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子杰;翟双庆;
五脏主五窍是《内经》五脏与面部官窍关系的主要内容。而其它五脏与面部官窍关系的不同观点则反映了五脏与官窍的紧密关系,即五脏中的每一脏和面部官窍都存在相互关联。分析这些不同观点的理论渊源,验证了《内经》是具有各家学说性质的一部典籍,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不同观点,探讨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2009年03期 v.29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苏颖;粟栗;
《内经》药物性味组方原则对后世经方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内经》从气味厚薄与阴阳升降、五味所入所禁、五脏苦欲补泻、六气淫胜配伍等方面阐述了《内经》药物性味组方原则。伤寒、温病诸方均承袭《内经》,说明《内经》药物性味组方原则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后世按《内经》组方原则组成的经方大都配伍严谨,适用有效,其中结合岁运、岁气所制定的配伍原则更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有必要对此进一步挖掘与整理。
2009年03期 v.29 18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梁媛;汪震;陈家旭;
脑血管病引起的意识障碍(神志病)与阳明(胃肠)的古代文献、辨证分析及西医学研究均说明脑与阳明密切相关,治疗神昏证从阳明入手(保持阳明通畅,重视通腑泻热法的应用),为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及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深刻内涵。
2009年03期 v.29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大勇;王树鹏;
中医眼科六经辨证具有充分的临床基础与确实的理论前提,即十二经脉的畅通是全身机能如常的反映,亦是眼目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若十二经脉功能失调,也可反映于眼部,甚至可以引起眼病。因此,眼目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亦与经脉密切相关。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目病的辨证施治纲领,可见眼与脏腑经络的一体化,为眼科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思路。
2009年03期 v.29 19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博;任路;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调节脾胃运化,调节情志,以此为理论出发点,结合现代医学及动物实验模型来探讨肝失疏泄与抑郁症发病的(?)系表明,肝失疏泄应当是导致抑郁症的根本原因。郁而气机不畅,致痰浊血瘀,痰瘀互结,加速了抑郁状态的形成。
2009年03期 v.29 19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王立柱;
泄泻病名确立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湿与泄泻的关系最为密切,无湿则不泄,湿胜则濡泻的病机理念影响至今。分析泄泻与湿的关系,五泄相乘而为五变,均离不开湿,所以不论急性和慢性泄泻皆与脾湿有关。泄泻治法较多,但运脾化湿是治疗泄泻之大法,从湿论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9年03期 v.29 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关喆;卫四来;
骨性关节炎,由于其发病机制不甚明朗,临床上虽然治疗方法众多,但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年龄、种族、体重、遗传、性激素与性别、过劳或过用关节、免疫、自由基、金属蛋白酶等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009年03期 v.29 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媛媛;
胃肠道是精神心理因素最敏感的靶器官,目前功能性胃肠病(FGIDs)罗马体系更强调心理一社会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强调个体化治疗和对症治疗,认为心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五脏之中肝与情志关系最为密切。现代医学强调的精神神经功能紊乱这一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重要病因与中医"肝郁"具有高度相关性,病理特点甚为相似。功能性消化不良从肝论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9年03期 v.29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宋师光;王岩斌;马超;
目的:观察化精汤治疗精液不液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精液不液化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化精汤(败酱草、黄柏、白花蛇舌草、虎杖、赤芍、穿山甲等)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5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精汤治疗精液不液化症效果良好。
2009年03期 v.29 21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温天栋;马力;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老年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平均年龄63.6岁,确诊为老年性紫癜性肾炎患者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中气不足型,分别治以健脾益血、滋阴补肾、温阳健脾法。结果:总有效率92.1%。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较好。
2009年03期 v.29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厚波;刘铁军;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肝病附加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以甘露消毒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护肝宁片,观察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结果:在总疗效与肝功能方面,治疗组疗效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甘露消毒丹治疗肝病附加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
2009年03期 v.29 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明;
<正> 笔者以疏利安石汤治疗老年性胆石症5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性17例,女性35例。年龄60~69岁30例,70~79岁19例,80岁以上3例。本组所有病人均经B超探查明确结石存在,部分病人还
2009年03期 v.29 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美云;胡海兵;杨薪博;裴瑞霞;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治疗风湿热痛痹型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四妙勇安汤(当归、金银花、玄参、甘草、生地、川牛膝、川芎、白芍、山药)随证加减治疗风湿热痛痹型痛风42例,疗程3个月。结果: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痛风疗效显著。
2009年03期 v.29 22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蒋爱民;蒋鑫泉;
目的:观察自拟肠覃宁治疗单纯性浆液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肠覃宁治疗,对照组给予桂枝茯苓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3.68%,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随访,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9.4%、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肠覃宁治疗卵巢囊肿具有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的优点。
2009年03期 v.29 224-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厚睿;
<正> 《伤寒杂病论》精神实质即方证辨证,或称为汤方辨证、方剂辨证等,其具体辨证方法早已为人所熟知,即"有是证,用是方",或简称"辨方证"。如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云:"方证辨证虽是辨证的尖端",但从思辨的步骤上来看,最好还是遵循先辨六经八
2009年03期 v.29 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伟;杨锡燕;
<正> 笔者曾跟黄文政教授学习,受益颇深。今选病例两则以示黄教授的临床辨证思维及用药特点,以启发习医者之思维,现报告如下:1 寒湿痛痹赵某,男,58岁,菜农,2008年4月18日初诊。
2009年03期 v.29 23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童瑞敏;
<正>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8味药物组成。原方治少阳邪热未解,阳明里热炽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能食,郁郁微烦,或心下痞满,大便秘结等症。现
2009年03期 v.29 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瑞萍;臧海洋;
<正> 噫,指噫气,又嗳气,打嗝。《难经·十六难》曰:"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可见"噫"在不同语境下所指有别,当释为"嗳气"时有生理病理之不同,食后偶发1次或2次多正常,如《景岳全书》言:"噫者,饱食之息";若连续不止,
2009年03期 v.29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媛媛;张巍;陈以国;
<正> 太溪穴,出自《灵枢·本输》。最早记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穴不但能主治肾之脏病、经病、气血病,由于经脉联系之故,亦能治心经、膀胱经、肝经、肺经所主部分病
2009年03期 v.29 236-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董艳;蒋戈利;
<正> 笔者在临床学习中遇到1例患者,其胃脘痛乃由脊柱病变引起,遂采用三步针罐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案举例陈某,男,37岁,2008年8月30日初诊。主因胃痛时作伴胸背痛十余天就诊。患者自诉长期负重劳
2009年03期 v.29 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英杰;王勇强;常文秀;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常见病,近年来大量研究投入到脓毒症的病理变化中,研究表明脓毒症是广泛性毛细血管内凝血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从而为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新的切入点,活血化瘀中药方剂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对脓毒症的防治及改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9年03期 v.29 24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何太文;王雄;张利;
《伤寒论》中有些经方,如栀子豉汤、大承气汤、黄连阿胶汤等,明确指出了其用于"不能卧""不得卧""不得眠""卧起不安"等症,而亦有其它经方,如四逆散、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桂枝汤等,虽未明确指出其用于"失眠",但后世诸多医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进行加减用于治疗失眠,疗效确切。
2009年03期 v.29 242-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娜;马峰;张丽荣;庄灿;
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相对较为透彻的多为某一种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为修复和刺激β细胞并释放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糖原分解,促进糖原合成等。对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靶点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2009年03期 v.29 24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马廷刚;
乌梅丸寒热互济,辛甘酸苦并用,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举、气血两调的特点。此方原为治疗蛔厥而设,其作用机制重在温脏补虚以安蛔,并非直接驱杀蛔虫。乌梅丸证症状上寒热并见,可表现为内热外寒或上热下寒,其病机总为本虚标实,以虚寒为本,邪实为标。厥阴提纲证非外感所致,乃肝家郁导致的上热下寒证。乌梅丸证,可得于"伤寒",亦可得于"内伤杂病"。得于"内伤杂病"者,亦由肝家郁使然,其来也渐。
2009年03期 v.29 247-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韩贯宇;吕璐;
仙鹤草,又名龙芽草、马鞭草等,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木植物龙芽草的全草,性寒,味苦、涩,归肺、肝、脾经。其主要成分有仙鹤草素、仙鹤草酚、仙鹤草内脂、鞣质、甾醇、挥发油、有机酸、皂甙及维生素C、K等等。仙鹤草有着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除收敛止血外,还有活血调经、健脾止泻、宣肺止咳、敛津止汗、止眩防晕、杀虫消积、止痛抗瘤、降糖止渴等功效。
2009年03期 v.29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林长青;高彦彬;刘桂芳;张森;王娣;
目的:研究中药糖脂平胶囊对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肌肉胰岛素信号转导系统基因蛋白激酶B(Akt/PKB)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建立IR大鼠模型,以糖脂平胶囊、罗格列酮观察,8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葡萄糖输注率(GIR)。取骨骼肌进行PCR扩增,观察Akt/PKB表达情况。结果:经钳夹鉴定IR模型建立。模型组FBG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中药组和西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GIR较中药组更为明显(P<0.01,P<0.05)。OD值中药组(93.33%)比西药组(87.42%)高5.91%。结论:中药和西药组均能缓解高胰岛素状态,改善高脂诱导IR大鼠糖代谢。中药组在骨骼肌AKt/PKB传导通路表达方面,较西药组敏感,可增强胰岛素生物效应,并改善IR。
2009年03期 v.29 25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文博;董金香;邱智东;
目的:提高保肾片的质量标准,对处方中蛇床子药材中的蛇床子素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标准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在200~800 nm下进行全波长扫描,发现最大吸收波长为322 nm,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蛇床子中有效成分蛇床子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蛇床子素在0.199 8~1.998m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8656.282 06X-1912069.218,r=0.9998。其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现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的RSD值分别为0.27%、1.22%、1.72%、1.19%,均符合相关规定。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复方保肾片中蛇床子素含量测定的方法。
2009年03期 v.29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齐锋;邓悦;
目的:观察生脉解毒通络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依那普利对照组和生脉解毒通络胶囊治疗组。观测各组大鼠第14周血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Ⅰ、Ⅲ型胶原等变化。结果:生脉解毒通络胶囊治疗组较DM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1),AngⅡ减少(P<0.05),心肌组织MCP-1蛋白表达水平指标改善(P<0.0.1);明显降低MCP-1蛋白表达;间质ColⅠ、ColⅢ亦低于DM组(P<0.01,P<0.05)。结论:生脉解毒通络胶囊具有降低血糖及干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其详细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2009年03期 v.29 25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柳;高天舒;时杨;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煎剂甲亢平对甲亢大鼠模型甲状腺功能及肝组织Na~+-K~+-ATTP酶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其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用甲状腺素片饲服的方法制作大鼠甲亢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亢平组、甲亢平加小剂量他巴唑组和他巴唑组。14 d后测定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及肝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甲亢平组大鼠血清TT3、TT4含量及肝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复方煎剂甲亢平能有效降低实验性甲亢大鼠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组织Na~+-K~+-ATP酶活性。
2009年03期 v.29 26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丽;
目的:观察通栓片对麻醉犬脑血流量及脑血管阻力的影响。方法:以麻醉犬为研究对象,通过电磁血流量计记录犬颈动脉血流量、椎动脉流量,计算脑血流量的变化,通过八道生理记录仪记录犬血压,计算脑血管阻力的变化。结果:通栓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脑血流量及降低脑血管阻力。结论:通栓片对麻醉犬脑循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009年03期 v.29 26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永刚;杨万山;孙抒;汪俊颖;全宗学;
目的:探讨蝙蝠葛提取液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蝙蝠葛提取物灌胃观察其对S_(180)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按标准方法给60只小鼠接种S_(180)肉瘤细胞后随机分成4组:①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5 mL/kg;②大剂量组:每天灌胃蝙蝠葛提取液0.25 g/kg;③中剂量组:每天灌胃蝙蝠葛提取液0.125 g/kg;④小剂量组:每天灌胃蝙蝠葛提取液0.0625g/kg;连续10 d后观察瘤重及光镜观察;采用生命延长率实验方法,用蝙蝠葛提取物灌胃观察对S_(180)小鼠的生命延长作用;采用寇(Korbor)氏法计算小鼠急性经口LD_(50)及其95%可信限。结果:蝙蝠葛提取液对各剂量组的抑制率高于对照组,镜检,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坏死要高于对照组;蝙蝠葛可延长S_(180)生存期;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蝙蝠葛提取物急性经口小鼠的最大耐受倍数=270.83倍>100倍。结论:蝙蝠葛提取物对小鼠S_(180)肉瘤有抑制作用,所以此药为低毒或无毒药品。
2009年03期 v.29 26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婷君;
《伤寒法眼》一书,是岭南医家麦乃求的经方著作,其特点是善于运用内经的思想去解释伤寒,运用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诠释阴阳,并区分出太阳,少阴各有其阳虚证型,以开合枢中太阴为开为引,从脾胃论述能食不呕的缘由,以三阴三阳位次说明传经愈病,并指出仲景所说的心下应是指心包络而言,颇能发人深思。方药运用方面,麦氏提出旋覆代赭汤应归属于泻心诸剂,其理论新颖,不落俗套,可开拓研读伤寒论者的思路,可说是有心研究《伤寒论》者,不可不读的一个伤寒注本。
2009年03期 v.29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丁文君;张瀚元;王柳明;焦俊英;
"治未病"首倡于《内经》,仲景将这一思想作为其学说的精髓,在《金匮要略》中不但体现在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而且体现在对疾病预防性治疗的用药方面。其精神实质是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从养生防病、重视先兆、早治防重、已病防传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医"治未病"的丰富内涵。"治未病"理论在临床用药中的运用,也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9年03期 v.29 269-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