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宣肺开腠乃仲景汗法之本

    郭明章;郑伟挺;赵晖;

    针对《伤寒论》中的汗法是指辛温发汗发散之法的观点,提出了仲景所用汗法乃实指通过宣通肺卫肌表而开腠驱邪之法,并从表实表虚证中汗法、以针助药施汗法、解阳郁面红身痒之表郁轻证之汗法、汗后调护及杂病中汗法之应用五方面,列举了汗法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体现,同时提出了温病中所用辛凉清解疏通营卫之汗法与《伤寒论》之汗法实乃同法之说。

    2008年10期 703-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涩脉的脉象

    张红丽;

    2008年10期 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脉诊应用之解析

    李绚;刘公望;

    脉诊贯穿于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与理法方药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仲景学术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伤寒论》的脉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与研究,归纳总结了仲景脉学的应用法则,分为凭脉辨证候、凭脉言病机、凭脉测病因、凭脉遣方药、以脉代证候、凭脉辨传变、凭脉断预后7个方面。

    2008年10期 706-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名老中医谭昭文老先生学术经验总结

    谭万初;李婧;邓晓虹;向未;

    谭昭文老先生系成都市名老中医,出身中医世家。先生习医七十余载,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以诊治肝、胆、肾病见长,先生一生求学孜孜不倦,师古不泥,秉承家业而不拘,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8年10期 707-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洪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缪春润;沈洪;

    沈洪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辨证治疗有着独到的经验。认为饮食不节、六淫之邪为其病因,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为标,邪滞肠道,气血不调,传化失司,肠络受损,血败肉腐为其主要病机。临床师古不泥古,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分活动、缓解二期治疗,活动期治以清肠化湿,调气和血,生肌敛疡,缓解期治以健脾助运,佐以清肠化湿,兼调肾肺。辨证常分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脾虚湿盛、肝郁脾虚4型论治。

    2008年10期 709-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庞学丰辨治风湿病临床经验掇萃

    刘欢;庞学丰;

    庞学丰教授通过辨证把类风湿关节炎分为湿热痹阻型和寒湿痹阻型,分别采用清利湿热、益气温经和祛风除湿、除痹止痛治疗;采用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止痛法治疗风湿热痹型痛风性关节炎;采用补肾壮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长时间临床观察应用,发现这些方法能较快控制病情,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2008年10期 711-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张李兴;曹田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微血管并发症。中医理论认为,因虚致瘀、因湿致瘀、因燥致瘀、血瘀络阻滞是本病的重要病机,以活血化瘀通络类中药为主的药物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已得到普遍认可。目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和自拟经验方在本病的治疗中都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2008年10期 713-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韩美仙;曲秀芬;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最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功能的失调。中医辨证从肾论治的最多,也有从其他四脏论治和五脏合病论治,显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选用古方、经方和经验自拟方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2008年10期 715-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加减四乌汤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脏病临床研究

    邹立宇;

    目的:观察加减四乌汤配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消心痛)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口服加减四乌汤合消心痛片治疗,对照组23例予以复方丹参片合消心痛片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结果:两组治疗后TIB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TIB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加减四乌汤合消心痛片口服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肯定。

    2008年10期 717-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陆海芬;

    目的:评价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给予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M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HS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犀角(水牛角)地黄汤加味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2008年10期 718-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灯盏花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

    吕霞;

    目的:探讨灯盏花注射液联合应用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6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灯盏花注射液及大剂量甲钴胺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达73.5%和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和71.9%(P<0.05);平均好转时间、平均治愈时间也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灯盏花注射液联合应用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满意。

    2008年10期 720-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针灸与推拿

  • 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刘洋;孙慧丽;孙晶;

    目的:解决针刺治疗面瘫的取穴、深浅及时机等问题,并与对照组比较,明确疗效,达到规范技术操作及推广应用的目的。方法:将3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病程不同分为发展期(1~7 d)多针浅刺治疗组(168例)和静止期(8~20 d)多针浅刺对照组(168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81%,对照组有效率94.0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展期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静止期进行治疗的疗效。

    2008年10期 748-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近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姜军作;衣运玲;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程与疗效的关系,以期从中观察出针刺减肥的最佳疗程;方法:采用毫针和耳针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针刺前后及针刺停止后1年患者各项肥胖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的体重、肱三头肌皮褶、腹壁皮褶、腰围、腰髋比值、肩胛角下皮褶厚度、股围、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率、内脏脂肪及TG、TC、VLDL-C、LDL-C、FBSI、NSI、AI、Leptin均明显下降,针灸治疗结束后1年前后患者的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腰围、腰髋比、体质量指数、内脏脂肪及TC、VLDL-CI、NS、Lept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是单纯性肥胖病有效而且远期疗效也非常可靠的治疗手段之一,表明3个疗程的针刺治疗对肥胖的近远期疗效皆满意。

    2008年10期 750-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胃复安双侧足三里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27例

    丘翠玲;易伟剑;

    2008年10期 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抑郁症35例

    张小兰;姜艳;殷凤凤;

    2008年10期 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华佗夹脊针刺法治疗颈椎病100例

    史江;

    2008年10期 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中药现代化

  • 关于中药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张希成;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曾经并继续为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做着不可替代的贡献。中药现代化是指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管理和生产出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产品,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008年10期 758-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交实验优选苦黄口服液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周小建;

    2008年10期 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方药园地

实验研究

  • 犬血浆中丹参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及药代动力学

    蒋亚萍;胡小鹰;

    目的:建立测定犬血浆中丹参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丹参素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色谱柱为反相C18柱,流动相乙腈-1%的冰醋酸水溶液(8∶9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血浆样品用液相萃取法预处理。健康犬禁食12 h后,静脉注射丹参素溶液,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BAPP2.3程序拟合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线性范围0.116~70.8μg/mL。日内RSD<10%(n=5),日间RSD<10%(n=5),回收率77.80%~90.01%(n=5),最低定量浓度为0.116μg/mL。口服给药1.917 h后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Cmax为25.61μg/mL,丹参素消除半衰期T1/2β=2.258 h。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可用于丹参素血药浓度的测定和药动学研究,静脉注射丹参素的犬体内药动学呈二室模型,分布较快,代谢较慢。

    2008年10期 762-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通络益肾滋阴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疗效的实验研究

    董正华;马拯华;赵晓睿;李小会;赵延红;

    目的:观察通络益肾滋阴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肾切除术+STZ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通络益肾滋阴方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洛汀新+糖适平),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一般情况,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肾脏肥大指数,肾功能、肾脏病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通络益肾滋阴方治疗70 d后,大鼠一般状况较病理对照组改善较好,体重增加明显(P<0.05);空腹血糖、肾肥大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肌酐均明显降低(P<0.01)。通络益肾滋阴方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相比,在降低血糖方面,西药组优于通络益肾滋阴方治疗组(P<0.05),在其他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肾脏病理变化也较病理组改善较好。结论:通络益肾滋阴方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进展,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008年10期 764-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组织SOD、MDA含量的影响

    唐迎雪;曹淑霞;樊凯芳;

    目的:观察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组织SOD、MD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化汤组、大黄配羌活组、大黄配枳实厚朴组、西药对照组(尼莫地平)、中成药对照组(血栓心脉宁)。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老龄大鼠脑缺血模型,脑缺血1h后,再灌注0.5 h。取各组右侧大脑半球前2/3的50~200 mg制成脑匀浆,分别测定其脑组织SOD、M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SOD显著降低(P<0.05),MDA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三化汤组、大黄配羌活组及尼莫地平组SOD均显著升高(P<0.05),MDA均显著降低(P<0.05);而血栓心脉宁组、大黄配枳实厚朴组则效果不明显。结论:三化汤能明显升高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组织SOD含量,明显降低其MDA含量,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08年10期 767-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呃逆病名考辨

    梁克玮;严季澜;

    呃逆,是指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疾病。古代曾使用的相关名称有哕、吃忒、吃逆、打咯忒、打嗝、咳(亥欠)逆、逆、食厄逆等多个病名。每个朝代对于呃逆病证使用的词汇,因语言文字的变化或口语使用习惯的影响,在古代文献中,可发现主要常与噫、、咳逆三词有混淆的情形发生,因此弄清呃逆相关中医病名的内涵及呃逆一词在历朝沿革情形,对于开展该病的各项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呃逆的历史演变及相关病名转变进行探讨。

    2008年10期 769-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时病论》防治瘟疫方药特色研究

    杨向东;赵向东;姚伟;

    《时病论》主论湿热性质时行温病,其论多为季节性常见、多发病,传染性多不及《温疫论》等所论疾病强烈,或为温疫的小规模流行。很好补充了瘟疫内容,完善了瘟疫的理论和治疗。该书瘟疫治疗以脾胃内伤为基础,健脾化湿、清解少阳,佐以清热解毒、调畅气机,处方用药多属辨证用药,保留了部分特殊毒性药物。

    2008年10期 772-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喻嘉言《寓意草》辨证应用人参之探讨

    龙奉玺;蒋力生;

    《寓意草》所记载的内科杂病或伤寒等疑难病症的六十余则案例中,有多处辨证应用人参的病案,阐明了人参温补下元和扶正祛邪的意义。首先喻嘉言谈到伤寒病用人参入药乃扶正祛邪之功。其次,喻嘉言阐述到和解药中也可用人参。表汗用五积散、参苏饮、败毒散,和解用小柴胡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都有人参,"皆借人参之力,领出在内之邪,不使久留,乃得速愈为快"。"辨痢疾种种受症不同随症治验"篇喻嘉言将人参与解表药相配治疗痢疾,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2008年10期 773-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