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关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若干思考

    刘宏岩;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思想最早的阐述。后经张仲景、孙思邈、张介宾等医家进一步的诠释与发展,至清代,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医治未病思想体系的确立。较之西医学重视外因、重视群体,探索、分析致病因素对人体影响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更加重视内因、重视个体,强调人与自然和谐,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尊崇防治一体的理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为主的观念愈加深入人心,为中医治未病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8年11期 78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方桂梅主任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

    龚夏颖;方桂梅;

    周围性面瘫是WHO较早认定的针灸适应症之一,针灸治疗效果良好。方桂梅认为,本病病机为风邪外袭,正气不足,治宜疏风通络、活血化瘀。本病发病急,宜早发现,早治疗,分期辨治,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艾灸、外敷等多种疗法效果更好。

    2008年11期 783-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涩精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周恩超;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疑难病证,蛋白尿是临床治疗目标及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肾功能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消除蛋白尿对于慢性肾炎而言至关重要。对于慢性肾炎水肿已退,久治不愈,激素、雷公藤等用药无效或耐药者,或初发即无明显水肿等类型,采用涩精法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具体方法包括益肾固精、健脾摄精、疏肝涩精、搜风保精、泄浊敛精及化瘀生精6法。

    2008年11期 784-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对中医研究与发展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刘阳阳;郭义;李桂兰;

    中医学要发展,要创新,首先在理论上要有创新,理论的发展应当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诊断仪器的设计、使用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但应当由医生做出判断;治疗用药在辨证施药的同时,可以参考药物的药理研究结果,以临床疗效的好坏为用药依据;中医疗效评价方面应当依据中医个体化诊疗模式的特点,建立起自己的评价体系,加强对中药时效性的研究;机理方面,不排斥以现代科学技术,以西医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是中医为世界医学所接受的关键。

    2008年11期 78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复正脑脉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观察

    崔秀丽;傅延龄;

    目的:观察复正脑脉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81例符合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痰阻络痹并经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复正脑脉通胶囊,对照组服用络欣通,连续治疗28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74.5%)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40.0%)(P<0.05)。同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服药过程中及服药后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复正脑脉通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经中医辨证符合气虚血瘀、痰阻络痹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脑部症状区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2008年11期 790-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炎合剂1号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研究

    张玲;刘小林;陈允旺;

    目的:观察肝炎合剂1号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炎合剂1号(茵陈、栀子、威灵仙、六月雪等),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5%,对照组为87.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显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肝功能指标TBIL、ALT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肝炎合剂1号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2008年11期 792-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克瘤丸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FACT-L临床研究

    徐力;李爱英;王居祥;

    目的:采用国际生存质量肺癌治疗状态评价量表FACT-L评价克瘤丸联合TP方案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为研制新的抗肺癌中药制剂奠定临床基础。方法:将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接受克瘤丸联合TP方案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接受TP方案化疗,共观察2个疗程。采用FACT-L国际生存质量量表作为测定工具,并以传统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作为参照。结果:①治疗组患者近期客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②FACT-L评分结果表明:治疗后FACT-L治疗组各领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结论:克瘤丸联合TP方案治疗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体力状态,提高肿瘤近期客观疗效,无明显毒副反应。

    2008年11期 794-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振心合剂治疗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王爱明;程华;胡茜;黄小春;王素平;高潮;

    目的:研究振心合剂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振心合剂(黄芪、红参、桂枝、鹿角胶、紫河车等),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在临床心功能指标及血清MDA、ANP、ET、NO、SOD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心合剂治疗CHF有效,且无副作用。

    2008年11期 797-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疗效观察

    李永康;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病例7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均应用利巴韦林、地塞米松静滴;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煎服、外敷、针刺(通里、太冲)疗法。结果:7 d后,治疗组治愈率88.89%,对照组治愈率62.50%,两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0.005<P<0.01。结论:本方法可迅速缓解睾丸肿胀疼痛,降低体温。

    2008年11期 799-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清热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

    施伯安;邵凤珍;张俊富;

    目的:评价益气清热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脾气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为30例。治疗组应用益气清热化瘀汤(黄芪、柴胡、党参、白术等)治疗,对照组应用水林佳治疗。结果:①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但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组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

    2008年11期 80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小儿咳喘五脏论治

    张丽娜;

    2008年11期 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化瘀泄浊法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

    高磊平;

    目的:探讨中医药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方法,确立气虚、络瘀、湿浊内阻是贯穿慢性肾功能不全始终的病机主线,给予益气化瘀泄浊法治疗并以肾功能为指标观察疗效。结果: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本法可以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明显。结论:中医药益气化瘀泄浊法可用以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

    2008年11期 803-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孙玉晓;陈平;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机以寒凝为主,痰浊、瘀血、外邪在其发病过程中亦有重要影响。治疗多从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宣痹通脉入手。临床辨证分型目前仍显繁杂,反映了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尚缺乏系统研究。

    2008年11期 805-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治疗

    钟萍;冯丽谦;

    带状疱疹是一种以成簇疱疹和神经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很常见。其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西医治疗以抗病毒和止痛为主,辅以营养神经药物。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很久远,多以风湿毒邪立论,在治疗上通过辨证分型内服中药,配合外用中药贴敷以及针灸、电针等可以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特别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2008年11期 808-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 川苏喷雾剂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陶玉芬;

    2008年11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加减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脾两虚证临床观察

    李逊;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肺脾两虚证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补肺汤(黄芪、党参、补骨脂、百部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内急性发作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上加用加减补肺汤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其急性发作。

    2008年11期 812-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内外合治溃疡性结肠炎100例

    杨建华;

    目的:观察中医药内外合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李孔定教授(全国首批继承名老中医学术专家导师、四川省首届名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理念,运用经验方庚疏涤肠宁(枳实、白术、黄芪、小茴香、当归、仙鹤草、石菖蒲、丹参等)内服,釜底灌肠方(黄连、黄柏、青黛、白矾、五倍子等)灌肠,内外合治溃疡性结肠炎10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5%。结论:攻补兼施、内外合治之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2008年11期 813-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加味丹参饮治疗疣状胃炎30例

    朱红梅;

    2008年11期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苏婕;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益气养阴汤,对照组采用玉屏风颗粒口服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93.3%和36.6%,83.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减少发病次数,提高疗效。

    2008年11期 816-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观察

    赵宝恒;史耀勋;田谧;

    2008年11期 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针灸与推拿

  • 针刺结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82例

    张为民;郑鹏;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和吞咽言语诊治仪相结合,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结果: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洼田氏饮水试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08年11期 819-820+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针灸临床研究中对照方法的应用研究

    潘萍;康婧青;郭义;

    随着中国传统针灸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对针灸研究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灸治疗效果的疗效评价是当前针灸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评价针灸是否有效,除要考虑随机、盲法的使用及样本量大小之外,还要考虑对照法的合理性。设置合理的对照法可以增加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反之,将影响研究结果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2008年11期 82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整脊疗法治疗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张建明;

    目的:观察整脊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共观察病例60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整脊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夹脊穴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判定治疗前后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6.67%;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整脊疗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肯定。

    2008年11期 823-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温针治疗面瘫73例

    唐斌;

    2008年11期 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结合治疗缺乳30例临床观察

    陈欣;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病例30例(缺乳气血虚弱型),以针药结合治疗。结果:痊愈22例,好转5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达90%。结论:针药并用,针导药物,药助针效,针药结合治疗缺乳,疗效肯定。

    2008年11期 826-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中药现代化

  • 当归芍药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谢晓燕;贡济宇;蔡广知;赵伟;王莎莎;

    目的:建立当归芍药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芍药苷在0.0738~0.369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2926.568X-1112.806(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0%,RSD=1.23%(n=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

    2008年11期 830-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方药园地

  • 秦汉时期方剂学理论发展成就

    年莉;于铁城;

    方剂经过先秦两汉时期的广泛实践应用,理论内容逐步产生形成。秦汉时期《内经》、《神农本草经》、《汉书》等著作对方剂理论进行了总结探讨,该时期产生的方剂理论主要包括:治法理论、方剂结构理论、配伍理论和剂型理论。秦汉时期的方剂理论并不完备,但它是后世方剂学发展的基础。

    2008年11期 831-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十八反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

    武德;

    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严格的配伍禁忌,最早起源于五代,至宋元编为歌诀。对于十八反的应用,古今有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都有包含十八反组对的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十八反中所列药物配伍确有相互影响药效的作用,但对于特殊情况下巧用十八反配伍亦可达到治疗目的,中药十八反虽然不是绝对配伍禁忌,但在临床应用中仍要谨慎用之。

    2008年11期 834-835+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三氧化二砷对原位肝癌小鼠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超英;张大方;王楚盈;刘佳;王立岩;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原位肝癌小鼠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H22原位移植模型,通过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免疫因子及病理学评价,考察As2O3对肝癌抑制作用及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As2O3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是44.60%和26.98%;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As2O3可使小鼠肝癌细胞阻滞在S期,从而影响癌细胞的增殖,同时As2O3可调节荷瘤动物IL-2、TNFα-的水平。结论:As2O3能够抑制小鼠肝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改善荷瘤动物的免疫功能。

    2008年11期 836-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肾功能衰竭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张颖;侯兆辉;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文献中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归纳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等造模方法。结果:无论是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还是二者结合共同制备实验动物模型以及生物学方法制备实验动物模型,都可成功制备动物模型。结论:采用化学、物理、生物学方法可成功制备实验动物模型,但因动物模型与人类有所差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

    2008年11期 839-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鹿皮胶对失血性血虚动物模型的影响

    杨丽;黄晓巍;张永和;

    目的:观察鹿皮胶对失血性血虚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断尾法复制失血性血虚动物模型,以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为指标,观察鹿皮胶对血虚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鹿皮胶可升高失血性血虚小鼠的RBC、HGB、HCT。结论:鹿皮胶具有较好的补血作用。

    2008年11期 841-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脂溶胶囊对高脂大鼠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侯永坤;潘雨利;冷艳华;

    目的:探讨脂溶胶囊对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降脂作用和机制。方法:高脂饲料饮食制备高脂模型,分为模型组,脂溶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以低、中、高剂量脂溶胶囊进行干预喂饲,然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二醛(MDA)的含量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胺酰转肽酶(r-GT)及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肝组织中TG、TC、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血清TG、TC、LDL-C、Alb、TBil、MDA的含量和ALT、AST、r-GT及全血中SOD的活性异常升高(P<0.01),HDL-C异常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肝细胞内的TG、TC、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也明显升高(P<0.01,P<0.05)。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低、中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意义,而高剂量组对大鼠的血清TG、TC、LDL-C、TBil、MDA的含量和ALT、AST、r-GT及全血中SOD的活性异常升高(P<0.01),HDL-C异常降低(P<0.01),Alb有差异性(P<0.05)。结论:脂溶胶囊对高脂血症、脂肪肝大鼠有降低血脂、肝脂、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2008年11期 84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承气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TNF-α、IL-6及NO含量的影响

    江海艳;王春妍;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对硫代乙酰胺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TNF-α、IL-6及NO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肝损伤模型组(B组),大承气汤治疗组(C组),每组15只。B组大鼠于造模前2 d大承气汤灌胃,A组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继而B,C组均采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600 mg/kg制作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继续予药物灌胃3 d后处死,进行相关检测。结果:大承气汤治疗后,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作为引发细胞因子连锁反应中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TNF-α水平降低,IL-6及NO水平下降,肝脏功能明显好转,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大承气汤通过降低血浆内毒素含量,降低TNF-α及IL-6、NO水平,减轻对肝脏的损伤。

    2008年11期 845-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盆炎清灌肠剂药效学实验研究

    管雁丞;丁丽仙;马丽然;

    目的:考察盆炎清灌肠剂的抗炎、镇痛、抑菌、活血化瘀作用。方法:以对子宫塑料管所致大鼠子宫炎症肿胀程度,考察其抗炎作用;以光热刺激鼠尾—逃避法,考察其镇痛作用;含药血清体外抑菌法检测其抑菌作用;以肾上腺素引起微循环障碍造成大鼠血瘀模型,研究其活血化瘀作用。结果:实验证明盆炎清灌肠剂有明显的抑制大鼠子宫炎症肿胀作用(P<0.05);具有明显的抑制大鼠光热刺激鼠尾的逃避时间(P<0.01);含药血清体外抑菌试验证实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盆炎清灌肠剂的药效与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相一致。

    2008年11期 847-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从休克谈厥脱辨治

    赵立军;金东明;

    休克属急重症,可归属于中医厥证和脱证的范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阐明该证病因复杂,病情危重,变化多端。其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在具体治疗中据不同病情,确定相应治法,开治厥之先河。中医辨治厥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其加以整理分析,对临床治疗急危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8年11期 849-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医案五则选读体会

    陈爱君;刘小河;

    许叔微《伤寒九十论》是文献首次记载对《伤寒论》经方的临床活用,具有很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其中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理中丸、桂枝麻黄各半汤、白虎加人参汤等五经方许叔微临床应用极有特色,对临床应用此类经方有很大的启发。

    2008年11期 85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研究进展

    王艳;

    近年来,许多女性的痤疮从青春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成年不愈,或者在青春期后甚至成年后才发病,称为青春期后痤疮。该病以成年女性多见,以长期慢性精神紧张为主要诱因,遗传因素、妇科疾病等都同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有一定关系,雄性激素升高是其迟发和持久不愈的主要病因。由于发病人数不断增加,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2008年11期 853-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治疗概况

    阚淑芳;李亚川;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不明,病机复杂,常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症状,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采用辨证分期治疗,单方验方治疗等方法,对此病的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却显出一定的特色及优势。

    2008年11期 856-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