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心智;阎洪臣;
<正> 《内经》云:“乘年之衰,失时之和,逢月之空”,“是谓三虚”,“得三虚者,其死暴疾”,“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命曰三实”,“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月亮圆缺影响人体的
1987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霞珍;程士德;
<正> 生命节律,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周期性变化的节奏和规律。《内经》对生命节律的认识,依据于“天人一体”的主导思想,强调“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由此将脏腑功能活动与自然四时阴阳消长同步的有机特性,形成了以
1987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韩文;
<正> 《古今医案按》云:“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说明舌诊是最为可凭的辨证依据。舌诊包括舌质和舌苔两部分,它们各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着疾病内在的病理变化。
1987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傅国治;郝洪江;王瑞荣;
<正> 胃脘痛例1 李××,女,42岁,工人,1981年11月15日初诊,病志号811。该患胃脘痛半年余。初时腹泻,继之脘腹胀痛。其痛绵绵无定时,伴嗳气、呃逆。无泛酸,口淡纳减,脉滑细,舌苔白腻,舌质红。此湿蕴中焦,脾
1987年06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锦善;
<正> 王伯岳先生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全国中医学会儿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著名老中医,三代业医,学验俱丰,造诣精深。笔者曾从师王老,兹将老师的口传身授及自己的学习体会择要介绍如下:
1987年06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恒才;
<正> 慢性肾功衰竭,在祖国医学古典医籍中并无明确记载,按其症状似与关格、癃闭、肾风等证有关。其病多为湿毒壅塞三焦,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得下降而致。目前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由于大量的氮质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临床首先表
1987年06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淑杰;沙铁英;
<正> 我们自1977年以来运用中药祛风利湿的原则,自拟处方,对48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历48例,男32例,女16例,其中急性肾
1987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广里;
<正>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疗效,现将100例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一般资料100例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最小6岁,最
1987年06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履秋;
<正> 肺炎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中药或中药为主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我对本病的治疗略有一得,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一、应凉散清宣,勿轻施苦寒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高热、咳嗽、气急、胸
1987年06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瑞芝;
<正> 肺炎在祖国医学记载中属温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内有蕴热、外受温邪、内外合邪而致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应用宣肺化痰、清热解毒和益阴生津法治疗效果显著。笔者辨证治疗38例小儿肺炎,痊愈35例,好转3例,全
1987年06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国良;
<正>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笔者用补气行气活血宁心法,选择心电图确诊为冠心病者39例观察治疗,对于临床症状的减轻和心电图的改善均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特小结如下。一般资料39例均为住院及家庭病床患者,男27例,女12
1987年06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翟锋;
<正> 1986年初以来,我们用耳穴压豆法(简称耳压法)和耳压配中药治疗胆石症,采用单盲法随机分组,临床对照观察70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经 B 型超声或胆囊造影确诊为胆石
1987年06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连金;孙志华;
<正> 我们对23例男性不育症进行辨证治疗,效果满意,介绍如下。一般资料23例均为夫妻同居的青壮年男子,未采用避孕措施,2年妻子未孕,女方经妇科检查无异常者。
1987年06期 1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兴歧;
<正> 十几年来,笔者用自拟“止血安宫汤”治疗经漏113例,收到较显著的效果,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13例中,13~20岁13例,21~30岁29例,31~40岁35例,41~50岁33例,50岁以上者3例。
1987年06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经安;
<正> 侧柏酊治疗脂溢性脱发取新鲜侧柏叶洗净装瓶浸于75%酒精中浸泡7天。用法:取一小块纱布蘸取侧柏酊在毛发脱落区反复涂擦,每次3~5分钟,每日3次。一般治疗30天均可有新发生长。
1987年06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秀云;张淑清;
<正> 慢性盆腔炎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祖国医学一般分湿热瘀结和寒凝气滞两型辨证论治。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中成药盆腔炎Ⅰ号、Ⅱ号,分别用于两种不同类型,收到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987年06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理;胡妍;赵路;李卓明;刘秀芳;胡黎生;孙业;
<正> 尺骨鹰嘴骨折临床常见,在治疗上一般复位较易,但多不稳定,故常需切开复位内固定。多年来,我们应用骨科名医胡黎生主任医师祖传的“屈肘联合夹板”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收到了理想的疗效。兹将近年来治愈尺骨鹰嘴骨折30例材料,报道如下。
1987年06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阎喜久;
<正>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或粘膜出血,常伴有腹痛、关节肿痛,或肾脏损害,血小板计数和血液凝固机能正常。近年来,我们采用槐花散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获得比较满意的疗
1987年06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康立君;
<正> 股骨颈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治疗较为困难,笔者应用孟和教授研究发明的力臂式骨折固定器治疗股骨颈骨折20例,效果很好,兹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此手术可在放射线科 x 光机下进行,经透视认
1987年06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淑荣;王欣;张坚石;
<正> 王××,女,32岁,已婚,农民,住院号57732,该患于入院前40天因劳动中淋雨涉水后恶寒发热,在当地治疗,服解热镇痛药恶寒消失,但汗出热不解,体温在38℃~40℃之间。先后在两家医院肌注青霉素、静点红霉素各12天,高热仍不退,
1987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增贵;
<正> 笔者用自拟黄芪公英汤治疗经久不愈的虚性疮疡,疗效甚捷。现将治疗56例,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56例中,男47例,女9例;年龄20~59岁。均为经各种抗生素治疗无
1987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淑湘;
<正> 近年来,我用针刺透穴拉针法,加用闪火法拔罐治疗口眼(口呙)斜107例,效果较好,兹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07例中,男76例,女31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1岁,多数为20~46岁男性患者。
1987年06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佟秀兰;
<正> 1982年~1983年间,笔者应用六一散(滑石粉6克甘草粉1克)加味治疗新生儿腹泻150例,有效率为96.6%,兹介绍如下。辨证论治1.外感型:腹泻频作,1日数次,尿黄量少,
1987年06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曲海瀛;
<正> 笔者自拟“地龙丹参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脑血栓形成)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32例中,男24例,女8例,年龄40~50岁5例,51~60岁19例,61~70岁8例。病程7~15天6
1987年06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勇;
<正> 笔者运用整容汤加减治疗面瘫20例,1例好转,19例痊愈,疗效甚佳,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20例中,男15例,女5例,20岁以下1例,21~45岁15例,46~60岁3例,61岁以上1例。病程
1987年06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笑仙;
<正> 一、先兆流产案刘××,26岁,永吉县鞋厂工人,1973年6月16日初诊。妊娠5个月,下腹痛1天,曾有流产病史。上午开始腰酸腹痛,午后加剧,展转不安,汗出淋漓,自觉胎儿欲出感。经妇产科医生检查:孕妇
1987年06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德喜;
<正> 百合病首载于《金匮要略》,对百合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及治疗,仲景和古代医家论述甚详。如仲景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
1987年06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长津;
<正> 《傅青主女科》中完带汤为治疗妇人脾虚、肝郁、带下病的要方。方由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组成。本方具有大补脾胃、化湿、理气、舒肝之作用。笔者谨守异病同治的原
1987年06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久田;
<正> 枳实消痞汤,是金元四大家脾胃派代表李东垣所创,又名失笑丸,是清热破结、和胃除痞、消补兼顾的有效方剂。本方由人参、土白术、白茯苓、炙甘草、炒麦芽、半夏曲、厚朴、干姜、黄连等十味组成。四君子坐镇中州,健脾除湿;干姜、黄连为除痞之要
1987年06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明亚;
<正>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厚朴,通草、竹叶、滑石及半夏组成。功能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笔者临床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湿热证,均获满意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1987年06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绍恩;张绍灵;
<正> (四)脾不统血证候【诊断根据】主证:1.便血、尿血、齿衄、肌衄,月经不调,崩漏等出血性疾病。2.神疲乏力,少气懒言。3.舌淡苔白。4.脉细弱。兼证:1.食少,便溏。2.面白无华。
1987年06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景白;
<正> 月经期手足起泡奇痒症,实为罕见而且临床少有报道,教材中亦无记载。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曾诊治两例此病,效果满意,现仅举一例介绍如下:患者:侯秀英,女,30岁,家务,住址:
1987年06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明山;田华;
<正> 百日咳,中医亦称“顿咳”为临床较常见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笔者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本病50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针刺方法取穴:四缝穴。刺法:患儿取坐位,仰
1987年06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干中;
<正> 在传统的中医学中,虽然没有神经系统这个名词,但描述了许多有关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症状。因此,许多中药也会相应地具有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随着现代药理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老一辈药理学家对中药的神经药理作用在30年代就开展了研究。新
1987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弥升堂;徐丽君;李连祥;
<正> 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人参茎叶具有类似人参的广泛生理作用。为综合利用人参资源,国内已有人参茎叶皂甙及其多种制剂,但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控制质量方法。因此研究其定量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用于含量测定的有重量法、薄层—光密度
1987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焕荣;段育华;李居林;赵志;徐亚娟;
<正> 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nigrum.L.)干燥根茎,具有催吐和杀虫作用。本草和中药大辞典记载根茎入药,但目前辽、吉、甘、陕、晋、鲁等省份以茎叶和全草入药,造成混乱现象。我们进行人参与藜芦配伍药理研究时,发现其
1987年06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常兆生;庄书城;孙炳南;
<正>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以下简称虫草),系名贵滋补强壮中药之一。近年,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仅就近两年来国内研究状况,作一概述。一、虫草及其类似品、伪品的鉴定研究
1987年06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世良;范毅然;刘大有;
<正>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n.]为五加科五加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根皮作五加皮用。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山西。朝鲜和苏联远东地区。五加属植物有35种,我国产26种,目前供药用的有13
1987年06期 40-4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肖庆祥;
<正>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常以突然发作、呼吸困难、喉间有哮鸣声,并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为主要特征。本病的发作主要由于肺、脾、肾三脏不足、卫表不固、痰湿内盛为主要内因,寒温失调、饮食不节以及接触某些物质为诱发因素。笔者每遇小儿哮喘,多用白果定喘汤为主治疗,并以
1987年06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同振;
<正> 笔者曾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用药剂量作了初步考证(拙文见《辽宁中医杂志》1985年第4期),认为汉之一尺,约合今23厘米,汉之一升,约合今200毫升,汉之一斤,约合今250克,一两约合15.6克。在此基础上,再对方寸匕、撮、钱及等分试作考证,以期对仲景的用药剂量作一全面了解。
1987年06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恒照;
<正> 仲景在《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说:“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方后加减法中自注“然不及汤”。因此,后世多数注家,每持此语与《伤寒论·辨阴阳易差
1987年06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经梅;
<正> 由罗谦甫整理成书的《兰室秘藏》,为李杲生平的重要著作。该书眼耳鼻门内容对后世眼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是篇首列“诸脉者皆属于目论”,次列“内障眼论”,笔者每读“内障眼论”疑团顿生。这段文字是论瞳子散大的病机及饮食药物之所宜所
1987年06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金玺;
<正> 《吉林中医药》1987年第2期刊登了陈辛欣同志的文章“《金匮要略》正读一则”,对《金匮要略·蚘虫病篇》第6条的句读提出了异议。阅后觉得陈氏之说并不妥贴,仍应维持原句读。
1987年06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永清;
<正> 银屑病又名松皮癣,临床较为常见。笔者辨证治疗本病5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4~60岁。按中医辨证,属银屑病血热型23例,气虚血燥型16例,血瘀型11例。
1987年06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洪生;
<正>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所谓厥阴,系经脉名称之一,它同太阴、少阴共同组成三阴经。“厥”有极尽之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何也?歧伯曰:两阴交尽也。”可见,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则阳生,特别是厥阴与少阳相表里,禀风木而寄相火,下连寒水,为乙癸
1987年06期 46-4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雨亭;
<正> 第六讲谈临床报道类论文的撰写临床报道类文稿,是目前撰写中医科技论文最常见的体裁。本文拟就临床报道类论文的主要种类及特点、格式要求及文稿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别说明如下:
1987年06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1987年06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