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盟;
<正> 心肌炎,是当前心脏疾患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统医学按证定名,似与"心劳"、"心悸"、"胸痹"同一范畴.从辨证论治角度来权衡标本关系,"血瘀痰滞"、"热邪伤营"是标;"心阳不振"、"心阴虚损"等脏腑功能减弱是本.因此,在治疗上,既要着眼于活血化浊、通调心脉以治标,
1991年05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奚凤霖;
<正> 病毒性心肌炎,在中医辨证同时,还需借助现代检测手段,才能做出更可靠的诊断.现就慢性迁延期和后遗症期的证治,做为介绍.一、主要症状及其病因病理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病位主要在心,由於内、外感伤所致.初由外感病毒入侵,内扰营血,耗气伤阴,心肌失养,发为心悸,一般由轻而重.辨
1991年05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启明;马凤良;
<正>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易学思想的起源很早,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相传伏羲时代的医学是《连山易》,首从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黄帝时代的易学是《归藏易》,首从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于其中";周文化的开始,便从现在留传的《周易》为宝典,首乾次坤,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
1991年05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葛子端;葛广英;杨华;
<正> 吴某,男,47岁,1988年10月24日就诊.患高血压病2年余,常服复方降压片等西药及平肝潜阳中草药,疗效不显,近因劳累过度日趋加重.症见形体壅盛,面黄虚浮,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烦不寐,食欲不振,动则心慌气短.大便稀溏,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沉细.血压27.3/16.9kPa.中医辩证为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清阳下陷,浊气上蒙.治以补益中气,升清降浊.方用补中益气
1991年05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悦;郭海英;
<正> 汪履秋主任医师为江苏省名老中医之一,对红斑狼疮的诊治颇具特色.现介绍如下.祛风清营解毒急治其标盘状红斑狼疮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初起往往以面部蝶形红斑等皮损为主,类似于祖国医学"阴阳毒"、"日晒疮"、"温毒发斑"等病证.《金
1991年05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郑四平;刘静秋;
<正> 任继学教授,从医四十多年,学验俱丰.兹将随诊期间收集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程气散结消心痛厥心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证.证见心区痞闷、隐隐作痛或刺痛、休息后症缓,劳累或情志波动则病作或加重.其重者突然发病,心区刺痛欲厥,心悸、气促、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面
1991年05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原晓风;王俊琴;陈亚杰;
<正> 王烈教授对小儿咳、喘、哮病的研究颇有造诣,疗效显著.现就王老治疗小儿哮喘,注重活血化瘀的学术经验简介如下.王老把小儿哮喘分为发作、缓解、恢复3期.发作期以哮吼、气促为著.其病因是痰壅、气阻、血瘀.其病理是胶固之痰壅阻气道,气道不畅,导致气虚,气虚则血瘀.故王老妙用活血化瘀、降
1991年05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柳洪;朱文俊;诸方受;
<正> 例1.赵某,男,68岁,住院号90247,于1990年4月30日住院.右足多处流脓,疼痛不能行走1月余.患者45天前"脚气"感染,右足红肿疼痛,全身发热,体温曾高达39℃以上,住单位职工医院,予多种抗生素治疗,发热渐退.右足背及足底破溃3处,右足肤色黯黑,并查得尿糖?,血糖400毫克%.
1991年05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以庆;
<正> 我们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郁证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男6例,女29例;年龄21岁~60岁,病程短者4天,长者6年.证候分类:肝气郁结25例,血行郁滞5例,痰气郁结3例,心脾两虚2例.
1991年05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代云兴;沈永华;白林;刘欣兵;王春妍;朱淑华;何伟;张晶;李淑文;邢仕儒;冯雪梅;高伟;王保义;
<正> 乙型肝炎的治疗是临床的难题,目前国内外仍无特效疗法.我科在用冬五花片(灭澳灵)的基础上,加用了胸腺肽治疗,从1989年1月~1991年2月,共治疗12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5例,男性101例(80.8%),女性24例
1991年05期 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姬胜杰;
<正> 止红汤是程绍恩教授治咳血奇验之方,主治咳痰带血,久不能愈者.程老云:此乃我治咳血之绝招,最多4付,必定见效.方由天冬10克麦冬10克大蓟25克小蓟25克龙骨40克牡蛎40克焦栀10克藕节10克赭石20克贝母10克茅根30克丹皮20克酒制大黄10克炒蒲黄10克桔梗10克 黄
1991年05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子奇;柏晶;
<正> 金钱草汤由金钱草100克海金沙25克滑石25克车前子15克鸡内金30克牛膝30克赤芍15克地龙15克大黄15克泽泻30克组成,笔者运用本方治疗肾结石多例,疗效满意,兹举1例以为佐证.赵某,男,29岁,1989年6月20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前自觉尿痛、淋漓涩滞,腰腹
1991年05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朴志贤;朴香竹;李树林;
<正> 笔者从1986年起用自拟化瘀止痛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97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7例,其中男39例,女58例.年龄16岁~67岁,平均33.2岁.病程短者仅2天,长者17年,平均5.4年.本组病人平均观察治疗时间为2周.临床症状以偏头痛为主者
1991年05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济;
<正> 笔者不循常法,运用中医通因通用的治则,治疗男科疾病,疗效颇佳,兹举四则,介绍如下.一、遗精滑泄化湿通瘀张某,35岁,工人,1989年4月15日初诊.遗精4年,三五日1次,有烟酒嗜好,每值酒后病情加重,近1个月来,白日精液自出,并有口苦心烦,情志不遂,头晕乏力,尿热不爽,小
1991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德峰;
<正>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严重影响着男性生殖生理功能,据统计,我院从1988年以来,门诊经治的480例男性不育及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者达60%以上.笔者就经治的50例资料完整的男性不育及性功能障碍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1991年05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治平;
中医临床经验,贵在可重复性.本文反映陈玉峰治眩晕诸方即属此例.一个重复性好的经验之产生,不但需要总结者的深厚功底和长期实践验证,而且要求整理者慧眼独具.这也是整理老中医经验工作中应注意的现实问题.我们欢迎读者反映本刊所载经验的验证实例,或成功,或失败,均有宜于编者、作者、读者之交流.
1991年05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庆丰;
<正> 笔者自1985年以来,用自拟硝黄散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60例,其中扁桃体炎20例,乳腺炎19例,急性阑尾炎6例,局部外伤感染4例,针孔感染4例,附件炎6例,牙周炎1例,全部有效,治愈率为96.67%,一般用药2~7天即可痊愈.
1991年05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宝山;
<正> 我们采用封闭与手法、内服中药相结合治疗颈神经综合症52例,效果较好,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45例,女7例;年龄35岁~59岁,其中以40岁~50岁者居多,占46例.本组病例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x线所示的病理改变.自觉症状主要是枕部、颈项
1991年05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巧兰;
<正> 近几年来,我院采用矿泉水加黄藤合剂、活络丹治疗痹证(风湿性及类分风温性关节炎)1036例,疗效比较满意.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36例,其中男595例,女441例.年龄40岁以下598例,41岁~55岁369例,56岁~65岁69例,病位以膝关节、踝关节为多.
1991年05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玉英;沈永华;张晶;王春妍;刘欣兵;冯冬青;付雪艳;田春敏;高伟;王保义;李学中;
<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同时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近年来,现代医学亦强调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医疗护理的重要地位.因肝病无特殊治疗,又有从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甚至癌变的过程,所以病人心理
1991年05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玉新;刘刚;李林海;刘明武;
<正> 我院自1985年~1989年间,应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肱骨干骨折5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16~26岁24例,27~36岁19例,37~46岁13例.受伤原因:交通伤21例,跌伤24例,暴力伤11例.骨折部位:上1/3骨折12例,中1/3骨折29
1991年05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石安;
<正>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伴有月经失调、带下黄赤,适时的进行调治,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和肝炎抗原系统的转阴.兹就临床证治心得介绍如下.一、肝血宜养,补肝须审正邪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演变基本是毒邪内伏血分,造成气血失调和阴阳亏损,这三者往往密
1991年05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显国;施波;罗桂华;
<正> 近年来,我们以补肾养血清热为主,治疗习惯性流产1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36岁,连续自然流产3胎者4例,4胎者7例,6胎者1例.其中属虚证者11例,属实证者1例.治疗方法主方:菟丝子20克桑寄生15克川续断
1991年05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忠明;
<正> 《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症,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是阴虚."《小儿药证直诀》亦指出:"盗汗未必皆是虚证,阳热太旺者亦有之."笔者临床所见凡湿热郁蒸、邪郁少阳、瘀血阻滞、肾阳虚弱等均能导致盗汗.举案如下:
1991年05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继洲;
<正> 近年来,笔者以蜈蚣散配合其他方法治疗附骨疽2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唐某,男,17岁,1989年5月18日诊.两周前背部患疥肿后,左前臂中上部出现肿胀,疼痛甚,不能入眠,局部触压痛明显,皮肤红热,伴寒战高热,苔黄腻,溲赤,脉滑数.左
1991年05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连伟;赵光东;李在邠;徐文富;姜艳华;
<正> 我们自1988年10月开始,用自制去银丸治疗银屑病5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0例均为寻常型银屑病,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4~35岁;进行期6例,静止期44例;钱币状38例,点滴状10例,地图状2例;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26年.
1991年05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次铎;董玉洁;
<正> 我们自1989年10月开始,用自制小儿止咳平喘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00余例,收到满意疗收.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及制法:麻黄、桃仁、杏仁、黄芩、鱼腥草、板蓝根、蝉衣、荆芥穗、蒲公英、金银花、生石膏等.将药物水煎浓缩,蜂蜜调味,加防腐剂.装入100毫升封闭瓶中备用.
1991年05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学乾;龙宇;
<正> 案一.黄疸谷某,女,24岁,工人,1989年3月10日诊.产后10天出现黄疸.刻诊:目黄,周身皮肤发黄而不泽,手足心热,口干多饮,大便干结.肢软乏力,舌质红,苔花剥,脉细无力.此黄疸之阴黄证,系产后失血伤津、阴血亏虚、血败而发黄.治宜养阴补血、健脾益气.方用黄芪健中汤加味.处方:黄芪30克白芍10克桂枝6克党参
1991年05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玫;孙晓薇;
<正> 近年来,笔者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悬饮(渗出性胸膜炎)30例,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5~20岁16例,20~30岁10例,30岁以上4例.胸部超声示明显液性平段.胸部X线检查示胸腔积液.
1991年05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云志;
<正> 某男,45岁,工人.视力双眼各0.4,双眼底见:视乳头血管偏鼻,杯/盘:右0.6、左0.7,眼压:右25、左24毫米汞柱.视野:双眼鼻侧视野狭窄,全身血压10.8/8kPa.全身乏力,盗汗舌红,脉细弦.诊断:双眼单纯性青光眼、低血压.证属肾
1991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庆莲;
<正> 近年来,笔者用银翘散加减治疗病毒性角膜炎45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简介如下:治疗方法:剂芥15克薄荷15克牛蒡子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芦根10克竹叶10克紫草15克柴胡15克甘草10
1991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修兰;
<正> 关某,女,24岁,1988年1月28日诊.右侧头痛22天,伴上睑下垂10天.诊见:右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视物困难,眼球不能向内转动,两眼复视.诊断:右动眼神经麻痹.予针刺治疗.选穴:主穴:球后、睛明、攒竹.配穴:阳白、四白、鱼腰、瞳子髎承泣.均以右侧为主.每次选主穴1~2个,配穴2~3个.进针时患者取坐位或仰位,眼区穴用左拇指推压眼球后进针,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天.针刺15次后,眼球活动自如,复视消失,眼肌功能恢复正常,上
1991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云正华;张坚石;李海玲;
<正> 加味苓桂术甘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其脉沉迟无力,自觉寒凉者".该方由苓桂术甘汤加干姜、附子、人参、威灵仙4药组成.全方虽仅8味药,但却寓有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理中丸、四逆汤、参附汤、甘草干姜汤、甘草附子汤等7首常用名方.方中桂枝、干姜、附子相伍大温脾肾之阳、温通经脉;人
1991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俊杰;
<正> 真武汤系《伤寒论》方,原为阳虚水湿而设,由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五味组成.具有温经祛寒,燥湿健脾之功.余将其应用于妇科临床,颇见成效,兹举验案如下.例一、产后汗出周某,女,28岁,1987年8月10日诊.产后半月,感受风寒,经某医院治疗后,汗
1991年05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介宾;
<正> 笔者善长外治法,如局部敷贴,或循经外熨,熔药物与针灸于一炉,每获捷效.现将笔者自制"温经止痛散"之临床应用介绍于后.本法久经验证,颇具功效,数十年来屡试不爽,治愈者数以万计,故有"杨八味"之称誉.
1991年05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静安;
<正> 血证是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笔者在临床上紧扣血证之"火"与"气"这两个基本病机,根据各种病证的不同特点,以荷叶茅仙汤为基础方辨证施治,均取得满意疗效.方药组成生荷叶30克仙鹤草30克炒白茅根30克.煎水频服(成人则各药剂量增至60克).
1991年05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荣国;高士贤;
<正> 桑螵蛸为临床常用药,其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在《名医别录》、《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中还载有"久服益气养神"的功能.陈可冀亦撰文将其纳入抗衰老中药类;(《抗衰老中药学》)在我国南方民间,有人将桑螵蛸炙焦吞服,作为保健品使用.由于螳螂种类多,所产的桑螵蛸也很复杂.现代文献载团螵蛸主要为大刀
1991年05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谢庆海;李明;李丽萍;
<正> 五加皮与香加皮是科属截然不同的两味药,虽均有祛风除湿的作用,但其药理作用差异较大.国家药典曾明确规定二者不可混用.但目前把香加皮当五加皮应用者仍很普遍,有必要进行区别.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
1991年05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鸿;熊付良;魏秀德;
<正> 驴鞭一名出清·陈士铎《本草新编》,指驴的阴茎.近代文献及商品药材多将驴的阴茎和睾丸称为驴肾、驴鞭、驴阴茎等.驴的阴茎和睾丸古今应称之为何名;驴肾、驴鞭和驴阴茎各为驴的何器官,笔者作了本草考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在兽部第五十卷
1991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佟铁光;马赤;
<正> 薄荷冰系由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中挥发油制炼成的结晶,具有清凉解热宣毒、消肿止痛之功,较薄荷尤强,在牛黄解毒片(丸)、牛黄清火丸等二十多种中成药中配伍使用.因薄荷冰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中成药在贮存期薄荷冰挥发,药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但制成包结物后,薄荷冰进入β-环糊精的分子空穴内,不易挥发,应用薄荷冰-
1991年05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玉;利英莲;许荔新;曲淑岩;
<正> 黑水当归油系伞形科植物黑水当归Angeli-ca amurensis Schischk.根的挥发油.黑水当归又名朝鲜白藏,具有祛风发表、消肿止痛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窦炎、牙龈肿痛、疮疡肿毒.主产地为吉林省安图县、长白朝鲜自治县、抚松县及和龙县等.为开发长白山资源,我们对黑水当归油进行了药理研究,报告如下.
1991年05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迎春;邵冬珊;梅振翼;
<正> 自1963年江西莲花创立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排卵功能障碍及月经病以来,各地相继改进原有的治疗经验而行中药人工周期(以下简称"中周")疗法,使女性功能性不孕症的疗效大大提高,也为中西医结合增添了新的一页.近年来,中周疗法有所提高和发展,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991年05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李子慎;
<正>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学著作,其中集前人之论,纠前人之偏,收载药物1894种,新增补药物374种.其药物、方剂的应用涉及各科,其中对儿科疾病的治疗作用多有专述,颇具特色,其中虫部药的用法具有一定代表性.
1991年05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永盛;
<正> 中医药学术宝库丰富多彩,仅就药物学而言,本草典籍著作之多,收载药物之广,世界上罕见.现存本草书,据龙伯坚所著《现存本草书录》记载有278种之多,成为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宝贵遗产.然而,由于历史久远,代移时迁,公私翻刻,反复重印出版,不无紊乱,鲁鱼亥豖,以讹传讹,为今之研究本草者滋生困扰,下面简举几则,以澄原委.
1991年05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倩;夏庆;
<正> 《素问·评热病论篇》劳风病治法有"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俯仰"一词历代注解不一,主要有二种:一是指呼吸困难,如《医学读书记》:"肺主气而司呼吸.风热在肺,其液必结,其气必壅,是以俯仰皆不顺利,故曰当救俯仰也".二是指项背强
1991年05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毕波;李玉娥;
<正> "痹证"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且论述颇详.究其病因病机,《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嗣后,历代医家多宗经旨,以寒立论者多.然论痹之属热者亦复不少,如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从来痹证,每以风寒湿三气杂感主治,召恙之不同,由
1991年05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金昶;
<正>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因其条约证简,遂致注家议论纷纷,相传于世存在偏误:一是治在胸脘之误,二是只言其宣郁清热而鲜论其宣郁理血之偏.本文试从其所主病位当在胸膈而非胸脘.组方寓有宣郁散血之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以冀栀子豉汤之治得以匡正补遗.
1991年05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治安;
<正> 叶天士《温热论》中言温病"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后世医家对此理解不一,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中将其注释为"温病救阴的目的并不在滋补阴血,而是在于生津养液与防汗泄过多而损津液."笔者认为这一解释不够全面."津"与"汗"是温病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必要澄清.
1991年05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景恒;
<正> 《杂病源流犀烛》云:"忽然闪挫,必气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壅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聚在一处,……气凝在何处,则血亦凝在何处."凡外伤后经脉受损,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所伤局部可见张力性水泡.治疗之法颇多,总以活血行气为主,笔者认为若兼以发散,临证时在活血行气药的基础上加上发散之品.如桂枝、
1991年05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世增;
<正> 坐骨神经痛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风、寒、湿侵袭所致.在治疗上多以祛风、散寒、除湿或兼以活血化瘀为法,临床疗效不令人满意.笔者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理,以及坐骨神经痛的发病特点,认为与肝有密切的关系.故以"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味,对本病进行治疗探索,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治疗结果初步总结报告如下.
1991年05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衍富;刘伟;于项龙;徐景阜;孙国安;
<正> 几年来,我们采用松香汽油防护液外用防治稻田皮炎500人次,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从1989年6月至1991年7月,我们在高发季节防治本病500人次.其中男352人,女148人,均无1人出现丘疹性皮疹,未涂防护液下水
1991年05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