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壮;
人的后天身体健康状态与先天禀赋有关,我们的祖先们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多角度地记载了此类内容,在今天我们将其称为体质学说。认识体质学说的理论并以之指导临床,在防病、治疗及病后康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8年03期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刘洋;张立侠;
祖国医学在延缓衰老研究方面名人辈出,龚廷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认为,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脾胃与衰老关系至为密切,而且衰老并非纯属虚证,情志与衰老密切相关。治疗应以补肾为主,注意调理脾胃及情志,对虚实夹杂者注意通瘀导滞。
2008年03期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韩海燕;韩桃;陈华;
功能性胃肠病为反复发作的不能以结构(器质)或生化异常解释的胃肠道症状群。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不知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且具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某些不良的精神刺激极易引起肝失疏泄、肝脾不和而致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鉴于情志变化在FGIDs的致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作为指导治疗的要点,对儿童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8年03期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利芬;许文忠;
缪希雍对疟疾的认识与《内经》是一脉相承的。他根据《内经》"夏伤于暑,秋必疟"的观点,提出疟疾的病因病机是"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暑邪乘虚客之而作",强调治疗疟疾"必先清暑益气,调理脾胃为主",然后分经论治,同时重视药物的煎服方法。
2008年03期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传中;司晓晨;
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即开展了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的客观化指标和量化手段,在中医辨证分型和证型客观化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显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血脂、胰岛素抵抗、冠脉造影、细胞因子关系密切,从而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规范化、客观化提供了依据,也提高了中医诊治CHD的临床疗效。
2008年03期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塔光;王健;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黄芩、煅龙骨、煅牡蛎、茯神、生姜片、大枣、半夏、桂枝、人参、炙甘草、大黄等),对照组采用百忧解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79.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能疏肝解郁,调理情志,醒脑开窍,改善血液循环,快速改善抑郁症状,有效控制病情。
2008年03期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熊家平;李丽;2008年03期 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陈静;曹泽伟;2008年03期 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孙涛;米佳;杨世忠;2008年03期 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萌;赫岩;李伟惠;王安娜;史耀勋;田谧;于敏;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降浊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健脾补肾、降浊化瘀法治疗5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56例中,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28%。结论:健脾补肾、降浊化瘀法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能够延缓肾小球硬化程度,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2008年03期 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贵茂;李贵满;陈路得;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贫血的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HB、Hct、BUN、Scr的变化和治疗期间感冒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提高HB、Hct值,降低BUN、Scr值及自觉症状改善、疗效持久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前者能明显延长患者的带病存活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结果:黄芪注射液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008年03期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晓微;2008年03期 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伟;2008年03期 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宋景利;宋景萍;2008年03期 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娟;原晓风;
目的:观察宁心补肾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病例30例(小儿遗尿心肾不交型),以宁心醒神、补肾止遗法治疗。结果:痊愈8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达83.33%。结论:宁心补肾法治疗小儿遗尿标本兼治,内外并举,疗效肯定。
2008年03期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周萍;李惠;周茂鲁;2008年03期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兵兵;刘维立;陈立怀;2008年03期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段玮玮;夏阳;
目的:观察二仙汤加味治疗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肾脾亏虚、气血虚弱的POF患者从肾脾着手,用二仙汤加减滋肾填精、补益天癸、调理冲任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做内分泌检查及临床症状评估。结果:治愈14例,好转19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78.5%。E2、FSH、LH治疗后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二仙汤加味治疗卵巢早衰疗效显著。
2008年03期 19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杨兆宏;雷利生;2008年03期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怀军;徐进军;梁伟;2008年03期 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赫岩;石冲;李伟惠;李萌;于敏;2008年03期 19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勇;2008年03期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饶应良;2008年03期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崔光豪;邓悦;
目的:探讨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LVH)机制及"毒损心络"病机假说的可行性。方法:雄性12周龄SHR 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SHR-C)、中药高剂量组(SHR-Z1)、中药中剂量组(SHR-Z2)、中药低剂量组(SHR-Z3)、依那普利组(SHR-Y)。检测尾动脉收缩压(SBP)、左心重量指数(LVWI)、循环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I)、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灌胃4周后,中药高、中剂量组与依那普利组SHR大鼠血压及左心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生成及促进一氧化氮生成,总体上依那普利组比中药组疗效确切,中药各剂量组间存在量效关系。结论: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能有效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其逆转机制可能与抑制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常表达,最终抑制ECM合成和促进其降解有关。
2008年03期 215-216+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丁青龙;李莹;徐连明;
目的:研究夜宁胶囊的毒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3、0 d喂养试验的研究,观察夜宁胶囊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夜宁胶囊未呈现致突变作用,无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增生作用,无致小鼠精子畸形作用。结果:夜宁胶囊无毒副作用。
2008年03期 217-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岩;黄永生;
目的:观察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清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降压机制。方法:40只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夏膝口服液组、卡托普利组、厄贝沙坦组、SHR空白组,每组10只;设10只同周龄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尾动脉搏动法测量血压值,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用药前后各组大鼠血清儿茶酚胺的变化。结果:各组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结论:夏膝口服液能明显降低大鼠血压及血清儿茶酚胺浓度。
2008年03期 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雷艳红;
目的:确立对痛风止痛胶囊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痛风止痛胶囊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结果:薯蓣皂苷元在0.2332-4.66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7.80%。结论:此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密性、准确性、稳定性、重现性和实用性,适用于痛风止痛胶囊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2008年03期 22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于澎;王楚盈;魏中元;李丽静;2008年03期 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