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院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承包责任制

    苗洪范;相世和;文日炫;

    吉林省中医医院深化改革研讨会于1989年5月30日在辽源市召开,兹将苗洪范等同志的文章发表于下。该文对近几年我省各中医医院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各项成果及存在问题作了全面总结,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省中医医院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承包责任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9年05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毒证诊治

    任继学;南征;

    <正> 水毒症,是水肿病继续恶化的证候群,临床主要表现是高度浮肿,或无浮肿,颜面苍白或(?)白,头晕,乏力,身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鼻、齿衄血,口淡无味等。本病主要因肺气衰、脾气竭、肾气绝而成。由于湿浊壅聚,上犯肺胃,下犯肝肾,甚则肾气、心气衰竭而成。它的病位主要在肾。肾为性命之根,肾绝则命火熄,命火熄则相火不生,相火虚衰则五脏六腑功能皆衰,因而形成一种涉及全身

    1989年05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体会

    时振声;

    <正> 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中医“虚损”范畴,至尿毒症期则根据临床不同表现,可称“关格”或“水毒证”。由于各种肾脏疾病的病程经过不一,有的一开始表现为脾虚水停,甚至阳虚水泛;有的一开始表现为湿热伤阴,以致肝肾阴虚;也有单纯表现肺脾气虚、脾肾气虚或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者,但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阶段,总以气阴两虚为多见,至尿毒症期则阴阳气血俱衰,病情更

    1989年05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段英廉治疗尿毒症经验举隅

    段成功;段玉玲;

    <正> 尿毒症系以多种肾病晚期发生的严重综合症群,以慢性肾炎引起者为多,因其临床表现以水肿、少尿最为明显,故中医多以水肿辨治。先父段英廉研究本病数十年,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曾治愈数百例。他认为本病多由外邪侵袭,日久未愈,而致肾之脉络郁闭,导致气化不行,气血不得宣通,使肾失去了主水等重要功能。缠绵日久,肾之阴阳俱虚,而致他脏亦病:及脾则运化失司,乘心则神明受扰,及肺则失于宣肃,传肝则郁而不达。

    1989年05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毒症的辨证论治经验

    范国樑;

    <正> 尿毒症是今之名,水毒证是古之称,它是水肿、肾风的继发病,也是肾衰之早期综合征或谓证候群,有急、慢之别。本病之诊断,一般依据病史、临床病象及有关现代检测即可确立。正确的诊断确立后,遂据八纲辨证。本证在临床上常见类证是:阳气两伤候、气阴两伤候、风阳妄动候和血极气散候。水毒证以其急危重而危及病人的生命,多呈轻度、中度中毒症,合并症亦多。而无并发病者约

    1989年05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补益脾胃法则在妇科的应用

    黄志杰;

    <正> 脾胃学院自东垣创立以来,已广泛运用于妇科临床。笔者仅从脾胃虚弱与妇科疾病的发生及防治,略陈管见。一、脾胃虚弱是妇科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妇女以冲任为本,以血为用,有经、孕、产、乳等别于男子的生理特点。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任主胞胎而系于太阴,冲为血海而隶属阳明,脾胃与

    1989年05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证候动态变化的特点

    黄柄山;曹洪欣;

    <正> 证候是疾病某阶段本质的反映,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形式,亦为立法、选方、用药的依据。然证候并非固定不变,证候的发生发展、证与证的演变是动态的,构成证的各个要素(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症状等)亦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动态变化是证候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的存在,决定了临床上证候表现错综复杂,使

    1989年05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耀庭老中医诊籍鳞爪

    陈启石;吴孝华;

    <正> 吾父陈耀庭老中医,受业于名中医王少炎老先生,从医60余年,擅治内、妇、儿等诸疾。家父治学严谨,医术精深,临证处方深思熟虑,治疗疑难病症用药稳、准。吾曾随侍数余载,亲受其传,现爰择临证验案5则于后,虽不足以窥其全貌,亦庶可见其一斑。枕大神经痛缪某,女,46岁,1977年6月19日诊。病史:患者右枕部阵发性跳痛近4月,甚则剧烈刺痛,麻木,每天发作7~8

    1989年05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桃红四逆四金汤治疗胆石症

    李茹;

    <正> 笔者运用自拟桃红四逆四金汤治疗胆石症7例,均收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桃仁、红花、柴胡、枳实、白芍内金、郁金、大黄各10克金钱草、海金砂各30克甘草5克。临证加减: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加木香、砂仁、焦三仙;胁痛加川楝子、元胡;呕恶加竹茹、陈皮;温热偏盛加茵陈、栀子、黄芩。病案举例:崔某,女,60岁,因右胁隐痛半年,加重3天于1988年11月11日入院,住院号68466。患者既往有胆道蛔虫病史。半年来右胁痛时觉隐

    1989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定、异丙嗪穴位注射治疗呃逆15例

    刘新兵;

    <正> 重症肝炎患者有70~80%伴有呃逆。重者频繁呃逆,少则持续数小时,多则数日,影响病人进食和睡眠,进而加重病情,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试用了穴位注射安定、异丙嗪疗法,共治疗15例,取得较好效果。治疗方法取内关、足三里2穴,用2毫升注射器,抽取盐酸异丙嗪12.5毫克、安定2.5毫克,混匀后,

    1989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灭澳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78例临床观察

    张博;

    <正> 近几年来,我们首选灭澳灵治疗慢乙肝,经278例系统地临床观察,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278例中,男189例,女89例,年龄6~69岁,以20~50岁居多,占89.53%。其中慢迁肝86例(30.9%),慢活肝138例,(49.6%),肝硬化54例。(19.4%)。病程6月~21年,其中1~2年102例(36.7%),3~5年者98例(35.3%),10年以上者

    1989年05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活血化瘀法的临床体会

    刘庆山;

    <正>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治则,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日益深入。其报导多以现代医学观点探讨其机理,而对祖国医学有关血瘀的病因病机以及治则探索较少。笔者重温文献,结合临床,对瘀血与活血化瘀法加以探讨。一、气滞血瘀《内经·营卫生会篇》谓:“血之与气异名同类”,又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

    1989年05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踝部骨折整复六法初探——附60例报告

    徐国惠;

    <正> 踝部骨折比较常见,手法整复、局部外固定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笔者综合各家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踝部骨折整复六法即拉、翻、旋、压、合、伸。自1981年至1988年末整复踝部骨折计60例,复位成功率在90%以上,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计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左踝37例,右踝23例;年龄小于14岁5例,15~45岁38例,45岁以上17例。解剖分型:单踝34例(内14

    1989年05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

    吴铁;

    <正> 肾绞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本人采用维生素K_3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满意,简介如下。治疗方法:取双侧肾俞穴,皮肤常规消毒,用5毫升注射器、6号针头,吸取维生素K_3 8毫克,直刺穴位1.5~2.0厘米深,待患者有针感后,每穴缓注4毫克。治疗结果:本组10例中,疼痛停止6例,显著减轻2例,无效2例。用药后起效时间:15分

    1989年05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乙型慢活肝17例

    高德壮;

    <正> 1980年初至1988年末,笔者灵活运用中医治则,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17例,除1例2次急性发作外,余均经1年以上追访确为近期治愈,简介如下。一般情况 17例中,男9例,女8例,年龄13~43岁。初诊情况为:17例均体态壅肿肥胖、食少、纳呆;溲涩少而黄者16例,便干3例,便时溏时秘11例;面色污秽11例,

    1989年05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益心汤治疗心力衰竭27例

    刘忠斌;

    <正> 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敛阴、活血化瘀法,自拟益心汤,在治疗肺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心衰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27例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20~68岁,平均44岁。其中肺心病心衰Ⅰ~Ⅳ度15例,风心病Ⅰ~Ⅳ度心衰8例,心肌病扩张型2例,梗阻型1例,均为Ⅱ度心衰,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衰Ⅱ

    1989年05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辨证治疗崩漏63例

    李宝玉;李景河;

    <正> 十多年来,我们治疗崩漏63例,效果满意。我们认为,治疗崩漏,辨证准确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兹简介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3例,年龄19~42岁,以24~35岁居多,并多为已婚生育多胎的妇女。病程25天~6个月,以1~4个月者居多。经西医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炎者28例,附件炎者21例,盆腔炎合并附件肿块者1例,子宫后位粘连1例。血常规检查均未见严重贫血。

    1989年05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栓汤治疗脑血栓形成35例

    董守田;

    <正> 从1964年至1988年,笔者应用自拟消栓汤治疗脑血栓形成,效果满意,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40~50岁9例,51~60岁17例,61~70岁7例,71岁以上2例,均经明确诊断为脑血栓形成。治疗方法应用自拟消栓汤加减。消栓汤组成;黄芪、地龙、当归、桃仁、红花、甘草、赤芍、川牛膝

    1989年05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肾纳气法治疗奔豚气

    马景菲;

    <正> 传统治疗奔豚气,多遵理气降逆法,但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本病发生的关键在于命门火衰,元阳不足,阴寒内生,复加七情内伤、惊恐所致。因此,临症每用温肾纳气法取效。试举1例。徐某,女,39岁,1982年12月初诊。人流后10天在家休息,因受惊恐而自觉有冷气发自小腹上冲胸喉,心下满闷,呼吸急促紧迫,心情烦躁,

    1989年05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古籍珍本丛刊

    <正> 《脉经》言:六脉和缓滑大,主血有余,而经下微少,故知孕。儿大能饮,自止,不得作漏胎治。此经行如常,但略少耳。乃母气壮实,荫胎有余而溢也。若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则漏尽胎死。其因有四:一火盛迫血妄行,一郁怒气逆动血,一损触胞宫受伤,一脾肾气虚下陷,命门不固。凡此气热者,防风黄芩丸;血热者,加味逍遥散;火微者,凉胎饮,甚则保阴、子芩、徙薪等。肝火,柴胡清肝散;脾火,加味归脾汤。气逆血动暴至者,保阴煎;气滞胀满者,四七、二陈加川芎。顿

    1989年05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痰饮学说的渊源及发展概况

    张奇男;徐慎彦;

    <正> 痰饮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痰饮做为一个病证又做为一种病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题目,因此,了解痰饮学说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痰饮学说起源阶段痰饮学说启始于《内经》,该书虽无“痰饮”一词,但有“水饮”、“积饮”的记载,实际是指痰饮。后汉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首创痰饮病名,所著《金匮要略》专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

    1989年05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疬瘰107例

    郭仁旭;

    <正> 笔者应用自拟方药“白头翁消核汤”及祖传秘方,治疗瘰疬107例,收效显著,简介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7例,男47例,女60例,年龄2~44岁,病程1~27年。其中98例经结核菌培养、活检确诊,63例全身淋巴结肿大,39例瘰疠溃破,5例瘘管形成(颈部皮下及耳前)。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以下述方药辨证施治。 (1)白头翁消核汤:白头翁100克党参12

    1989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脑痛治验

    顾丕荣;汤叔良;

    <正> 黄某,男,23岁,干部,1988年5月6日初诊。后脑痛已延10月余,CT检查未见病变,脑电图提示轻度异常,所服方药迄无效验,纳便尚调,惟劳则耳鸣,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微尺弱。夫脾为髓海,下根于肾,由于肾精亏耗,阴精不能上承于脑,以致虚风袭隙,不荣而痛。当上病取下,拟补益肾精,充养髓海,佐之清上蠲痛。

    1989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秃发治验

    王淳;

    <正> 白某,男,13岁,初中2年级学生,1984年3月29日初诊。患者在3个月前出现脱发,始则呈小块脱落,如俗称之“鬼剃头”,继之大片脱退,百日内全部脱尽。头皮光亮,抚之柔软光滑。为避人戏谑,上下课均戴帽。精神痛苦,羞涩不语。曾多方用药罔效。伴头晕少寐,腰膝乏力,口干厌食,大便略干,舌红苔少,脉象细数。患者平素求知心切,苦读劳神,致日久伤及心脾肾气。综合脉证,

    1989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运用下法治疗中风病的点滴体会

    毕波;王淑霞;

    <正> 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百余例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多数患者均有大便秘结不通,舌质红绛,苔黄或黑等表现。在此阶段,应用常法治疗,证状改善缓慢,若配以下法,其效果迥然有别。现举验案加以说明,供同道参考。案一:胡某某,女,48岁,于1988年10月13日入院,住院号:6610。患者因昏

    1989年05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赵正东;侯艳波;

    <正>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血证范畴,西医对此尚无满意疗效。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对18例门诊病人均采用中药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18例均为门诊治疗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13~18岁者13例,21~30岁者2例,45~50岁者3例;伴肾损害者8例。辨证分型

    1989年05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马长俊;马春德;

    <正> 小柴胡汤系《伤寒论》中治疗少阳半表半里证的主方。余在长期地临床医疗实践中,根据病情辨证,无论是外感还是杂病,凡符合小柴胡汤证者均投以小柴胡汤加减治之,往往取效显著。现简介几例如下,有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指正。例一、病毒性感冒王某某,男,32岁,1982年1月6日住院。头痛,恶寒发热1周余。初起头痛项强,恶寒发热,体温39.3℃,全身关节疼痛,身无汗。曾肌

    1989年05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参归脾汤加减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

    张金兰;

    <正> 在地方医院学习期间用人参归脾汤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下简称PNH)2例,报告如下: 任某某,女,25岁,某县工人。因间断头晕乏力,尿色发红3年,加重2月余,于1987年6月入院。病始于入院前3年劳累后自觉头晕乏力,晨起后尿色发红在县医院住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间断输血及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本次入院前2月头晕乏力,恶心纳差,腰痛明显加重,尿色如茶。故来上级

    1989年05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黄理虚功效之研究

    王传军;

    <正> 近年来不少资料表明,大黄具有理虚之功,可健脾胃、保胎及抗衰延年。本文即从这一角度,结合有关资料加以论述。 (一)健脾胃一般认为大黄大苦大寒,用之不当可苦寒犯胃,然小量大黄可作缝脾胃药。有人曾用大黄治疗消化系统癌瘤,认为无论是中、晚期患者,尽管体质较虚对在出现呕噎、梗塞、疼痛、出血、黄疸等证时,即可应用大黄或大黄的复方制剂来辨证施治。大黄常用量为10~20克,煎服法可因人因证而异,药后有的病例病情好

    1989年05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党参多糖的抗缺氧作用

    李伟;曲淑岩;梁春华;陈颖莉;

    <正> 党参多糖系桔梗科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根中分离的多糖,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报告党参多糖的抗缺氧作用。实验材料党参多糖:系本所植化室提供,实验前均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腹腔注射给药。小鼠:由本所动物室供应,体重18~24克。雌雄均用。实验方法和结果

    1989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党参多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孙玉;李伟;孙英莲;曲淑岩;

    <正> 党参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t)的根,其水提液成分的药理作用对中枢抑制的结果已有报道。本文报告党参多糖的中枢抑制作用。材料药物:党参多糖,由本院植化研究室提供,实验时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克,大白鼠95~105克之间,雌雄均用,由本院动物室提供。方法与结果一、对小白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1989年05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

    石志超;杨丽华;陈晓明;

    <正>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临床上多种病证发展的重危阶段,每可危及患者生命。祖国医学对心衰的临床救急及辨证论治有着极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试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一、辨证选方用药临床辨治心衰,首先必须详慎审清是阳衰、阴衰或阴阳俱损,然后察其病位,定其病性,辨识气血、经络、营卫,判明内外二因,发病季节,审其病机,立其法则,选方用药。任氏将心衰

    1989年05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明理论》串讲(九)

    夏洪生;刘宏岩;金东明;宫晓燕;

    <正> 衄血 [原文] 伤寒衄血,何以明之?鼻中出血者是也。杂病衄者,责热在里;伤寒衄者,责热在表。何以言之?《病源》曰:心主血,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血得热则散,随气上从鼻中出,则为衄。是杂病者,责在里热也。经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宜麻黄汤。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小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

    1989年05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百合病论治之我见

    林家坤;

    <正> 百合病是一种以精神恍惚不定,语言、行动、饮食和感觉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自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小提出采用百合地黄汤为主治疗后,世人多谓百合病是由心肺阴虚内热所致。其实,从《金匮要略》治疗百合病原则来看:“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是说百合病见于阴者,多属阳虚,法当温补其阳;见于阳者,多属阴虚,法当滋润其阴,总

    1989年05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治病宜重胃气

    金润和;

    <正> 所谓胃气,即水谷之精气。清气、元气、营气、卫气、谷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名(赵献可·医贯)。人秉先天父母之精血以生,既生之后,全赖后天之胃气,诚可谓不离须臾。其气氤氲磅礴,内而脏腑,外而官骸,无不赖其营养,滋其化育。而其气,乃无形无体,隐微难窥,迥不若四肢五官之历历可见者,故人恒忽之。人之胃气充足,则抵抗力强,百病不生(内经;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之意)。胃气衰微,则抵

    1989年05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反作”杂谈

    盖国忠;

    <正> 中医历来重视气化学说,主张太过、不及、平气三端说。然而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整体,单以太过、不及概括人体之一切病理,似乎欠妥。盖人体之阴阳,本乎气血,“气血冲和,百病不生”。反之,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其生有太过者实,不及者虚;亦有不虚不实的反作之疾。其一,人的生理功能是多元调节的综合,即中医气化的外在表现是也。这些多元系统间的关系是互相作用,协调而统一的。临床上有局部轻疾而整体无病之记,如肝病初起,伤肝不

    1989年05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实功外科学术思想探微

    谭成邦;

    <正> 陈实功,字毓仁,又字若虚(公元1555—1636),江苏南通人,曾悉心专攻外科40余年,并积一生之丰富临床经验,搜集明以前的外科有效方药,著成《外科正宗》4卷。此书细载病名,各附治法,后列治验和方药,条理清晰,内容完备,其论述外科诸疾颇为全面,注重内、外治法,善用托、补之法治肿疡,强调早期手术等等。前人对此有“列证最详,论治最精”的评价。以至在学术上自成学派,独树一帜,造诣高

    1989年05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析皇甫谧名垂中国医学史的原因

    聂菁葆;

    <正> 皇甫谧,晋代著名学者,所撰《针灸甲乙经》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对针灸学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然而其编著者皇甫谧并非专门的医药学家,考有关文献记载,没有发现他曾从事过中医临床包括针灸学临床实践,而是以历史学、文学名重当时的。《晋书·皇甫谧传》载:“谧所著诗、赋、

    1989年05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忍一分饥 耐一分寒

    冯晓纯;

    <正> 元代儿科名家曾世荣在《治幼新书》中指出:“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此乃曾氏从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出发,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所总结出的幼儿养生规律,意即小儿如欲常年不发病,就要饮食有节,寒暖适宜,不宜过饥过饱,过冷过热。目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独生子女往往娇生惯养,由于过饱过热所引起的疾病(如:积

    1989年05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公主岭市医院简介

    <正> 公主岭市中医院位于公主岭市河南东正阳街37号,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全院设有内、外、妇、儿、针灸、按摩、肛肠、美容、皮肤等9个医技科室,疗区床位60张,现有职工141人,其

    1989年05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发展中的浑江市中医院

    <正> 浑江市中医院,位于浑江市浑江大街43号。该院始建于1978年,1980年正式成立开诊。该院系全民所有制单位,直属市卫生局领导,院长:郭崇民,副院长:王心春。书记:曹幻萍。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8平方米。医院共有职工111人,业务人员84人,行政干部10人。医生3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

    1989年05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