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治未病理论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中的指导作用

    余晶;武建华;毛德文;胡振斌;王丽;陈月桥;

    重温历代中医名家经典著作对治未病的论述,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方面论述了中医学对慢性肝病预防和治疗的辨证思想。对于普通人群加强健康检查和卫生宣教,普及预防知识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治疗肝病时要随时注意到脾胃的功能正常与否,应用"治肝实脾之法";慢性乙型肝炎复杂的发病机制决定了治疗的长期性,临床应以防为先,防治结合,防止病情复发应贯穿始终。

    2009年06期 v.29 46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温病学卫气营血理论指导银屑病的辨治

    李相玉;赵岩松;宋乃光;蔡念宁;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用以分析温病病变的层次,概括温病的病理变化及证候类型,从而有效地指导温病的治疗。银屑病与温病病因都是温邪,传变特点都是初起邪在卫分,温邪由表入里,传入气分,进一步内传深入营分,并进而进入血分,因此可应用卫气营血理论辨证施治。

    2009年06期 v.29 463-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论痹病与痿病

    姜玉宝;鞠宝兆;

    痹病与痿病,《内经》即有专题论述,但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曾一度痿痹不辨,究其原因有病因均与感受湿邪有关,症状均表现为手足肢体的病变,以及痹病日久可转痿病。痿病和痹病是有区别的,痹之为病必有疼痛及酸麻不仁感,痿病为筋肉弛缓枯细及肢体无力运动;痹病病因为外感风寒湿邪所得,痿病病因较复杂,有外感、感热和内伤;痹病以阴寒性质多见,痿病则以阳热为主。

    2009年06期 v.29 465-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以痛为腧”含义演变探析

    尹萍;郭长青;

    针对"以痛为腧"含义存在的分歧进行分析,将"以痛为腧""阿是穴""不定穴"和"天应穴"的含义分别梳理,认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之所以出现那么大的分歧,是因为现在"以痛为腧"的含义比其本义扩大了许多,不但治疗病种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它和"阿是之法"一样重视在揣穴过程中出现的"压痛点",不仅可以理解为腧穴定位的源头,又可继续灵活地指导着选穴和取穴。

    2009年06期 v.29 467-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艾灸用于治疗热证之探讨

    陈燕芬;谷世喆;

    艾灸用于治疗热证,经过历代医家不断总结和发展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早已充分肯定了灸疗热证的可行性,无论表里虚实之热皆有其可适性。表热用灸,可以宣散发越,引邪外出;里热用灸,可以调理脏腑,清泻里热;虚热用灸可补阳益阴,潜退虚热;实热用灸可以通经活血,止痛散瘀。

    2009年06期 v.29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寒证的辨治经验

    阎德英;阎德凤;阎洪臣;

    阎洪臣系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吉林省政协副主席。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50余年,系统讲授过《黄帝内经》《中医学基础》《伤寒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等多门课程,公开出版《内难经选释》《针灸处方集》《奇方秘术》《伤寒论析要》《温病学析要》等著作,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临床上擅于治疗内、妇科疑难杂证。曾从事过多项科学研究,其中脊髓病研究课题始于1970年,历经数年研制出治疗该病新药,填补了医学空白;1986年通过科研成果鉴定,并多次获奖;1988年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脊髓病医院,经过潜心研究又发明了治疗脊髓病的系列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脊髓病,收到了满意疗效。2008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带阎德英等两名同志为高徒。本文是他弟子总结老师辨治寒证经验所作。

    2009年06期 v.29 472-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芎芷羌葛汤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崔杰强;丁红梅;

    目的:观察芎芷羌葛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明确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芎芷羌葛汤,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等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芎芷羌葛汤是防治偏头痛的有效中药方剂。

    2009年06期 v.29 474-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疗效观察

    梅群丽;董梦久;陈景辉;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分别用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和西药舒乐安定治疗,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和睡眠改善时间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7.98%,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睡眠改善时间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09年06期 v.29 47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抑郁症37例临床研究

    周杰;罗仁瀚;黄云声;

    目的:观察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抑郁症患者口服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7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结果:治疗1疗程后,痊愈21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6%,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009年06期 v.29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温胆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和尿酸水平的影响

    王严冬;

    目的:探讨温胆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加温胆汤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RP、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胆汤可降低ACS患者炎性因子、血脂、尿酸水平,具有抗炎、降脂、降UA作用。

    2009年06期 v.29 478-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溃疡宁A片结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怀秀雄;高秋林;陆喜荣;

    目的:观察溃疡宁A片结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以溃疡宁A片结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28例,以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疗效比较。结果:两组胃镜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溃疡宁A片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提高胃溃疡愈合率。

    2009年06期 v.29 480-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建中汤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62例疗效观察

    高颖;李佳;曾艳;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及西药法莫替丁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西药法莫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胃镜疗效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33.9%和88.71%,对照组为25.0%和75.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

    2009年06期 v.29 481-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外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影响

    李英姿;刘斌;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外敷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痰、解痉及必要时予以利尿、强心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外敷治疗COPD可有效改善肺功能。

    2009年06期 v.29 483-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系疾病38例

    安顺英;关生柏;

    <正>胆系疾病通常指胆囊炎、胆管炎、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囊息肉等,前4种疾病临床发病较高。笔者自2003—2007年,采用利澹胶囊结合西医治疗胆系疾病38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治胆系疾病患者38例,男12例,女26

    2009年06期 v.29 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胆宁治疗慢性胆石症的临床观察

    宋振民;宋会群;陈述;

    <正>利胆宁胶囊是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胆石症的经验方基础上,由医院制剂室加工生产而成的自制中药胶囊,临床用于胆石症治疗疗效较满意。笔者采利胆宁治疗慢性胆石症110例,现报道如下。

    2009年06期 v.29 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杨晓斌;

    <正>笔者自2006年5月—2008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7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45例,女2例;年龄28~66岁,平均48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1

    2009年06期 v.29 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中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

    梁祖建;陈希;何铭涛;邵敏;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中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口服补肾活血通络方,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痊愈28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13%。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06期 v.29 48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升阳通窍汤治疗过敏性鼻炎57例临床观察

    朱振生;

    目的:观察升阳通窍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氯雷他定和吠麻滴鼻液治疗,治疗组57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升阳通窍汤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对照组为5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升阳通窍汤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药。

    2009年06期 v.29 489-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术后清热汤加减治疗术后低热128例

    王全胜;程长有;

    <正>患者手术后常常可见发热症状,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一般3~5 d可以退热,但有部分患者持续不退,或高热后低热不消,而且日晡热甚,或乍寒乍热,或伴有汗出恶寒,或低热缠绵,或体温正常而五心烦热。笔者自2001—2007年采用自拟方术后清热汤加减治疗术后低热1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2009年06期 v.29 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辨证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临床观察

    王晓忠;戴玲;孙连丹;孙艳;周玉蒙;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方法方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和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60例,分为3组:滋养肝肾方组、温补脾肾方组、补益心脾方组,根据辨证分别给予不同方药,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等血液参数。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Hb、RBC、Ret等血液指标明显提高,各组治疗前后患者Hb、RBC和R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血液学指标的提高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3种方法方药对β地贫均有较好疗效,以滋养肝肾方效果更明显。

    2009年06期 v.29 492-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补肾祛邪方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IgE、IL-4的影响

    梁成;高瑞岭;孙雪峰;杨敬芳;张廷录;石玉宝;刘晓燕;

    目的:探讨补肾祛邪方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血清IgE及IL-4的调整作用。方法:将100例PAR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补肾祛邪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和辛芩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4、血清IgE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IgE、IL-4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IgE、IL-4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祛邪方通过降低PAR患者的IL-4、IgE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

    2009年06期 v.29 494-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58例

    吕恒军;

    <正>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阑尾脓肿5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2岁。均经普外科确诊为阑尾脓肿,主要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中度左右发热,右下腹可触及

    2009年06期 v.29 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连树林;赵建波;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执行常规西医西药治疗方案,同时静脉泵滴注善得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脾心痛方治疗,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WBC计数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中转手术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为77.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WBC计数恢复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上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中转手术上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肯定,可能具有改善相应病理变化过程的作用。

    2009年06期 v.29 497-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从调理冲任论温盒灸在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中的作用

    王妍;要永卿;季晓黎;魏绍斌;

    盆腔炎系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易复发。经临床观察发现,其反复发作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多因瘀积胞中,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冲任受损为病。从调理冲任着手,采用温盒灸下腹部冲任二脉的多个穴位可达调和冲任、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从而减少盆腔炎的发作次数。

    2009年06期 v.29 499-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证

    吴椋冰;庞勇;

    <正>脾虚证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多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早期以腹胀、痞满、消瘦、肢乏、食减、泄泻等为主要表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传统医疗的一种外治法,治疗时用药液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灸,刺激局部发挥经络传导作用。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防

    2009年06期 v.29 50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深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60例

    赵颖;王琪;

    目的:观察针刺深度对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的疗效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采用深刺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与治疗28d后分别以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2009年06期 v.29 503-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戒烟70例临床研究

    李艳;沈特立;曹连瑛;张伟;吴庆红;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戒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吸烟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戒断率和尿液硫氰酸盐为观测指标,观察耳穴贴压疗法的戒烟作用。结果:吸烟数量及吸烟的烟龄与戒烟疗效有一定的关系,烟龄越短,日吸烟数量越少疗效越好。治疗组69例,疗程结束时总有效率84.06%,随访结束时总有效率76.81%;对照组67例,疗程结束时总有效率37.31%,随访结束时总有效率为32.8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耳穴贴压戒烟是一种有效、易于推广的戒烟方法。

    2009年06期 v.29 505-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横骨穴治疗老年性夜尿频30例疗效观察

    宋柏林;许广里;陈春海;张睿洋;白伟;丛越鹏;刘春禹;

    目的:观察针刺横骨穴治疗老年性夜尿频的疗效。方法:针刺横骨穴,配曲骨、气海穴,要求针感向会阴部放射,留针50 min,中间行针1次。结果:观察30例,痊愈18例,显效6例,有效4例。结论:针刺横骨穴治疗老年性夜尿频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取穴少、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的优点。

    2009年06期 v.29 507-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针灸配合微波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桑秀丽;刘克银;姚秋玲;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微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灸疗法配合微波治疗,取内膝眼、外膝眼、鹤顶、梁丘、阿是穴、阴陵泉、足三里、委中、三阴交;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1%。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好转12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0%。结论:针刺配合微波治疗本病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跛行、肿胀、交锁、膝软等临床症状、体征,增加关节活动度,疗效明显优于美洛昔康,是骨关节炎保守治疗阶段的有效方法。

    2009年06期 v.29 508-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杂病验案六则

    樊建;

    <正>杂病的治疗是中医的特点之一,笔者经过临床二十多年的体会认为,杂病的治疗非某一方一法所能概括,常诸证并存,治疗时多要诸法同施,或攻补兼施,或表里同治,或脏腑同调,或脏与脏同疗,或气血津液同治,或脏腑与气血津液同治,或卫气营血同治,或寒

    2009年06期 v.29 510-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庆荣分期辨证治疗肾结石1例

    王强;

    <正>1病案举例魏某,男,41岁,2008年7月26日来我院普内科张庆荣主任处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肾结石",复查泌尿系彩超提示:右肾见1.2 mm×0.5 mm结石,伴轻度肾积水,左肾见1.1mm×0.4 mm结石,并可见一些散碎小结石。尿常规提示:潜血(?)。患者腰痛

    2009年06期 v.29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公望教授治疗亚急性湿疹1例

    张福顺;

    <正>刘公望教授从医40余载,擅用经方和古方治各种疑难杂症。刘教授认为,急性湿疹是由于外感风邪,内蕴湿热,病势侧重于表。治法以祛风止痒,化湿解毒,清肝活血为要,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慢性湿疹是由于湿热逗留,导致血虚伤阴,化燥生风,风

    2009年06期 v.29 51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动物药整理研究——穿山甲

    于淼;李娜;胡丽娜;林喆;

    穿山甲药用部位主要为鳞甲,名穿山甲。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查阅和研究,穿山甲的传统功效主要包括解毒、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益精髓等,用法大多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其中主要配伍对象有当归、乳香、白芷、没药、大黄、甘草、防风、川芎等,用量主要在5分到4两之间变化,其中以1两的使用最为常见,次数多达86次。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减低血液黏度,延长凝血时间,升高白细胞,消肿排痈等药理作用,对乳腺疾病,前列腺疾病,血栓性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009年06期 v.29 514-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中药三叶青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杨雄志;

    三叶青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rn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的块根或全草。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的功效。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镇痛与解热、保肝作用等,临床主要用于抗癌及抗艾滋病毒,治疗血液病与心脑血管疾病、肝炎、脑膜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肠炎及咽喉炎等感染性疾病。

    2009年06期 v.29 517-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袁惠霞治疗妇科病用药特点

    宋丽华;袁惠霞;

    对袁惠霞教授治疗妇科疑难杂症的组方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用药以疏肝理气芳香为先;喜用对药,协同增效;用虫药治顽疾,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痛经、症瘕积聚等;倡导食疗、缓中取效,主张"药食同源",治疗妊娠肿胀、月经过少、经断前后诸证、卵巢早衰、男性不育症、妊娠恶阻等。

    2009年06期 v.29 519-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在补阳还五汤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马廷刚;房景奎;

    黄芪益元气,鼓舞肾阳,温煦三焦,调整血脉,而有激发各脏腑的活动、解毒、软坚散结、化瘀祛痰、泌别清浊之功用。其功用是以精血作为物质基础的,它乃是血中气药。以益气活血为治则的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益气活血诸方中最具代表性的著名方剂,疗中风,确为行之有效的良方。方中重用黄芪是因为黄芪可以使机体基本精微物质进行转化,从中起到犹如"酶"的作用;如可使精血转化为气,而有气之功能;黄芪激发推动了气机,它可以经精血以济营津,能充营实卫而固表。

    2009年06期 v.29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椒中芦丁的含量

    李惠勇;张玲;李旻;范静娴;刘友平;

    目的:首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花椒药材中芦丁的含量,建立HPLC法测定花椒中芦丁含量的方法,进一步对花椒药材质量进行评价,为《中国药典》科学制定花椒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柱;流动相:甲醇-0.3%磷酸(43:57);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1.0mL/min。结果:芦丁含量在0.055~0.277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芦丁98.7%,RSD=1.48%(n=6)。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花椒中芦丁的含量,操作简便、准确,结果可靠。

    2009年06期 v.29 523-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夹竹桃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刘晓艳;席明名;

    目的:研究夹竹桃叶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预实验初步确定用药剂量,正式实验取70只小鼠,随机分成7组(n=10)其中6组用药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大,另一组为空白组,连续观察7 d,记录动物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夹竹桃叶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2 275.3 mg/kg。结论:夹竹桃叶的毒性较强,叶溶剂提取物的LD_(50)为2 275.3 mg/kg,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

    2009年06期 v.29 525-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太白米正丁醇萃取物对大鼠慢性胃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耿增岩;黄悦;陈金铭;

    目的:研究太白米正丁醇萃取物对大鼠慢性胃炎的作用。方法:通过用太白米正丁醇萃取物对氨水所致大鼠慢性胃炎模型给药,测定血清中NO、MDA的含量及制作切片,测微尺于高倍镜下观察,计算各组胃窦、胃体炎症炎细胞密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大剂量组NO、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空白对照组胃窦同胃体慢性炎细胞、中性粒细胞(LC、N)数与大剂量组胃窦N数显著偏低(P<0.01)。结论:太白米正丁醇萃取物能够显著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中N0和MDA的含量,能明显抑制胃窦部黏膜炎症的急性发作,减轻氨水引起的胃窦部炎性损伤。对胃黏膜的损伤有改善和延缓发展的作用。

    2009年06期 v.29 527-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维甲酸给药时间对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影响

    丁涛;叶豆丹;温富春;徐惠波;

    目的:探讨维甲酸的给药时间对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动物分别灌服2周和4周的维甲酸,制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结果:随着给维甲酸时间的延长,动物体重明显下降,前列腺萎缩,肾上腺肥大;尿液中羟脯氨酸的排出量增加;血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但对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血液中Ca、P含量仍无明显的影响。结论:维甲酸导致动物骨质疏松生化指标和性激素的变化与维甲酸的给药时间呈正相关性,故维甲酸的给药时间可视受试药物的作用效果而定。

    2009年06期 v.29 529-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复方莲紫汤对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抑制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丁莹;干玲玲;冯承恩;

    目的:观察复方莲紫汤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及对荷瘤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小鼠Lewis肺癌模型,分别灌胃给予复方莲紫汤100,200,400 mg/(kg·d),共21d,检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均有明显减少,SOD/MDA比值明显升高。结论:复方莲紫汤可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其作用机制与增加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减少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2009年06期 v.29 53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物汤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贾明昭;夏青;陈志伟;

    目的:观察四物汤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骨髓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和MMP-9)的影响,并探讨其在造血调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BALB/C小鼠60只造模后分5组,SABC法检测MMP-2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小鼠骨髓细胞中均检测到MMP-2和MMP-9的表达。造模后骨髓造血微环境活性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高、中、低剂量组骨髓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明显增强。高剂量组最明显,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四物汤配方颗粒可能通过促进骨髓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增强、导致基质细胞膜上细胞因子的释放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2009年06期 v.29 53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理中丸对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罗明凤;黄秀深;赵娟;

    目的:探讨理中丸对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增殖作用的影响,为该方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Ⅱ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ICC,成功鉴定后,通过直接给药法和含药血清法研究理中丸对该细胞的影响。结果:1.MTT法提示:①直接给药法:理中丸中、高剂量组均有促进增殖作用,与空白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②含药血清法:给药各组均与空白血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理中丸组10%,15%浓度有促进增殖作用,20%浓度组呈现对体外ICC有抑制增殖作用。2.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干预对体外ICC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提示:①直接给药法:各组S期均较优于空白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②含药血清法:各组的ICC的S期增加均优于空白组,其中以15%组最为明显,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直接给药法中理中丸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组对ICC促进分裂,提高增殖率优于空白组;②理中丸10%、15%含药血清组能促进ICC的分裂,提高增殖率和细胞数量,而20%含药血清组的增殖率和增殖数都低于空白组,有抑制ICC的趋势;以上提示,理中丸在一定浓度、剂型方式下能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

    2009年06期 v.29 535-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枳术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赵博辉;唐德才;

    目的:探讨枳术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方法:大鼠灌胃2%水杨酸钠和30%酒精混合溶液,并自由饮用0.05%氨水,结合饥饱失常建立CAG模型(17周);治疗4周后检测大鼠胃液游离酸和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血浆胃动素(MTL)、血清胃泌素(GAS);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胃液游离酸和总酸度明显降低(P<0.01),胃蛋白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MTL和GAS异常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枳术颗粒各剂量组可以明显使胃液游离酸及总酸度增加(P<0.05,P<0.01),胃蛋白酶活性增加(P<0.05,P<0.01),MTL和GAS含量降低(P<0.05,P<0.01);病理结果显示,枳术颗粒能消除胃黏膜炎症,并改善、甚至部分逆转CAG已经形成的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疗效更显著。结论:枳术颗粒对CAG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CAG大鼠胃酸分泌,改善胃内酸性环境;增加胃蛋白酶活性,促进消化;有效调节胃肠道激素水平,使胃功能趋于正常。

    2009年06期 v.29 538-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增损甘露消毒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和层黏蛋白的影响

    李长秦;孙守才;袁晓栋;惠毅;郑旭锐;王礼凤;罗媛媛;马娟娟;

    目的:观察增损甘露消毒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以及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_4)植物油溶液皮下注射加乙醇灌胃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设病理模型组、增损甘露消毒丹小、中、大剂量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造模成功后进行药物灌胃治疗,疗程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蛋白的含量,并对其肝组织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胶原纤维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观察其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各治疗组较病理模型组血清HA、LN含量明显降低(P<0.05);增损甘露消毒丹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相比,血清HA、L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除增损甘露消毒丹小剂量组)较病理模型组网状纤维面积/肝组织面积百分比降低(P<0.05);增损甘露消毒丹大剂量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相比,其网状纤维面积/肝组织面积百分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增损甘露消毒丹在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含量方面,与复方鳖甲软肝片基本相当。

    2009年06期 v.29 540-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章太炎医学思想渊源探析

    段晓华;畅洪昇;

    探讨章太炎的医学思想渊源是研究其医学思想的基础,从4个方面对其医学思想渊源进行了分析。一是家风的熏陶,二是师友的影响,三是其独立的精神人格的带动,四是章太炎从修身到治国,再到医民的典型中国式儒医价值取向的浸染。正是这4个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章太炎富有创造性的医学研究思想和独特的学术地位。

    2009年06期 v.29 54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鞠通治湿热痹方药简析

    黄圣文;徐愿;宋乃光;

    吴鞠通对痹证的认识有独到见解,进一步完善了痹证理论体系。他提出痹证大体可分为寒湿和湿热二类,而湿热痹尤多;提出湿热痹治疗法则为苦辛通法和辛凉淡法,并创立治疗湿热痹方剂宣痹汤、薏苡竹叶散和加减木防己汤;其治疗湿热痹的核心药物为石膏、滑石、薏苡仁、杏仁、茯苓、白通草、半夏、蚕砂、桂枝、防己。其对湿热痹的认识至今指导中医临床。

    2009年06期 v.29 545-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研究概况

    曹婷婷;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RE)以及咽、喉、气道以外组织损害。在西方国家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病年龄随年龄增加而增

    2009年06期 v.29 547-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研究进展

    倪冰;尚文斌;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学文献中相当于"消渴"继发的"痹证""痿证"等。古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系由消渴日久,肾虚所致。如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引《古今录验》云:"渴而饮水不能多,小便数,阴萎弱,但腿肿脚先瘦小,此肾消病也。"李杲在《兰

    2009年06期 v.29 549-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中医药在海外

  • 浅谈中国援也门医疗队与中也医疗卫生合作

    刘欣路;

    中国援也门医疗队是我国援外医疗队中规模最大的一支,医疗队由南北两部分组成。近年来,以派遣医疗队为主要形式的中也医疗卫生合作带来新的挑战和课题。我国援也门医疗队援助性质不够清晰,同时国内日益紧张的医疗资源与也门不断提高的医疗卫生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我们应当积极开动脑筋,扩展思路,把援外医疗队的工作做好。

    2009年06期 v.29 55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