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颂校定《千金要方》考

    高光震;南征;

    <正> 《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撰,《新唐书·艺文志》作三十卷,现传本为三十一卷.宋以前为手抄本,宋仁宗命儒臣校勘医书,既成者付梓雕版,《千金要方》便是其中之一.现传本附有高保衡、孙奇、林亿、钱象先四人写给皇上的奏折,是为序,最后有"治平三年正月二十五日进呈,迄至

    1991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旁引经史证本草的先驱

    郭秀梅;崔仲平;

    <正> 中国古代药物学经典著作——《神农本草》于汉代成书后,经过梁代陶弘景的注解,唐代苏敬、许孝崇等人的新修,以及后蜀韩保升、宋初刘翰、马志等人的校订增补,日臻完备,成为切于实用的药典.然而,我国古代儒家经典里有不少涉及医药的记载,尤其是被誉为"总绝代之离词,辨同实而殊号","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

    1991年04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图经”析义

    宗媚娟;

    <正>"图经"一词.按字面义可释为"图书、经典".陆游有诗:"图经草草常堪恨,好事多年采此诗"。然而"图经"用于本草学之中,当另有其特定含义。

    1991年04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本草纲目》看苏颂对药物学的贡献

    庄树范;杨春山;邢雅民;

    <正> 苏颂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巨人,伟大的博物学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不仅在中国科技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对世界科学的发展也起过积极作用.正如著名科学史专家,英国李约瑟博士对其所撰《图经本草》的评语说:"这是附有木刻标本说明图的药物史上的杰作之一.在欧州,把野

    1991年04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草图经》中张仲景方管窥

    陈凤芝;赵玉芝;翁桂华;

    <正> 苏颂所著《本草图经》,是一部杰出的医药学著作,其在医药学、本草学方面的贡献已被历代医药学家所瞩目,正如长春苏颂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管成学教授评价苏颂所云:"他继承了《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和唐《新修本草》

    1991年04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扶正养胃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薛盟;

    <正> 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历代中医文献,对各型胃病,概以"胃脘痛"、"心腹痛"笼统立说,这可能系从"胃脘当心而痛"一语而来.萎缩性胃炎,常与浅表性胃炎同时存在,其病灶范围,多数不涉及全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质.纤维胃镜检查时,萎缩区可见有粘膜层变薄,腺体大部

    1991年04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探讨

    朱良春;

    <正>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症型,错综夹杂,既有胃失和降、脾胃湿热、胃阴不足之证象(偏热);又有脾胃虚寒、脾失健运、或脾不升清、肝气郁滞的证候(偏寒);并多兼见瘀象.我根据临床实际,分作三型,便于辨证用药.

    1991年04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萎缩性胃炎证治琐谈

    许芝泉;

    <正>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顽固的一种,属中医"胃腕痛"范畴.由于胃之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甚至完全无游离酸,这与中医胃阴不足、津液缺乏相类似.由于胃阴不足,臂如"釜中无水,不能熟物",故证见不思纳谷,

    1991年04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介宾针灸特色举隅

    梁繁茂;水竹林;

    <正> 我院著名针灸专家杨介宾教授,年近七旬,行医近50载.其医理精湛,学验俱丰,且在辨证施治和选穴配方诸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所治疑难杂症不胜枚举.爰拾其鳞爪,简介于下.

    1991年04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消石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6例

    刘忠彬;孙耀东;郭秀云;

    <正> 自1976年~1989年间,笔者采用疏肝解郁,化瘀消石之法,自拟消石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0岁~72岁.均明确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症.其中合并单发性肝囊肿3例,合并胆囊结石21例,合

    1991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略谈痿症证治

    李古松;

    <正> 痿症是以四肢软弱无力,久则筋脉弛缓,手不能握物,足不能任身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其治疗历来多以补益脾胃后天而立法遣方,所谓"治痿独取阳明".但临床实践并不仅然,总宜据病因、审病情而处理.笔者现就治痿独取阳明与寒湿致痿取治太阴两个方面,略谈体会如下.

    1991年04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硬化回春汤治疗肝脾血瘀型肝硬化腹水

    庞喜山;金成哲;

    <正> 肝硬化腹水属于祖国医学臌胀范畴.笔者以活血化瘀,通络利水为原则、自拟硬化回春汤治疗肝脾血瘀型肝硬化腹水,收到较好疗效,现将笔者自1986年至1990年所收治的78例本病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991年04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阳萎从肝论治一得

    郭辉雄;

    <正> 阳萎一证.医家多责于肾,以温补肾阳,填补肾精而立法,但亦有补肾无功者,余临症之时,知常达变,着眼于肝,从肝论治,多获效验.盖肝主藏血,职司疏泄,为谋虑之官,性喜条达.其经脉"循阴股人毛中,过阴器抵少腹","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肝经与阴器之关系至为密切.且肝肾同源,肾之气化,亦赖肝之疏泄条达,玉茎得肝气之疏泄,肝血之充盈交合正常.苟

    1991年04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胁痛2号汤并直流电中药导入治疗胆道感染64例

    孟宪文;

    <正> 慢性胆道感染是常见疾病之一,我们对慢性胆道感染采用了"胁痛2号汤"进直流电中药导入治疗64例,临床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64例中,男31例,女3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者74岁,病程最长21年,病程最短2个月.

    1991年0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活血通络法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黄永昌;

    <正> 活血通络法是中医重要的治法之一,不仅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多,对某些外科疾病,只要用之却当,也每收良效.兹举数例以供参考.一、血管?术后肿痛发热饯某,男,25岁,1981年4月14日初诊.左锁骨上区患血管瘤6年余,状如鸡卵,高

    1991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鼻通散治疗鼻塞150例

    杜丽;

    <正> 鼻塞为鼻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病因很多,各种鼻病均可导致鼻塞.笔者自1988年始,用自拟鼻通散治疗鼻塞150例,效果满意,简介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50例中,男68例,女82例;年龄16岁~74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40年.其中急性鼻炎6例,急性鼻窦炎4例,慢性鼻炎70例,

    1991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崩症治验

    张淑波;

    <正> 郭某,男,39岁.1986年4月初诊.自述近月余口渴多饮,多尿,每日饮水达800毫升以上,经上级医院诊为"尿崩症",口服各种西药治疗效果不显.现喜冷饮,饮水不能解渴,夜间入睡后,口渴难忍,舌生芒刺而醒,需饮冷水缓解.消瘦无力,面色徽红,语言沉重气短,手

    1991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医散治疗小儿肺炎

    曹元奎;

    <正> 新医散是我院儿科主任王福山老师的经验方,广泛应用于小儿肺系感染等多种疾患,具有清热化痰、镇咳平喘之功效.笔者自1984年以来,应用此方治疗小儿肺炎60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991年04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三参五仙汤治疗小儿营养性贫血

    周炜;

    <正>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自拟三参五仙汤治疗小儿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46例中,男30例,女16例;1岁以内4例,1~3岁15例.3~6岁22例.6岁以上5例.其中轻度贫血(Hb9~12克)11例,中度贫血(Hb6~9克)28例,重度贫血(Hb低于6克)7例.

    1991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通腑泻热法治疗小儿高热120例

    高淑清;尹昌学;钱文荣;

    <正> 高热是小儿内科疾病最常见的急症之一.笔者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用通腑泻热法治疗小儿高热,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最大者6岁,最小者6个月.其中1岁以内40例,1~3岁64例,4~6岁16例,病程1天以内者45

    1991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乳没汤治疗宫外孕30例

    林淑琴;高太;

    <正> 我们自1985年4月至1990年10月,用自拟乳没汤治疗宫外孕3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例中,陈旧性宫外孕11例,新发19例.年龄25~30岁25人,30~35岁5人,平均年龄29岁.均经妇科内诊、后穹窿穿刺、B型超声、血HCG化验确诊为宫外孕者.

    1991年04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拟二白参部煎剂治疗外阴瘙痒60例

    王淑媛;赵广智;

    <正> 笔者十几年来自拟二白参部煎剂治疗外阴瘙痒60例,收效满意,兹介绍如下.临床资科60外阴瘙痒患者,初发52例,复发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0岁,中年妇女最多;病程长者3年,短者7天;病位以阴蒂及大小阴唇部多发;常为阵发性发作,夜间加剧,少

    1991年04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闭经抽搐治验

    闫佩玲;闫卫;

    <正> 王某,女,23岁,1990年2月26日初诊.2个月前正值经期受惊吓后经闭,时抽搐,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虽多方治疗,效果不显,抽搐二三日一发.4天前因情志不畅抽搐又作,持续至今而来就诊,诊见全身抽搐,肌肉震颤,神

    1991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利舒肝法治疗阴冷

    荆兆堂;

    <正> 阴冷,亦称阴头寒是指阴茎、阴囊寒冷而言,多为命门火衰、寒气凝滞所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本病因湿热、肝郁或两者兼存所致者亦不少见.因此用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加味治疗本证31例,疗效较好.简介如下.

    1991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升阳散火汤治疗热痹

    刘玉杰;高亚洲;

    <正> 徐某,男,4岁,1986年3月6日初诊.患儿肢体发热,喜凉,双下肢疼痛,活动尤剧已半年多,虽经治疗,效果不佳,故来求诊.诊见患儿神疲体倦,四肢肌肉萎软乏力,双下肢疼痛以活动时为重,手触肌肤有热感,心烦,咽干

    1991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验案三则

    陈伟光;

    <正> 案一:中风伴呃逆穆某,男,52岁,1988年9月6日初诊.患脑血栓10天.右肢体不遂,伴有呃逆,日夜无休,影响饮食与睡眠求余诊治.刻诊:面色红润,形体肥胖,语言不利,右肢体不遂,呃逆声音洪亮,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诊断:中风后遗症

    1991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熨脐药袋治疗婴幼儿腹痛

    曹春芬;丁积义;

    <正> 笔者用自制熨脐药袋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28例婴幼儿腹痛,均收到满意效果.治疗方法:姜面5克、麦麸子100克、葱须5克、白酒50ml.先将姜面、麦麸子,葱须放于锅内炒热,后倒入白酒拌匀,炒至烫手为度,将药从锅

    1991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冷冻治疗角膜边缘性变性1例

    纪丽萍;陈玉环;李时;

    <正> 李某,女,28岁,工人,1990年4月6日诊.左眼有时红,视力逐渐下降8年.查视力:右1.2,左0.2X-2.50DS=0.3,左眼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鼻上(10~12点)周边部混浊,上有血管新生,角膜基质层出现变性、变薄,角膜边缘部出

    1991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遇水发痉治验一则

    李庆丰;

    <正> 刘某,女,13岁,学生,1987年8月23日诊.5个月前,用温水洗浴,遂卧床入寐,约1小时许,突然两目上视,项背强急,手足震颤,牙关紧闭,口角流出少量涎沫,呼之不应,约5分钟后,全身战栗,发热,头身微汗出而渐苏醒,醒后略觉头痛,无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此后每因洗浴而发

    1991年04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症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治愈案

    夏永潮;徐文科;

    <正> 孙某,男,21岁,住院号48611.缘于1973年冬季某日不慎落水着凉,数日后左脚出现麻木、隐痛,以趾端为著,半月后疼痛加剧,并出现2~4趾皮肤青紫,被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治未效.1979年6月发现双足背动脉、双桡动脉搏动消失,以后病情呈缓慢进

    1991年04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甲状腺肿瘤50例

    孙桂颖;孙喜亭;

    <正> 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几年来,我们运用中药治疗5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用同位素吸碘确诊.其中男3例,女47例.年龄20~29岁7例,30~38岁22例,41~62岁21例."温结节"39例,"冷结节"11例(均发病于41~62岁之中).

    1991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瘈疭治验一则

    马凤友;

    <正> 冯某,男,6岁,1988年7月15日诊.患儿素体虚弱,半月前因感寒而吐泻,尔后发生全身抽搐,震颤,不能自制,时作时止.被某医院诊为小儿搐搦症.曾用钙剂、鱼肝油等不效而延余诊治.刻诊:全身抽动,每次约30分钟,

    1991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睾丸鞘膜积液治验

    李景白;

    <正> 睾丸鞘膜积液西医除手术治疗外,尚无理想疗法.笔者采用渗利祛瘀法治愈多例,举例如下.陆某,男,9岁.学生,1989年7月3日诊.左侧睾丸肿大.查:阴囊内围绕睾丸有囊性肿物,呈梨形,肿物表面光滑,阴囊皮肤正常,在

    1991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疗老年虚秘方

    赵恩俭;

    <正> 老年体虚,中下二焦运化不及,多有便秘之患,此证多以气虚无力排便与阴虚血燥液少、大便干结为主.常用一方以陶氏"黄龙汤"、吴氏"增液汤"等方化出,其渊源仍是仲景法.

    1991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防治癌症病人化疗副反应常用验方

    张代钊;

    <正> 癌症病人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副反应.如消化道障碍:症见胃部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干呕、腹胀、腹泻等;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机体哀弱:症见全身疲乏,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甚或心慌、气短,失眠,出虚汗,咽干,口干,舌燥,脱发等;炎性反应:如发烧,患部疼痛,发

    1991年04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为主治疗慢性肾炎36例

    张爱玲;王增来;张赛南;

    <正> 用疏风清热、利湿活血法以中药为主治疗慢性肾炎36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6例中,门诊病人16例,住院病人20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14~56岁,平均30.7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2.7年.均经区级以上医院确诊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并经

    1991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调胃承气汤外用举隅

    李守义;周九如;

    <正> 调胃承气汤源于《伤寒论》,由大黄、芒?、甘草三药组成,具有泻热通腑之功.近年来,笔者以本方加减外用治疗多种皮肤病,收到满意疗效.兹举验案三则,介绍如下. 例一:稻田皮炎王某,男,38岁,农民,1985年6月初诊.患水田皮炎多年,每逢春夏复发,逐年加重.刻诊:两足趾缝间皮肤肿胀,散在丘疹,伴有白

    1991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痛经

    张秀梅;

    <正> 独活寄生汤是《千金方》中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的有效方剂.笔者在医治痹证时,意外地治愈痛经两例,兹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例一:杨某,女,49岁.痛经病史30余年.于16岁月经初潮,每遇行经腹痛,多在经前2~

    1991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蛇胆川贝液辅佐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

    高宝贵;朱云;

    <正> 我们自1988年以来,用蛇胆川贝液辅佐治疗小儿肺炎100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观察组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6个月19例,6~1岁30例,1~2岁30例,2~3岁21例.对照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6

    1991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议中药丸剂之服法

    王玉明;

    <正> 中药丸剂作为中成药的主要剂型之一,因其具有"药力持久,服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及贮存"等优点,为广大临床医生所习用,应用日渐广泛.但就笔者临床所见,在丸剂的应用中

    1991年04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钱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孙世远;杨洗尘;

    <正> 金钱草为常用中药,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消肿之功能;用于热淋、砂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疗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等.商品金钱草异物同名品甚多,医院药房近年来因多渠道进药,金钱草经常出现混淆品,主要有广金钱草、连钱草、聚花过路黄的干燥全草.金

    1991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话说红参膏

    胡永盛;

    <正> 红参膏是吉林省人参产区红参类加工的副产品,本品的药治作用,古今文献未见有正式报导.而在我省参乡民间早已习用百余年,珍视为治病疗伤的佳品.红参膏是蒸制人参过程中滴流于锅下的蒸馏液凝结而成的琥珀色(有的呈深褐色)半透明的稀糊膏状物质.经笔者实践品察,其味苦,微甘,性温,无副作用和毒性.入脾、胃二经.功

    1991年04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参珠的研制

    姜瑞之;张育新;高其品;

    <正> 近年来,国外又推出一种新型产品——红参珠.它不仅提高了次品参的利用及价格,而且还有利于人参有效成分的溶出,并给调剂、服用、贮存带来了方便.为了进行红参珠的研制工作,我们把同一样品的红参切成不同大小的颗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分为三组,在相同的煎煮条件下进行了收率对比、皂甙、蛋白质、糖醛酸、总糖含量对比实验,为红参珠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1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发特灵涂抹剂的药理实验研究

    杨德诚;杨吉贤;贾欣生;

    <正> 生发特灵是由长春中医学院研究所研制的生发涂抹剂,经临床观察具有较好疗效,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实验材料生发特灵涂抹剂:本室研制,为棕色澄明液体.101毛发再生精:为北京市毛发再生精厂出品,市售.脱毛剂;10%硫化钡水溶液,新鲜配制.动物:昆明种小白鼠,购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动物室.

    1991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复合人参素中多糖对环磷酰胺抑制免疫功能的影响

    林永新;李晓天;蔡义;睢大■;

    <正> 人参根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已有报导.为了开发利用复合人参素,我们曾探讨其活性成分,总多糖对环磷酰胺抑制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一些药理研究.本文报告的是复合人参素中多糖对环磷酰胺抑制免疫功能的影响.

    1991年04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中医治则概述

    高彦彬;

    <正> 近年来,国内在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1950~198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文献近1000篇,所载各种复方、单方、验方约700余首.为系统整理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经验,寻求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有效方药,本文仅就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治则综述如下:

    1991年04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文献概况与研究特点

    陈熠;

    <正> 中医文献,汇集着中医药在探索和研究人类保健及医疗事业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学术思想,它不仅是中医学习的资料、提高的阶梯和临床的指南,而且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情报来源以及从事科研活动的向导.因此,它成为中医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1年04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述吴鞠通治疗湿温十法

    贾敏;

    <正> 湿温是由湿热之邪气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对湿温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进行了系统论述.本文试将吴氏关于湿温的治法归纳为以下十法.一、宣肺法为湿温初起,邪?卫气,肺失宣散而设.因邪犯部位不同,气滞轻重各异,故其治有四:

    1991年04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翻症”之我见

    卢云江;朱赵十;李述文;

    <正> 一、对"翻症"的认识:"翻症"为北方地区的一种常见急性病.因其症状表现各异,通俗称谓亦迥然不同,故一般医籍鲜有"翻症"之记载.查阅现有手头资料,仅在《十药神书·经验百病·急救奇痧方》一书中.

    1991年04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药并用治疗尿崩症18例

    李兴业;李兴家;李兴芳;李景春;李尊玉;李勇;李景文;

    <正> 笔者采用针刺为主,辅以"抗尿崩冲剂"的方法治疗尿崩症1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8例病人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50岁;其中14岁以下儿童5例;病程短者半年,长者18年,均经市级以上医院确诊.

    1991年0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阎洪臣教授谈益髓系列药治疗脊髓空洞症

    陈心智;

    阎洪臣,男,1936年生,现任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医系主任,内经教研室主任、教授.任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长春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高校高职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医学科组长.兼任香港国际中医药研究学院和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1959年结业于长春中医学院,并留校任教,系统地讲授过《针灸学》、《中医学基础》和《黄帝内经》等多门课程.公开出版发行了《内难经选释》等四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中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研究曾四次荣获部、省级奖励.目前已创办了我国第一家脊髓病科研医院.

    1991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