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金萍
《伤寒论》方古今分类方法颇众,按主药分类为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为清代吴槐绶的《南阳药证汇解》,近医恽铁樵在《论药集》中亦取以主药统方之法。该法从主药的一致性方面反映了同类方在理、法、方、药方面的一致性,为我们“即药而究方,即方而究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04年03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孟繁洁
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将“欲求南风,须开北牖”这一方法应用于温疫病治疗之中,针对疫邪表里分传,传及至胃,里气壅塞,致人体表里、上下、营卫、脏腑之气不得宣通的病理,运用通其塞气之法,以开北牖,求南风,治愈温疫传变过程中的多种病证,从而确立了该法在温疫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温疫病诊治的蹊径。
2004年03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全,金实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特点,从关节炎、晨僵、关节畸型等方面论证,认为肝血不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补肝血的思想应当贯穿于该病治疗的始终。
2004年03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夏永良
截断扭转为近代名医姜春华最早提出的治疗急性热病的治疗原则。非典型肺炎属中医温热病范 畴,故截断扭转可做为其治则。发病之初予以清热解毒与清热泻下之法,后期施以滋养阴液,可防止疾病反复 与恶化。
2004年03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韩学作
探讨蒙医三元与脏腑的关系。认为人体是由气、胆、痰三元相对平衡构成的统一整体,气元为主 导,任何一元不足或太过,失去平衡,所主脏腑皆能为病。故掌握人体三元对于临床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0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玉杰
<正>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4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年。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龙胆草15g,栀子15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20g,当归15g,白芍15g,木通6g,川楝子15g,白茅根20g,茜草10g,川牛膝10g,甘草10g。上方于月经来潮前或病情发作前7d服用,每日1剂,早
2004年03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锋,陈钢
在小儿咳嗽的治疗中,充分考虑到小儿乃“纯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以及咳嗽的病因病机, 在清热宣肺的同时,注意祛痰通腑、行气化瘀以及防喘、防动风。
2004年03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庄丹红,吴秀青
<正>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灸、叩、推3法综合治疗小儿面瘫,收到较好的疗效,其中最短者治疗5次,最长者治疗2周,治愈率达100%。 取穴:取患侧攒竹、阳白、四白、下关、颊车、地仓、迎香。 方法:灸:把以上穴位分成4组,取点燃之艾条先于攒竹、阳白两穴之间来回交替温和灸,以穴位产生潮红为度。以同样的方法次灸太阳、四白两穴,再灸下关、颊车,最后灸地仓、迎香。灸后用皮肤针叩击穴
2004年03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革命,宋莉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一氧化氮(NO)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选择24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气阳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犯、心阳虚脱5型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CHF患者血浆NO及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十分显著(P<0.01);各中医证型组中从心气阳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犯到心阳虚脱各组血浆NO及TNF-α含量呈依次升高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CHF患者血浆N0及TNF-α含量变化可作为判定CHF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血浆NO及FNF-α含量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2004年03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氏洪翠,范子扬,范文郑
目的:观察地龙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例,单纯服用地龙胶囊,治疗前后均采用Holter方法连续测血压24h。结果:收缩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4.2%,舒张压治疗后有效率为67.7%。结论:地龙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2004年03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魏葆琳
<正>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该病以老年人发病较多,且病程长,以致正气受损,抗邪元力而反复发作。如能重视该病稳定期治疗,对阻止症状发展和疾病反复发作加重,保持适当的肺功能,改善生活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将参脉注射液用于COPD稳定期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98例病人均为2001年3月-2003年3月住院病人。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63.14±2.41岁。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69例,
2004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庆田,赵颖,李秋荣
<正>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十年中,世界各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笔者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诊疗方面偶有所得,公之以就正于同道。1 辨证须准确支气管哮喘无热证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多参考哮病,分寒哮、热哮来论治,这是支气哮喘治疗中的一个误区。临床实践中,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多表现为哮病中的寒哮,
2004年03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祥华,李春婷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中,肝气泛胃、肝胃不和只是其发病过程中的表象。其本在于脾虚失运,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瘀血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亦日益受到重视。治疗时在降逆治酸的同时运脾疏肝法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2004年03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4 ] |[阅读次数:0 ] - 王萍,王跃武
<正>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在临床发病呈上升趋势,年龄趋向年青,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笔者用补阳还五汤与脉络宁合用治疗脑梗塞56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56例病人均经脑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其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41-58岁35例,59-69岁17例,70岁以上4例。病程1-5d 29例,6-10d 24例,10d以上3例。临床表现轻型:神志清,轻度语言障
2004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书奎,李晔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临床可分为气虚、血虚、瘀血3型,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8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68例均为门诊病例,全部病例均经化验确诊。其中35-45岁32例,45-55岁35例,55岁以上1例。男性51例,女性17例,发病史5年以内者51例,5年以上者17例。
2004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梅,李静茁,王晓艳
<正> 笔者以《医学心悟·三消》所载“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润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为原则,采用清热养阴的方法,针药并用,调节糖尿病所致的阴虚阳亢,平衡阴阳,调节经络系统,纠正内分泌紊乱,恢复胰岛正常功能,治疗糖尿病100例,临床收效显著。1临床资料 选择1984-2002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35-45岁6例,46-60岁
2004年03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志彬
目的:观察益气增液法对老年人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2例。中药组予自拟益气增液汤口服,西药组予酚酞片治疗。两组病人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结果: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P<0.05)。结论:益气增液法对老年人便秘的治疗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2004年03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周文均
<正>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均为本科自1997-2002年收治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紫癜性肾炎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10岁以下者8例,11-25岁者24例,25岁以上者3例。病程在8-24个月,均为反复发作2次以上者。2诊断标准 依据《肾脏病学》及《实用中医肾脏病学》。3治疗方法 以补肾活血为治疗原则。拟基本方:黄芪、当归、山茱萸、丹参、川芎各20g,半枝莲、自茅根、黄柏、益母草各15g,蒲黄炭10g,大黄6g。血尿甚者加入三七粉1.5-3g,发作期加入黄
2004年03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曲莉,费军伟
目的:研究保妇康栓对阴道清洁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各种阴道内感染造成阴道清洁度改变的病人分为保妇康栓治疗组及对照组,采用阴道清洁度检查方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结果:保妇康栓治疗组与对照组对阴道清洁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对白带异常增多、白带异味、阴道壁性交痛有明显疗效(P<0.05)。结论:保妇康栓对改善阴道清洁度有效,可明显改善各种阴道内感染所致的临床症状。
2004年03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邱业健,刘志辉,王忠轩
目的:探讨以益气化瘀立法的抗内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抗内异汤,对照组用丹那唑,将两组临床总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为93.33%,对照组为86.67%,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益气化瘀立法的抗内异汤能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丹那唑相比,疗效相当。
2004年03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赵焕云,庞保珍
<正> 自1994年1月-2002年12月,笔者以自拟定水丹贴脐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10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1.1.1诊断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该病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属肾虚证)及西医诊断标准。1.1.2选择病例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该病纳入病例标准及排除病例标准。
2004年03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曾中凤,裴玉琴,沈玉萍,苏兰芳
<正> 母乳是原始的喂养方法,也是最科学有效的喂养方法。目前全球正在广泛开展母乳喂养,创建爱婴医院活动,如何才能使每个婴儿都得到足够的母乳已引起妇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现代医学认为,早吸吮是建立母子感情的重要纽带,在婴儿娩出半小时之内即开始实行,此为重要环节。乳头的刺激能使脑垂体分泌催乳素,使得产妇早日建立泌乳。产后缺乳多是因为产后婴儿对乳头刺激不够,使得产妇下乳时间晚而且少。也有因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造成乳头皲裂,由于乳头的疼痛,产妇不得不减少喂奶次数引起泌乳
2004年03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艳
<正> 分娩后的产妇常有不同程度的虚脱症状,如乏力、褥汗、缺乳、恶露不止等临床表现,易患外感症,甚至产后热。为促进产妇产后康复,我们于1998年5月至今,采用自拟产后康冲剂观察治疗300例有产后虚脱症状者,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正常住院自然分娩的健康产妇,无合并症,足月顺产,新生儿体重在2.5-4kg,产妇白细胞
2004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伟
<正> 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小儿若长期厌食,易造成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笔者从2003年1月-2003年10月,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7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门诊收治厌食症儿童170例,其中男108例,女62例;年龄8个月-1岁28例,1-3岁35例,3-6岁95例,6-12岁12例;
2004年03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达才
<正> 自1999年8月-2003年9月,笔者运用自拟扶正化瘀方治疗前列腺增生6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年龄58-84岁,平均68岁,病程3个月-20年,初诊24例,经其它药物治疗疗效差或复发者36例;对照组30例,年龄56-82岁,平均70岁,病程2个月-20年,初诊者14
2004年03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军,王静,庞兆荣
<正>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单纯药物治疗疗程较长,效果不佳。笔者运用加味龙胆泻肝汤合音频电疗治疗带状疱疹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确诊带状疱疹病人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男8例,女15例;疱疹发于上肢、颈部9例,发于一侧脐旁至胁肋部14例;年龄
2004年03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甘德军,刘芸
<正> 血管痉挛性头痛为偏头痛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可再次发病,休息、睡眠后可缓解。本病病因不清,许多诱发因素均可引起偏头痛的发作,而目前中西医均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96-2003年在本院门诊及病房观察本病40例,均经颅多普勒检查确诊,采用中西医结合及针灸疗法治疗,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4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
2004年03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南焕成,王哲
<正> 自2000年5月-2003年5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34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组,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在本院精神科门诊及病房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并采用《简明精神
2004年03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吕金华
<正>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89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41-50岁67例,51-56岁22例;病程最长5年,最短4个月。1.2临床表现 自觉症状明显,多为烦躁易怒,烘热汗出,心悸不宁,月经紊乱,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面目下肢浮肿等,常因情志波动而加重。所有病例均排除子宫肌瘤、冠心病、糖尿病、甲亢等器质性疾病。2治疗方法2.1中药治疗 选滋补肾阴、平肝清热之补肾平肝
2004年03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唐伟欣
<正> 我科于2001年7月-2002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64例,并进行严密观察和调护,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28例均为我科药物流产患者,年龄19-40岁,停经在7周以内,身体健康,B超示均为宫内妊娠,无药物流产禁忌症,近4个月内无流产史。
2004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菊
<正> 1临床资料 全部不孕症病例均为近3年我院中西医结合门诊病例。其中原发性不孕症38例,继发性不孕症22例。就诊后进行妇科检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性激素测定和抗精子抗体检查,并单纯进行2个月经周期的卵泡B超跟踪检查(无周期者以孕激素撤退性出血为准),全部病例均属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2治疗方法 60例均有不同程度肾虚表现,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卵巢周期采用补肾活血化瘀和补肾活血调经
2004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闫琪
<正> 通过调整饮食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称之为“食疗”。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成为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手段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已由既往单纯的满足人体第一生理需要,发展到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称为“饮食文化”,无论古代还是现今,人们对饮食与疾病的关系都有着深入的研究。1 古人谈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早在《内经》中古人就已指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2004年03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钟印勤,马晶
<正> 瘫痪者被公认是褥疮发生的高危人群,但在临床护理中,由于护士缺乏对此类人群存在的褥疮危险因素作出恰当评估的知识和方法,导致了护理行为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影响了护理的有效性。为此,笔者对2001年4月-2002年10月本科收治的96例瘫痪者进行了分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诊断给予相应护理,以观察褥疮护理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44-
2004年03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尔兆娟
<正>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神经衰弱患者也越来越多,失眠焦虑也影响着学习和生活。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方法很多,但也往往因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和副反应而不宜长期服用。笔者采用针灸与半导体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神经衰弱病人100例,诊断标准采用《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中对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心理测验量表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制自评量表(SDS)(中国科学院
2004年03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云
<正> 1临床资料 30例妊娠剧吐患者均为我院妇产科确诊住院病人,均为初次妊娠妇女,年龄22-28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经输液及其他对症治疗2周以上,呕吐不缓解而转针灸科治疗。经实验室检查,30例患者尿酮均为阳性,血K 3.5-4.5mmol/L者20例,血Na 138-145mmol/L者20例,CpCO_2 18-21mmol/L者25例,22-25mmol/L者5例,血Cl均在正常范围内。
2004年03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付高勇,杨强,陈晓英
<正> 我科自1999年6月-2002年12月,采取水针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共82例,其中男36例,女46例;年龄35-75岁,平均51.5岁;病程1个月-8年;患病部位单膝36例,双膝26例;X线摄片示髁间棘增生72例,关节间隙变窄40例,无改变10例。所有患者均有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伸直受限,过度屈
2004年03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元友,李红
<正>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兴奋与抑制失调的一种神经官能症,本病属中医学的“失眠”、“郁证”、“不寐”的范畴。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刺加耳针治疗该病84例,效果甚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系我科门诊病人,其中男24例,女60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0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8年。1.2诊断标准 发病较缓慢,病程较长,病情时轻时
2004年03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孟薇,袁恒勇
<正>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主产河南等省,当花冠由黄变红时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晾干或晒干。近来市场上发现有掺假现象,即把油(菜籽油、芥籽油)混合重金属粉、色素掺到红花中,目的是增加重量。这种红花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现介绍几种简便鉴别方法。
2004年03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柳洪胜
<正> 齐向华副主任医师从医20年,他学验俱丰,精于辨证,擅长脉诊。对于高血压病,齐师认为西医治疗的目的只是降压,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以人为核心的,不是以病为核心,不能只看到高血压就降压,要严格遵守中医学的基本方法,从整体入手,全面调整机体的失衡状态。中医学的精华是辨证论治,不要把高血压病同中医的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同起来,要根据病人的具体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辨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医学的优势,疗效才能确切。 例1 李某,男,33岁,2002年12月6日就诊。自述头晕头痛半年,未予重视,也未服用任何药物。
2004年03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丁敬远,林仲放,徐国玲,包伟忠
古人认为赤芍能够散邪行血,白芍功能敛营益阴。二药作为对药相伍可用于痹证、月经紊乱、痛 经、胃痛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俱佳。
2004年03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欧阳思清
芍药为临床上常用中药,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用法。但是,在药材认定、功效等诸方面仍有不甚明晰之处。本文故此溯本追源,遍索众书,知芍药自宋以下,赤白芍分用已基本定形,在赤白芍药材认定上逐渐形成了以炮制方式作为二者区分的手段。芍药经过不同的炮制和配伍组合,可不因其寒凉之性而发挥其所长,如止腹痛、产前产后的运用等等。芍药利小便一说仍有诸多商榷之处。
2004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崔领
<正>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基础,所以有效的控制血脂水平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正因如此,许多医务人员对高脂血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治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就近期研究治疗情况作一概述。1辨证分型治疗 部分医生本着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根据病人的不同临床表现和体征,加以分型对证治疗。李辉将
2004年03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丙杰
<正>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没有高血压之病名,散于头痛、眩晕、风眩、风厥中。《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头痛当分内伤与外感,高血压多属内伤头痛。关于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认为眩晕主因是“髓海不足”,《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
2004年03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强,任丽娅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缓慢,常反复发作,对骨关节侵袭破坏,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是世界五大医学难题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对RA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RA取得显著的成果,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应归于“痹证”范畴,发病外因为感风寒湿热之邪,内因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
2004年03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正>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指对已完成专业基础教育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其主要任务是使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补充、拓展新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受聘中级(主治医、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医药继续教育登记制度,连续记载中医
2004年03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