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志杰;李志刚;
《伤寒论》非常重视脉诊,全书脉诊法以寸口诊法为主,兼论趺阳脉,还有少量关于少阴脉诊论述。通过对《伤寒论》中脉诊法的研究,发现其寸口诊法与《难经》《脉经》等医籍中脉诊法均不同,《伤寒论》中的脉诊法自成体系,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①以阴阳为总纲;②以尺寸脉合诊判断病在何经;③多论脉象,少谈脉位;④多言"尺寸",少语"关"部。趺阳诊法与少阴诊法常常相提并论,可见张仲景对胃气、脉根的重视。
2008年04期 235-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余伟;陈涤平;
阴火证为李东垣首创,《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的原文是后世认识阴火证的直接依据,从原文的各家不同解读入手,分析各种观点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法随证立,方从法出,阴火证的治法为考证病机分析的最佳工具;全面认识阴火病机,还需要从多个角度以整体、动态、辨证、发展的眼光来分析看待。
2008年04期 23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0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金镇尚;陆小左;2008年04期 240-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锋;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痰瘀阻络是本病的重要证型之一,研究其病机对准确辨证、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医学认为,心调节津液代谢,痰浊的产生与心密切相关,痰瘀互结是胸痹的致病原因和病理产物。现代医学认为,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和糖代谢障碍均与痰浊产生密切相关。
2008年04期 24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卢军锋;顾勤;刘宁;
现代医学认为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直接或间接损伤肺脏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启动因素,其临床表现与阳明腑实喘满证相似,可从热毒内陷,痰湿阻肺、腑实热结、气阴两伤、阴阳两虚、肺肾两亏论治。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免疫调理作用,防止肠道菌群移位作用,改善微循环作用。
2008年04期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庆东;冯松杰;
肾病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范畴,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依据中医辨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而且,根据激素治疗的不同阶段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2008年04期 25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长慧;杨宗孟;2008年04期 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雪慧;冯军飞;刘建秋;李竹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久性气道阻塞性或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急性加重期时咳、痰、喘加重。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属肺胀、喘证等范畴,究其病因病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为内在之因,外邪引动为重要外因。从中医学角度探讨其病因病机,对于统一辨证、指导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4期 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杨颖;韩贯宇;吕璐;
中医学认为干眼症属燥证范畴,燥邪损伤气血津液,而使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濡养出现一系列症状,临床可从燥伤肺阴、燥伤肝阴、外感燥邪、脾虚气弱、气阴两虚等方面辨证论治。
2008年04期 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桂芳;高彦彬;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中老年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起病隐匿,多属淡漠型,表现多不典型。对本病的治疗,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了以益气养阴为主,理气、化痰、活血为辅,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008年04期 257-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秀君;徐丽敏;
瘙痒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同一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发生的机理也各不相同,根据文献综述及临床资料,将皮肤瘙痒的发生机理与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归纳,使临床用药更有针对性,更加规范化。
2008年04期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周佳;陈力;
痤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传统风热、肺热、血热发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血瘀、湿热、肾虚(肾阴不足)等新观点和新理论。针对痤疮的病因将其分为肺胃积热、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虚肝郁、气滞血瘀5型,分别给予辨证选方用药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2008年04期 261-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金玲;李伟;2008年04期 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庄海新;于兆安;
目的:观察乐脉颗粒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临床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对照研究,将117例患者分为乐脉颗粒治疗组78例和脑复康对照组39例。治疗组口服乐脉颗粒,对照组口服脑复康片。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电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2.31%,优于对照组的61.45%(P<0.01)。治疗后认知障碍显著改善,改善率为88.46%,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脑电地形图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5.89%和41.0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乐脉颗粒能保护和营养神经组织,并显著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脑部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状态。
2008年04期 26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谢吟灵;
目的:观察清脉汤治疗肥胖型冠心病(痰湿瘀阻型胸痹心痛)的疗效。方法:将61例肥胖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脉汤加减,观察总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和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69.0%;心绞痛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85.0%,对照组72.0%;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61.5%。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脉汤加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2008年04期 26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苇;沈舒文;王婕红;杜晓泉;刘贵生;
目的:观察金果胃康胶囊对胃黏膜异型增生(CAP)证属毒瘀交阻、气阴不足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CAP证属毒瘀交阻、气阴不足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金果胃康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三九胃泰胶囊。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0.00%,对照组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果胃康胶囊治疗CAP疗效确切,且使用安全。
2008年04期 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