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继有研究员治疗癫狂的经验

    王庆文;邓悦;

    <正> 张继有研究员是吉林省中医界之耆宿,今已年逾八旬,一生著述颇多,且临床经验丰富。张老治疗癫狂,多从痰入手,又有痰气、痰火、痰瘀之辨,每每收到效验,兹介绍如下:一、癫病初起,责之痰气癫之为病,每见精神恍惚,目光呆滞,表情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等症。张老认为,癫病初起,以其痰气内郁为主。盖因情志不遂,木郁土伤,运化失常,聚液成痰,痰气内郁,蒙蔽心窍,而为癫病,或忧愁思虑,劳伤心脾,心虚不宁,心神失养,加之脾虚痰生,气凝痰阻,癫

    1990年03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癫痫小识

    胡永盛;

    <正> 癫痫俗称“羊痫风”,其实不是精神病,不能和精神病混同治疗。本病有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等多种类型。其中大发作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猪羊叫声,或二便失禁,片刻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癫痫的病因,每多与大惊大恐、气恼郁怒、饮食不节以及先天遗传等因素有关,其病理一般多是风痰为患,蒙蔽清窍,横串经络,气机受阻而致。癫痫虽有比较典型的症状可据,但是病情则

    1990年03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癫痫辨治的几点认识

    江育仁;

    <正> 癫痫通常称为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小儿尤为多见。发病原因很多,临床表现极不一致。其发作次数可每日多至数十次,亦有经年才发作1~2次者。常见的发病因素有从母胎中带来的先天遗传;有因跌扑损脑致血瘀留络,以及各种后天因素。惊恐或情志不畅常为发作的诱因。习惯的分类方法有“风痫”、“痰痫”、“惊痫”等名称,但难以概括和明确区分。治疗上所采用的熄风、化痰、镇惊等方法亦非完备无缺。由于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发作症状表现十分差

    1990年03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试析《伤寒论》中的肢体疼痛

    马冠英;

    <正> 肢体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伤寒论》六经病篇398条中,约有20余条论及肢体疼痛。可见本论对肢体疼痛的重视,值得深入探讨。一、肢体疼痛的概念与类型在《伤寒论》中,肢体疼痛(头痛)泛指病者自身有疼痛感觉,或医者扪病者部位有异常痛感。在条文中除以身体疼痛为常见证外,还提到肢节烦痛、骨节痛、四肢沉重痛等。这些都属于肢体疼痛范围,为了叙述方便,本文暂把它们称为“伤寒病肢体疼痛”型。兹分述如下。

    1990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胆石症长期发热治疗三法

    宋永明;陆保磊;

    <正> 胆石症长期发热,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排出结石,根除发热原因。但是这类患者大多有手术禁忌症而中药排石效果又差,所以,还须寻求其它方法以控制发热。根据我们观察,以下三种方法,效果尚好。现介绍如下:一、清疏并用法适用于木火亢盛,肝气横逆者。证见:高热不退,伴右胁疼痛,甚则绞痛,口干口苦,急躁易怒,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泻肝火,疏利气机,清疏并用。方用龙胆泻肝汤合金铃子散加减。根据“热”、“郁”轻重不同,

    1990年03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绍恩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介绍

    夏月辉;

    <正>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传统理论上又分为上、中、下三消。临床在上以口渴多饮,小便频多为上消证,以消谷善饥,多食不饱,大便干燥者为中消证;以尿液混浊如膏脂,味甜量多,尿频者为下消证。程老以山药、泽泻、麦冬、生地、玉竹、黄芪、天花粉等药为基础方,根据三消证的不同症状加减用药,立收良效。即上消证加生石膏、知母、石斛;中消证加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子;下消证加萸

    1990年03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砂化石散治疗胆石症

    马鸣礼;

    <正> 已故马羲图是双辽一代名医,对胆石症颇有研究。笔者曾从父学医,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家父所传金砂化石散治疗胆石症,无不收效,现介绍如下:1.药物组成:海蛤粉60克海金砂40克内金60克山楂60克榔片60克元胡40克郁金40克硼砂40克沉香30克香附60克大黄60克水蛭30克穿山甲60克。2.制法:共为细末,过80目筛备用。3.用法:每次服6克,日服3次,白开水送下。4.验案举例:李某,男,56岁,工人。2年来右胁下窜痛,腹胀,食欲欠佳,时有恶心,便溏。近2月右胁下窜痛加剧,于1988年5月5

    1990年03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绍荣老中医皮科临证举隅

    吴志成;

    <正> 家父吴绍荣老中医,业医50年,精研医理,躬身实践,临证务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皮肤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将笔者运用父传秘验方治疗之病例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一、淋病钱某,男,48岁,大连市某厂供销员。因出差外地,误入风流,事后36小时,自觉尿道口发痒,随即形成水肿,并渐渐出现尿赤、尿痛、尿浊,直至尿道口有脓液流出。每溺时尿道剧痛,难以忍受。检查阴茎溃烂如杨梅,脉弦数,舌苔黄腻。随用“秘方化毒丹”(祖传方)口服、外

    1990年03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毒灵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09例临床观察

    麻庸;朴志贤;闻心江;

    <正>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内科重症之一,目前,对此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法,我们研制出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新药——尿毒灵灌肠液,并对30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例进行了临床观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本组309例,男129例,女180例。平均年龄为34.26岁,其中以21~40岁的病例居多,占27%。职业分布为工人129例,农民62例,干部43例,学生39例,其他

    1990年03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泻心汤用于中风急症的经验

    张贞乐;魏恩科;

    <正> 中风之证起病急,昏迷速,常可迅速危及生命。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亏耗为本,痰瘀壅塞、风火上扰为标。若痰随火升,血菀于上,则宜急煎泻心汤取汁服之,以泻心通腑,速降风痰。临床试之,每每奏效。林某,男,50岁,住院号870365。神识昏迷已3个小时,现神识昏蒙,面色红,口眼斜,舌强语謇,右半身瘫痪,喉中痰鸣,腹胀痛拒按,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血压20.0/12.0KPa。诊为中风(痰热腑实、风火上扰),治以泻火通腑,用泻心

    1990年03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大黄降浊汤保留灌肠降尿素氮12例

    许省三;

    <正> 尿素氮升高乃由急慢性肾衰所致。几年来,我们疗区用自拟大黄降浊汤保留灌肠降尿素氮,效果满意,简介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皆为住院患者,均经有关生化检查而确诊。急性肾衰3例,慢性肾衰9例。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治疗方法均用自拟大黄降浊汤保留灌肠:大黄50~60克(后下)附子20克(先煎2小时)土茯苓100~200克丹参30~50克,水煎浓缩至200毫升,用大号导尿管插入肛门内30厘米,缓慢注入灌肠

    1990年03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风先兆证治举隅

    林亚明;

    <正> 中风先兆亦称小中风。李用粹《证治汇补》曰:“平人手指麻木,不时晕眩,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王清任《医林改错》详细列出34种中风先兆症状。张山雷《中风斠诠》提出中风先兆是可以治疗的。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明确指出治疗中风先兆用药有别于中风。中风先兆的病因是年老体衰,情志郁怒,饮食失节,劳勉失度等。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尤其是肝、脾、肾三脏虚损,使气血津液紊乱,气滞血瘀,痰浊内生,腑实积结,形成虚实错杂病变。因此,本病证应治血调

    1990年03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71例

    苏瑞君;曹阳;孙良梅;

    <正> 冠心病是临床上颇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我们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71例,效果良好,现分析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1例均按1979年全国心血管会议修订标准选择,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48例,女23例;40~49岁者16例,50~59岁者39例;60岁以上者16例。病程2年以内者34例,3~5年者25例,6年以上者12例。职业构成:干部44人,工人27人。合并症:合并高血压者13例,合并心率失常者12例,合并肺气肿者3例,合并陈旧性下壁心

    1990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软伤灵擦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

    原所明;雷明春;

    <正> 我们自制的软伤灵擦,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方便、高效的特点,兹报告如下。1.软伤灵擦剂配制方法马钱子100克附子200克细辛200克红花250克乳香250克没药250克川芎250克黄柏200克甘草200克白芍200克樟脑10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加入70%乙醇5000毫升,每日适当搅拌,浸泡1周,最后以20滴/分的速度收取滤液1000毫升备用。2.功效: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2.用法:用软伤灵擦剂将适当大小的医用

    1990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汤合穴位封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43例

    朱秀峰;

    <正> 自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内服自拟类风汤,配合穴位封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34例,效果理想,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34例均为门诊患者,男96例,女138例;年龄16~69岁,以30~40岁居多。病程1~8年。234例中,关节肿大变形79例,结节性红斑6例,关节僵硬、畸形及活动障碍50例。治疗方法1.内服自拟类风汤:防己50克茯苓20克萆薢20克泽泻15克羌活20克地龙20克桂枝20克乳香15克全蝎20克蜈蚣2条延胡索30克秦艽15克乌梢蛇20克甲珠20克。水

    1990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胆煎治疗胆系病102例

    王凤材;杜岩;

    <正> 胆系病系现代医学的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等。其临床表现以右胁疼痛或剧痛,牵掣肩背,口苦,干呕,少食为多见。或兼寒热往来,大便秘结等症。近5年来,我们用自拟利胆煎治疗胆系病102例,收到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2例中,胆囊炎89例,胆结石11例,胆道蛔虫2例。男22例,女80例。年龄10~20岁4例,21~30岁32例,31~50岁58例,51~70岁8例。以中年人为多。病例来源以农村为主,农民73

    1990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儿童胫腓骨骨折的治疗(附54例临床分析)

    张文泰;高学汉;李晓春;

    <正> 儿童(13岁以下含13岁)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在治疗方法、疗效判定以及预后等方面尚无统一认识。我院骨科自1979年1月至1988年12月,共收治54例儿童胫腓骨骨折的患者,经3个月至1.5年随访,有4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54例均为住院治疗的病儿,其中男39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2.9∶1.5岁以下8例,6岁至10岁27例,11~13岁19例。胫骨骨折18例,胫腓骨双骨折32例,胫腓骨开放骨折2例,胫腓骨陈旧性骨折2例。发病原因:交通肇事32例,病理性骨折3例(骨髓炎2例,骨囊肿1例),其他原

    1990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药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144例

    李有田;伊静秋;齐柏;

    <正> 我们自1983年至1988年末,按中医辨证分型,用穴位注射加服中药的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14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44例中,男91例,女53例,年龄17至75岁;职业:社员19例,工人82例,干部43例;病程3天至18个月。其中接受过针灸、中药或西医治疗者134例,未经任何治疗者10例。病因:坐骨神经炎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腰椎骨质增生19例,风湿症13例,椎管局部肿物压迫4例;发病部位:单侧139例,双侧5例。

    1990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血糖作用的临床研究

    郭桂珍;许广里;李栋林;

    <正> 两年来,我们运用李栋林副主任医师临床20余年所总结的经验方穴,进一步研究了针刺降血糖的作用。一般资料本组70例,男2例,女46例,男女之比为1∶1.9。年龄分布为22~67岁。治疗前血糖在300mg%以上者10例;300~250mg%者11例;249~200mg%者20例;199~150mg%者23例;149~120mg%者6例。病因分析,属精神刺激24例;肥胖8例;感染性疾病6例;过度劳累8例;无明显诱因者24例。病程,1~6个月者13例;7~

    1990年03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重用参芪治疗宫颈癌晚期1例报告

    朴常烈;

    <正> 李某,女,24岁,1984年8月2日初诊。因月经淋漓不止、带下量多气臭、少腹拒按且病情日渐加重,於1984年7月在哈尔滨某院诊断为宫颈癌四期(远处转移),近日病情恶化,邀笔者往诊。初诊:患者形体赢弱,精神萎顿,面色苍白,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畏寒恶热,自汗盗汗,纳少呕恶,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卧床不起,无力翻动,少腹疼痛放散至大腿、前胸、腰背、左肩胛疼痛难忍,左锁骨上窝触及肿块,形如栗子,顶突根深,质硬不动,轻度压痛,乳头线下全无知觉,自觉灼热难受,双下肢痿躄不用,大便

    1990年03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妊娠小便闭治验

    吴盛荣;

    <正> 黄某,女,28岁,1988年7月20日初诊。患者生育2胎,现妊娠5个月,小便不出已7天,伴小腹胀痛拒按,曾在当地卫生院用导尿管引流,打针服药,但小便仍不能自解,遂来求治。询其病前饮食如常,劳动无碍。现除上述症状外。其余均正常。诊时小腹胀满,表情痛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脉证合参,此系血

    1990年03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运动神经元病从痰瘀辨治两则

    程运文;

    <正> 一、痰热与瘀血互结案刘某,男,48岁,1984年3月29日初诊。四肢麻木、手足痿软无力、活动不灵5个月余,某医院经多种检查,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住院治疗3个多月,效果不佳。诊见:形体肥胖,语言清晰,手足麻木肿胀,两下肢痿软无力,手不能握物,步履困难,手足偶有刺痛感,得温痛甚,伴心烦易怒,头晕心慌,纳少,大便秘结,面色晦暗,口苦粘腻,舌质红,苔中黄而厚腻,舌底静脉瘀张,脉弦滑。证属热痰与瘀血互结,阻滞经脉,肢体失养。治拟清热化痰、活

    1990年03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无脉证治验

    申健;

    <正> 马某,女,21岁,1980年8月22日初珍。左臂无脉伴发凉、麻木疼痛2月余,西医诊为无脉症。检查:神疲,面色萎黄,形寒,虽值酷暑,仍着长衣(夜卧加被);舌淡稍胖,苔薄白而滑润,右手寸口脉沉迟细弱,左臂寸口及反关、斜飞、尺泽、云门等脉位举按寻三取皆无脉应指,左尺肤皮温及左手握力均低于右侧,血压:右臂12.6/7.3KPa,左臂O,左下肢21.3/12.7KPa。胸透、化验、心电图等均未见异常。辨证:病属阴盛阳虚、寒湿滞脉之证。治宜温阳散寒、祛湿通络、活血通脉。试以阳和汤和顾步汤加减治之:干姜3克桂枝6克羌活10克麻黄3克白芥子6克熟地15克当归12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牛

    1990年03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益化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张明亚;

    <正> 笔者自1978年以来,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自拟益化汤治疗本病40余例,均获满意效果,今举验案3则,供同道参考。案1:岳某,男,65岁,1986年4月20日就诊。患排尿不畅1年余,近月来排尿时需用力按压小腹,尿流缓慢,排尿时间延长。在当地医治罔效,来求余诊。诊见:面色晦暗,小腹胀满,尿频,尿急,夜间更甚,尿后滴沥不尽,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身倦乏力,精神不振,舌青紫,脉沉细涩。经B超检查,诊为:前列腺增生症,提

    1990年03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医易经传汇通(七)

    葛自申;

    <正> 鹿茸散鹿茸二两酥炙白龙骨鳖甲酥炙去裙熟地黄白芍药白石脂续断乌贼鱼骨各一两肉苁蓉两半右末。每二钱粥饮下。鳖甲是下部阴药而通肾脉之阳,自脊膂节节而下,以至于阴,肉苁蓉是下部阳药,益坎中之阳而补真火,故别名曰黑司命。补宫丸白薇牡蛎白芍药鹿角霜山药白茯苓白术白芷乌贼鱼骨等分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米饮下。牡蛎角霜白芷涩血而归阳明,牡蛎咸走血,寒清热,涩固脱,引之以酸而入肝,佐之以艾

    1990年03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直立性低血压验案一则

    江崇我;

    <正> 于某,女,26岁,工人,门诊号1335,1989年6月15日来诊。自觉头晕,四肢无力,直立时跌倒,大小便不能起床自理,经各方治疗均罔效。偶见于吾,恳求诊治。刻诊:头晕,不能起床,更不能下床直立行走,面色(白光)白,气短声低,四肢欠温,全身无力,舌质淡,舌苔白,脉虚弱。血压直立时6.67/6.00KPa,卧床时12.0/8.00KPa。其它现代化检查均为正常范围。西医诊为:直立性低血压。其机理为植物神经系统失调,直立时血压降低,血流量不足所致。病因尚未清楚。属祖国医学眩晕、眩冒等范畴。其病机为脾气损伤、中气

    1990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止衄汤治疗鼻衄

    赵国财;王长山;

    <正> 多年来,笔者根据中医“清热凉血”理论及“辨证论治”原则,运用自拟方“止衄汤”治疗鼻衄36例,效果满意。其中大部病例为高血压合并鼻衄,虽经降压、止血及局部鼻腔填塞等方法治疗疗效不佳者,经用“止衄汤”治疗后取得了药进血止之效果。有效率达94%。其中年令最大者82岁;最小者20岁。服药1剂止血者12例,2剂血止者17例;3剂止血者5例;3剂后仍有渗血者2例,视为无效。现介绍如下:

    1990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活络效灵丹临床应用体验

    屈亚男;唐秉文;

    <正> 活络效灵丹方出近代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以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25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若为散,1剂分4次,温酒送下。张氏创制此方,原为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而设。笔者临证时用于治疗多种杂病,每获良效,兹介绍如下,以求教于同道。一、治痹证痹证系气血痹阻经脉而引起的常见病证。类现代医学之风湿证及坐骨神经痛等病。张氏宗《内经·痹论》之旨,从病因病机上概括了痹证的发生发展,笔者宗张氏所论,采用

    1990年03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升降散内科杂证治疗体会

    兰广宇;

    <正> 升降散系《寒温条辨》中方,是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笔者应用该方治疗内科杂证,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浅表性胃炎王某,男,35岁,工人,1988年11月14日来诊。3个月来腹部胀痛,伴胸膈满闷,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嗳气吞酸,纳呆,大便不畅,腹部平坦,上腹部压痛明显,肝脾未触及,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曾在某医院胃镜检查示:胃粘膜

    1990年03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中芍药的护阴功能及临床运用

    雍履平;

    <正> 清·陈念祖说:“长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存津液”三字,可谓陈氏深得仲景之要旨矣。综观《伤寒论》,全书113方,有30方用芍药,占总方27%,仅次于甘草、桂枝、大枣和生姜的用药次数。凡用芍药的方证,全在顾护津液,如敛阴、补阴、护阴、养阴、滋阴、和阴等,现结合临床运用,试述如下。一、敛阴解肌治感冒芍药在桂枝汤中配甘草酸甘化阴治荣弱,合桂、甘辛甘散邪治卫强,佐以姜、枣和荣卫,适用于太阳中风所出现的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等症状之表

    1990年03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儿增食片的药理作用

    赵学慧;陈颖莉;潘光;曲淑岩;

    <正> 小儿增食片系我院儿科临床应用多年的验方。由茯苓、陈皮、三仙、肉蔻、香附、枳壳、榔片、大黄等中药组成。现已由安图县制药厂生产[吉卫药准字(85)630043]。主治小儿厌食,食欲欠佳,偏食,面黄肌瘦,便干,食积等症。我们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药物:实验用小儿增食片由安图县制药厂提供。实验前用蒸馏水制成混悬液灌胃。动物:实验用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克,大白鼠体重68~80克或150~200克,雌雄各半,随机分组。

    1990年03期 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列腺康栓的抗炎作用

    戴苏林;魏秀德;朱进;

    <正> 前列腺康栓是根据中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通淋的治则而研制的中药复方栓剂。直肠给药用于治疗急、慢性前列腺炎、菌性及非菌性前列腺炎等疾患。我们对该药进行了抗炎作用的研究,报告如下。实验材料1.药品:前列腺康栓系课题组研制样品,空白对照用基质栓剂自制。野菊花栓系北京市第六制药厂产(880609)。角叉菜胶系辽宁省药物研究所提供。2.菌种:大肠杆菌44101~8,金黄色葡萄球

    1990年03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型志书《中国中医机构志》出版收载中医机构最完整资料最丰富

    <正> 由史宇广主编的《中国中医机构志》在建国40周年之际。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集全国各类中医机构2531个,其中管理机构149个,医疗机构2095个,教学机构98个,科研机构114个,以及各中医药杂志,报纸、出版社等机构。本志书的出版,将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建立一个重要的资料库,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中医科研、教育、医疗单位进行相互联系,开展学术交流、院际合

    1990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白山产两种桦树液成分比较研究

    李晓波;牛志多;潘宁;徐国经;严仲铠;

    <正> 桦树液为春天采集的桦树体液,呈白色,具清热解毒、止咳、利尿等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痰喘咳嗽、肾病、痛风等。桦树为桦木科桦木属植物,在长白山区分布有近10种。本文对长白山产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和枫桦(Betula Costata Trautv.)两种不同树种的树液的还原糖、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供实验样品采于长白山临江林业局金

    1990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时间医学的临床研究进展

    陈晓明;杨丽华;

    <正> 近年来,随着时间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中医时间医学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得到发掘和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它为揭示自然界与人体内在联系,用于诊治疾病,指导养生和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时间诊断学的临床应用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消长,有明显的节律性,并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又《素问·咳论》:“五脏各以其时受病”。说明人体疾病

    1990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戴思恭对丹溪学说的贡献

    杨杏林;

    <正> 一般认为,丹溪学说即指朱丹溪的著述。其实,丹溪学说中的绝大部分著作,都是由其学生根据朱丹溪生前行医的言论杂记编著而成,其中不可避免地渗入了不少其学生门人的见解。因此,严格地说,丹溪学说也包涵着相当一部分丹溪学生的学术思想,是朱丹溪和他的学生们长期共同研究的学术结晶。丹溪学说之所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其弟子中名医辈出,力倡其学,并加以发扬宏大是分不开的,戴思恭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因此,进一步开展对戴思恭学术思想的

    1990年03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眼科奇书》与《兰室秘藏》

    王应龙;赵经梅;

    <正> 《眼科奇书》为明清时代之作,撰人未明。是书论目病机着眼于风寒,治疗目病力主发散,确与一般眼科专书有异。然则这部奇书的学术渊源何在?笔者近读了《兰室秘藏·眼耳鼻门》,深悟是书与东垣的学术思想颇多联系,敢呈管见于下,敬请同道斧正。一、理论颇相似《兰室秘藏》治徐总管眼疾案中曰:“于上眼皮下出黑白翳两个,隐涩难开,两目紧缩而无疼痛,两手寸脉细紧,按之

    1990年03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伤寒明理论》串讲(十三)

    夏洪生;金东明;宫晓燕;刘宏岩;

    <正> 谵语〔原文〕伤寒谵语,何以明之?谵语者,谓呢喃而语也。又作谵,谓妄有所见而言也。此皆真气昏乱,神识不清之所致。夫心藏神而主火,病则热气归焉。伤寒,胃中热盛,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昏乱而语言多出,识昏不知所以然,遂言无次而成谵妄之语。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言差谬。有谵语者,有独语者,有狂语者,有语言不休者,有言乱者。此数者,见其热之轻重也。谵语与独语,虽间有妄错之语,若与人言有次,是热未至于极者也。经曰:独语如见鬼状,

    1990年03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虚风内动”增释

    周平龙;

    <正> 众所周知,动风病证包括内风证和外风证两大类,而“虚风内动”属内风病证。所谓“内风”,是指“病变过程中出现的风证,因其不同外虚之风,故名。”(《简明中医辞典》141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3月第1版,以下简称《辞典》)“内风”又谓“风气内动”,《辞典》释为:“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筋脉失养,出现眩晕,抽搐,昏仆及口眼喁斜,两目上视等神经系统症状。”故此,“虚风内动”与“内风”、“风气

    1990年03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病证治亦需顾护阳气

    徐宜兵;

    <正> 前人云:“存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伤阴是温病发展中的基本特点,因而护阴是治疗温病的重要法则。笔者据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认为,温病证治的同时亦需时时顾护阳气,方不致偏执一端。一、温病初期宜宣疏卫阳温病初期,邪袭肺卫,卫阳被遏,肌肤失去温养则出现恶风、恶寒等证。治宜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仔细分析药物,除银花、连翘以外,还用荆芥,豆豉,其义即为,虽温为阳邪,宜辛

    1990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禁忌证

    于长江;王阁;

    <正>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治疗分手术和非手术两种。非手术治疗为胃肠减压、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自遵义医学院发表应用复合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以来,以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几乎作为一种常规疗法实施之。随着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的宣传与疗效的推广,这种术前用大承气汤作为保守疗法的尝试性治疗也无可非议,但肠梗阻可分单纯性、绞窄性两种。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可通过中药保守治疗,部分可获得满意疗效。而绞窄性肠梗阻若投以大承气汤治疗,非但不能获得满意疗效,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为此笔者认为

    1990年03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久病宜温

    郑学农;

    <正> 大凡病之既久,由于邪气盘结,正气日耗,致使气虚瘀停,气虚痰成,气虚湿阻,原有病情更加复杂,从而干扰诊断,影响治疗。清·叶天士先生提出的久病人络说,对近代中医界影响颇大,活血化瘀法被广泛运用于内科许多疾病的各个阶段,推动了中医临床的发展,说明一个学说对病理进程的解释如果合乎客观实际,会给治疗学带来发展生机。然而任何学说只能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参变运用,却不能通赅百法。脱离了辨

    1990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附子补阳质疑

    林家坤;

    <正> 自汉张仲景创制肾气丸治虚劳腰痛、男子消渴以来,附子补阳之说不胫而走。如张元素谓其:“补下焦之阳虚”;张锡纯称其“为补助元阳之主药”;即使今人也有持“温阳补阳最力者,莫过于附子”之论者。但是,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将附子列为干姜、肉桂、蜀椒等温里药之首来看,附子与补骨脂、巴戟天等诸补阳药是确有不同之处的。笔者认为,附子辛甘大热,性燥烈而善走,

    1990年03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针灸骨伤医院简介

    <正>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针灸骨伤医院于1988年6月正式成立。她是经吉林省中医管理局批准,以长春中医学院针灸骨伤系临床教员为主体,拥有100张病床的一所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针灸骨伤专科医院,亦是吉林省唯一的一所中医针灸、骨伤、推拿实力比较雄厚的专科医院。该院包括门诊和住院部二个部分。门诊设有:针灸科、骨科、推拿科、中医内、妇科以及X光、化验、处置等医技科室,并有中西医成饮片药房;住院部分设二个疗区:

    1990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辽宁省海城市整骨医院简介

    刘明武;

    <正> 辽宁省海城市整骨医院建于1956年,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中医整骨专科医院。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病宋500张,陪护床350张,职工500人,卫技人员32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8人,主治(管)医师36人,医(护)师54人。住院部设6个疗区;门诊部设6个骨科按摩室,还有创伤急救室、内、外、妇、针灸、电诊等结合诊所。手术室设备先进,可同时开4台手术。附设500元以上医疗器械80件、其中有电视X光机2台,快速干片机2台,双人双目高倍电子显微镜等国内先进设备。年门诊量达22万人次,患者来自辽、吉、黑、河北等17个省市。还有台胞和美国友人来院就医,可谓“苏氏整骨,誉满神州,中外称赞”。

    1990年03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