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玉宝;鞠宝兆;
"百病生于气也"始见于《素问.举痛论》,旨在说明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气的运动变化的密切关系,成为历代医家治重调气的理论渊源。从发病观、病机观、治疗观进行探讨,认为气机调畅为生命之常,气机失调为生命之变,调畅气机为防病治病之关键,可广泛用于脏腑病变、血水病变。辛味药为调畅气机之首选。
2008年08期 547-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皞珺;烟建华;
《内经》中怒的描述有忿怒、恚怒、大怒的不同。忿怒、恚怒是一个由忿而怒的渐进状态,大怒为怒之甚。个体愿望实现受阻和肝功能异常均是引发怒的重要因素。怒伤肝,这是由肝应春木,主人体之气的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因此,治疗怒所致疾病,应以治肝为主,并兼顾其他四脏。顺应自然养肝,保持情志调畅则是预防怒致病的方法。
2008年08期 550-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侯志旺;郝万山;
太阳蓄血证主要源于《伤寒论》106、124、125、126条文记载,经后世医家阐发归结并冠以证名,然仲景原文言简意赅,致使学者们在解释发挥上出现分歧,其中蓄血部位与小便自利问题两大争论点至今仍因多方观点不一而未能定案。就蓄血部位而言,各家争议在临床诊疗上皆有其意义与价值,至于小便是否自利亦从气机与水血相关的论点出发,阐述小便自利乃标帜之说,属于仲景立方鉴别点。
2008年08期 55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君霞;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首创中西医结合理论,对后世影响较大。张锡纯主张中西汇通,取长补短。以中为本,以西为辅。师古而不泥于古,参西而不背中。在理论研讨方面,主张中西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药物运用时,深深体会到中西药各有所长。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探索出许多对药的配伍应用。张锡纯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尤其对某些药物的药性研究精深,为后世在药物应用上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2008年08期 55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小兰;张同梅;姜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中经络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尿酸水平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315例ACl中经络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各型患者血清尿酸含量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析患者证型与性别、年龄、血尿酸水平、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结果:315例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04μmol/L,其中高血尿酸(HSUA)165例占54.6%,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患者中HSUA分别占61%和65%。结论:以痰、瘀为主证型的ACl中经络患者血尿酸水平较其他证型偏高,提示高尿酸血症与血瘀、痰凝等证候相关;ACl中经络合并HSUA与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关系较与阴虚风动证、风痰火亢证及气虚血瘀证关系更为密切。
2008年08期 56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金荣;翟震天;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其对凝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疏血通治疗,对照组用三九舒血宁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凝血常规指标测定。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疏血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1.67%,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g)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可能与其抗凝作用有关。
2008年08期 567-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田彦;李明;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血瘀证的临床相关因素,为血瘀证的客观诊断和活血化瘀治疗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对79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血瘀证诊断,以是否为血瘀证作为应变量,选取常规检测的临床项目和实验室指标共26项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9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有57例(72%)完全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Logistic回归选入高血压病史、Glasgow昏迷分级、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进入方程。结论:多数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存在着血瘀证,与血瘀证相关的临床因素有高血压病史、意识障碍程度较轻、红细胞压积增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为脑出血急性期血瘀证的客观诊断和活血化瘀治疗提供了参考指标。
2008年08期 569-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芮国华;刘振义;刘勇;曹祥;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上升,CD8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疗效。
2008年08期 570-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封海波;2008年08期 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杨;谢钧;温伟波;2008年08期 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于国昌;2008年08期 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佳林;2008年08期 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开云;2008年08期 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红梅;
目的:观察蒌贝二陈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以蒌贝二陈汤为基本方,并随证加减,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口服,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8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蒌贝二陈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肯定,标本兼顾,无明显毒副作用。
2008年08期 57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邓惠民;2008年08期 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福林;
目的:观察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滋肾养胃法治疗,以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对照组37例用吗叮啉、维酶素治疗,治疗3个疗程,停药后1周复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67.6%,两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2008年08期 579-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周刚;2008年08期 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姚建新;2008年08期 58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晓军;张维霞;2008年08期 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祎;2008年08期 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雅;2008年08期 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顾月荣;瞿志明;2008年08期 584-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邢平;2008年08期 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柳河;邹方鹏;2008年08期 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世玲;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B超介入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卵巢囊肿患者58例,首先在B超引导下行卵巢囊肿介入治疗,然后用自拟促消1号方水煎内服和保留灌肠,连续治疗1~3个月。结果:痊愈46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结论:中药结合B超介入治疗卵巢囊肿疗效较好,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2008年08期 586-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杰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2008年08期 587-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骁;王小龙;2008年08期 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韩凌;赵培刚;张旭;2008年08期 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邢姝玲;黎凯;
目的:对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呃逆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针刺和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而对照组只采取针刺治疗,针刺穴位、操作手法及治疗时间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汤剂是从整体调整脏腑入手,针刺是从局部疏通经络入手,二者配合相得益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8年08期 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吴铁;王莹;李德坤;2008年08期 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宫军;
目的:观察灸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取穴气海、关元、三阴交、阴陵泉、太溪、肾俞、命门、脾俞、中极、复溜、足三里,每穴灸治5~10壮,每次选用6个穴,以上各穴交替使用,对照组口服优降糖治疗。结果:观察组275例中显效80例,有效162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60例中,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53.33%。结论:灸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2008年08期 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胡希军;甘子义;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针刺取百会、神门、四神聪、申脉、照海等穴,耳穴取神门、心、皮质下、枕等穴。结果: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针刺配合耳穴对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2008年08期 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邹娟芬;
目的:探寻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的理想手段。方法:将10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TDP治疗组)、对照1组(针刺治疗组)、对照2组(温针灸治疗组)各35例。结果:治疗组、对照2组、对照1组的疗效分别为94.3%、97.2%8、8.5%。结论:针刺配合TDP比温针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在临床上更值得推广。
2008年08期 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继萍;2008年08期 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晓瑜;郑达敏;张建珍;
目的:建立伤科乳膏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制剂中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紫外光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酚在9.85~81.7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6.6%,RSD为1.42%。结论:本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伤科乳膏的质量控制。
2008年08期 605-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红权;杨德功;黄厚才;曹鹏;
目的:观察鼻疗法喷剂对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鼻疗法喷剂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5组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kg进行造模。造模后,鼻疗法喷剂大剂量组每天滴以0.1 mL/100 g体重,中、低剂量分别为0.05 mL/100 g体重、0.025 mL/100 g体重;阳性药物组每天灌胃天舒胶囊溶液,剂量为1 mL/100 g体重;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 mL/100 g体重,连续4 d。末次给药后1 h,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鼻疗法喷剂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全血相对黏度的高切、低切亦有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结论:鼻疗法喷剂有效降低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率等各项血液流变指标。
2008年08期 607-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丁哲;欧阳永斌;丁淑华;
目的:探讨夜明颗粒制剂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作用机理。方法:取4周龄rds鼠9只,随机分为3组,夜明颗粒组4只、杞菊地黄丸组3只和对照组2只。给药28 d后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平视网膜近赤道部位光感受器细胞的厚度。结果:经夜明颗粒治疗后,光镜结果显示,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夜明颗粒可延缓rds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发展。
2008年08期 608-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莎;倪丽伟;陈祥芳;王舒;樊小农;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尤舒组,针刺组造模后30 min给予针刺,取穴:人中、百会、风池、内关。结论:针刺组和尤舒组管径明显缩小,与模型组比较P<0.05,微循环血流量明显上升,与模型比较P<0.01。结论:针刺和尤舒都可以逐步收缩偏头痛大鼠异常扩张的微动脉,调整血管的舒缩功能;针刺具有良好的改善偏头前大鼠的微循环血流的作用。
2008年08期 610-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陈广涛;王惠君;吕淑华;李戈;
目的:通过观察真武汤治疗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疗效,探讨温阳利水法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方法:制作阿霉素大鼠模型(Adriamycin,ADR),测24 h尿蛋白定量,观察肾脏病理,统计分析。结果:真武汤能改善大鼠一般状况,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延缓肾脏病理损害。结论:真武汤对肾小球硬化起到了多靶点的治疗作用,温阳利水法对防治肾脏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2008年08期 612-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