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瑗;
络病学说是近几年引起人们重视的中医病理学说,在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in,DPNP)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性、多发性并发症,临床以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为特点,顽固性的DPNP疼痛仍是医学领域众多难题之一。从络病这一中医机理的基础上探讨PDNP的治疗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
2010年02期 v.30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蔡春茜;徐阳;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论述了温疫的病因、病位、病邪传变和治疗法则及具体方法等。其治疗方法为疏利透达,直捣病所;给邪出路,分消内外;扶正养阴,调理善后。这些独特的见解,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今天防治疫病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2010年02期 v.30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欣;
临床常用的补血法经分类简化,大致可分为养血补血法、益气补血法、益阴补血法和祛瘀补血法四类,不仅适用于慢性血虚病症,而且对于急性失血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养血补血法为直接补法,有养心血、养肝血之侧重。益气补血法以补脾气为主;养阴补血法有填精、生津之不同,二者分别从气与血和精、津与血的相互关系入手,起到间接补血的作用。祛瘀补血法则以攻为主,瘀血既祛,新血方生。探讨补血法的立法依据、组方特点及其在急慢性失血病症中的应用情况,对临床运用补血成方,创制补血新方,治疗急慢性失血病证等均有所裨益。
2010年02期 v.30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丽杰;董宇翔;
针对甲型H1N1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中医温病理论深入探讨,提出甲型H1N1流感属于中医温病学范畴,进一步用温病学"三焦"与"卫气营血"理论辨证分型甲型H1N1流感,思考现今用中医理论指导治疗甲型H1N1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强调中国传统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指导治疗流行性疾病的重大意义。
2010年02期 v.3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冬艳;
名老中医羊菊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经验独特,病机上认为主要是脾肾阳虚为本,痰湿阻滞为标;治疗上重视肾脾二脏,主张审因寻源,证病同治,适时加用安神宁心之品,可提高疗效。
2010年02期 v.30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方南元;
<正>周仲瑛教授为国医大师,笔者有幸伺诊在侧,目睹周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往往有沉疴复起,病树回春之效,现将周老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经验做一浅述。
2010年02期 v.3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艳;刘虹;胡思源;
<正>陈宝义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是"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全国百
2010年02期 v.30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佳丽;杨毅玲;李彬;
<正>李海聪教授为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老年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李海聪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尤其精于顽固性失眠的诊治,临床疗效异常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避
2010年02期 v.30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裕云;孔平孝;
孔平孝教授根据育龄期女性的特点,从肝论治,运用疏肝健脾、化痰通络法治疗乳腺硬化性腺病,临床观察、跟踪随访,确实取得了良好疗效,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对于预防和治疗女性乳腺增生性病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0年02期 v.30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芦鑫;王雅丽;
头发之所生依赖于血的濡养,血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发的健康。若血的功能失常,无论属实证、虚证,都可能导致发失所养而致斑秃。血热、血瘀、血虚等血的功能失调是导致斑秃发生的主要病因。从血辨治就成为治疗斑秃的重要方法,通过凉血熄风、通窍活血、补血养血,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0年02期 v.30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龙骧;
从痛经的发病规律来看,以在校中高考学生及落榜者,或初婚妇女多见,该年龄段女性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上精神压力比较大,情绪不稳定,易起伏波动,稍有调摄不慎或饮食失当,极易发生本病。女子以肝为先天,血藏于肝,蓄于冲任,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藏血守职,任通冲盛,气血调和,月事以时下。若所愿不遂,情志失节,则肝气郁结,胞宫阻滞;或气郁日久化火,火扰冲任,热郁胞宫。临床上采用理气化瘀,清肝泻火,清利湿热,暖肝散寒,养血补肝,养阴柔肝等治法,收到较好的疗效。
2010年02期 v.30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叶康;王中林;
干眼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的不稳定和眼结膜、角膜表层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症状有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视疲劳、难以名状的不适等。干眼症属中医"燥症"范畴。肝肾阴虚,肝之阴液不足,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常用益气养阴、润燥生津之品内服,结合针刺、穴位按摩、中药喷雾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2010年02期 v.30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臧文静;朱颖;
经行发热是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证者,临床时有所见,若治不及时,耽延日久,可酿成虚损之病。现代医学不但对此病发病机理认识不清,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方法。中医中药对此病有良好疗效,通过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血虚型经行发热的一个临床实例,探讨理脾清肝法治疗经行发热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2010年02期 v.30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涛;李慧臻;李永成;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发病率日益上升。西医治疗存在诸多问题。中医学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应用,临床可获良效。
2010年02期 v.30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蒙定水;赵清雨;
血瘀贯穿着冠心病心绞痛发展的始终,活血化瘀法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不但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现就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的作用概述如下。
2010年02期 v.30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陆晓忠;薛博瑜;
病毒性肝炎患者病程中常常伴随黄疸的加重,有效治疗肝病患者黄疸一直是治疗肝炎的难题。单纯中医及西医内科保肝退黄保守治疗,对于轻中度黄疸治疗效果尚可,对于重度黄疸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中西医结合退黄在临床改善症状、退黄速度、个体差异治疗、减少患者费用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2010年02期 v.30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冯志铨;王耀光;
通过学习近十余年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导师王耀光教授相关临床经验,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合并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进行总结。提出了结合免疫抑制、抗病毒、中药分期论治、保肾、抗凝、保肝、饮食调养及对症治疗等八大治疗手段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2010年02期 v.30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煜;
步态分析能客观、定量地反映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在临床科研中应用广泛,通过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肌电图分析的测量,反映出偏瘫步态的特征,步态指标对临床康复治疗进行指导,偏瘫治疗前后步态进行对比性研究可以评定康复疗效。
2010年02期 v.30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朱静;马明丽;夏天;
精神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是一个重要切入点,从这方面来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提高对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是防治肿瘤发生发展的有效方式。正因为如此,积极探讨精神因素对肿瘤发生发展机理,必将对克服肿瘤这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0年02期 v.3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孙霞;张钟爱;
衰老是人体生理过程的必然趋势,衰老与老年病密切相关,衰老是不可避免的,逆规律而动的所谓"抗衰老"是不科学的,虽然无法阻止衰老的发生,但可以延缓衰老的发生,减慢衰老的进程,减少疾病的产生。痰、瘀是衰老进程中的产物,形成后即加速衰老的进程,并促进老年病的发生发展,痰浊瘀血是致衰生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因此化痰祛瘀成为延缓衰老,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0年02期 v.30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唐汉庆;宋嫦娥;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Lep)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关联性。方法:对6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分为营养不良组(38例)和营养正常组(26例),另用3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同时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结果:营养不良组的瘦素水平(2.39±1.35μg/L)低于营养正常组(4.80±1.51μ/L)和健康正常对照组(4.92±1.42μg/L);各组瘦素水平与各营养指标均呈显著关联性。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营养不良有关,临床上可以作为诊断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营养不良的筛选指标。
2010年02期 v.30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葳;夏阳;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以疏肝理脾,清热凉血为主要治法。同时兼顾以调理冲任,调整月经周期。治疗期间停用其它中西药,忌食辛辣醇酒,少吃甘甜食品,饮食清淡,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每日用温水香皂进行面部清洁,停用洗面奶。连续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0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并且多数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痛经也显著的改善。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痤疮60例取得较好疗效。
2010年02期 v.30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丁家祥;王福林;李伟新;卢国群;薛江洲;
目的:探讨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理。方法:在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样选取治疗组35例用滋肾养胃法,对照组36例用吗叮啉、猴头菌颗粒,各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前列腺素E2(PGE2)、胃泌素(GAS)、生长激素(GH)。结果:①治疗组:PGE2、GAS、GH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对照组:PGE2、GAS、GH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GE2、GAS、GH的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通过调整血管活性因子(PGE2)和胃黏膜营养因子(GAS、GH),实现对CAG病理改变的修复。
2010年02期 v.30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红红;唐永秀;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阴虚证与血瘀的关系。方法:60例住院患者,西医诊断按照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中医阴虚证诊断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拟定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均作阴虚证候和血瘀指标的评价观察、分析肺心病阴虚与血瘀的出现率。结果:60例肺心病阴虚证患者中有5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指标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下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心病阴虚证除了具有伤阴表现外,还存在血瘀症状。治疗时养阴和祛瘀并用,可使阴虚证候得以解除,使血脉得以通畅,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缺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使患者症状得以缓解。
2010年02期 v.30 13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夏春霞;童佳;
目的:观察枫蓼肠胃康胶囊治疗湿热泄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分别应用枫蓼肠胃康和黄连素片进行治疗。结果:枫蓼肠胃康组60例,痊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91.7%;黄连素片组60例,痊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90.0%。未发现服用枫蓼肠胃康后有不良反应。结论:枫蓼肠胃康的治愈率与黄连素片相近,但对湿热泄泻的泻而不爽、烦热等症状的改善效果好于黄连素(P<0.01)。各项安全性检测指标均无异常变化。
2010年02期 v.30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崔艳茹;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功能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补肾活血方治疗)62例和对照组(用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安神补脑口服液治疗)50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1.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0%(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功能性失眠疗效显著。
2010年02期 v.30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韦家美;
<正>笔者从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48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中药三拗汤加减配合β_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吸入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2010年02期 v.30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元君;
<正>便秘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症状,国内外临床观察显示,儿童便秘绝大多数(约90%)为功能性便秘。笔者应用自制养胃糖浆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46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2010年02期 v.30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叶会香;董宇翔;朱丹;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治疗组(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和中药脑心康口服液联合治疗;对照组29例单纯应用奥扎格雷钠、三磷酸胞苷二钠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脑卒中计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9.0%,两组比较,P<0.05。且治疗组脑卒中病计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2010年02期 v.30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庞晓瑜;路明;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火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工期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与火针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先针刺颞三针、肩三针、手三针,再对臂臑、手三里、八邪行火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局部取穴及循经选穴的方法,取患侧肩髎、肩髃、肩贞、天宗、曲池、手三里、外关、八邪,行普通常规针刺治疗,均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42例中,治愈2例,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42例中,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经Ridit检验,P<0.05。结论:靳三针与火针联合使用,共同作用以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改善肢体活动、恢复功能,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2010年02期 v.30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冷安明;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配合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丹参酮选择颈夹脊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温针治疗,均连续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75.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传统温针相比,有较明显的优势。
2010年02期 v.30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卫星;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脑卒中偏瘫下肢抬高的即刻效应。方法:选择经针刺足三里穴1次后患侧下肢抬高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3例。结果:23例患者经针刺足三里穴1次30 min后,特效5例,显效3例,良效6例,有效7例,无效2例。结论:部分偏瘫患者在针刺足三里穴后,不仅患侧下肢抬高较前能明显改善10cm以上,而且健侧也有同步改善效果。应用此法一年来数百例脑卒中患者中仅有23例疗效肯定,该疗法最佳的适应症、针刺手法的科学性、可重复性以及临床机理仍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
2010年02期 v.30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谢春林;郭家奎;黄海高;
<正>急性湿疹是一种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此病归属于中医"浸淫疮"范畴。笔者用中药外洗配合艾灸、梅花针叩刺治疗急性湿疹1例,介绍如下。
2010年02期 v.30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边新娜;张玉莲;
目的:观察调理髓海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头部取穴:顶三针、晕听区、调衡三针,颈部取穴:完骨、风池、天柱、颈夹脊。对照组取颈夹脊穴、完骨、风池、天柱。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有效8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与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晕听区、调衡三针,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的刺激区,直接刺激,调节阴阳,通行血气,从而达到益充脑髓而止晕的目的。
2010年02期 v.30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郝服;董宇翔;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治疗脑梗塞肢体瘫痪的疗效。方法:选择脑梗塞病人1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给予针刺加西药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进步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机体的活动能力,而观察组更为显著。
2010年02期 v.30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陶冶;
目的:观察针刺小节穴治疗急性踝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急性踝扭伤患者运用对应取穴法取小节穴针刺,配以动气针法治疗。结果:65例患者1次治愈57例,加委中穴刺血治疗2次治愈7例,效果不明显1例,总有效率98.5%。结论:小节穴治疗急性踝扭伤,具有疏通经络、导滞通络的作用,效果卓著,常有立竿见影之效,临床发现小节穴确为治疗急性踝扭伤的特效经验穴位。
2010年02期 v.30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正;陈卫东;
目的:研究三维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46例,给予推拿手法治疗)和综合组(46例,三维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PI-NRS腰痛量表积分和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但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综合组疗程明显比推拿组疗程短,P<0.01。结论:三维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缩短疗程。
2010年02期 v.30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萍;
<正>闭经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种。导致闭经的病因虽然复杂,但观之临床,不外乎血滞、血枯两端。《景岳全书》云:"经闭有血隔、血枯之不同,隔者病发于暂,通之而愈,枯者其来也渐,
2010年02期 v.30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勇斌;王耀光;
<正>王某,女性,52岁。初诊日期:2008年10月10日。主诉:间歇性尿频1年余。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尿频,尿急,无尿痛,每次排尿量少,白天排尿十余次(近30 min左右排尿1次),夜间六七次,夜寐不佳,腰酸痛,全身畏寒,舌淡胖有齿痕,苔薄,脉弦。实验
2010年02期 v.30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瑞;王军;
<正>臁疮,西医称之静脉性溃疡或郁滞性溃疡,中医多将本病辨证分为血瘀湿热型、血瘀气虚型。治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外治以活血止痛,诱邪外出,祛腐生肌为原则。治疗臁疮局部创面的同时,不能忽视全身治疗。根据脾生肌、肾主骨的理论,认为全身治
2010年02期 v.30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晓雷;周明眉;贾伟;苟小军;
黄连、黄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药理作用广泛。近年来,由于二者及其配伍药对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通过对黄连、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对配伍作用、临床应用及其药动学等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为今后有关实验研究及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2010年02期 v.30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沈晓笑;金桂兰;
干燥综合征又称斯耶格伦综合征,中医将其归为"燥证",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此病有显著的疗效,这离不开辨证论治以后的正确用药,通过对近年100多例病征进行归纳,总结了枸杞子和升麻两味药在治疗干燥综合征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它们的疗效。
2010年02期 v.30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红岩;
目的:研究川芎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方法:取川芎生品和酒炙品,分别用甲醇和水提取。将提取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比较川芎生品和酒炙品醇提液和水煎液的色谱图。结果:酒炙品川芎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量的和质的变化。结论:川芎酒炙品药性的显著变化正是其化学成分整体变化所导致的,有效成分溶出增加,药效增强。
2010年02期 v.30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贾志杰;
近年来临床上不断有食服附子中毒的报道,临床上也有不少关于附子安全用药及附子毒性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出导致附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主要与药物的炮制、辨证用药、药物剂量、药物配伍、煎煮方法、个体差异等相关。
2010年02期 v.30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孙瑛蔚;徐芝育;
目的:研究蒲黄止血口服液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HangBang C18(200×4.6mm 5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 v/v);检测波长为UV274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41~2.703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63%。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蒲黄止血口服液的成分含量测定。
2010年02期 v.30 1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照健;何英;李志军;
目的:观察菌毒炎并治对脓毒症大鼠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模型组、菌毒炎组、对照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模型。菌毒炎组腹腔注射抗生素、血必净注射液,凉膈散煎剂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杀死大鼠后用芯片检测肝基因,筛选差异基因,查询功能并分类。结果:检测到差异表达的已知基因48个,其中免疫相关基因7个。结论:菌毒炎并治法对于脓毒症大鼠的改善可能与其对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有关。
2010年02期 v.30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清华;张万义;鲁卫星;
目的:观察参芪强心口服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芪强心口服液组,卡托普利组,用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心力衰竭模型,术后4周开始给药,给药后1个月结束试验,测量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并观察药物对心脏及左心室系数的影响。结果:参芪强心口服液可逆转由于腹主动脉狭窄所致的后负荷增加导致的左室系数增加、改善心衰大鼠的收缩功能,使心脏的最大上升速率及最大下降速率升高(±dp/dtmax)并且使心输出量增加。结论:参芪强心口服液可逆转心脏重构的发生、发展,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
2010年02期 v.30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虹;刘小斌;
对《诸病源候论》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进行辑录整理。整理后发现:书中描述了瘴气候,提出青草瘴、黄芒瘴的病因和岭南伤寒的用药特点及病程发展;指出山瘴疟多发于岭南山瘴之地;详细描述了脚气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和养生导引方法,明确指出因岭南"土地卑下,风湿之气,易伤于人",导致脚气病多发;论述"蛊毒病诸候""猘狗啮候""蜞蜍着人候"等岭南各种常见传染病证候。书中收录与岭南相关的医药文献资料,证明岭南医学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010年02期 v.30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