;唐艳萍;
目的:观察清胰汤鼻饲联合大承气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对照组:禁食3~7 d,常规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抗炎,调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抑酸,清胰汤鼻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清胰汤鼻饲,大承气保留灌肠。结果:中药清胰汤灌肠联合大承气灌肠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周期上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清胰汤鼻饲治疗对胰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糜蛋白酶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使胰淀粉酶活性降低。
2010年04期 v.30 319-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丽萍;宋殿荣;王建玲;王瑞;康文艳;王玉华;
目的:评价自拟术后康复汤治疗妇科术后气血两虚兼腑气不通证的疗效。方法: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肌腺症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术前30 min一次性预防应用抗生素苯咪唑青霉素2g静脉点滴,皮试阳性者改为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葡萄糖注射液0.2 g静脉点滴,作为基础治疗。试验组术后12 h即服用中药术后康复汤浓煎剂50 mL,2次/d,共3 d。对照组术后继续应用相同抗生素2 d,不服用术后康复汤。观察两组术后排气、血红蛋白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Hb(120.04±21.01)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36±15.84)g/L,P<0.01。试验组排气时间(29.68±6.02)h、明显早于对照组(41.96±6.05)h,P<0.01。中医症候无论在单项评分还是综合评分中试验组证候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术后康复汤能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有效促进肠蠕动,改善术后乏力、头晕、腹胀等症状,全面促进妇科术后患者的及时恢复。
2010年04期 v.30 32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恩新;陈水星;
<正>复发性流产是连续2次及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临床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笔者应用补肾固冲汤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复发性流产32例,现报道如下。
2010年04期 v.30 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康;董勤;魏仁贤;刘兰英;戴芳芳;
药物与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具特色,药物治疗直接补给,具有针对性、单一性、偏向性;针灸治疗是对内源性物质及功能的调动与促进,其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双向性、有限性。针药结合可体现二者治疗作用的协同性、互补性以及针灸对药物毒副作用的拮抗性、纠偏性,发挥优势互补、增效减毒效应。
2010年04期 v.30 324-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静子;郭义;
从针刺镇痛的特点出发,分析针刺作用的基本特点,认为针刺具有整体调节、双向调节、品质调节、自限调节的特点,这对认识针灸作用规律,更好地使用针灸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4期 v.30 326-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沈龙;樊小农;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广泛收集相关文献,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1979-2008年发表的文献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8篇合格文献,其中半随机3篇,随机字样15篇;描述诊断标准13篇,描述疗效标准12篇;运用单盲2篇,采用随访10篇;均没有描述分配隐藏和进行样本估算。结论:尽管研究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文献数量较多,但高质量研究仍不多,高质量RCT更少,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随机、对照、盲法"三原则在研究中的运用,提高方法学质量,多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出疗效确切,可行性强的针灸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2010年04期 v.30 328-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婧;熊杰;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快针对于脑卒中后肢体发生硬瘫的即时疗效。方法:"醒法"中突出对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4个穴位的快针强刺激针刺手法,配合功能锻炼的方法,从神经解剖学角度认识快针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中产生的即时效应。结论:通过快针对以上4个穴位的刺激,将神经冲动的信号传导至支配该神经的脊髓节段,从而恢复由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痉挛性瘫痪,同时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产生了针刺的即时效应。配合功能锻炼,诱导患者用意念进行肢体的随意运动,恢复患者康复的信心,最终改善瘫痪的痉挛状态,提高脑卒中偏瘫康复的疗效。
2010年04期 v.30 330-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耀龙;冯卫星;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拔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膝部取穴: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肩部取穴:肩髃、肩贞、肩井、肩前及天宗。采用温针刺法,毫针刺入得气后用1 cm长艾炷插针柄上点燃,留针30 min后,再局部加拔火罐10 min,每日1次,5次1疗程,休息2 d,再行第2疗程。结果:2疗程后痊愈24例(75.0%),好转7例(21.9%),无效1例(3.1%),总有效率96.9%。结论:温针灸配合拔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2010年04期 v.30 33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钟莉;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压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对照组采用保留导尿。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耳压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确切,无任何毒副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
2010年04期 v.30 33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毕月玲;李晶;陈学艳;王艳;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及炮制前后山茱萸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对各炮制品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进行考察。结果:酒蒸品与生品相比,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均增加,其中齐墩果酸增加13.5%,熊果酸增加了4.85%。其它炮制品中含量变化不太明显。结论:山茱萸酒蒸的加工炮制方法可提高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本实验结果可为今后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2010年04期 v.30 34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春燕;
目的:建立测定三参贯脉颗粒中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Novapark C18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15: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5~20μL。结果: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08~0.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81%,RSD为2.3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控制三参贯脉颗粒的质量。
2010年04期 v.30 34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庆云;张艳军;
从茯苓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直接的细胞毒作用两方面综述了茯苓多糖抗肿瘤作用的作用机理。其中,增强免疫功能包括激活机体免疫监视系统、补体系统、诱生与促诱生作用;对肿瘤细胞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包括影响生物膜、清除氧自由基、影响DNA、RNA及蛋白质生物合成作用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
2010年04期 v.30 345-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9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李闯;王义;张美萍;杨忠;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人参不同部位6种主要单体皂苷Rg1、Re、Rb1、Rc、Rb2、Rd的含量。方法:人参样品采用索氏提取技术。色谱柱为Hypersil-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水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3 nm。结果:各单体皂苷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6),加标回收率(n=3)在95.87%~98.39%之间,RSD%<1.97%。结论:样品提取方法简便、准确、效率高。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人参皂苷效果好,可作为测定人参皂苷含量的有效方法。
2010年04期 v.30 34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孙改侠;黄秀深;罗明凤;林莉;邓丽萍;
目的:初步探索理中丸含药血清对体外中焦湿阻证Cajal间质细胞(ICC)的代谢作用的影响,进一步探索理中丸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造模,分别取湿阻模型动物血清、正常组动物血清、给药组动物血清及自然恢复组血清,采用Ⅱ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ICC,鉴定成功后,用湿阻模型组血清建立"中焦湿阻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模拟湿证大鼠模型体内ICC的生长,通过细胞造模后给药(含药血清)与细胞不造模给药(含药血清)两种给药法的对比,观察细胞内LDH和SDH活力的影响。结果:(1)细胞内LDH活力结果提示:细胞造模后给药和细胞不造模给药后,与正常血清和自然恢复血清比较,理中丸含药血清均能降低ICC细胞内LDH活力(P<0.01);(2)细胞内SDH活力结果提示:细胞造模后给药和细胞不造模给药(即含药血清直接给药)后,与正常血清和自然恢复血清比较,理中丸含药血清均能提高ICC细胞内SDH活力(P<0.01);结论:通过理中丸降低中焦湿阻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细胞内LDH和提高其细胞内的SDH活力,说明理中丸含药血清能提高体外湿阻中焦证Cajal间质细胞的有氧代谢。
2010年04期 v.30 350-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丁善萍;方肇勤;卢文丽;潘志强;梁超;刘小美;侯俐;高必峰;
目的:观察荷瘤小鼠中期阶段阳气虚证胸腺独特上调和下调的高表达基因。方法:综合采用荷瘤小鼠及其标准化四诊及辨证方法,以及GeneChip Mouse Exon 1.0 ST Array等技术,检测在肿瘤中期阳气虚证H22荷瘤小鼠胸腺组织基因的表达,筛选独特上调或下调者,并重点关注表达量高的基因。结果:肿瘤中期阳虚证荷瘤小鼠胸腺独特上调的基因达260个,下调仅15个。结论:(1)荷瘤小鼠发展到中期的阳气虚证,其胸腺虽然已出现萎缩的现象,但仍处于代偿阶段;(2)Hey2、Hivep2、Stat6、Prdm1、Avpr1a、Ralb、Trdn、Mcmdc1、Olfr1351、Avil、Gns、Ros1等高表达上调的基因,可能与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有关;(3)St8sia4、Nxph4、Spred2、Bcas3、Tbcd、Ctns等独特下调基因标志着胸腺内基因表达调节在整体上出现了紊乱,可能预示着胸腺衰竭阶段的到来。这些构成了肿瘤中期阶段阳气虚证荷瘤小鼠胸腺基因表达层面的特征。
2010年04期 v.30 353-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璐;于振香;王星云;刘喜春;赵雪俭;
目的:研究人参二醇皂苷(PDS)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脏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CTRG)、内毒素休克组(LPSG)、地塞米松组(DEXG)和人参二醇皂苷组(PDSG)。以内毒素(4mg·kg~(-1))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血压的2/3为休克状态。取肝脏组织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提取肝脏总RNA,以RT-PCR检测AQP1 mRNA表达。结果: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LPSG小叶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周围一些肝细胞出现早期坏死,肝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染色变深。肝血窦内枯否细胞增生活跃。在小叶内可见肝细胞点状坏死,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PDSG和DEXG肝脏组织的病变显著地轻于LPSG;②肝脏组织AQP1mRNA表达丰度LPSG与CTRG、DEXG和PDSG相比明显减少(P<0.01),DEXG AQP1 mRNA表达低于CTRG和PDSG(P<0.01);PDSG AQP1 mRNA表达与CTRG接近(P>0.05)。结论:PDS与DEX预治疗减轻了内毒素休克对肝脏AQP1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PDS与DEX一样,对肝脏具有类似的保护作用。
2010年04期 v.30 357-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红霞;周兆山;
目的:通过对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及其合方对大鼠哮喘模型肺泡灌洗液IL-4/INF-γ影响的研究,阐明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及其合方治疗哮喘的疗效与机理。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以卵蛋白致敏、激发的方式建立大鼠哮喘模型,予相应药物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FN-γ的含量。结果:小青龙汤组与射干麻黄汤合方组较两单方组BALF中IFN-γ含量均明显降低,IL-4含量显著上升。结论: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及合方并用均能有效缓解哮喘模型大鼠临床表现及气道炎症,纠正哮喘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失衡,且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合方并用组比单方应用疗效更显著。
2010年04期 v.30 360-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