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审证求因”源流探析

    黄兰英;李其忠;

    运用文献学方法研究中医"审证求因"的源流发现,"审证求因"方法源于《易经》之整体、变易、形象等思维,秦汉时期初步奠定了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宋金元时期,"伤寒学"的研究蔚然成风,且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了"审证求因"的最初表述,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明清以降,"审证求因"趋于成熟,其对"证"与"因"的重视前所未有,多样化的辨证与诊断方法丰富了其内容,并且突出了体质因素在"审证求因"时的重要性。

    2010年03期 v.30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孙思邈的饮食养生观

    潘海强;郭殿彬;杨涛;吴鸿洲;

    孙思邈在中国养生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主张饮食要因时而宜,五味调和,食不过饱,尤其要禁夜食;就餐前后当使心气平和,不生烦恼;餐后应漱口以保护牙齿,还需摩腹散步以助消化。他认为老年人肠胃皮薄,故饮食应忌多忌杂,尤其是长夏之际,不可进食肥甘厚腻食物。

    2010年03期 v.30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高鹤;韩舰华;

    研究神经递质因素、解剖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等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内在关系,就研究方向总体而言,是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进行研究的。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索PSD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可以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可信、有效的证据,使治疗规范化。

    2010年03期 v.30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肝与不孕症相关性探析

    杜冰心;万丹;李艳锦;陈艳;鄢贵芹;王芳革;曾倩;

    历代医家在治疗不孕症时多从肾入手,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的关系密切。笔者查阅收集大量的资料发现,不孕症的发生与肝的关系密切,其病变以肝气郁结为中心而变证叠起,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肝郁化火、肝郁血虚、肝经湿热与肝肾亏虚,治疗可采用疏肝、清肝、补肝、和肝、滋肝等法。

    2010年03期 v.30 193-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从性命之根谈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

    杨洁;

    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历代医家多以肾虚立论。现代医学"遗传学说""肾源学说"与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认识相类似,认为肾虚是其主要原因。

    2010年03期 v.30 19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急性肺炎

    庄秋红;

    <正>自2006-2007年,笔者应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急性咳喘型肺炎6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制定的诊断依据,选择60例诊断为肺炎的病人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暑湿型,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病

    2010年03期 v.30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枕清眠安汤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

    曹宏梅;金哲峰;陆小左;

    <正>笔者于2008年1月~2009年7月间,以自拟枕清眠安汤治疗失眠症5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男21例,女39例,年龄24~62岁。1.2诊断标准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

    2010年03期 v.30 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养阴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热毒炽盛型临床研究

    谭忠德;李岳;郑秋宇;

    目的:通过应用养阴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研究,观察养阴汤治疗HSPN的临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热毒炽盛型的HSP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上,治疗组加用养阴汤(生地、玄参、白芍、牡丹皮、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白茅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鱼腥茜草等),对照组加用雷公藤多甙片,疗程为1个月,观察3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作出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治疗组在控制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养阴汤能够有效地控制HSPN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提高效,减少复发。

    2010年03期 v.30 216-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旋覆代赭汤及其加减方预防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贾瑞明;宋俊生;

    目的:对旋覆代赭汤及其加减方预防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临床防治效果。方法:搜集旋覆代赭汤及其加减方预防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试验,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试验10篇。在纳入的10项试验中,总有效率OR合并=1.41,其95%CI为(0.75,2.65),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1.07,P=0.029,可认为旋覆代赭汤及其加减方预防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相对对照组(西药组)而言尚无预防优势,但不少试验的不良反应结果分析显示其能有效预防某些止呕西药的不良反应。结论:从Meta-分析并结合目前临床情况可见,深入开展旋覆代赭汤及其加减方合用西药达到减少止呃逆西药不良反应,同时能有效防止化疗后恶心呕吐效果的研究是比较实用、有效的研究方向。

    2010年03期 v.30 218-219+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加味温胆汤治疗中年型冠心病心绞痛36例临床观察

    郭海涛;

    <正>笔者采用加味温胆汤治疗中年型冠心病痰瘀互结、由痰致瘀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40~49岁。对照组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42~56岁。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WHO制定的《缺血

    2010年03期 v.30 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丹桔颗粒治疗阴虚血瘀型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

    毕宁娜;张钟爱;

    目的:观察丹桔颗粒治疗阴虚血瘀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根据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情况给予相应的西药治疗,并酌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丹桔颗粒(丹参、橘皮、何首乌、决明子、山楂)治疗。各组以30 d为1疗程。结果:丹桔颗粒治疗阴虚血瘀型代谢综合征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在统计学上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丹桔颗粒治疗阴虚血瘀型代谢综合征有明显疗效。

    2010年03期 v.30 22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过渡期月经过少临床观察

    余欣慧;黎烈荣;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过渡期月经量少的疗效。方法:87例绝经过渡期月经过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予益肾续经汤(熟地黄、肉苁蓉、牛膝、当归、川芎、鸡血滕、红花、牡丹皮等),对照组给予补佳乐合安宫黄体酮,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根据意向处理分析(ITT)和完成治疗分析(PP),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和92.73%,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19%和92.00%,P>0.05;调整月经周期及经期方面,治疗组无效率分别为14.55%和9.09%,对照组无效率分别为28%和1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1%和20%(P<0.01)。结论:益肾续经汤治疗月经过少与对照组疗效相似,但中药在调整月经周期和经期方面疗效显著优于西药,中药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

    2010年03期 v.30 22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沈凌;杨博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对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动态检测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2天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治疗后第5,10,15天D-二聚体逐渐下降,治疗后第2,10,15天D-二聚体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DVT的有效方法,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动态监测DVT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2010年03期 v.30 224-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桑杏麻黄汤诊断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意义

    周羽;韩扣兰;倪彦燕;

    目的:探讨中药桑杏麻黄汤治疗性试验在小儿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以慢性咳嗽为主的168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桑杏麻黄汤治疗性试验,改善率>20%为阳性。结果:168例麻杏石甘汤治疗性试验阳性共59例,符合西医咳嗽变异型哮喘诊断标准的51例;西医确诊的51例桑杏麻黄汤治疗性实验全部阳性。结论:桑杏麻黄汤治疗性试验有助于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在小儿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2010年03期 v.30 226-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临床体会

    王伟志;朱忠才;夏春阳;赵淑红;

    目的:观察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11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均口服扶正祛湿、解毒化瘀中药,同时局部切开引流换药。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药物,观察6周(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7例,显效3例,1例自动终止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0年03期 v.30 228-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疗效观察

    张雁;张池金;

    目的:探讨疏肝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自拟中药汤剂配合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照组40例,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5%,对照组为40%。两组显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运用疏肝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2010年03期 v.30 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

    林瑜;马鸿杰;

    目的:观察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以清热解毒通淋为大法(主要药物组成为:银花30 g,连翘15 g,重楼30 g,白花蛇舌草30 g,萹蓄15 g,瞿麦15 g,泽泻15 g,车前草30 g,白茅根15 g等),将42例维持性血透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采用以上中药汤剂,其中治疗组在上述中药基础上酌情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对照组组方不变。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71.43%。结论: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对于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有一定疗被。

    2010年03期 v.30 23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活血方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便秘38例

    崔艳茹;

    <正>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活血方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便秘,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老年性便秘的诊断按《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有关便秘的诊断作为依据。1.2一般资料2004年12月-2008年5月,将中建

    2010年03期 v.30 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经验传承

  • 远慧茹教授调中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述要

    许志文;远慧茹;

    远慧茹教授认为,周围性面瘫为阴缓阳急或阳缓阴急的阴阳失调之病,治疗则用调中之法调整阴阳,使阴阳趋于平衡,阴平阳秘,面部的歪斜失衡得以改善。

    2010年03期 v.30 199-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欧阳群教授针刺治疗中指力运用的经验

    廖韧赟;陈俊琦;罗国东;邓桂珠;钟舒明;陈润祺;王升旭;

    欧阳群教授针刺治疗中指力的运用因不同体质、病情、腧穴等因素而异:体质强者,病证实者,腧穴不敏感者用较强指力与较重手法;体质弱者,病证虚者,腧穴敏感者用较弱指力与较轻手法。临床施针时考虑整体观念,就病患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指力。

    2010年03期 v.30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鸿杰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经验

    杨波;马鸿杰;

    马鸿杰教授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将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辨为血虚生风型与血热湿毒浸渍型,建立从虚、湿、风论治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卓著。

    2010年03期 v.30 20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纯阳理论的临床运用:罗笑容主任临床经验

    杜淑娟;罗笑容;

    广东省名中医罗笑容主任在临床实践中遵循小儿"纯阳之体"理论诊治疾病,认为"纯阳之体"在儿科生理、病理及辨证论治方面都有体现。临诊结合地域、气候特点,多选用辛凉之剂,质轻味薄之品,强调中病即止。

    2010年03期 v.30 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文政教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经验

    杨旭;

    <正>黄文政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治疗内外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兹举验案如下。例1:章某,男,29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肌酐556.10μmol/L,尿素氮13.98 mmol/L。左

    2010年03期 v.30 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付教授用扶阳法诊治炎症心得

    王晓东;晁利芹;

    <正>王付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名老中医,治学严谨,精研伤寒,变通百家,临床辨识思路开阔,尤其善用扶阳法治疗临床各科炎症。笔者有幸受教于先生,获益匪浅。1病案举例

    2010年03期 v.30 206-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治病求本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闫秋虹;陈宏;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集中于止痛,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很难根除疼痛。治病求本是根据中医辨证理论确立的基本治则,既重视疾病的症状又不忽视其本质。疼痛只是本病的外在表现,在"治病求本"思想指导下,针对疼痛的根源——"不通,不荣"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屡获奇效。

    2010年03期 v.30 20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辛开苦降法及其临床运用

    王道成;

    辛开苦降法属中医"八法"中"和法",是将辛热与苦寒两种药性截然相反的药物配伍,起到平调寒热,燮理气机,调畅气机的作用。其功温脾清胃,燥湿各宜;辛开苦降,清浊攸分。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

    2010年03期 v.30 209-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从脾胃论治

    王佳;陈晓虎;

    冠心病,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病多由脾胃亏虚而来。冠心病的发病关键在脾,而水谷精微气化依赖于脾,气血运行、阴阳平衡关乎脾,故治疗冠心病应当从脾入手,辨证论治。

    2010年03期 v.30 2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咳嗽辨治体会

    曹鸿云;

    咳嗽初起常因外邪袭肺,见咽喉不利、腑气不通之象;缠绵难愈兼脾失健运,见痰浊阻肺之征;慢性久咳气阴不足,痰瘀互阻。诸因素致肺失宣肃,气机逆乱而咳。临床中注重分期论治,调畅气机,辨证治疗。

    2010年03期 v.30 213-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乳癖同病异治

    王文茜;

    <正>乳癖即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之一,好发于30~45岁生育期女性,并逐年出现发病率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然而对乳癖证,历代医家并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本文就临床常见的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型乳癖的辨证论治作如下分析。

    2010年03期 v.30 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儿癫痫发病规律探析

    刘向亮;马融;

    古代文献中记载,四时及个人体质与癫痫发病之间密切相关。小儿癫痫多于春季发病,一日之中多于夜间及晨起发作,其特应性体质亦为发病的重要原因。

    2010年03期 v.30 229-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吉林中医药》广告征订

    <正>《吉林中医药》杂志为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正文96页,每月20日出版。标准刊号ISSN 1003-5699,CN 22-1119/R。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发行代号:12-42,国外发行代号:0846(MO)。办刊近30年,影响面广。本刊由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工商广字2200004000036号)批准并颁发广告经营许可证,可以承办各种医药类广告业务。

    2010年03期 v.30 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配合痛点阻滞治疗肩周炎45例

    王莹;胡云;

    <正>笔者采用肩关节腔内注射医用透明质酸钠(sodiumhyaluronate,SH)配合痛点阻滞治疗肩周炎患者4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6月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疼痛门诊确诊的肩周炎患者90例,均符

    2010年03期 v.30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督脉失约谈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

    周星娅;

    近年来,随着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且又无有效疗法,中医药研究从临床实践出发,对MS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药物研制做了诸多研究。MS与督脉有着密切关系,而督脉与脑及脊髓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从督脉失约入手,采用针刺督脉俞穴及相关穴位治疗MS有较好疗效。

    2010年03期 v.30 236-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呃逆临床体会

    张智芳;

    针灸治疗呃逆在辨证施治原则的基础上,依据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确立平肝胃之逆、温脾胃之寒、降肺胃之气、直接刺激膈神经的治则,治疗上在选取攒竹、膻中、中脘、内关、足三里等主穴基础上,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选取配穴,以达到治疗目的。

    2010年03期 v.30 237-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规律探讨

    宋坚;倪光夏;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而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已取得相关疗效。对比不同时期单纯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及针药结合治疗,在脑梗死的超早期以溶栓治疗为主,急性期以神经保护剂和针刺治疗,恢复期以针刺治疗为主,中药结合治疗为辅,可取得满意疗效。

    2010年03期 v.30 23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推拿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研究

    王冬;汪建民;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因其病因复杂致使医生治疗不能做到兼顾,家长不能合理喂养,治疗不当而使病程延长,逐步演变为小儿迁慢性腹泻。小儿推拿是以脏腑经络为理论指导,通过穴位加之补泻手法作用于体表某些部位,由经络传到脏腑,调节其功能,调和气血,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2010年03期 v.30 241-24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益智清神针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

    孙谊新;

    <正>功能性遗尿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经常发生或者间歇发作。自2003-2007年,笔者根据患者病症采取醒脑清神与补益脾肾、振奋膀胱肌机能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排除泌尿及神经等系统的器质性疾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5

    2010年03期 v.30 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加味生脉散治疗胸痹气阴两虚证验案举隅

    王伯东;

    <正>笔者临证以生脉散为基础,运用加味生脉散,以之治疗气阴两虚证胸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案举例例1柳某,女,50岁。2003年5月18日初诊。主因心悸,心前区疼痛间断发作半年加重5 d就诊,症见:气短,乏力,心悸,面色,自汗,头晕目眩,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结代。心电图检查示:S-T段压

    2010年03期 v.30 24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儿童湿疹治验1例

    钮妍;

    <正>小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自觉皮肤瘙痒,多形性损害,对称性分布,浆液性渗出,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慢性湿疹。1病案举例房某,男,12岁,案1李某,2009年9月24日初诊。患儿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湿疹,于颈项、耳后、

    2010年03期 v.30 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干预改善SSRIs类抗抑郁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例

    王雪翎;孔莉;颜红;

    <正>SSRIs类抗抑郁药是当前公认的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相较于传统抗抑郁药,SSRIs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药代学和药效学特点,且疗效肯定,服用方便。但这类药物并非完美,长期服用、突然加减量或个体不耐受均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笔者认为可以配合中医中药治疗,以改善西药所带来的副作用。

    2010年03期 v.30 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智龙教授针刺治疗糖尿病验案一则

    张旭颖;张智龙;

    <正>张智龙临床善于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内科病症,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创立了"动静针法""调神益智针法""调理脾胃针法""项腹针法"等。本篇主要介绍张教授运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之验案一则。

    2010年03期 v.30 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加强中国林蛙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姜大成;肖井雷;

    中国林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中国林蛙适宜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中国林蛙野生资源减少。导致其资源蕴藏量减少的主要是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及人为的过量捕捉、破坏其生存环境等人为因素。为保护中国林蛙的野生资源,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必须从保护林蛙栖息环境,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对林蛙资源综合研究不断深入等多方面加强对中国林蛙资源的保护,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证其资源可持续性发展。

    2010年03期 v.30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天王补心丹源流探讨

    田甜;肖相如;

    天王补心丹是临床常用的一首补心安神的方子,现存最早的记载见于敦煌残卷,其方药组成与现代通用者差异较大,可能脱胎于《太平圣惠方》中的一剂"菖蒲丸"方。后世医家在临床应用中又有所增减,使之成为目前所通用的组成。对天王补心丹源流进行探讨,有利于扩展临床加减应用范围。

    2010年03期 v.30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四季青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玉梅;李春华;盛秀涛;

    目的:研究四季青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四季青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β-谷甾醇、咖啡酸、胡萝卜苷、槲皮素、绿原酸。结论:化合物绿原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0年03期 v.30 252-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中兼治脾胃病方药规律分析

    孙铮;方向明;

    《伤寒论》在对于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中对于脾胃之气的重视是放在首位的,脾胃功能正常则不易受邪致病,邪正斗争的胜败关键决定于脾胃的盛衰,并依此判断预后。从用药频次及药物药效、归经、药性、五味的频数表统计入手,运用比较归类法以及频数表对《伤寒论》治疗脾胃病的方剂进行研究,分析方剂药物组成衍变及应用,探索仲景组方用药规律,总结关于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0年03期 v.30 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化痰药皂荚治疗肝癌

    杜进军;罗漪;

    水湿痰饮都为人体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著名医学家朱丹溪在肿瘤的发病因素的认识上提出与痰有关,痰饮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现代研究提出"痰瘀同源"理论,运用化痰药皂英治疗肝癌的思路,对于肝癌

    2010年03期 v.30 25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对Hca-f肝癌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任蕊;赵金茹;连媛媛;刘春英;

    目的:研究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对Hca-f肝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选Hca-f肝癌小鼠肿瘤细胞株,制作肿瘤动物模型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合药组,给药8 d后,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脾指数、胸腺指数以及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能改善小鼠食欲,使其体重增加以及提高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P<0.001);组织病理学也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合药组能大大地减少肿瘤间质中毛细血管的数量。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能提高Hca-f肝癌小鼠免疫功能和抑制间质毛细血管生长,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2010年03期 v.30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毛头鬼伞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岩;关洪全;马贤德;

    目的:研究毛头鬼伞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灌胃给予低、中、高3个不同剂量的毛头鬼伞多糖[225 mg/(kg·d),450 mg/(kg·d),900 mg/(kg·d)],对照组给予香菇多糖[5 mg/(kg·d)],模型、空白对照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14 d后,采用MTT法检测小鼠的脾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定量溶血法检测对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组毛头鬼伞多糖可以促进免疫抑制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免疫抑制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结论:毛头鬼伞多糖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体液免疫功能。

    2010年03期 v.30 260-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辨证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脂质代谢因子影响的研究

    李立;李军祥;余轶群;姬爱冬;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质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大鼠模型,每日灌胃3种中医辨证方(健脾补肾方、活血降浊方、综合方)及易善复进行治疗,10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血脂指标,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脂质代谢因子指标,并进行统计。结果:3种中医辨证方组大鼠肝功能、血脂指标及SREBP-1c、SCAP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PPARα、PGC-1α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3种中医辨证方对NASH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大鼠肝功能及血脂,干预脂质代谢相关因子从而调节脂质代谢。

    2010年03期 v.30 26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日儒森立之著《素问考注》的学术成就

    白俊杰;翟双庆;

    《素问考注》系日儒森立之在潜心研究《黄帝内经》等多部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著作而成。其运用清代文字音韻训沽的研究方法编著,该著作有旁征博引、勘定文字、以图释文的注释特点,博取经典,在自相为经传现象和使用熟语等方面所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该著作在中医药学术界以及促进中国和日本关于传统医学传承与交流中居重要地位。

    2010年03期 v.30 26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侯氏黑散方后嘱

    杨展礼;王得宝;袁堂宾;

    张仲景承《内经》"邪害空窍"的观点,根据风邪为病的具体情况,采用初服侯氏黑散二十日,用温酒调服,使药物迅速发挥填充皮毛肌腠的空窍;而后冷食之六十日乃图缓治,意在药积在腹中不下填补人体最大空窍。侯氏黑散篇对风邪为病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可知风邪为病乃因正气亏虚,风邪外致。方后嘱主要包括药物炮制、煎服方法、常用剂型、药后反应及调护等,正确理解方后解对于使用本方有极大的关系。

    2010年03期 v.30 267-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施凌佳;施艳秋;

    近年来中医学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治疗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中医从补肾出发,辨证论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疗法,耳穴贴压疗法对于由肾虚及兼心肝郁火、气滞血瘀、痰湿脂浊所致的不孕症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0年03期 v.30 269-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机理的研究

    朱晴;卢苏;

    痛经困扰着多数子宫内膜异位(endometriosis,EMS)患者,近来中西医对于其机制的研究和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现代医学认识到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与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合酶、催产素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等多种因子有关,中医认为内异症所致痛经的病机为肝郁化火、气滞血瘀、脾虚血瘀、肾虚血瘀等。

    2010年03期 v.30 27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概况

    赵阳;周贤梅;

    西医认为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网络系统相互作用,氧化、抗氧化失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等是肺纤维化主要的发病机制;而中医认为六淫之邪是其发病的主要病因,多为本虚标实证,主要与肺、脾、肾三脏相关,痰、瘀、毒既是肺纤维化主要的病理产物,也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

    2010年03期 v.30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正>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6月,是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法人代表张益胜,注册资本6127.2万元。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传承中华文明,服务人类健康"的宗旨,坚持"关爱众生,诚信笃实,以人

    2010年03期 v.3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