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从中医生理学说论衰老的机理与对策

    刘昊雯;刘乾和;

    中医生理学说认为,肾与脾的盛衰决定着生命的盛衰,是衰老发生的基础。延缓衰老的对策有两点:(1)未老先防:包括起居有常,劳逸适当;饮食有节,五谷为养;外避六淫及时邪,防情志过用。(2)中老年之后防治并举:早发现,早诊治,防疾病之诱发因素;补肾健脾扶其本,益气活血以改善衰老的物质基础;补肾健脾与益气活血联合,扶正抗衰。

    2008年05期 31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治水“八法”探析

    陈伟明;陈瑶丽;

    《伤寒论》关于水饮的治法、理论完备,方药俱全,验之临床,屡有效验。仲景治水之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水气病的证候、治则及相应方剂在"八法"中均有体现。《伤寒论》治水重在因势利导,妙在对比施治,至今对临床仍具指导意义。

    2008年05期 315-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医辨象辨证与中医六经辨证

    车基凤;

    六经辨证起于《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之渊薮。"四象医学"的辨象论治是在《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四元构造论"和"人类中心论",为韩医学之核心。二者理论基础均为个体化论治,这正是东方医学的核心所在。辨象与辨证均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比较其异同,取长补短,有助于中韩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

    2008年05期 318-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析心阳在水气病中的作用

    谢茂源;郝万山;

    心在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痰饮、水气病的形成与心阳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心阳不足所致水气病,其治疗以"温药和之"为总的治则,温通心阳及"治水必先治气"的理论为后世水气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2008年05期 320-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

    何婷婷;孙丽霞;

    "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内经》,是《内经》治疗痿证的基本原则。从经络气血及藏象五体学说可见痿证取自阳明的妙用。而从"治痿非独脾胃虚"和"阳明非独补益"两方面分析,又显示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局限。在辨证分型中,痿证除了"虚"和"热"为基本病因引起的证型外,临床上还包括寒湿凝滞导致的证型。

    2008年05期 322-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何立人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经验

    金露;

    何立人教授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血压时,主张辨证与辨病结合,阴阳同补,气血兼顾,补泻并施,立泻肺通腑、温肾健脾、运气行水之治则,药用葶苈子、泽泻、茯苓、猪苓等药,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高压。

    2008年05期 324-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邓悦教授日夜分治“二步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经验

    李宁;邓悦;

    根据顺应自然、平秘阴阳的整体观,日为阳、夜为阴的动态平衡观以及时间医学和不寐的用药时间原则,邓悦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对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患者辨证论治,总结了日间调畅气机,重在疏肝理脾,达到疏畅气机,和血舒脉;夜晚则侧重养心安神、重镇安神、调和气血、交通心肾,勿扰动阳气。此日夜分治之"二步法"顺应天地阴阳与自身阴阳的消长规律,为调理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有效方法。

    2008年05期 325-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合理运用中医技能治愈慢性肝炎

    梁卫勇;邢淑丽;刘连忠;

    在目前慢性肝炎的临床诊治中,中医技能并未被合理运用,严重忽视脉诊技术,过度重视舌诊研究,整体论治不够充分,从而一直使该病达不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2008年05期 327-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中医舌诊现代研究的再认识

    朱化珍;刘家义;

    舌诊作为中医临床辨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受到历代临床医家的重视。目前关于中医舌诊的现代化研究颇多,但在舌诊的客观化、标准化方面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舌诊现代研究方案的设计要与中医诊疗体系切实贯通,使研究成果在中医系统理论体系中具有可操作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重视其在功能性疾病检查中的作用。

    2008年05期 328-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益气活血清湿热汤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

    马红岩;杨霓芝;

    目的:评价益气活血清湿热汤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清湿热中药汤剂,每日1剂;对照组在西医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用金水宝胶囊口服,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尿FDP、尿2β-微球蛋白、尿蛋白、尿红细胞、细胞免疫功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尿蛋白,降低尿FDP,减少尿红细胞,降低尿2β-微球蛋白,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疗效确切。

    2008年05期 330-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92例临床观察

    刘抒玉;殷东风;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92例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症状、辨证分型、用药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有效11例,显效69例,无效12例。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08年05期 33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疏血通治疗原发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李莉芳;金庆文;丛莘;

    2008年05期 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苦参素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疗效观察

    孟庆杰;

    2008年05期 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针灸与推拿

医案医话

中药现代化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疬(Ⅱ)糖浆中芍药苷含量

    张东;朱珊梅;李松;

    目的:测定消疬(Ⅱ)糖浆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anbon Lichrospher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3∶87);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灵敏度0.02 AUFS。结果:芍药苷线性范围为1.6μg-8.0μg,平均回收率98.28%,RSD为1.32%(n=5)。结论: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2008年05期 36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薄层扫描法测定前列通瘀胶囊中贝母素乙含量

    王继光;韩宝侠;

    目的:建立前列通瘀胶囊中贝母素乙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硅胶G-CMC薄层板,展开剂:苯-丙酮-醋酸乙酯-氨水(2:3:4:0.2),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结果:线性范围为0.52μg-4.68μg,平均回收率为97.8%,RSD=2.42%。结论:方法准确、可靠,为控制测定前列通瘀胶囊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8年05期 365-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黄芪皂苷

    刘莉;徐雅娟;徐东铭;齐滨;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黄芪皂苷类成分条件及参数,比较不同型号树脂测定的皂苷的含量。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黄芪皂苷,利用比色法进行黄芪皂苷测定。结果:总提取物中皂苷含量分别为84.6%,用D-104树脂得到的皂苷含量较高。结论:此法能较好地分离纯化黄芪总皂苷,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2008年05期 367+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果小檗不同部位小檗碱含量

    库尔班江;努尔买买提;罗新泽;海如拉;

    目的:建立红果小檗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迪马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50∶50,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 g);检测波长:265 nm;柱温:室温;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线性关系:Y=4009.20X+53.735(R=0.9998),线性范围0.027μg-1.354μg;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1.12%(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具有分离度和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作为该药材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和质量监控方法。

    2008年05期 368-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方药园地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芪胶囊中天麻素含量

    杜万祥;

    目的:建立测定参芪胶囊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对参芪胶囊中天麻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天麻素在0.0832μg-0.037512μg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1.65%(n=5)。结论:该方法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参芪胶囊中天麻的含量测定。

    2008年05期 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亦药亦毒”论附子

    林大勇;李海波;

    附子一品,亦药亦毒,亦正亦邪,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非凡之疗效,在附子的使用指征,即舌、脉、神3点,以及使用剂量,炮制和煎煮方法等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于附子的毒性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解毒之法。

    2008年05期 37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汤剂煎煮法和有效成分溶出率关系探讨

    田军军;刘莹;冯广义;

    中药汤剂的传统煎煮方法与中药有效成分溶出有密切关系,传统煎煮方法中煎药的器具、水质、水量、时间、方法等因素都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很大影响,所以要对汤剂煎煮法加以改进以达到最优化配置,采用最佳煎煮方法,使中药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从而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

    2008年05期 373-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王彦;

    药物本身有毒、品种混淆、炮制或煎煮不当、剂量大或长时间连续服用、中药剂型和滥用、中药间或中西经间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环境、心理等因素都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要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使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2008年05期 375-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加味四逆散治疗肝纤维化量效关系实验研究

    郑旭锐;孙守才;李长秦;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不同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合适用量。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加味四逆散大、中、小不同剂量灌胃给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加味四逆散中剂量影响效果优于小剂量和大剂量,3组之间的疗效呈中剂量>小剂量>大剂量的关系,中剂量与小、大剂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小剂量与大剂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有肯定的治疗作用,而且中剂量疗效较好。

    2008年05期 37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舒颗粒中丹参素钠含量

    徐晶;王沛;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心舒颗粒含量的方法。方法:以Shim-pack CLC-ODS(5μm,4.6 mm×150 mm)为分析柱,甲醇-乙腈-磷酸三乙胺水溶液(4:3:9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1 nm,进样量10μL。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素钠的含量。结果:丹参素钠在0.26μg-0.6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Y=14372866X-137054.2(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32%,RSD=1.66%(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2008年05期 378-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玉屏风散中补气与解表药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粟栗;

    2008年05期 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郑重光运用当归四逆汤辨治厥阴病特色

    高建伟;倪亚平;闵范忠;

    医家郑重光,精于伤寒,善治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厥阴病。而辨治厥阴首重脉诊、当归四逆汤的临证加减以及对厥阴病转归把握有据三方面是郑重光运用当归四逆汤辨治厥阴病的特色。

    2008年05期 3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给邪以出路

    张云飞;张定华;

    2008年05期 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太阴主内,太阳主外”

    张新渝;

    《灵枢.营卫生会》中的"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太阴指手太阴,内指营气;太阳指手太阳,外指卫气;全句意指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复会于手太阴,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复会于足太阳,但与原意有所出入。《内经》论卫气运行虽有此说,但乃他篇所论,《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论只是偕行,即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皆始于手太阴,相随而行,昼夜五十度后复会于手太阴;太阴、太阳此处非经脉名词,阴、阳指营卫,太乃修饰词;内、外指脉内外。

    2008年05期 383-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许彬;章永红;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壁的恶性肿瘤,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总的治愈率低,中医药治疗肺癌以病灶稳定性高、生存期较长为主要特点,并在抗复发转移方面具有潜在优势。提高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是中医药疗法的主要机理之一。中医药治疗肺癌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及发展空间,要进一步统一与完善肺癌的证型,并对各证型的本质进行探索研究。中药剂型的改革、新药的研制,将有助于辨证论治的方法发展,且将促进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诊疗肺癌水平的提高。

    2008年05期 385-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玻璃体出血概况

    李冰;魏丽娟;

    目前造成玻璃体出血原发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内外西医尚无特效药物和方法,传统中医药采用活血化瘀、水血同治、肝肾论治等内治法及局部离子导入、局部药物注射等外治法治疗本病疗效稳定,效果显著。

    2008年05期 38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