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证治汇补》看李用粹对中医内科学贡献

    邢淑丽,秦玉龙

    《证治汇补》汇集了清初以前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的证治经验,选录切要、条理清晰、易学实用;撷取诸家精华,但并非盲目照搬前人,而是有继承、有补充、有发展,颇有实用价值;尤其补入其心得体会,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该书实为一部对中医内科杂病集大成的专著。

    2004年08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风药在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周永红,胡怀强

    分析卒中发病特征及时间,提出卒中多呈现风性,风之为病在卒中发病中具有关键地位,认为治风之法在卒中治疗中具有枢机作用,合理选用疏散外风、平熄内风、熄风通络之品,有利于祛除致病因素、有助于改善病理状态,并介绍临床常用风药及方剂。

    2004年08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量表的建立与评价

    官坤祥,吴文江,周福生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是在特殊的基质基础上,以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为中介,以社会心理因素刺激为契机而触发的心身疾病。我们参照世界上公认的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原则和方法,结合中医证候学特色,研制出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量表,并经过评价后,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表现,为该病的诊断和中医证候诊断以及疗效判定提供了科学的思路与方法。

    2004年08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9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9 ] |[阅读次数:0 ]
  • 咽炎之咳 不宜以咳论治

    丛丽,李淑平

    <正> 急性咽炎是儿科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或发热,或咽痛,或咳嗽。其主症因人而异,差别较大。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该病中虽有相当一部分患儿以咳嗽、甚至剧烈咳嗽为主症,但如果按照咳嗽辨证施治,给予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法治之,往往疗效并不理想,若改用清咽利喉法治疗,其咳却能不治自愈。

    2004年08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活血通腑法治疗哮喘发作期体会

    周慧生

    <正>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属中医学“哮症”范畴。研究哮喘发作期的治疗法则,对于控制哮喘发作,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4年08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从肝论治体会

    肖玲

    中医学重视情志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而情志与脏腑关系密切。肝失疏泄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情志失调则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且焦虑、忧郁等情绪往往贯穿着糖尿病的整个过程,加速糖尿病的进展,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着糖尿病的治疗。因此,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重心理调节,并根据临床辨证加用疏肝解郁、清泻肝火、养肝化瘀、柔肝熄风、滋肝补肾等方法,常获良效。

    2004年08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木郁达之”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体会

    任德恩

    <正> 1 “木郁达之”的理论依据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帝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木为五行之一,归属于肝,取其喜生发条达而恶抑郁,来类比肝的生理功能。“郁”引申为滞塞,即气机壅遏不畅。“达”即为通,有疏通、条达之意。“木郁”即肝郁,是因情志不遂或发泄太过或阴血不涵,导致肝气郁滞,升降失常。“达之”是使郁结的气机,通过“在表者当疏其经,在里者当疏其脏”,而畅通豁达。2 肝脏在妇科疾病中的发病机理

    2004年08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治疗体会

    于莉

    <正> 痛风性关节炎,随着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的提高及改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笔者自2001年10月-2003年9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2004年08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降逆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9例临床观察

    王翼洲,黎锐平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服用降逆和胃汤,疗程6周;对照组32例服用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吗丁啉10mg,每日3次,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79.6%,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显效率为59.4%,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相比,总显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降逆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2004年08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移精变气法对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陈国成,刘燕婉,韦淑敏,陈湛豪,梁志亮,陈羡欣

    目的:探讨移精变气法对中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过程。方法:选择32例中风偏瘫合并抑郁症病人,随由乙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移精变气法治疗,疗程12周;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疗程12周。结果: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抑郁程度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亦高于对照组。结论:移精变气法对中风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和抑郁症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2004年08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万云莉,张桂花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功能分级属Ⅱ-Ⅳ级的69例住院患者按2:1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生脉注射液静点,并视病情需要酌情加用地戈辛,速尿等西药)与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对心功能疗效,治疗组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82.3%(P<0.05),对左室射血功能的影响,治疗组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由29.5±9.0升至36.6±10.2(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对地戈辛停减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0.0%(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想而有效的药物。

    2004年08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药对组合方法防治偏头痛临床观察

    张媛,卢建平

    目的:研究中药药对组合方法防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对组合方法,对照组用美托洛尔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0.00%,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药对组合方法防治偏头痛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较小。

    2004年08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麻芩合剂治疗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60例

    魏葆琳

    <正> 麻芩合剂是我院呼吸科研制的专方,具有宣肺益气,清热化痰之功效。我们自2000-2002年应用麻芩合剂治疗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60例,并与常规治疗组60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2004年08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涤痰解毒、宣肃肺气法治疗病窦综合征34例

    马彪,李启芳

    <正> 我们于1999年5月-2004年2月,应用涤痰解毒、宣肃肺气法治疗病窦综合征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本组34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8-63岁,平均46±12.3岁。均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病窦

    2004年08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温脾汤合良附丸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胡卓铭

    <正>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形态学和生化学检查多正常,发病率高,不易根治。笔者自1999-2002年采用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30例介绍如下。

    2004年08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参芍术防汤治疗中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203例

    郭龙

    <正>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找不到溃疡、肿瘤等基础病变,并除外食管、肝胆、胰腺疾患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多以上腹部痞胀,伴有上腹痛,得食加重,嗳气或矢气后减轻为主症。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参芍术防汤治疗该病20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西药吗叮啉(简称对照1组),胃复安(简称对照2组)进行随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4年08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化瘀定痛液治疗骨折初期肿胀122例

    潘敬舜

    <正> 笔者自2000-2003年采用我院制剂室配制的化瘀定痛液治疗骨折初期肢体明显肿胀12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2004年08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热凉血除湿法治疗湿疹皮炎20例

    赵明,曹素芬

    <正> 湿疹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不论任何年龄及性别均可发生,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红肿热痛,剧烈瘙痒,且容易复发。由于患病的部位不同而有种种称谓:如发于面部的叫奶癣;发于鼻部的叫鼻(?)疮;发于耳部的叫旋耳疮;发于臀部的叫坐板疮;发于阴囊部的叫肾囊风;发于四肢臂弯处的叫四弯风,以及肛门湿疹,漆疮,日晒疮等。

    2004年08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加味玉屏风散治疗肺卫不固自汗38例

    王吉亮

    <正> 近年来,笔者以加昧玉屏风散治疗肺卫不固自汗3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8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1-30岁6例,31-40岁9例,41-50岁11例,51-60

    2004年08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郁金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00例

    张汉煜

    <正> 笔者于1999-2003年,采用自拟郁金汤治疗慢 性胆囊炎100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8-68岁,平均4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平均4.9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右上腹部胀痛或隐痛,恶心,厌

    2004年08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颈宝治疗宫颈糜烂109例

    庞保珍,刘祥英,赵焕云

    <正> 笔者自1994年3月-2003年12月,采用自拟宫颈宝治疗官颈糜烂109例,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109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该病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

    2004年08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综合治疗颅脑外伤并发面神经损伤14例分析

    魏正茂,魏茂辉

    目的:了解颅脑外伤并发面神经损伤病变的程度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在治疗颅脑外伤的同时,应用地塞米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尼莫地平、654-2及针刺等综合疗法治疗。结果:证明发生创伤性面神经横断伤的概率较低,经过综合治疗,1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治愈率为21%。结论:颅脑外伤后面神经损伤早期应结合出现面瘫的时间、症状,做出病理和定位诊断,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可以促进面神经功能的尽早恢复,减少并发症。

    2004年08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愈顽固性口腔溃疡1例

    赵盈

    <正> 刘某,女,36岁,工人。2002年5月6日初诊。反复发作口腔溃疡1年。症见:精神疲惫,表情痛苦,舌腭弓前及舌两侧散布多处溃疡面,大者1.5cm×1.5cm,小者如花生粒大小,周围糜烂,凹凸不平,口唇及两颊粘膜多处溃疡点,自觉口中干燥疼痛,唾液不断从口中流出,夜间难眠,饮食难进,不敢言语,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1)西药外用:左旋咪唑搽剂,每次1支,于双腿皮肤反复涂擦,每周2次。通过皮肤给药可起到全身免疫

    2004年08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50例临床观察

    张绍龙,吕淑云

    <正> 急性脑梗塞多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形成的血栓,造成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所引起的头部急性坏死性脑部急症。近年来,笔者采用西药尿激酶、降纤酶颈动脉缓慢注射并配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50例,收到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2004年08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5例临床观察

    曹立菊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设立治疗组35例,口服中药加阿奇霉素静点,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阿奇霉素静点,并观察两组1疗程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两组1疗程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1.4%、66.7%和65.7%、4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明显减轻患儿的痛苦。

    2004年08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4例

    曾敬,张海燕,王静

    <正>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较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为其中之一。初期表现为眼底出现微血管瘤、出血甚至渗出、机化物增生、失明。笔者近几年来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作为对比观察,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2004年08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银花的掺伪鉴别

    周永媛

    <正>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及同属其它3种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以往曾有报道金银花中掺杂芫花、白矾水和少量食盐的现象。最近,笔者在验收金银花药材中发现有新的掺伪现象。为了确保临床疗效,现将掺杂物及其鉴别报道如下。1 掺糖水

    2004年08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36例

    王晓,梁永革,徐同印

    <正> 笔者自1996-2003年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美尼尔氏病36例,获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33-56岁,平均39岁;病程1-5年,平均2.5年。所有

    2004年08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100例

    邓国法,许晓娟,许景亮

    <正>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厌食、早饱、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临床症状。我们近2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DGP10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2004年08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78例

    高云

    <正> 笔者自1999年始采用克罗米芬与二仙汤联合用药治疗无排卵性女性不孕症78例(治疗组),并与单用克罗米芬治疗者59例(对照组)作对比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2004年08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

    李志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玄明粉各5g口服,3d为1疗程,1疗程结束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为92.5%,西医组有效率为75%,两组经统计学分析,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2004年08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晚发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9例分析

    毕旭东,吴思平,张可勇

    <正> 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鲜见,我科自2000年8月-2004年4月共收治9例,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9例中,男8例,女1例;年龄最小40d,最大2个月,平均48d;均足月顺产,出生后Apgar评分9-10分;全部采用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健康5

    2004年08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颌骨骨折118例

    张节伟

    <正> 由于下颌骨位置突出,容易受到损伤,故在面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我科从1998年8月-2003年8月共收治下颌骨骨折118例,经复位固定、抗生素预防感染配合中药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2004年08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火针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

    蔡志红,杨茂有,吴英,贺普仁

    <正> 乳腺增生病好发于青、壮、中年妇女,少数病例可以恶性变,属中医“乳癖”的范畴。笔者自1998年起采用火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300例,并与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的300例作对照,其结果显示,火针疗法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现介绍如下:

    2004年08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体针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120例

    李元友,李红,刘洪涛

    <正> 笔者自1997年始采用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12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2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男82例,女38例;年龄最小者42岁,最大79岁,以50-70岁为多;病程最短1周,最长1年。120例均经CT或MPI检查确诊。左侧偏瘫76例,占

    2004年08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指压振颤风池穴治疗偏头痛40例

    韩广顺,赵景波,王万军,修伶燕

    <正>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伴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对日常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一般治疗效果也不很理想,且即使治愈也易短时间内因情绪紧张、工作疲劳等诸多诱因而复发。针对症状,笔者采用指压振颤手法治疗已取得良好的疗效,且不易复发,2002年被省中医药管理局定为临床科研课题。按课题组要求,在1年期间对60例偏头痛病例进行对比性的治疗,就本疗法的疗效和传统疗法进行科学性的分析,验证其安全性、有效性,达到规范技术操作、明确适应症及推广应用的目的。

    2004年08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24例

    常振国,陈秀英

    <正> 妇产科手术和肛肠病术后,有些患者因疼痛反应异常,而致排尿困难、尿闭形成尿潴留。临床上常用的导尿法,虽可取一时之效,但导尿次数增多易患尿路感染,导尿后疼痛不减,有时还会因导尿而使疼痛加剧,增加病人痛苦。我院自1989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4年08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6例

    朱秀峰

    <正> 1 临床资料 396例中,男227例,女169例,年龄21-30岁57例,31-40岁251例,41-50岁67例,50-60岁17例,70岁以上4例,病程:2d-1个月106例,1个月-2个月189例,2个月-3个月101例。本组396例,均根据临床症状、X线、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腰椎间盘突出215例,椎管狭窄181例。

    2004年08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旋后肌综合征232例

    袁保丰

    <正> 旋后肌综合征是由于前臂长期活动导致旋后肌损伤,进而出现肘痛、前臂痛、无力,并可出现前臂背侧麻木的一组症候群。笔者以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旋后肌综合征232例,现报告如下:

    2004年08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泌尿系结石治验举隅

    张元振,丁发扬

    <正>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泌尿系结石患者有的平时无明显症状,在健康查体时发现有肾结石;或有的平时有腰部胀痛或钝痛未引起重视,由于劳累及情绪紧张而突发肾绞痛,经X线摄片或B超证实有结石;或有的平素有下焦湿热表现,湿热煎熬而成结石.此种病例较多。

    2004年08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癌与情志关系

    王清云

    <正> 原发性肝癌是多发、难治、生存期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属祖国医学“症瘕”、“肝积”、“臌胀”、“黄疽”范畴。其形成病因多在人体正虚的情况下因情志郁结、饮食所伤或久患肝病等因素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结,久而形成癌

    2004年08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归脾汤加减治疗出血证验案举隅

    李艳玲,杨德玲

    <正> 归脾汤源于《济生方》,其药物组成为:黄芪、白术、人参、茯苓、远志、当归、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其中当归、远志是从《校注妇人良方》补入),可加生姜少许,枣1枚水煎服。该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其配合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二是气血并补,重在补气,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笔者常用归脾汤化裁治疗出血证,感触颇深,兹举验案二则,以资佐证。

    2004年08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痛风治验一得

    张逊

    <正> 痛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呈高发态势,由于西药治疗的毒副作用明显,采用中医药治疗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2004年08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交感型颈椎病误诊为冠心病1例

    陈晓英,付高勇

    <正> 患者,女,72岁,反复发作性胸痛、胸闷5年余,加重6个月。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被本院内科诊为“冠心病”,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治疗,症状略可缓解。6个月来频繁发作性胸痛、胸闷,伴头晕、失眠,夜间尤甚。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无效。在我科就诊。详细询问病情,其胸闷、胸痛多在埋头过久或夜间改变睡姿时发生,且伴有颈

    2004年08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卢玉冰,李宁华,陈吉兰

    <正> 腹型过敏性紫癜(LP)是以广泛的血小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是皮肤紫癜、关节肿胀等,如果累及消化道,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反复便血,大量消化道出血时可危及生命。自2001年7月-2003年7月我科收治LP患儿18例,经及时正确治疗与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04年08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崩漏的临床护理体会

    张圣芳

    <正> 崩漏是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宫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虽临床上采用辨症与辨病相结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疗效,但良好的护理亦是提高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有效手段。笔者从事妇科护理多年,认为崩漏的临床护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004年08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郭小杰

    <正> 糖尿病足早期表现为肢体皮温下降,足部发凉,上举后变苍白,下坠后发紫,肢体抬高45°,1-2min后才出现浅静脉充盈,足背动脉搏动弱、消失。病人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进一步发展出现静息痛,最终出现溃疡和坏疽,还可继发细菌感染。我科收治糖尿病足4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04年08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赵大玲

    <正>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我科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股骨颈骨折54例,其中51例为65岁以上老人,大都采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6例。现将手术治疗股骨颈(粗隆问)骨折的护理体会简介如下:

    2004年08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荧光检查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

    郭琰,黄梅芳

    <正> 荧光检查是利用中药饮片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灯下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方法是将药材(包括断面、浸出物等,或经酸、碱处理后,置紫外灯光下观察所产生的荧光。一般观察荧光的紫外光波为365nm,如用短波为254nm-265nm时,则加以说明。中药材能产生荧

    2004年08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研究

    于宗学,杨竞,李强

    <正> 糖尿病肾病(DN)又称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持久异常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加而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所产生的微血管并发症,在糖尿病中的发病率达47.66%,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除了临床上对症治疗外,目前尚无满意疗法。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治研究较多,本文就有关进展做一扼要综述。

    2004年08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刘红跃

    <正> 晚近的中医文献报道认为,血脂的增高是血脂不归正化不被利用,并非生理上的多余,因而治疗上已从降低血脂水平转为调整血脂水平。并明确认识高脂血症是一个以肝、脾、肾三脏之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的病证。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2004年08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近况及展望

    于田华

    <正> 围绝经期功血,是指妇女在更年期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是妇科常见病,属中医崩漏之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2004年08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陈丽华,李雪冰

    <正> 拔罐疗法,或称吸筒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加热、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的体表,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本法具有使用简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等特点,颇受国内外人士的欢迎。

    2004年08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经典名药——血府逐瘀口服液

    王广尧

    <正> 血府逐瘀口服液是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自投入市场以来,以其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疗效深受广大医患的欢迎。 众所周知,血府逐瘀口服液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所拟著名方剂血府逐瘀汤的改剂型产品。王清任是对近代中医药学发展最有影响的医学家。他自幼习武,20多岁开始行医,30多

    2004年08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文献选粹

    <正> 1 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高脂血症50例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人,明确诊断为高脂血症,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组50例,脉通胶囊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血府逐瘀口服液(吉林敖东延边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日3次,每次10ml,重症加倍;对照组予脉通胶

    2004年08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