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刘敏如(成都中医学院教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是渐进性痛经。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血瘀证。笔者认为,本病症涉及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症瘕等多个病种,病机复杂,仅单纯从血瘀论治是不足的,还当根据中医病机进行综合治疗。笔者体会:1.确定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后,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守法不守方,但用方相对稳定,同时,于
1989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慧珍;
<正> 闭经一病,其因不外虚、实两端。虚者经源匮芝,血海不泻,无余可下;实者胞脉壅塞,冲任阻滞,血海不满不溢。临床常见因肾虚、脾虚、血虚、虚热、血寒(包括虚寒、实寒)、气滞血瘀、痰湿等而导致本病。除实寒、气滞外,其他证型多与肾虚有关。脾气虚弱者,常因肾阳不足,火不暖土,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或脾虚先天失养,肾虚精亏而致经闭;血虚者,肾失濡养,肾
1989年04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天植;
<正> 吴鞠通说:“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气”(《温病条辨》),此言强调了调气在水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盖人以水谷为本,水入于胃,经脏腑的功能活动,以分清别浊。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清中之清者,由肺输至皮毛腠理,清中之浊者,再由三焦决渎下行以达于肾及膀胱;浊中之清者,由三焦气化上升至肺,浊中之浊
1989年0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继松;田爱华;承选生;承荷清;
<正> 清离定巽法出自《时病论》,为清代名医雷少逸所拟。方由连翘、竹叶、细生地、元参、甘菊花、冬桑叶、钩藤、宣木瓜所组成。功能清火滋阴,定风止痉。原本主治昏倒抽搐,热极生风之证,然承老临证数十年,将此法广泛用治多种病证,疗效昭彰。现择验案数则,介绍于下。一、舌麻颤动
1989年04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云;
<正> 我院前院长、南通地区名老中医杨锦明,年近七旬,行医50载,擅治内科杂病,兼通外妇。本人随其侍诊多年,收益匪浅,今录其验案二则,以飨读者。一、头痛案石××,男,43岁,农民。1987年4月3日初诊,患者因农忙劳累,又兼恼怒,以致头部胀痛,偏在两侧,时发时止,已
1989年04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鹏翔;高鹏武;高慧儒;
<正> 先父高升三(1919~1974),原白求恩医科大学老中医。临床上擅长内科急症、杂病及妇科;善驭反治法;用寒凉药得心应手,用温热药亦颇精当。在中医理论方面独有建树,所留遗墨甚伙,今选其医话三则,略加整理,介绍如下: 崩漏反治“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临床上是
1989年04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燊;姜永春;徐德新;
<正> 脑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中医医疗方法较多,疗效颇著,但用丹药治疗本病报导者鲜矣。我们自1974年以来,运用自制红丹治疗本病37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71例,均为明确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68例,女性10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8岁,以50~60岁居多。病程1天~6年,其中30天以内最多。有高血压病史203
1989年04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春生;
<正> 笔者自1984年至1987年,用蛇蝎蜈蚣散治疗中风47例,效果满意,现结合临床资料,谈谈本人治疗中风的点滴体会。一般资料本组47例,均为第一次发病的中风患者(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40~50岁8例,51~80岁37例,平均年龄57岁。治疗方法
1989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戴景春;刘庆山;康连智;
<正> 我院自开展中医药治疗急症以来,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为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部分患者配合应用清开灵注射液静滴,对72例缺血性中风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一定疗效,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中,男53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最大为84岁,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40岁以上者为69例。本组发病多有诱
1989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淑兰;
<正>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由于小儿服用煎剂有困难,所以我们试图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现将我们自1987年1月~1988年10月采用针灸疗法辨证治疗小儿泄泻32例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请同道釜正。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例,女例;年龄3个月~5岁,其中3个月至2岁占80%;病程最短2天,最长1.5个月,疗程2~8天。
1989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路;李卓明;钟理;胡妍;
<正> 多年来,我们运用胡黎生主任医师的传统手法及屈肘联合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满意,现将近年治疗的50例摘要报告如下。方法一、手法整复 1.拔伸牵引纠正重叠成角旋转移位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一助手双手推患肢上臂,另一助手握住前臂及腕部,沿上臂纵轴拔伸牵引,同时做前臂旋转。待筋肉挛缩松弛后,重叠、成角移位多可得以矫正,旋转移位也得以较大改善,达
1989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秀敏;王阁;
<正> 1985年6月~1988年12月,余以疏肝理气法为主,辨证治疗胃炎或胃窦炎合并幽门不全梗阻患者5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18例,女38例。年龄20~30岁8例,31~40岁18例,40岁以上者30例。胃炎合并幽门不全梗阻者17例,胃窦炎合并幽门不全梗阻者39例。病程1周以上者24例,3个月以上者17例,6个月以上者15例。
1989年04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素兰;刘丹;
<正>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或腰部出现疼痛、甚至剧痛难忍。笔者辨证治疗痛经52例,效果满意,报导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2例,年龄17岁~35岁。其中未婚32例,已婚30例,病程6个月~3年。按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型26例,寒湿凝滞型17例,气血虚弱型5例,肝肾亏损型4例。
1989年04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喜庭;陈雯;邹艳;刘慧颖;
<正> 肾盂肾炎属中医淋证,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我们中西医结合疗区自1986年9月~1988年10月收治了大量肾盂肾炎患者,其中按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者70例,经用八正散为主治疗,效果很好,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0例,均为女性,未婚16例,已
1989年0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磊;
<正> 因寒邪侵袭、阳气衰弱而致的腹部瘀痛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笔者受《素问·举痛论篇》“脉寒……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的
1989年04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云;
<正> 癔症失语,属祖国医学之失音范畴。本病大多起病急骤,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素问·论》有“脉肝鹜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已”,《灵枢·忧惠无音篇》也有“人之卒然忧恚而无音”的记载。《仁斋直指方》更有“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的论述,从脏腑经络整体观点上指出失语不仅与会厌、悬雍有关,更与心、肺、肾三脏及情志因素关系密
1989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脾,升阳收阴而已。要之,五脏皆能受病,神伤则血无所主,气伤则血无所从,意伤则不能统摄,魂伤则不能畜藏,志伤则不能封蛰。脏气所伤,血皆失守也。凡血淋秽臭,脉滑者多火;腥臭清寒,脉细者多寒。其浓而多者血盛,淡而少者血衰。淡白者气虚挟痰水,色紫者气热兼风,紫赤鲜红,浓而成片成条者,内热新血妄行也。紫而兼黑,或散或薄,沉黑色败者,真气虚寒,甚则如屋漏腐酱豆汁,皆紫黑变败之象。肝脾
1989年04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涂序俭;
<正> 我们采取以穴位注射当归液为主的综合疗法,对38例大脑发育不全患者进行了完整系统的治疗观察,摘要报告如下。治疗方法:采用穴位注射3%或5%当归液。取穴:大椎(哑门)、心俞、肾俞、阳陵泉、胆俞、脾俞、肝俞、命门。每个穴位注射0.5~1.0毫升,1日1次,以10~20次为1疗程,休息2~3周后,可重复进行。同时配合耳针,取穴为心点、
1989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汤淳康;
<正> 体虚顽咳寨胡女,77岁,1983年11月19日诊。反复咳嗽18年,住院治疗数次,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经我院某药师邀余出诊。咳嗽久治不愈,痰白而粘,腹痛胀,纳食很少,每日约1~2两粮,口干不欲饮水,大便干难少,7~8天一行,尿频不痛。常自汗畏风,耳鸣,夜难入寐,身痛,四肢常转筋。消瘦,两目
1989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干臣;戴思全;
<正> 笔者应用河南省名老中医戴鑑周先生祖传内服效应丸、外敷消痞膏秘验方,治疗外痈(蜂窝组织炎、脓肿、无名肿毒),效果十分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50例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3~69岁,以15~52岁居多。发病部位在四肢者82例,面颊部10例,头部5例,躯干部位53例。药物组成、制法及用法效应丸:金银花30克花粉30克当归20克
1989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振川;
<正> 李某,男,28岁,已婚,1986年3月3日初诊。半年前新婚后即阴器痿弱不举,房室不能,且伴早泄,以致夫妻感情失和,精神忧虑烦躁,盗汗,便干,溲微黄。既往健康,无手淫史。查外生殖器无异常,舌淡苔白,边有齿印,脉沉弦,尺部弱。病系阳萎,证属肾阴不足,命门火衰,肝气郁结。治宜滋肾固精,壮阳兴欲,疏肝解郁。方用滋阴壮阳汤(自拟方)
1989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喜之;
<正> 患者李某某,女,38岁,工人,病案号:70738。因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伴双上肢无力4年,于1988年2月24日入我科。4年前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并有沉重感,3天后出现双下肢瘫痪,双上肢抬举无力,不能自主运动,生活不能自理,且肌肉有跳动或过电感。曾在当地医院确诊为“神经根炎”,并用激素及能量合剂治疗,效果不显。
1989年04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丽华;李磊;
<正> 我科自1988年开始使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脑梗塞后遗证、风湿、骨质增生、神经衰弱、股骨头坏死、肿瘤、腹泻等以局部疼痛、麻木及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35例,均收致满意疗效。使用方法:首先接通电源,预热5~10分钟,治疗时辐射部位一般只用一个辐射头,上、下午各1次,每次30分钟。若病变范围较广,也可同时应用2~4个辐射头(双头、多头治疗器)治疗。
1989年04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尽晖;
<正> 静脉输液中常遇到的问题是,由于药物浓度过高,输液时间过久或由于刺激性强的药物漏至血管周围,而常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乃至造成静脉通道受阻,甚者也可引起干性坏死。不仅影响疗效,更重要的是给病人增加痛苦,用常规的热敷或利凡诺尔外敷效果不理想。对此,我们根据中医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原理,筛选中药自拟治疗静脉炎之方。自1985年以来先后接治36例患
1989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云;姜萍虹;
<正> 笔者采用按压耳呃逆穴的方法,治疗呃逆患者37例,疗效满意,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穴位位置:耳呃逆穴位于耳轮脚消失处,胃穴向前伸展即是。操作方法:取单侧或双侧穴位,用火柴棍或大头针钝头,由轻至重按压,按压强度以患者有
1989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庾桂林;高淑清;
<正> 夜尿症是一种功能性膀胱疾患,多发生于儿童。由于多年不愈,致使患儿身体虚弱,神色憔悴,影响健康。自1986年8月~1988年8月,笔者对60例夜尿症患儿进行了针灸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针剌方法及治疗结果报导如下。临床资料
1989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胜利;
<正>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方由葶苈子、大枣组成,功具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为泻肺峻剂。用于治疗肺痈及支饮。近年来,笔者临床以本方配伍它方治疗多种肺、心疾病,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 (一)支气管哮喘陈某某,男,35岁,1983年12月20日入院。支气管哮喘病史20年,每在寒冷季节时发作。近6天来哮喘复作,经用青、链霉素、氨茶碱、地
1989年04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姚公树;
<正> 萆解化毒汤出自《疡科心得集》,由萆薢、当归尾、丹皮、牛膝、防己、木瓜、薏苡仁、秦艽等药组成,用治下部红肿热痛之外痈。笔者运用此方治疗下肢静脉炎、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下肢痹痛、下肢淋巴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脚气感染等都取得满意疗效,今拾摭数则如下:
1989年04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国振;
<正>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历代本草和医书大都认为人参为大补元气之药,而对人参具有祛瘀血作用却很少有过记载。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的研究和中医老年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人参具有较强的祛瘀血作用。本文拟定就人参祛瘀作用作一理论上的探讨。
1989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宫海民;
<正> 醋制是中药传统炮制方法之一。此法的应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如《五十二病方》中就已记载用醋浸泡、兑服、醋蒸、醋煮、醋淬等方法。在漫长的中药炮制发展过程中,醋制法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提高,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本文试从中药配伍关系的角度出发,依据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中药醋制法作一探讨。首先看一下历代医药学家的观点。《本草纲目》中与醋制有关的论述较多,如莪术条:“以醋炒或醋煮入药……引入血分也”;又芜花条:“以好
1989年04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司在和;
<正> 狼毒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性味辛苦、有毒。功可逐水祛痰、破积杀虫。主治水肿腹胀、痰饮、食积、虫积、心腹疼痛以及皮肤疥癣等类疾病。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将其制成数种剂型外用,治疗皮肤病,经临床验证后,效果较佳,介绍于下: 1.瘙痒性皮肤病用本品煎水外
1989年04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仲崇林;姜瑞芝;王兆华;金玉莲;李海日;
<正> 我院中药所制剂室以蝮蛇(Agkistron Halys)为原料生产的蝮蛇注射液,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刺激物质代谢以及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肺结核、慢性骨髓炎及支气管哮喘等症。前报(中草药通讯(1):37,1975)报告了蝮蛇挥发油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本文报告从蝮蛇注射液分离鉴定有效成分多胺的方
1989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红;宋丽晶;沙树伟;霍玉书;张培茵;
<正> 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 L),又称夜来香(Evening primroses)。在本世纪30年代发现月见草油中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r-亚麻酸,也是至今发现的唯一含有大量的r-亚麻酸植物。而以月见草为起始原料得到前体,可生物合成前列腺素E_1(PGE)。前列腺素从发现至今已有50余年,现已知它几乎存在于
1989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勇;
<正> 肋软骨炎通称为泰齐(Tietze)综合征,又称为肋软骨疼痛性非化脓性肿胀或胸软骨痛,是临床常见病。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常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近几年来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诊断本病属于中医胸肋骨痹, 瘀血,胁痛,筋结,痰核,流注的范畴。临床表现为:①局部隆起肿胀;②局部压痛或触痛;③
1989年04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洪生;宫晓燕;刘宏岩;金东明;
<正> 烦躁【原文】伤寒烦躁,何以明之?烦为扰忧而烦,躁为愤躁之躁。合而言之,烦躁为热也。析而分之,烦也躁也,有阴阳之别焉。烦,阳也;躁,阴也。烦为热之轻者,躁为热之甚者。经有烦疼、烦满、烦渴、虚烦,皆以烦为热也。有不烦而燥者,为怫怫然便作躁闷,此为阴盛格阳也。虽大躁欲于泥入中卧,但欲饮水不得入口者是也。所谓烦
1989年04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霞;
<正> 内生“五邪”是五版教材病机中的内容。五版教材把四版教材列入病因一章的内风证、内寒证、内湿证、内燥证、内热证移入病机一章,冠名为内生“五邪”,并解释为:“所谓内生五邪并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这一解释还是很严谨、很全面的。但对内生“五邪”这一概念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无论是中医的经典论著,
1989年04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丰;
<正> 一、炭药的沿革变迁炭药的最早记载是《五十二病方》,有“燔左角发”(即今血余炭),功效未知。汉《金匮要略方论》载枳实、乱发、王不留、蒴藋细叶、桑根皮、绯帛、猪骨等烧灰,用于治疗产后腹痛、小便不利、金疮及食物中毒等症。炭药炮制主要针对质地坚实、不易煎出、不易粉碎的药物,方法是烧、熬、燔、火化等。唐《备急千金方》始有鹿角“烧成炭”的炭
1989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家道;
<正> 《金匮·水气篇》第22条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其“脉浮不渴”,后世医家多认为有误。如尤氏在《金匮要略心典》中就校勘“脉浮而渴”,统编教材也作口渴解释。对此,谈点粗浅看法。《内经·评热论》云:“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病名风水。”《金匮·水气篇》第四条又云;“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
1989年04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树槐;
<正> 《温病条辨》一书,为明代淮阴吴鞠通所著书中继承了《内经》、《伤寒论》的学说思想,师承了叶天士的温病学说,并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全书以三焦辨证为纲,概括了温病的发生、传变、转归的规律,系统地论述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书中载方198首,临床疗效卓著,对方剂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溯源灵素问道长沙温病,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论述。《内经》不仅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等方面的内
1989年04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正> 通化市中医院始建于1955年2月。现占地面积2097平方米,建筑面积4612平方米。现有职工246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0名。该院技术力量较强,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主管、药、技)医师41名,医(药)师45名,医士、护士54人。该院设有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推拿、皮肤、肛肠、骨伤、五官、口腔、急诊等临床科室。医疗设备总值31.3万元,大型设备价值万元以
1989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为深化卫生改革,增强中医医院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保证医院改革正确方向,吉林省中医管理局于今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辽源市召开了吉林省中医医院深化改革研讨会。各市地州卫生局分管中医工作的同志,各中医医疗机构的负责同志共计85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省卫生厅副厅长鲁安平同志作了深化卫生改革、推动中医医院发展的重要讲话。长春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任继学教授就如何在改革中发挥中医优势,坚持突出
1989年04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