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对新生儿硬肿症的认识

    陈敬,李巍薇,陈燕

    <正> 新生儿硬肿症是儿科常见病,祖国医学将此病归属于五硬、胎寒、血瘀、寒厥证范畴。新生儿硬肿以患儿周身或局部发冷、浮肿,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为特征。目前本病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一、病因 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先天与后天两种因素所致。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无阳不振,卫气不固,以及早产护理不当,保温较差,复感寒邪所致。《保婴摄要》中记载:五硬者,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作痛,连于胸膈,脚手心冷而硬,此阳气不营于四末也。经曰:脾主四肢。又曰:

    1996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厥阴病本质探析

    王淑华,云正华

    <正> 关于《伤寒论》厥阴病的本质,古今贤者研究颇多,各书卓见,见仁见智,可谓众说纷纭,以致使厥阴病成为千古疑难。笔者研习《伤寒论》,颇有心得,今不揣浅陋,略陈述之。 一、从《伤寒论》六经之“阴阳”看厥阴病 仲景著《伤寒论》,用《索问·热论》之“六经”。所谓“六经”,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和厥阴。仲景以此六经为纲,将外感热病复杂的发病过程分成六个不同发病阶段(以下简称六病阶段)又根据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将六病阶段分属于表

    1996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依方主任中医师治疗脊椎肥大症的经验

    杨容

    <正> 家父、业师杨依方主任医师,“上海市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研究班”导师,南汇县光明中医医院原院长,建国以来上海市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名中医”。系著名“杨氏针灸学术流派”第二代传人。从事针灸临床五十余年,对脊椎肥大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运用杨氏针灸流派创始人、先祖父杨永漩主任医师生前倡用的絮刺火罐疗法治疗脊椎肥大症,临床上屡获满意疗效并治愈了不少属于气滞血瘀范畴的顽痹痼疾。

    1996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病经验浅析

    何泽,南红梅,姚金福

    <正> 南征教授早年从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任继学教授,共习36年。现任长春中医学院研究所所长,内科硕士生导师,为吉林省名中医,治疗消渴病颇有擅长。笔者随师临床,颇受教益,今就其经验重点浅析如下: 一、病位探析 消渴一病,一般认为病位在肺、胃、肾。吾师则特别赞同任继学教授关于消渴病病机的论述(“本病的发生,是以散膏为核心”见《悬壶漫录》)认为本病以“散膏”为发病之核心,“散膏”即《难经·四十二难》所载“脾……有散膏半斤……”,并通过长

    1996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泻肝活血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0侧临床观察

    王天恩,李惠荣,许勇刚

    <正>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造血系统疾病。笔者自1983年~1993年10余年来共收治真红10例,用泻肝活血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均为住院病例。男7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2.3:1。年龄32~65岁,平均45.3岁,其中30~40岁者2例,41~50岁者5例,51~60岁者2例,60岁以上者1例。病程3个月~23年,其中<1年者2例,1~5年者2例,5~10年者5例,10~30年者1例。10例均为复治病例。入院前曾用马利兰治疗者1例,靛玉红治疗者1例,羟基脲治疗者1例,联合化疗者2例,放血治疗者1

    1996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悬饮

    徐鸿海

    <正> 陈某,男,18岁,1995年1月11日初诊。 患者自述咳嗽,右则胸胁疼痛5天,逐渐发生呼吸困难,遂来我院,经透视检查诊断为右侧渗出性胸膜炎,积液达前第3肋间,门诊医生遂给予“十枣汤”研末口服,治疗7天,效果不显,遂住院治疗。余查其往来寒热,右侧胸胁满胀,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弦滑;右肺叩诊浊音界达前第三肋间,呼吸音明显减弱。余认为其为邪入少阳,少阳枢机不利,水邪停聚而成,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柴胡33g,黄芩25g,桂枝25g,干姜20g,天花粉20g,煅牡蛎20g ,炙甘草20g,桑白皮20g,石苇20g。服药10剂,诸症悉除,

    1996年02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风后遗症36例辨证论治的疗效观察

    陈永生

    <正>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2~86岁,平均69岁。其中缺血性中风29例,出血性中风9例;病程1个月~3年,平均2年8个月;疗程2个月~半年,平均2个月。 临床表现:常见半身不遂,肢体萎缩,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失语,呃逆作呛,手足颤抖,舌紫瘀斑,苔黄或腻,脉细或涩,脉弦或滑等。 辨证论治分型

    1996年02期 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体会

    庄德成,庄德治

    <正>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顽固性的消化道疾病。病理变化是的粘膜退化,胃壁受损,胃腺萎缩为特征,属中医“胃脘病”范畴。其证以中上脘疼痛,食后腹胀为主。现对本病的分型及治疗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分型与治疗 (一)胃阴虚损:临床多表现胃脘灼痛,口干口渴,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喜食酸物,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少或光剥,脉象细数。治则:养阴益胃。处方:麦门冬汤加减:麦门冬12g,玉竹9g,石斛9g,天花粉15g,太子参15g,川楝子6g,佛手3g,乌梅12g,甘草6g,黄连2g。

    1996年02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复方丹参加清开灵治疗硬脑膜下血肿10例

    高桂霞,苏安山

    <正> 笔者自1993年开始,采用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硬脑膜下血肿10例,在临床上获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26岁,平均年龄为47岁。10例患者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硬脑膜下血肿。出血量均在10~20ml之间,主要临床表现以头痛为主症。

    1996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治疗顽固性呃逆举隅

    孔凡涵,孔庆礼,孔庆彬

    <正> 例1.李某,男,71岁,离休。1992年7月9日初诊。 半年前患中风(脑血栓)右侧偏瘫,始发呃逆,难以进食,频发不止,不分寤寐昼夜,曾用针刺解痉镇静西药(药物不详)等多法治疗,时缓时发,终难根除;易降逆中药丁香散之类,疗效甚微。5天前因家庭纠纷,怒而不解,病情加重,呃逆频发不休,伴胸胁胀满时有刺痛,口苦心烦,饮食不下,病势危笃。诊见精神倦怠,面色萎黄,右侧肢体偏瘫,唇紫舌黯,有瘀点,苔微黄原腻,脉弦滑而涩;揆度病机,瘀阻经络,气逆不降,试给旋降射干玄参饮加减,活血通络降逆(笔者方):旋覆花(包煎)20g,

    1996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23例

    逯家君

    <正> 近年来我们共收治了23例尿路结石患者,均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药物组成及用法 海金沙100g,鸡内金100g,琥珀30g,净芒硝100g,硼砂30g,共研极细面,密箩筛过后装瓶备用。日服3次。每次以白开水200~300ml送服5~10g。 黄体酮20mg,肌注1日2次。 二、适应症 石淋即尿路结石。其症轻微者,尿中有时挟有砂石,小便艰涩;其严重者则屡发或突发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刺痛窘迫,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甚则尿中带血。

    1996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斑秃57例

    杨世忠,方卓,刘铁军,杨玉洁,刘凌毅

    <正>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57例,班秃49例,全秃8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51岁,平均年龄23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6年。患者头发迅速成片脱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一致数个不等,小如指甲,大如掌心,甚则全秃。脱落后皮肤平滑有光泽。 方药与用法 取内外合治的方法。 1.内服加味四物汤 当归15g,白芍15g,赤

    1996年02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内外合治黄褐斑58例小结

    阎鲁娟

    <正> 黄褐斑又名肝斑,是颜面部色素障碍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于青中年女性,经久难愈。是近年来中医药美容的新课题,笔者3年来,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自拟中药祛斑汤内服合并面部按摩倒膜治疗黄褐斑58例,取得良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岁2例,21~30岁18例,31~40岁35例,例,>40岁3例,平均年龄33.6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2个月。伴月经不调38例,与使用化妆品有明显关系7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皮肤病学》拟定。

    1996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5例疗效观察

    李有田,孙海侠

    <正>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对此症早有记载、命名颇多,如“缠腰火丹”、“串腰龙”、“蜘蛛疮”、“蛇串疮”等,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记载较少,本文用自拟疱疹止痛灵治疗31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均获痊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315例均经本院皮肤科或神经科确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门诊患者,介绍我科服用中药治疗,其中男105例,女21O例;年龄18~87岁,病程17~180天;带状疱疹的部位发生于额面,头部的60例;颈带部30例;腰部60例;腰胁部135例,腹部30例。

    1996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崩漏治疗中的活血化瘀法

    吴纯清,陈丽文

    <正> 崩漏的治疗方法因“因”而异,而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血瘀型崩漏的大法。 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止血法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气机不畅,升降失常,以致经脉不利,血行受阻,血液运行障碍而成瘀血停滞。证见经行愆期或月经淋漓不爽,经将行时,胸胁,乳房,少小腹胀痛剧烈,经色紫黑有块,块下多则快,舌紫暗或尖有瘀点。 该证多因七情郁结,肝气不舒,气病及血,当理气之滞,加入化瘀之品,使气行畅达,血行归经。治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止血。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1996年02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度妊娠鼻衄治验一则

    黄文章

    <正> 张某,女,30岁,妊娠36周,反复频繁鼻(血丑)5天而入院。一周前患感冒,愈后出现鼻(血丑),经治疗仍反复出血不止,查:T36.8℃,Bp15/11kPa,Hb80g/L,WBC80×10~9/L,其它等正常,由中医诊治。 证见:鼻(血丑)后头昏,心慌气短,口苦咽干而渴,

    1996年02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蛇马愈痛胶囊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42例

    叶照林

    <正>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发生的疼痛,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分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本文所述均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通过病史、症状、X片、B超等排出继发的可能性。笔者运用自制的蛇马愈痛胶囊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8~30岁19例,31~50岁21例,50岁以上2例;病程最短1星期,最长5年。

    1996年02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龙散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80例

    孙文山

    <正> 自1990年以来,笔者辨证应用地龙散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8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1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0年;有腰扭伤史者34例,慢性劳损者46例;右侧腰痛23例,左侧腰痛25例,双侧腰痛32例,伴疼痛向下肢放射至膝部者54例。80

    1996年02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婴儿肛周脓肿20例临床总结

    罗洪

    <正> 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切开引流,中药外洗方法治疗小婴儿肛周脓肿20例,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1例;年龄最小为生后18天,最大为3月。患儿均有肛周红肿、发热、稀便、便次增多,排便时哭闹、拒食、呕吐,血白细胞高于正常值,其中5例做血培养为阴性;5例做脓液培养,其中4例为爱希氏大肠杆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例位于截石位肛门右侧,4例位于截石位肛门左侧,20例均为皮下脓肿。

    1996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芒针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龙彪,王干,李翔

    <正> 急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局限于数个节段,与感染或免疫反应有关的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的疾病,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变平面迅速上升,极易发生呼吸肌麻痹及延髓麻痹,如不及处理,可危及生命。近年来,我们对芒针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作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将所选符合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5例;年龄18~32岁。观察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7~34岁。两组各项内容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P>0.05)。

    1996年02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淋从肺肝论治举隅

    陈心智,臧惠馨,阎德英

    <正> 安某,女,38岁,干部,1989年12月12日初诊。该患于半月前沐浴后突发尿频、尿急、尿痛,痛引少腹,尿色红赤如洗肉水色。在某卫生所服呋喃(口旦)啶等药,略见好转,排尿仍频急疼痛难忍,每遇情志变化而加剧。查:面色青灰,舌红苔黄腻,脉沉细。尿常规:蛋白(+),白细胞20/400倍,红细胞12/400倍。B超检查示:未见结石及异常改变。综上诊为:血淋,为肝气侮肺,邪结膀胱所致。先拟以调肝宣肺,复理气机之法以治之。

    1996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祛痰平喘汤治疗小儿痰喘症40例

    许凤华

    <正> 自1989年以来,采用自拟的祛痰平喘汤治疗小儿痰喘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月~1岁者13例,1~2岁16例,2岁以上者11例;设对照组40例,症状均有咳喘、喉中痰声漉漉,烦燥呕恶,不欲饮食,双肺布满哮鸣音及痰鸣音。胸透示:阴性或双肺纹理紊乱。 二、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祛痰平喘汤,方为:葶苈子(炒)4.5g,二丑4.5g,桔梗6g,半夏6g,炙

    1996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旋转复位手法治愈颈椎病引起眼球抽痛一例报告

    范先觉,刘益善

    <正> 张某,女,46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及枕部麻痛,偶伴头晕,一个月后出现左侧太阳穴跳痛,左眼向眼窝内剧烈抽痛,视物不清。每日上午和下午发作两次,时间持续两小时至数小时,症状下午较上午重。病后,曾到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协和医院、同仁医院眼科会诊,无眼科异常所见。发作时查体:外眼及眼底未见异常。视力:左0.4,右1.0。颈椎曲度直,活动度左20°,右30°,上30°,下30°,颈_2棘突左偏,寰枢椎左侧关节囊肿胀,压痛(+)。颈椎正侧位X片示:颈椎曲度直,

    1996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药并用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1例

    曹仁方

    <正> 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属中医眼科青盲范畴。笔者认为由于眼内脉络不畅,十二经精微不能上注于目,因而目失所养,导致视功能下降,最后丧失视力。本例患青光眼20余年,视力日益下降而致双目失明。 病案举例:张某,男,63岁。1992年10月23日初诊。 主诉:双眼失明7年,病史:患者9年前感症状明显,经常头痛、恶心,未经检查。7年前感到双眼视物模糊,以夜间为甚。曾去苏州第三人民医院

    1996年02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顽固性颊粘膜溃疡合并张口困难一例治验

    常世平

    <正> 田某,男,49岁。1995年5月8日入院。 患者7年前左颊粘膜咬合时疼痛,并出现溃疡,当地医院认为属“咬合性创伤”故以拔牙治疗,但拔牙后溃疡仍反复不愈,疑口腔恶性肿物,二次病检,均为一般炎性改变,曾服用维生素B_2,华素片治疗,病情无改善,于1995年2月转入我院口

    1996年02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隐睾症24例

    马立东,陈洁

    <正> 男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隐睾是临床常见男性生殖器发育不良的病症。由于未能全面及早普查而致高考、参军体检发现隐睾患者未诊治并不少见,现将1990~1994年采用隐睾睾丸松解固定术后加服中药治疗24例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34例隐睾睾丸复位固定术中,12岁以下10例,17岁以下18例,18岁以上11例。阴囊入口处睾丸5例,其余19例一侧隐睾在腹股沟部。

    1996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76例疗效分析

    张英杰,董丽华,周亚华,陈丽艳

    <正> 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临床较为常见。病情迁延反复,逐年加重,治疗棘手,预后不佳。几年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养阴健脾之法,观察治疗慢活肝76例,取得满意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诊断标准: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方案,符合慢活肝条件者共148例。

    1996年02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急救有机磷农药中毒154例

    王晓梅,许连珍,徐振华

    <正> 笔者1988年~1993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154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54例中,男61例,女93例;年龄15~78岁。19岁以下22例,20~49岁119例,50岁以上13例。接触毒物方式:口服95例,皮肤接触或喷洒农药中毒73例。中毒药物中:敌敌畏中毒50例,“1605”农药中毒73例,乐果中毒18例,甲胺磷中毒12例,水胺硫磷中毒1例。住院天数:不足10天者1O例,10~20天者54例,20~30天者90例。入院前已死亡2例。在我们抢救的154例中,

    1996年02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鼻衄——(附62例临床小结)

    陈明章,朱永生

    <正> 鼻(血丑)为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诊,我院自1992年1月~1994年12月,共收治62例严重鼻(血丑)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 62例病人均为严重的突发性鼻(血丑),出血量约在500~1000ml以上,至于血液病,肿瘤及其它内科病引起大出血未作统计。 本组62例,门诊11例,住院51例,其中男52例,女10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2岁,其中40~60岁共43例,占总数69%。病程最短7天,最长23天。

    1996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脊髓空洞症证治

    陈心智,阎德凤

    长春中医学院脊髓病医院以用中医药治疗脊髓空洞症等脊髓病而闻名中外,来院就诊及咨询者甚众,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也热切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从本期始,连续介绍该院治疗脊髓病的中医证治经验,以飨读者。

    1996年02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炮姜、姜炭功效别论

    宁红坡,刘洪章,刘喜梅

    <正> 近来发现有的药房把炮姜、姜炭当作干姜的同一炮制品不加区别来应用,为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兹将二者的炮制沿革、炮制方法、功效区别如下: 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中品,汉《金匮要略方论》首先提出“炮”的炮制方法,综合古代干姜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炮、炒、煨、烧、煮、煅等,有不加辅料的,也有加辅料的,辅料有浆水、盐、甘草、巴豆、硇砂、纸等。干姜的不同炮制品其功效各异,古人对其已有明确的认识,如明代《本草正》中有:“若下元虚冷而为腹痛泻痢,专宜温补者,当以干姜炒黄用之;若产后虚热火盛而吐血痢血者,炒

    1996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缺药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王月

    <正> 中药缺药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而且有发展的趋势。由于缺药,对中医的临床疗效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医生、患者、中药房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药缺药情况的统计分析 中药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药所组成的方剂是治法的具体应用和中医治疗疾病的最主要的措施。每一个方剂中,主、辅、佐、使药物的合理组配,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基本条件。然而,在笔者对百名患者的144张中药处方(1995年10月~12月)统计分析中发现,缺药处方共有97张,占抽样处方总数的67.3%。

    1996年02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饮片调剂应规范化

    宋玉珍

    <正> 中草药饮片越来越被病人青睐,原因是目前医药市场的混乱。有些厂家在不负责任地生产,所以造成中成药假冒伪劣产品太多,或粗制滥造。因此病人不愿使用,故而,抓饮片的患者越来越多。但目前医药市场状况却异常混乱,许多中小、私人药店,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管理,在投抓时难免出现错误。再者,现在一些巫医大神也开起方来,因此卫生药品管理必须建立起规范化处方格式,与调剂人员专业化势在必行。

    1996年02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议清毒半白夏汤治疗癌症

    宋玉珍,邵媛,邵观清,于波

    <正> 癌症之所以发生,是人体脏腑阴阳失调,由于热性或寒性瘀滞,而产生的一种“毒”。在七情,六淫,外伤等诱因这种“毒”又在长期致癌因素刺激下,日积月累才引发了癌。 肿瘤的形成并不是一种规则的细胞分裂形成,而是一种自我聚积形成而逐渐生长的,确切地说:就是不成熟的细胞自我分裂循环往复的结果,发生机理至今还不甚清楚。因为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肿瘤是其局部表现而已,所以癌症治疗应把标本结合起来,整体与局部结合起来,但癌症的治疗上必须清除体内这种“毒”的最终目的。

    1996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吉林枸杞粗多糖保肝作用的研究

    迟国兴,田刚,刘立,吴晓岚

    <正> 吉林枸杞粗多糖为吉林通榆枸杞(Lyciumbarbarum L.)经白酒浸提后的制药废渣,水提醇析后得到的棕色粉末。内含7种以上单糖,17种以上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本文对其保肝作用进行研究。 一、实验材料 1.药物 吉林枸杞粗多糖由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提供,以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2.动物 昆明种小鼠,雌雄兼用,体重18~23g,本校实验动物部供给。

    1996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小儿速效增食灵药理实验研究

    刘权,韩杨,李春子

    <正> 小儿速效增食灵(以下简称增食灵)由西洋参、焦白术、砂仁、陈皮、山药、鸡内金、麦芽、神曲等制成的中药复方片剂,有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促进消化等作用。笔者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兹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实验材料 药品 增食灵,由通化东港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及Wistar大鼠,购自于吉林省药检所动物室。

    1996年02期 36-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精粗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的对抗作用

    李岩,孙文娟,曲绍春,李淑慧,纪跃华

    <正> 黄精粗多糖为百合科植物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 Redl的干燥根茎经水提醇沉法得到的混合多糖。本文对其升白细胞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实验材料 1.动物 昆明种小鼠,雄性,体重18~20g,由本校实验动物部提供。 2.药品 黄精粗多糖由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提供,黄色粉末,用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注射用环磷酰胺为上海第十二制药厂产品,批号:931107。

    1996年02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骨痹丸对山羊氟骨症胶原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刘春甫,柳占彪,李德良,赵妙珍,郭晓燕

    <正> 骨是氟的主要蓄积部位,骨形成、吸收过程与胶原合成、分解有密切关系。本实验给羊氟骨症灌服骨痹丸6个月,通过测定血尿HOP含量,观察氟中毒时胶原代谢的变化以及骨痹丸对胶原代谢的影响,为防治氟骨症提供实验资料 材料与方法 1.模型标准 选包头市西郊柏树沟严重氟污染区;牧草氟241.2ppm,大气氟8.61ppm,水氟0.66ppm,土壤水溶氟表层7.6ppm,深层4.7ppm。选同种白毛山羊,年龄2.5岁,体重25kg,雌羯兼有。氟骨症模型标准为:1.出现氟斑牙;2.肋骨(手术取材)氟≥

    1996年02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五味子、黄精、白鲜皮粗多糖升白细胞作用的研究

    曲绍春,孙文娟,李岩,李淑慧,纪跃华

    <正> 北五味子粗多糖系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混合多糖;黄精粗多糖系从百合科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混合多糖;白鲜皮粗多糖系从芸香科植物白鲜Di-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中提取的混合多糖。有文献报告三种粗多糖有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本文采用注射环磷酰胺建立白细胞降低的小鼠模型,观察了三种粗多糖对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脾脏重量的影响,比较三种粗多糖的药理作用。

    1996年02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当归四逆汤在国外的研究及应用

    金宝良

    <正> 经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当归四逆汤能加速血液循环。体现在: 1.加速外周血液循环,提高四肢末端体温,改善四肢末端颜色,治疗四肢冷症有效。 冈氏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治冷症21例。结果:手冷足冷二者均消失为显效,5例,占23.8%;手冷或足冷其中之一消失为有效,13例,占61.9%;合计有效率为85.7%。见效时间最短7天,最长105天。服药后手冷先改善,继而足冷改善,并见四肢末端颜色改善及指甲趾甲变形的改善。

    1996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中医专病专药的研究价值

    徐宜兵

    <正> 一、专病专药是中医传统治疗的途径之一 所谓专药,是对某一病证针对性很强的药物,即今所谓的特效药。某味药对某病有特效,称之为专病专药”。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如《内经·奇病论》兰草汤(一味兰草)治消渴;《内经·经筋篇》用马膏(马的脂肪)治足趾转筋;《内经·痈疽篇》用一味菱翘(即连翘)治乳痈,以及生铁落饮(即一味生铁落)治癫狂等。在《神农本草经》中,

    1996年0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试述调理气机在临床中的作用

    王祥生

    <正> 祖国医学所说的气,其含义有二: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二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素问·至命全形论篇》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它源于脾胃,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运行于心。《仁斋·直指方》曰:“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营卫所以转运者,

    1996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生姜应用初探

    陈斌

    <正> 在《伤寒论》的113个方剂中,有37方用生姜,或为君臣,或为佐使,配伍严密,各显其效。就其具体用法简述如下。 一、调和营卫 风寒之邪是伤寒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风寒侵 犯机体常致营卫不和,对于伤寒中风证,仲景常以辛温发散、调和营卫之法治之。如“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汗自发,阳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中用生姜之辛温善于通阳助卫的功能,一助桂枝解肌祛风,以为辛温发散,降逆止呕;

    1996年02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匮要略》肾病实脾论

    陈国权

    <正> 《金匮要略》中的肾病,主要是指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后所导致的一部分病证。根据《金匮》肝病实脾理论(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肾病当先实心,而实际上是当先实脾。现试论如下,以便为杂病之治展示新的或曰尚未引人注目的门径。 一、但实脾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云:“肾著之病,

    1996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概述新药利脑心胶囊

    朱雁,刘德胜

    <正> “敖东城”牌利脑心是省级先进企业,位居全国五百家大企业前列的吉林省延边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誉产品。 利脑心根据中医学的治疗原则和配伍原则,利用长白山特产的丹参、葛根、川芎、何首乌等16味名贵中药材合理组方,具有补气行滞、活血化瘀、化痰降浊的功效,适且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1996年02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