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生;
<正> 中年时期,是人体生理机能开始下降,生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因而亦是预防老年病的关键阶段.此时期加强脾肾二脏的调养,对于避免早衰,预防老年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年四十,而阴
1992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先知;
<正> 瘀血是温热病血分证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其形成与热、毒、阴虚关系密切。凡诸温热病,一旦毒热内陷,出现瘀血,说明病情加重,往往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诚如《温疫论补注》指出:“气属阳
1992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丽华;
<正> 邪伏膜原高热治验例1.李某,男,34岁,1987年8月6日初诊.3日来全身发热,恶寒战栗,体温高达40℃,朝轻暮重。每日下午始寒战,继之高热,至晚间汗出后热势稍衰,次日如此反复。头痛烦躁,大便臭秽粘腻,西医诊为克隆氏病(小肠阶段性坏死),
1992年06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庆华;
<正> 吾师陈伯涛主任医师,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兹录陈老运用射干麻黄汤与厚朴麻黄汤之合方治验哮喘一案,以示同道。龚某,女,63岁。1988年10月24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史10年余。半年来因外感而致恶寒发热,咳嗽气急,喉
1992年06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殷志远;李文东;董巧云;张淑芬;王元松;王瑞丽;张月珍;张迎春;
<正> 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用“克糖灵”系列方治疗Ⅱ型糖尿病32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25例均根据 WHO 标准确诊为Ⅱ型糖尿病。全部病例在来诊前均为服用其他降糖药物至
1992年06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长武;张香兰;
<正> 一、汗出外脱几素体阳虚,或久病体弱,或温热病误汗、误下,皆可致阳气骤然衰竭,而突然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血压下降,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脉微细欲绝,即为阳脱危象,应当机立断,采用回阳救逆之法,投以参附汤.既使在温热病,只要发生阳
1992年06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仁旭;张立业;袭远明;
<正> 癌病灵口服液,是由六味地黄汤加虫蚁搜剔之品组成,具有扶正、补肾止痛的作用。我院自1987年6月~1991年9月收治的71例中重度癌疼病人应用此方治疗,经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
1992年06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徐乃斌;
<正> 一、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菌痢孙某,女,34岁,1989年7月15日初诊。2天前发热畏寒,腹痛拒按,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大便日且行10余次,脓血夹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体温38.6℃,舌苔黄腻,脉滑数。结合粪便化验,诊为细菌性痢疾。拟以通因通因为大
1992年06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贺仲华;
<正> 眩晕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又是原发性脑萎缩的主症之一。其眩晕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单纯用西药治疗多无明显效果。笔者从1987年~1991年收治原发性脑萎缩性眩晕病人38例,经中药治疗,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收到了
1992年06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谭福天;孙晓峰;
<正> 一、长期发热案金某,女,30岁,护士。病人每日时有发烧,伴有汗出,病已半年之久。经西医各种检查,均未发现病理改变,西医确诊为植物神经失调,经对症治疗不见明显好转,故邀余诊治.查病人体质肥胖,倦怠乏力,舌质淡嫩,脉浮无力,接诊时虽已中秋,
1992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敦成;
<正> 我院内科以自拟溃疡止血汤为主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20例,取得良好疗效,简介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0~30岁4例,31~40岁2例,41~60岁10例,60岁以上4例。上消化道溃疡史时间1~20年不等,平均10年。
1992年06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闻喜;王晓立;
<正> 王某,男,76岁。自述已6天未排大便。现面白无华,神疲肢倦,言语气短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舌底系带瘀阻,脉沉滑。诊为脾约证,投开郁润肠通便之剂。翌日患者来诉:“服药后无大便。”我以为病重药轻,遂于原方中加芒硝20g,投药1剂。3日后病人来诊讲道;“服药后大便1次,粪便
1992年06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松如;
<正> 一、小便频数,疏肝理气而愈王某,女,47岁,1989年6月5日初诊。3年来小便频数时作,量少,窘迫难承,尿后似尽未尽,伴有两胁不舒,少腹作痛作胀,口苦头痛目弦,常因精神变化而症状时轻时重。经上海某医院诊为慢性尿路感染,经多方求治欠效。察
1992年06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庆山;
<正> 治痰要重视化湿古人称:“脾为生痰之源”,故理脾化湿是治痰重要方法。理脾则湿无从生,痰无所化。痰既成者,化湿可分消病邪,痰亦得除。张某,男,40岁。脘腹痞满,肠鸣有声,大便溏
1992年06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为中;
<正> 笔者自1985年~1992年,运用自拟龙蛇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1例,均获良效,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1例,14例为住院病人,7例为门诊病人。年龄16岁~54岁,平均35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2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肿痛,
1992年06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宏妮;王玉新;侯毅敏;段英春;薄文成;
<正> 目前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仍然较高,且经常在幼儿园及小学校成群体发病,又无特殊治疗。我们自1980年至1992年6月以雄黄冰片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0例,疗效满意,现在报告如下。
1992年06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竹松;田萍;陈宝琴;
<正> 我们用自拟消渴方(由黄芪、生地、山药、天花粉、麦冬、人参、覆盆子等组成),对219例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219例,男89例,女130例,均符合
1992年06期 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瑞荣;张海莹;马卫华;
<正> 经行头痛是“月经前后诸症”的一种表现,其主要症状是头痛随月经周期而发作。头为诸阳之会,髓海所在,经期阴血下注冲任,全身阴血相对不足,原潜伏病机随即出现,而致脏腑功能失
1992年06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崔周燮;李今淑;
<正> 笔者采用自拟三味痛经膏穴位贴敷治疗痛经33例,收到较好较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在33例中,14~17岁14例,18~21岁16例,22~25岁3例;其中未婚29例,已婚4例;
1992年06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齐春兰;宋景萍;
<正> 近视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影响人们视力的一种难治疾病。对青少年的健康危害较大。此病有逐年上升趋势。1985年10月前,我们曾用针刺穴位、气功疗法、近视明滴眼、增视仪等
1992年06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正平;安段花;
<正> 我们自1986年7月~1992年1月间,运用自拟“骨炎汤”为主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2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1~
1992年06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学孟;
<正>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由于皮肤瘙痒无度,给病人工作、生活和正常起居带来很大因难,造成精神和躯体极大痛苦。笔者运用中药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156例,
1992年06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蒋耀曦;
<正>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针灸治疗急症,收到较好效果,现举验案如下:一、厥症(秽浊闭郁)张某,男性,30岁,农民。1987年8月20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四肢厥冷,
1992年06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立君;肖慧春;
<正> 笔者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年龄30~40岁8例,41~50岁16例,51岁以上4例;左侧11
1992年06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淑芳;
<正>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我们自1990年5月~1991年12月应用激光,配合外用中药治疗136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136例中,男性61例,女性75例,年龄7~20
1992年06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玉春;杨丽华;
<正> 口炎灵为治疗牙痈、口疮、口臭等疾病而设立的纯中药制剂,笔者用此治疗急性扁桃腺炎119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导如下:本组119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55,病程1~3天不等;临床表现以咽喉红肿,舌咽疼病为主。
1992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国英;毕会新;
<正> 本文自拟复方雄黄膏外涂治疗带状疱疹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2~58岁;病程2~10天,平均4.8天.药物配制及治疗方法:将雄黄7.5g,朱砂5.0g,蛇蜕3.0g,冰片1.5g4味中药研成细末(视皮
1992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显明;刘彬;程云峰;
<正> 带下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应用自拟带下汤治疗带下病84例,收到较好效果,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84例中,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3
1992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伟中;钱文荣;
<正>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是外科临床常见病。一般经过理疗、按摩、封闭等疗法而治愈。本文是经上述疗法而未治愈的顽固性网球肘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92年06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广仁;楚先华;黎目梓;王瑞斌;
<正> 中风后遗症属临床常见病,治疗颇为棘手,笔者采用指叩头部穴位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10例,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人;年龄最小28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年。其中
1992年06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宣伦;
<正> 嗜睡症临床较为罕见,其症多在行走、工作、学习、会客、就餐时打瞌睡。本例嗜睡病人与月之盈亏相应发作有定时,临床更为罕见,现将案例报道如下,供同道指正。郝某,男,17岁,学生。患者嗜睡年余,每月阴历初一发病,嗜睡,吃饭、解大小便醒来,余
1992年06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亚洲;韩兆东;
<正> 王某,女,24岁,住安广车站。1991年5月14日初诊。该患足月顺产一女婴后28天,6、7天前忽发左乳房肿大疼痛,乳头溢血,似“乳来精状”,一日数发,患者惊惧。曾去外地诊治未愈,遂来就诊。病已发8日,视其左乳房肿大,虽硬而不坚,内无
1992年06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志华;
<正> 新生儿硬肿症即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兼有水肿表现。属中医“五硬”范畴。采用温阳化气行水,活血通脉之法治之收效较好,举验案如下:李某,男,出生20天,1986年3月3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精神不振,手足冰冷而硬,四
1992年06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仁方;
<正> 宗某,男,67岁.1980年3月29日初诊。患者1周前右眼疼痛较剧,畏光流泪无法睁眼,并发现前房积有淡黄色液体,来门诊治疗。15年前右眼就看不见东西,曾于3年前因右眼剧痛、红肿伴偏头痛、恶心、呕吐,来天津某医院治疗,诊断为绝对期青光眼,因不同意手术摘除
1992年06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化峰;杨建书;
<正> 笔者根据“异病同治”原则,临床用于多种水湿痰饮疾患,疗效显著,举案如下:一、中风流涎卢某,男,61岁,1984年11月初诊。其妻代诉:中风偏瘫1年余,语言蹇涩,口中流涎不断。查口角歪斜,清涎自口角流出,淋漓胸襟,浸湿大
1992年06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成振;
<正> 五苓散方出《伤寒论》,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笔者以此方治疗诸多疾病,效果较好,报导如下:一、白带增多王某,女,30岁,农民,已婚,1986年6月18日初诊。
1992年06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松林;景利华;
<正>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枳壳、白芍、生甘草组成。笔者采用本方加味治疗急腹症,疗效满意,现举三则验案如下。一、阑尾炎郭某,女,30岁,工人,1990年3月12日初
1992年06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梅占武;宋敦成;
<正> 一、喘证张某,女,61岁,农民。主诉咳喘12年,近2个月因感冒病情加重,用红霉素、毒毛旋花子甙K,速尿等疗效不佳,遂来我院。现症:咳喘气急,痰色白呈泡沫状,胸闷心悸,腹胀不能平卧,全身浮肿,尿少,唇青肢冷,舌紫暗,苔白腻,脉结代。证
1992年06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宇安;屠莲茹;
<正>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证,尤其好发于老年,男性多于女性。现代医学认为与过敏性体质有关。全国著名老中医屠金城教授认为本病属于阴虚血燥、湿热内蕴于肌肤者十居八九,兹立滋阴凉血、清热利湿、熄风驱风法治疗,
1992年06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秀琴;
<正> 冠心1号组成:丹参30g,赤白芍各10g,川芎5g,当归10g,香附10g,瓜蒌15g,薤白6g,石菖蒲6g,远志10g,葛根30g。冠心2号组成:女贞子12g,旱莲草12g,紫石
1992年06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纪棠;刘玉清;
<正> 蔡福养教授、主任医师,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50多年,擅长中医耳鼻喉科,自制耳鼻喉科内服外用验方秘方30余首,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现将清鼻透窍散、清咽利喉散整理成文,以
1992年06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学汉;张文泰;
<正> 股骨颈与股骨干轴线形成的角度叫内倾角,也称颈干角。颈干角小于120°就称谓髋内翻。髋内翻在临床上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髋内翻是发育性髋内翻,也有人称为婴儿性髋内翻,其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后天性髋
1992年06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永生;
<正> 本文主要谈为什么说病毒性心肌炎除急性期外多气阴两虚候?它们之间又如何加以鉴别。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因柯萨奇病毒或流感病毒,在人体抗病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如感染、发热、缺氧、冷热失调、细菌感染、精神或手术创伤、过度疲劳、激烈运动、大量酗酒等),随六淫之邪,
1992年06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勇;
<正> 生赭石,色赤,性微凉,其质重坠,压力最胜,能镇胃气,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在实证中用之则降气镇逆,平肝和胃,在虚证中用之则可使其补益之力直趋下焦,纳气挽脱,又可防温燥之浮火。气血阴阳诸证,用之得当,诚有捷
1992年06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华;葛广英;
<正> 槐豆茶治疗乳糜血尿,是笔者几年前从民间所得,应用于临床确有卓效。用量与用法:取生槐豆30g(鲜者更佳),放入热水瓶内,加滚开水500ml,泡1小时后,以此代茶饮服1日,7日见效,1个月可获痊愈或完全缓
1992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国东;
<正>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olio 的干燥村皮,《中国药典》90版对其炮制规定为盐灸法,《吉林省中药炮制标准》86版规定为炒杜仲炭法。近几年,有些地方或一些不法商贩在炮制杜仲过程中掺入一些杂质或不按炮制标准
1992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海;王琳;王昭礼;崔永南;
<正> 近年来由高血脂症导致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例较多,因此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寻找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是很重要的。本文对几种常用的大小鼠高血脂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简述如下:
1992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忠智;马丽娜;于晓凤;睢大筼;
<正>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 etMaxim)Harms]茎叶皂甙(ASS)能延长异丙肾上腺素常压缺氧小鼠存活时间,对抗 iv 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对结扎冠脉犬实验性心肌梗塞具有保护作用。本文以小鼠心肌摄
1992年06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苑国凤;张洪岩;刘永强;郑兴荣;王德安;
<正> 将军斑马胶囊由马钱子等10余味中药组成,由于马钱子具有毒副作用,应控制其用量。本实验根据1990版药典规定的方法,对复方中士的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该实验简单、快速、结果可靠,适合于对该复方中士的宁的含量测定,
1992年06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宏;张辉;曹流;
<正> 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抗病毒物质由来已久,70年代后期已有一些这类活性物质的报道,1978年Rinehart 组织的“Alpha Helix 加勒比(海洋生物)考察船”(AACH)工作中,发现有抗病毒活性的生物在脊索动物门(海鞘纲)、海藻类、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中最多.另报道棘皮动物门、软体动
1992年06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汉良;
<正>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此作虽掺杂西说,然于中医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颇多新义,为寻常之品—鸡内金的临床运用大能启人耳目。鸡内金,又称内金、鸡金、鸡胵.一般《中药学》专著归
1992年06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学游;
<正> 在临床辨证中,古今绝大多数病案都冠以病脉,很少看到有平脉的载述,无人提出质疑。笔者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脉诊,部分患者辨证时完全会出现平脉的情况,临床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现浅述如下:平脉的含义较为广泛,除沿用传统理论所说的和缓有力、节律规整的脉象以外,其它的一些脉
1992年06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化南;
<正> 搓针手法,是我国古代针灸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立的重要刺法之一。现将个人之管见,阐述如下:一、古代主要文献对搓针手法的论述金·窦汉卿首先在《针经指南·手指补泻》中
1992年06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三虎;史文丽;
<正> 近年来,经方治疗疑难奇症的范围较广,疗效也每每出人意料。然而,奇症之奇,难症之难,就在于和常见的病证有异,因而在经方的运用上就有相当的难度。笔者结合前人的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992年06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润波;王子坤;
<正> 关于痢疾的病因,一般认为有感受外邪与饮食所伤两方面。其中饮食所伤(食积)对该病的发生影响极大。前贤有“无积不成痢”之说。致于饮食积滞何以成痢,则认为饮食积滞,郁而化热,湿热内蒸,腑气不畅,气血凝滞,化为脓血,而成湿
1992年06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治安;
<正>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论点,言简意赅,对后世防治温病血分证影响很大。笔者愿就此谈谈学习体会。一、耗血动血是血分证的基本病机,其
1992年06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
1992年06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