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书刚,岳新
清代兼容学派代表医家俞根初,其创立的蒿芩清胆汤充分体现了他兼容并蓄的思想。对外感病的治疗,无论是伤寒还是温病,兼容并蓄、寒温并举,对中医外感病的理论与经验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2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高峰,郎松月
肺癌的发病机理主要与气虚有关,尤其是肺脾气虚。培土生金法是根据中医五行相生理论,从补脾脏进而达到补肺脏的目的。该法临床中在肺癌的防治、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防止转移等方面作用显著。
2002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丰衣,南征
对《内经》中的心理学思想进行整理和归纳,认为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将在临床疾病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002年06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袁雄芳
<正> 老年病是指老年期所罹患的疾病,虽然大多数的老年病并非是老年人所特有,但是由于老年期机体各种组织的老年性变化及其修复能力的减弱,导致脏腑、组织、器官等功能减弱。《灵枢·天年》篇明确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
2002年06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馨,程东红
<正>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直肠粘膜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也可向大肠近端连续不间断地逐渐扩展,遍及整个结肠和末端回肠,以青壮年为多见。其病因迄今未明,多认为与自身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病变主要侵犯粘膜和粘膜下层,重者侵及肌层和浆膜层,引起结肠充血、水肿、溃疡。近年来,笔者用四神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2002年06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申树林
从前列腺的中医解剖名称、脏腑归属入手,阐述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性质为虚实两端。应以气虚、肾虚为主,实以湿、热、瘀、浊为要,辩证分为湿热下注、阴虚火旺等型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显示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
2002年06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周嘉平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痞满证范畴,其病因为脾胃虚弱,加之复感外邪。临床分为痰湿、血瘀、食积及混合型论治。治疗中重在舒肝理气,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收效显著。
2002年06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张霆
<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皮肤粘膜甚或内脏出血为主要症状的自体免疫性出血综合征,属中医血证、葡萄疫的范畴。笔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根据病因病机对其治疗进行了探索,现仅据临证心得,敢呈一己之见,以为引玉之砖。
2002年06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秀梅,张伟光
<正> 1 虚证 主要证候: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干瘪,无胀满感,恶露色淡淋漓,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质淡,苔少,脉细弱。《傅青主女科》说:“新产之妇,血已大亏,血本自顾不暇,又何以化乳?乳全赖气之力,以行血而化之也……治法宜补气以生血,而乳汁自下,不必利窍以通乳也”。笔者常用圣愈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木通、枸杞子等,重在峻补。
2002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颖思,刘一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规律。方法:依据出血程度及中医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及方剂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69.17%,其中轻度出血有效率为100%,中度出血、重度出血次之;肝郁胃热型有效率为93.55%,阴虚火旺型及脾胃气虚型次之。结论:中药对轻度上消化道出血和肝郁胃热型疗效最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2002年06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戴林
<正> 肺癌患者常见的症状有干咳、胸痛、咯血、胸水,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厌食或食欲下降、呕吐等副作用。控制或有效抑制这些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及增加生存的信心具有一定的作用。笔者自1986年以来,运用自拟康肺汤治疗的肺癌患者,最长生存时间达15年以上,最长带瘤生存时间达5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2002年06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睿
<正> 消渴合并脉痹是消渴慢性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消渴早期即可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可达90%~100%。临床表现以肢体麻木疼痛、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甚至萎废失用为特征,是消渴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治疗本病获佳效的方法不多,笔者结合导师南征教授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自拟消渴通脉饮治疗消渴合并脉痹30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2002年06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丰林,王正文,胡荣
<正> 笔者于1996年6月~2001年6月用自拟头痛逐瘀汤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6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65例全部为住院患者,并经脑外科及颅脑CT检查确诊后转入我科治疗,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15~56岁,平均42.5岁;病程最长28d,最短3d,平均12d;伴脑组织挫伤48例,蛛网膜下腔出
2002年06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小平
<正> 外伤性头痛临床比较多见,病情缠绵不愈,发作时疼痛剧烈,病人非常痛苦。笔者自1998年起,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本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年龄19~52岁,平均28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50d。2 治疗方法
2002年06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姚慧芳
<正> 从1996年1月~2001年1月,笔者采用外贴兼内服中药法治疗面瘫(面神经麻痹)83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83例均为门诊随机病人,均为末梢性面神经麻痹及中枢性麻痹后遗症,诊断符合《中药新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指导原则》之标准。年龄23~65岁,其中男49例,女34例。均有面部不对称,口
2002年06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黄美华
<正> 临床上以月经稀发、闭经、痤疮、多毛、肥胖为主要表现的月经不调病人,检测其血清性激素可发现,大部分病人雄激素均超过正常范围,笔者辩证认为本证以肾虚痰湿为主症,以补肾化痰法治疗因高雄激素所致的月经不调患者32例效果良好,总有效率可达84.4%,现总结如下。
2002年06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马法宪,马僖英
<正> 1 临床资料 193例中年龄23~28岁114例,29~34岁79例。既往均有流产病史,其中连续流产3次者124例,4次者63例,5次者6例。未接受本方治疗前其中有174例均经中西医治疗无效。193例皆在妊娠后就诊。2 治疗方法
2002年06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碧华,郑萍
<正> 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20例均来自我院1995~1999年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年。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时间延长,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
2002年06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占华
<正> 1 临床资料 123例惊厥患儿中,男性88例,女性35例,男女之比为2.5:1。年龄1个月~1岁75例,占61%;2~12岁48例,占39%。其中婴幼儿共108例,占88%。2 急救处理 遇到患儿惊厥,应全力以赴,分秒必争,除对症治疗外,应积极进行抢救,立即控制惊厥。2.1 针刺人中、合谷,强刺激。高热配曲池、十宣等穴。
2002年06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芹,于秀荣
<正> 褥疮是久病卧床以及危重、昏迷、消瘦、水肿等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其虽病在局部,但与整体情况密切相关,在护理时须加强全身的护理,即对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调理措施,以改善机体的状况,促进褥疮的愈合。
2002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丽霞
<正>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以下简称HIE)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幸存者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于1996年1月~1998年8月选用钙离子阻滞剂丹参注射液对本地出生的168例具有HIE病因的新生儿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效果较好,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 168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防治组84例中男40例,女44例。其中产前因素(包括脐带因素、胎盘因
2002年06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刚
<正> 自1999年5月以来,笔者自拟银磁桔龙汤加味治疗小儿肺炎10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中,男57例,女45例;3岁以下21例,3~7岁58例,8~14岁23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明确诊断。2 治疗方法
2002年06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波,于治涛,刘宣成,尚晓辉,牛春风,王徐来
<正>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例,均为男性。年龄28~47岁,平均36.2岁。左侧2例,右侧7例。均无其它部位合并伤,根据Allman分型均为Ⅲ型损伤。受伤至入院手术治疗时间最短20d,最长63d,平均41.5d。2 治疗方法2.1 手术方法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患者仰卧位,患肩下垫一沙袋。取肩关节前方入路,自锁骨远端沿锁骨下缘至喙突,然后沿三角肌前缘向下弧形切
2002年06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孔力,吴向东
<正> 颈椎病作为劳损性、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之高,发病年龄之小都是前些年所未有的。由于广泛的发病,势必造成该病诊断上的疏漏和治疗上的偏差。现就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诊断、治疗方面常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在诊断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是对脊髓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易出现漏诊。颈椎病中其它2型,即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因其临床表现很
2002年06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峰
<正> 1 临床资料 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的统一诊断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门诊患者36例,年龄23~56岁,平均38.4岁。中医辨证分型:湿热下注型11例,肾阴不足型18例,气滞血瘀型7例。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1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3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9例,滴虫性前列腺炎7例。
2002年06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萍
<正> 皮肤瘙痒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常见的皮肤症状之一,在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发病率约为67%~86%,常在血透期间或透析后症状最为明显。多因严重瘙痒而致皮肤损害,坐卧不安,甚至彻夜难眠,严重影响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本症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笔者采用荆防四物汤加味治疗MHD患者皮肤瘙痒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002年06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吕晓丽,马宁,魏秀峰,高文信,王雷
<正>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错综复杂,临床上往往具有诊断容易、治疗难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目前尚无特殊疗法。笔者自1999年开始,应用中药肿痛安对86例复发性口疮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2002年06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志发,牛春萍
<正> 1 临床资料 500例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276例,女224例;年龄6~65岁;病程10d~30年;有70例曾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而导致白细胞下降。2 治疗方法2.1 内治法及适应症2.1.1 进行期(224例)症见发病急速,皮损焮红,新疹不断出现,多数呈点滴状或片状,基底潮红,表面鳞屑剥离后可见筛状出血点,部分病人自觉瘙痒。多伴有口干、舌燥、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滑或数。辨
2002年06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彪,陈惠卿
<正> 笔者于1999年3月~2002年4月应用解毒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3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有10年以上吸烟史。②男性。③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制定的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④经阿斯匹林及足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仍有劳力性心绞痛发作。⑤症状限制性运动平板心电图负荷试验结果阳性。
2002年06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汪伟,王玉娟
<正>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内的患儿,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临床以不同程度的哮喘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北方多为冬春季节发病,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喘憋严重时可合并心力衰竭,呼吸性酸中毒,呼吸衰竭,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常有生命危险。我们对1998年10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中药制剂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取
2002年06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薛新庆
<正> 喉源性咳嗽虽为五官科疾病,但在内科门诊极为常见。笔者自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采用清肺平肝、化痰解毒、顺气降火的方法治疗喉源性咳嗽46例,并与西医对照组30例比较,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门诊病人。并随机抽样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17例,女29例,对照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17~50岁。
2002年06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晓辉,车明海,赵越,罗桂贤,杨世红,崔本连
<正> 笔者有幸师从岳景林老师,获益匪浅,兹将岳老治疗无脉症之医案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李某,女,30岁,1996年11月初诊。患者左侧肢体麻木、发凉、酸痛一年余。曾在长春、北京等各地大医院确诊为“无脉症”。经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病情日益加重,遂到我院求治于中医。诊见左侧肢体麻木、发凉、疼痛,伴有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经期错后,量少色淡,纳差、乏力、睡眠不佳,二便正常,左侧寸口
2002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凤芝
<正> 带状疱疹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由于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脾经湿热内蕴,外溢皮肤而生,偶因兼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笔者用单味雄黄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6岁。病程最长者
2002年06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强,赵爱莲
<正> 1 临床资料 全部225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5岁,平均34.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平均9个月。治疗1个疗程66例,2个疗程43例,3个疗程11例,平均治疗15.4d。对照组105例,男67例,女3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6岁,平均35.6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
2002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谷凯峰,杨秋丽,洪伟,谭国喜
<正> 1 临床资料 902例中,男性137例,女性765例,年龄12~72岁。胆囊结石837例,肝内胆管结石45例,胆总管结石13例,多部位结石17例。在治疗中除个别患者急性发作或出现合并症给予对症处理外,一般不配合其它治疗。2 治疗方法 均服用利胆排石汤。方药组成:金钱草100g,鸡内金15g,石苇30g,大黄10g,茵陈20g,虎杖30g,郁金10g,金银花25g,柴胡10g。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10d为1疗程。3 疗效标准
2002年06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英,刘聿辉,刘丽,宫玉艳
<正>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1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22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9.8岁。根据WHO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O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诊断为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16例,2型糖尿病55例,均属于糖尿病肾病Ⅳ期,其中合并冠心病者18例,合并脑梗塞者19例,以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3例。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38例口服肾复康胶囊4粒,日2次;同时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0ml中日1次静点;对照组33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0ml中日1次静点。以上2组治疗均建立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15d为1疗程。2 治疗结果
2002年06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毕秀芹,黄苒,林乐红
<正>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近年我们采用新癀片治疗,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6年3月~1997年12月,门诊及住院共收治带状疱疹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0岁;对照组15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44岁,2组年龄、病变部位、程度均有可比性。
2002年06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肖洪俊
<正> 笔者自1999年以来,用自拟清肝镇痛饮配合外敷季德胜蛇药、照射TDP治疗带状疱疹6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15~80岁,45岁以上42例,病程<7d 41例,8d以上23例,侵犯肋间神经者34例(53.1%),颈部及三叉神经18例(28.1%),腰骶神经12例(18.8%)。
2002年06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秀华
<正> 笔者采用补气祛瘀法治疗慢性鼻炎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皆为门诊病人,男14例,女16例,年龄12~43岁,伴鼻渊者3例,哮喘者2例,慢性支气管炎者4例。脉多细涩或细弦,舌质暗红或有瘀点。2 治疗方法 口服慢鼻祛瘀汤,1日1剂,2周为1个疗程。方药组成:黄芪20g,白术15g,甘草6g,当归10g,丹参15g,三棱10g,莪术10g,川芎15g,牡丹皮10g,皂角刺15g,僵蚕10g,连翘15g,泽泻10g,赤芍15g。加减:新患外感风寒湿邪、脉浮紧,苔薄白者,
2002年06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勇,张伟
<正> 笔者自1997年以来应用我院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共同研制的仙草化血丸治疗外伤性视网膜出血2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观察外伤性视网膜出血患者25例(25只眼),门诊患者9例,住院患者16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7~62岁,平均年龄29.8岁。受伤到就诊时间最早2h,最长4~6d。外伤后视力:光感1只眼,手动、指数视力(指数为1米内)3只眼,<4.1者6只眼,4.1~4.5者10只眼,4.6~4.7者5只眼。伴有其他眼部症状:眼睑皮下和结膜下瘀血或出血23只眼,角膜擦伤1例,1只眼,视网膜震荡5只眼。2 治疗方法 以仙草化血丸为主,每次口服1丸,1日3次,出血量多时1丸,1日4次,或每服2丸,1日2次。仙草化血丸的主要功效是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止血凉血。本方重用仙鹤草、当归、赤芍、蒲黄等。口服仙草化血丸后不再用西药止血,同时可给
2002年06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琴,潘海洋
<正> 笔者采用激素、环磷酰胺,中医中药三联疗法分阶段辩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3例均为门诊治疗患者,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5岁,平均2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达13年。所有病例均采用过激素治疗。
2002年06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芳;余江毅;
<正> 突眼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免疫性肾损害,蛋白尿发生率约30%,但该病与肾损伤的普遍相关性,尤其是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蛋白尿的关系并未引起临床重视。我们对93例Cra-yes病合并蛋白尿患者的肾功能及尿蛋白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基础上合用清利活血方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2002年06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加树;罗飞;
<正>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titis,SAP)更为凶险。我们于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60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5~71岁,其中30~50岁44例。发病到入院时间3h~4d。所有病例均符合1996年第六届胰腺外科会议确定的临床
2002年06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鸿雁
<正>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双黄连、青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智齿冠周炎50例。并与50例只用青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对照观察,报道如下。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双黄连注射液60ml,青霉素800万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4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只取青霉素800万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点,2组同时给予3%过氧化氢溶
2002年06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琦
<正> 慢性咽炎是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加之长期受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而形成的一种咽部慢性炎症,对药物及其它治疗均不敏感,且易复发,很难根治。我院采用维生素B_(12)进行穴位封闭,配以中药口服,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2002年06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宛彭,刘洪恩,刘红
<正> 八髎穴是上、次、中、下髎八穴的总称,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关于八髎穴早在《素问·骨空论》中就有记载,至《甲乙经》叙述更为详细。我们根据前人的论述,参考近代有关文献,通过临床实践,深刻体会到如果能掌握好八髎穴的针刺部位、深度及针感传导方向,对治疗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1 八髎穴的部位和取穴法 八髎穴的部位历代医家论述不一。纵的方面:有上髎在十七椎下,次髎在十八椎下,中在十九椎下,下髎在二十椎
2002年06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宋海滨
<正> 面瘫,西医称为面神经麻痹,中医属喎僻、口眼歪斜的范畴,是颅脑神经病变的常见疾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20~40岁为多,男性略多于女性。以发病突然,患者不能漱口,不能闭眼,流泪,流口水,鼻唇沟变浅、消失或歪斜,面部肿胀,有牵拉感,不能吹口哨,甚则味觉消失,听觉过敏等为明显的临床表现。 本病以虚为本,以实为标,初起为实,久则为虚。足阳明经筋主病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乃风邪独中经络,气血凝滞经脉,经筋失养,面部肌肉纵缓不收而致面瘫,为足阳明经受累。笔者对150例面瘫患者进
2002年06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涛
<正> 自1997年1月~1999年7月,笔者采用体针加局部围刺,同时配合耳压治疗痤疮32例,同时设中药对照组20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5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均经临床确诊为寻常痤疮。治疗组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最大28岁,最小16岁,平均22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年;对照组中,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大27岁,最小17岁,平均21.5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半年。
2002年06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洪俊
<正> 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放射性疼痛,是多种疾病所引起的症状。笔者几年来将门诊接受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患者119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57例,经临床验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4O%。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9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男84例,女3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20~50岁居多,病程最长
2002年06期 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夏清艳,赵月霞,赵红姝,刘桂霞
<正> 弱视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其发病呈逐年增高之势,已成为家长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其眼球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又低于0.8因视力低下,无双眼单视,更无完善的立体视觉,就业、升学受到限制,故在儿童学龄前早期治疗更为重要。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电脑多色光交闪电针增视仪治疗儿童弱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2002年06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卞利军
<正> 梨状肌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症,临床易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风湿性肌炎”等。自1998年3月~2002年3月,笔者用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症84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4例中,男57例,女27例,年龄24~60岁(大多数为体力劳动者)。病程1d~3年。大部分病例经西医骨科诊断为此病。2 治疗方法
2002年06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秀兰
<正> 选取1990~2002年内住院或门诊病人1056例,均由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室性心律失常。朗氏分级:Ⅰ级596级,Ⅱ级402例,Ⅲ级50例,Ⅳ级8例。年龄2~80岁,平均年龄57岁。男612例,女444例。服“心律平”,静滴“利多卡因”未缓解,改为针灸治疗。取穴内关,直刺1~1.5寸,可
2002年06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祁宏
<正>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对胃肠病的治疗多运用经方加味。辨证得当,治法灵活,收效满意。现举案例4则,介绍如下。1 呕吐 姚某,女,32岁,会计。1998年9月21日初诊。自3月上旬始自觉体胖而节食减肥,每日仅食饼干4~6块。近二十余天,干呕频作,食入即吐,甚时饮难下咽。某诊所以能量合剂静滴治疗罔效,家人相伴邀余诊治。诊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目不欲睁,语声
2002年06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艳,郑国庆,赵自明,肖顺汉
目的:现察心可舒胶囊(XKS)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健康家兔42只,随机分为XKS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心可舒片(XK)组、地奥心血康(DA)组、模型(MX)组和生理盐水对照(NS)组。除NS组外,均在造模6周后灌胃给药,2周后再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XKS各剂量组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液流变学各项主要指标的复常与DA组、XK组等组相比优势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XKS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液粘滞性增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2002年06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朱光泽,刘铁梅,张秀华
<正> 逍遥散(mixture Xiao Yao Shan,MXYS)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药方,在治疗实验性特异性脂蛋白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过程中,笔者在经方中加入枸杞子,经多家临床试用有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该方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此项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药品与试剂MXYS 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6味中药组成,笔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枸杞子,按一定比例组方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
2002年06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晶,石卓,赵丽娟,杨世杰,卢波
<正> 本实验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物模型,观察芥子碱硫酸氢盐的降压特点,探讨了中药清脑降压片的主要化学成分芥子碱硫酸氢盐的降压作用,为清脑降压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1 实验材料1.1 药品 芥子碱硫酸氢盐由吉林敖东洮南药业有
2002年06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陆小青
<正>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主要以影响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核,以及锥体束和大脑锥体细胞而无感觉障碍的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组合的肌无力,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儿童多为遗传性,成人多为散发性,好发于40~50岁,有家族史,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其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脊髓或脑干运动神经元或
2002年06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顺义
<正> 近年来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DN)研究很多,现将研究进展做一归纳与探讨。1 病因病机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DN以气阴两虚为主,兼有瘀血、水湿、痰浊等实邪,是正虚邪实、多脏腑受损的共同结果。林氏、冯氏认为DN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其演变规律是阴虚→气阴两虚→阴
2002年06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明,王抒,林非
<正> 1 鸡的历史沿革及用药情况 鸡为本草记载的一味中药,它的别名为“红娘子”,系鸡科Fulgoridae昆虫。现代动物分类学中还有一种动物名称为“红娘子”,系蝉科Cicadidae昆虫。自清代以后, 鸡和蝉科的红娘子发生了实物的混淆,鸡科的鸡逐渐地被蝉科的红娘子所代替。为了正本清原,本文对鸡的历史沿革、性状、鉴别、化学成分研究、毒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议今后在临床应用上要严格区别2种药材,以达到欲期的功效。
2002年06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雪威,张晔
<正> 经验总结是中医药工作者对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经验的回顾性总结。众所周知,经验对于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经验总结”是中医论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总结经验不仅有写作方法的问题,而且有经验积累的方法问题,本文仅就如何写好经验总结提出几点看法,供同道参考。
2002年06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6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