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仁杰;
目前,研究中医证本质的重点在于寻找证的具体物质基础,这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要确定证的实质也是难以做到的。应当将中医证的本质和某种具体疾病的证候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
2006年03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岳冬辉;苏颖;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逐解毒,调理气机,并创治疫十五方,在温疫病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2006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智慧;白静丽;
仲景“肝病实脾”的治未病思想是后世形成“肝病治脾”理论的坚实基础,而“肝病治脾”理论是“肝病实脾”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引申。“肝病治脾”寓于“肝病实脾”之中,前者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后者具备矛盾的特殊性,二者不可相提并论,亦不可混为一谈。
2006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毛海燕;吕海江;2006年03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包扬;
糖尿病胃轻瘫属中医“消渴”、“痞满”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脾关系密切。脾胃虚弱不足为本,血瘀、湿困、食滞、气滞为标,其中瘀血与虚证均存在普遍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气虚。治疗上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原则,在西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施方遣药遵循“补益脾胃为主,调补气血”的原则,及时处理好瘀血、湿浊、气滞、食积等兼证,医患配合在治疗中起决定作用。
2006年03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邓丽娜;范可军;
兰启防认为,瘀血存在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活血化瘀法应当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活血化瘀药易伤脾胃,临床应用时要注意顾护胃气。活血化瘀法既能消除糖尿病的病理产物,又能阻断其发病之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6年03期 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红军;冯静克;师祚;
痹证的病因病机可以归纳为“虚”、“邪”、“瘀”三个字,因虚感邪,邪聚生瘀,血运不畅,不通则痛。治疗中有如下体会:滑石善治热痹肿痛;寒痹并用二乌,大剂暂用;豁痰重用半夏、天南星;生地治痹有激素样作用而无其副作用;独活乃治痹要药,伍方须用重剂;挖掘马钱子潜能,开拓治风湿新路。
2006年03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丽芳;
中医治疗糖尿病可以遵循以下方法,即益气养阴、清热润肺,滋精补肾、养阴益气,活血祛瘀、化痰消浊,健脾和胃、清热化湿。验之临床,多取佳效。
2006年03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黎鉴清;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痹)的病机主要为风、寒、湿、虚、瘀内外合邪为痹。治疗中应当以气血为纲论治,辨明骨痹关节,固本整体蠲痹,且因久病虚实夹杂,扶正祛邪应为首要。自拟方皆治骨痹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2006年03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春;杨丽华;杨戈;2006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丽华;杨戈;马春;2006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伟;孔庆志;冯刚;
目的:观察补血升白胶囊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骨髓保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补血升白胶囊配合NP/GP/TP方案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NP/GP/TP方案化疗。观察二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CD 4、CD 8、CD 4\CD 8、NK细胞水平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量。结果:在化疗第15d,观察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白细胞、血小板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到Ⅳ度骨髓抑制观察组发生率为28.1%,远低于对照组的53.3%(P<0.05)。观察组、对照组人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量分别为(3.57±1.08)支和(6.20±1.24)支,平均观察组和对照组白细胞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3.5d和5.5d(P<0.05)。治疗后两组间CD 4、CD 8、CD 4\CD 8、NK细胞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血升白胶囊能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的各项指标,具有骨髓抑制及免疫调节作用。
2006年03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明星;
目的:探讨参术汤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5例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成3组,治疗组45例口服中药参术汤(由红参、蛤蚧、黄芪、茯苓、白术、甘草等组成)治疗,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组25例用该药喷喉,对照组25例口服酮替芬片。3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经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控制显效率、肺功能、血嗜酸性细胞直接计数(EOS)、血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免疫球蛋白IgE等检查。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显效率为93.34%,明显优于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组及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改善肺功能,降低血嗜酸性细胞、血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术汤能提高肺脏通气功能,改善气道高反应,减轻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减轻小气道阻塞,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有明显疗效。
2006年03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蔡华;邵卫;何太文;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的疗效。方法:将VB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和普麦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供血方面作用非常显著,TCD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观察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是治疗VBIV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6年03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欣欣;2006年03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金良;
目的:观察天藤汤和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109例患者分为3组,即天藤汤组、正清风痛宁组及联合用药组,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关节炎症指数及血沉、类风湿因子滴度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好于天藤汤组和正清风痛宁组,尤其在改善关节炎症指数,降低血沉、类风湿因子滴度及C-反应蛋白等方面作用明显。结论:联合应用抗类风湿药物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2006年03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相同;姜良花;王明杰;
目的:观察脂康颗粒调节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脂康颗粒,对照组30例服用脂必妥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脂康颗粒能明显调节血脂异常,可以有效治疗高脂血症。
2006年03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江帆;2006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耿以安;2006年03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游涛;徐淑静;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和胃络瘀血5个证型辨治。结果: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
2006年03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邢晓娟;2006年03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学广;2006年03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音吟;莫蕙;2006年03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兴利;周辉;赵亮;2006年03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胜华;李曼杰;郑蓓蓓;2006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叶笑妮;2006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明生;2006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卫荣;2006年03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立新;2006年03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卫英;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汤合西比灵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4例确诊为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2例,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8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祛风活血汤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对快速缓解头痛,部分根治偏头痛疗效显著。
2006年03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立军;李波;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以盐酸特拉唑嗪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阳化气、消散结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5.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夜尿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等各项疗效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或者非常显著差异(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明显减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排尿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06年03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史美龙;2006年03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德志;朱宁云;2006年03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贾丽君;刘忠义;史宗丽;2006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冬梅;姜良花;2006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季有波;张虹;2006年03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健敏;2006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海莹;李晓曦;2006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东;肖景雷;姜大成;2006年03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雪松;邱智东;2006年03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宁;肖阳;林宇明;胡锦标;赵箭光;柳息洪;
目的:研究蝎毒活性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该保护作用对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插入栓线(MCAO)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蝎毒活性多肽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各组大鼠脑组织顶叶皮质、尾壳核中c-fos阳性细胞数量。结果:蝎毒活性多肽可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行为学评分,改善因缺血所致神经行为功能缺失,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增强,并可以显著减少海马Fos阳性细胞的数量(P<0.05)。结论:蝎毒活性多肽对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与其减少脑缺血早期c-fos表达有关。
2006年03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海霞;周华祥;2006年03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欣;2006年03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关树光;於文博;徐东铭;赵宏峰;韩冬;解生旭;司云珊;2006年03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蔚晓慧;于秀芬;刘更生;赵玉英;2006年03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3期 6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