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志旺;陈家旭;
有关"郁"的概念,早在《内经》时期便有详细的记载,及至明清时代方衍生出情志致郁理论。郁证病机不离乎心、肝、气机三者病变。在治疗上,以《内经》五脏相音、以情治情的观念为指导,近代发展出一套音乐疗法。然而从祖国传统乐学理论来看,有关中医音乐疗法,不但在曲调、乐器的选择上应当有所考虑,加上音乐本身个人主观意识强烈,地方民俗色彩浓厚,使得传统音疗体系于发展上出现难点。如何克服这些阻碍,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完善情志致郁音乐疗法,是现阶段努力的目标之一。
2009年01期 v.2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陈仁泽;郭铭隆;王庆国;
张仲景外治思想中的针灸部分对针灸学日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针灸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重治未病、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泄实邪,提出阳病宜针,阴病宜灸,强调施灸前后须诊脉,针、灸、药并施以增强疗效,警示误用针灸可致变证,并将针灸用于妊娠伤胎的急救。
2009年01期 v.2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翼;张琪;
心力衰竭(CHF)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心气虚是心衰的始动因素,瘀血是CHF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益气活血法是目前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益气活血类方药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心衰左室重构和心肌细胞凋亡,延缓心衰发展,对心衰左室重构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2009年01期 v.29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龙骧;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好发于老年患者。中医理论认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正气虚馁,邪气留于肌肤,以致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或血虚阴亏,不荣而痛,病属本虚标实。脾虚湿滞、阳虚寒凝、阳虚痰阻、气虚血瘀、血虚、阴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脾虚湿滞、阳虚寒凝、阳虚痰阻、气虚血瘀等型,用药强调温通、补益,注重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药物的运用。
2009年01期 v.29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梁贤栋;刘龙民;胡宗仁;
中医理论认为,瘀阻脑络是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核心,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血管内皮分泌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减轻免疫反应及脑水肿,抗氧自基由,为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大法。活血化瘀类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2009年01期 v.2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霞;刘建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中医药研究认为,本虚标实为其发病的基本病机和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结合这一特点,中医药在治疗COPD缓解期时采用固本疗法,佐以驱邪能够缓解发病症状,减少其反复发作的频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显示出中医药在治疗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发作过程中有明显的优势。
2009年01期 v.29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竺青华;李学麟;
中医认为,脾胃纳运功能失常为小儿厌食症的病机关键,治疗主要包括内治、外治及内外合治等方法。治疗中应以"肾以喜为补,脾健贵运不贵补"为原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统一诊疗标准,寻找反映疾病本质的客观化指标,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2009年01期 v.29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吴焕林;徐丹苹;罗文杰;
目的:评价调脾护心法治疗对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电话随访自2004~2008年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行CABG患者52例。剔除脑卒中死亡3例,余按照暴露因素,即是否接受调脾护心法治疗分为两组。暴露组28例:接受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加常规西医治疗,男20例,女8例;非暴露组21例:无接受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只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或(且)非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男17例,女4例。结果:暴露组再发胸痛的比率较非暴露组降低(P<0.05),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再次入院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暴露组出现胃脘部不适的比率低于非暴露组(P<0.05)。结论:调脾护心中医药疗法能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减少术后再发胸痛,减少胃脘部不适的并发症状。
2009年01期 v.2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叶宗果;严浩成;冯健峰;
目的:从临床方面研究中风口服液对脑梗死(中风病)患者临床证候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6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风口服液)31例和对照组(消栓口服液)30例,疗程为15 d。实验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以观察中风口服液改善证候的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证候积分明显减少(P<0.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009年01期 v.29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澎;朱晓男;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经验。方法:溶栓、抗凝、扩血管,同时辨证服用中药汤剂(忍冬藤、红藤、牛膝、土茯苓、赤芍、黄芪、玄参、桃仁、红花等)。结果:临床治愈率53.5%(23/43),显效率41.9%(18/43),好转率4.6%(2/43),总有效率达100%,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液黏度,促使下肢肿胀消退,防止复发。
2009年01期 v.29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崔军;王垂杰;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与西药相结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抗复发机制。方法:将60例65岁以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给予中药六君子汤加减,日1剂,分2次口服;西药奥美拉唑20 mg,日1次口服);西药组30例(单用奥美拉唑20 mg,日1次口服)。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溃疡复发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0%,与西药组(80%)比较,P<0.05;两组对Hp的清除率差异无显著性;中西组显效以上21例,复发2例(9.5%),西药组显效以上15例,复发5例(33.3%),两组复发率经卡方检验,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改善症状显著,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
2009年01期 v.29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雪;朴春丽;
目的:观察止泻汤治疗糖尿病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原治疗基础上调整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止泻汤(淫羊藿、补骨脂、肉豆蔻、薏苡仁、黄芪等)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用易蒙停2 mg,每日3次,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统计学比较P<0.05。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腹泻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未见不良反应。
2009年01期 v.29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孟凤云;金季玲;
目的:观察温经理气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痛经患者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颗粒剂方(吴茱萸、小茴香、炮姜、细辛、乌药、香附、延胡索、川楝子等),经期服用7 d,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用复方益母草膏,服法、疗程同治疗组。用Huskisson创立的并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痛经进行客观量化评价,同时用RSS回顾性量表评价痛经伴随症状,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对疼痛判断的影响。观察服药3个月经周期后及停药2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临床多见寒凝、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且温经理气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优于活血化瘀法。
2009年01期 v.2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丽霞;顾晴;
<正> 笔者根据心因性不孕的病机特点,应用清心滋阴益肾汤治疗3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确诊为心因性不孕,B超、性激素等检查无明显异常。30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
2009年01期 v.29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姜海艳;
目的:探讨七叶一枝花治疗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炎症,中医属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阳性对照的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七叶一枝花,用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后,阴道上药,每日1次,每次1 g。连续10 d为1疗程。对照组:曼舒林,阴道给药,每日1次,每次i粒,连续1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一枝花治疗下生殖道UU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曼舒林,疗程短,显效快,安全无副作用,可以克服由于长期应用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和耐药性。
2009年01期 v.29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红;
目的:观察消炎痛栓配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的疗效。方法:用消炎痛栓配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性痛经68例,与同期仅用消炎痛栓治疗的52例原发性寒湿凝滞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9.4%(54/68),总有效率97.0%(66/68),对照组治愈率57.6%(30/52),总有效率96.1%(50/52),两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炎痛栓配合中药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的治愈效果明显优于仅用消炎痛栓治疗者。
2009年01期 v.29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云声;罗仁瀚;徐凯;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加味柴胡疏肝汤(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川芎等),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片1片/次,3次/d;去氢胆酸片0.25 g/次,3次/d。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确切。
2009年01期 v.29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娜;陈红锦;
目的:寻求一种能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术后并发症的术后熏洗剂。方法:选择混合痔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愈创熏洗1号方(黄柏、虎杖、地榆、白及等)、皮肤康洗液和温水坐浴,观察比较3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愈创熏洗1号方对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并能减轻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创面疼痛、出血、水肿的发生。
2009年01期 v.29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温天栋;马力;
<正> 自2004年6月~2007年6月,笔者对46例慢性尿路感染患者采用自拟清利通淋汤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18~65岁,平均42.6岁。病
2009年01期 v.29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颖;郭家奎;
经穴的特异性是指经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其周围的非经穴比较具有的特异性。经穴在功能方面与非经穴人体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穴位具有反映病证的功能及感受刺激的功能。穴位反映病证具有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特异性,反映病证的穴位大多在与其相关脏腑所属的经络上,穴位反映病证与脏腑疾病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等基本规律。
2009年01期 v.29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贾澄杰;倪光夏;
单纯性肥胖症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对该病进行防治也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资料显示,穴位埋线疗单纯性肥胖症具有一定疗效,且该方法对患者的高血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及高瘦素水平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2009年01期 v.29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虎林;王久夏;张晓刚;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其治疗大致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疗法,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和治愈,封闭疗法是非手术疗法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用方法有痛点封闭法,硬膜外封闭法,椎间孔封闭法等,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其禁忌症。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营养和保护作用,以及镇痛作用和消炎作用等。
2009年01期 v.29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陶红星;金锦兰;
目的:观察针刺经外奇穴为主治疗不同证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8例)和药物组(56例)。针刺组选用经外奇穴为主治疗,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积分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阳上亢3型PSQI总积分(P<0.05),但改善脾胃不和PSQI总积分不明显。结论:针刺经外奇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加强辨证有利于提高疗效。
2009年01期 v.29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钱忠;
<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麻木、功能障碍等。笔者以推拿督脉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诊
2009年01期 v.29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昱;占小俊;崔鲁佳;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曲安奈德迎香穴注射治疗,治疗组36例采用穴位注射基础上加服辛芩颗粒治疗。结果:辛芩颗粒与曲安奈德迎香穴注射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长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辛芩颗粒与曲安奈德迎香穴注射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长期疗效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009年01期 v.29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睿林;王琦;
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方剂应用广泛,流传久远。以六味地黄丸及金匮肾气丸为代表的古代经典名方,通过辨证分析加减化裁可治疗多种疾病。古代名方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配伍组成与患者某种特定体质类型身体机能状态调节有一定的切合性。在诊察疾病的过程中,除考虑治疗疾病的因素外,还考虑到患者的体质状态,从体质调养的角度对方剂进一步加减化裁,从而促进疾病的痊愈。
2009年01期 v.2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廷刚;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中药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即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归经学说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用药方法,可从四气五味、临床辨证、方剂配伍、中药炮制等几个方面理解。目前用于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方法主要有中药有效成分体内分布观察法、微量元素体内分布观测法、药效观察法、环核苷酸水平变化观测法、受体学说等5种方法。
2009年01期 v.29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昕;龚谨;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大量方剂中使用了芍药,而且仲景运用芍药有其独特的规律。芍药一味既能补益营阴,又可与桂枝为伍调和营卫;既可在当归芍药散中行瘀止痛,又可在黄连阿胶汤中益阴养营,且还有利水通便之功,仲景用芍可谓相反相成,攻补俱兼。仲景用药,往往会用到一味药的二个或更多个作用,故用芍之方并非取其单一的作用,而是兼而有之,一味芍药,身兼数功,在仲景不同方剂中配伍使用,精妙毕见。只有勤加实践,圆机活法,才能更好的发挥经旨,灵活运用于临床。
2009年01期 v.29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彦焘;于建春;张丽丽;窦志英;田菲;
目的:探讨肺一丸对La-795肺腺癌肿瘤细胞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MTT分析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法,测定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肺一丸能够抑制La-795肺腺癌细胞活性,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存在剂量依赖性。肺一丸对La-795肺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肺一丸能够抑制La-795肺腺癌细胞活性,对La-795肺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2009年01期 v.29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吕明;刘晓艳;
目的:针灸衰老模型小白鼠"气海"穴,观察针灸对小白鼠性腺器官及性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雄性小白鼠50只,随机分为常规饲养组、衰老模型组、模型针穴组、模型灸穴组和模型针尾组。除正常饲养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D-半乳糖造衰老模型、模型针穴组、模型灸穴组和模型针尾组分别给予相应方法治疗。观察血清睾酮及睾丸、包皮腺、贮精囊、提肛肌质量等指标。结果:性腺激素、性腺器官重量比较显示,模型组明显低于常规饲养组;模型针穴组、模型灸穴组明显高于模型组,而针穴组与灸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模型针尾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针灸衰老小白鼠"气海"穴能促进性腺激素分泌,增加性腺器官重量,可延缓衰老。
2009年01期 v.29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黄晓巍;王晓婷;衣春光;欧喜燕;张永和;
目的:研究玉米须总黄酮对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乳酸(LD)、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注射链尿佐菌素及垂体后叶素复制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观测玉米须总黄酮对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LD、HbA1c含量的影响。结果:玉米须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动物血清中LD、HbA1c含量明显降低。结论:玉米须总黄酮能减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LD、HbA1c含量,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2009年01期 v.29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涛;李姝花;徐春杰;周亚滨;
目的:通过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外周血IL-1β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及机理。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环孢素组和苏木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β活性。结果: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可降低小鼠外周血IL1-β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作用弱于CsA组。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降低小鼠外周血IL-1β活性,具有较好免疫抑制作用。
2009年01期 v.29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訾慧;张振秋;朱会;
目的:通过实验确定吴茱萸当归药对的最佳提取方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指标,对吴茱萸当归药对3种提取方式即水提合煎、醇提合煎、醇提分煎进行研究。色谱柱:DiamonsilC_(18)(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4%辛烷磺酸钠溶液(45∶55);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225 nm。结果:各供试品中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含量变化趋势均为醇提合煎>醇提分煎>水提合煎。结论:吴茱萸当归药对醇提合煎时,二者均有很好的溶解度,所以确定最佳提取方式为醇提合煎。
2009年01期 v.29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康健斌;
目的:用HPLC测定儿茶胶囊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填料为十八烷基健合硅胶;流动相A:甲醇,流动相B:0.04 mol/L柠檬酸—N,N-二甲基甲酰胺(45:8,V/V),A:B(15:85,V/V);流速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儿茶素在0.484~4.84μg、表儿茶素在0.184~1.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6%和103.0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无干扰,可用于含儿茶药材的制剂质量评价。
2009年01期 v.29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龙全江;苏丹;
目的:通过不同加酒量的考察对当归炮制品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药典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溶性、醇溶性浸出物、阿魏酸含量。结果:10%加酒量是炮制当归时最佳的黄酒量。结论:规范当归的炮制时加酒的量是保障当归炮制品质量的必要环节。
2009年01期 v.29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