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定芳;
<正> 阴阳气血是构成人体和产生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阴阳气血在生理上有二个显著特点:一是在运动上要保持“通”,一是在数量上要维持“平”。机体各功能活动的“调”,必以阴阳气血的“通”“平”为前提。一旦生理的“通”“平”转为病理的“不通”“不平”,功能的调即变为“不调”,疾病因此而生。治疗上,各种方法的作用
1983年05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正治;方药中;
<正> 在中医理论中,所谓“心脏”,完全是一个特定的脏象学概念”。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心之“脏”与心之“象”两个方面。所谓心之“脏”,是指对心脏实体、血液循环及其经络循行联属等一系列基本认识。所谓心之“象”则是从人体心的功能外在可阅之表象,
1983年05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郑福康;
<正> 我院近年来运用蜡灸治疗多发性骨结核收到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15~20岁3例,30~40岁2例。
1983年05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士魁;
<正>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然其致病原因较多,兼证错综复杂,辨识不易,治疗亦有一定困难。笔者临床有年,略积心得,兹浅谈个人管窥,聊供同志们参考。详察兼证识本握变张景岳曾云:“本,致病之原也。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
1983年05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成功;
<正> 家父英廉公系辽宁省铁岭县人,生于一九○四年,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暨长春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长春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等职,叨列我省名老中医之林。家父自幼勤奋好学。十五岁师事于母舅张凤楼老先生门下。张老先生乃当地医林巨擘,娴习经典。在其治学思想影响下,家父启蒙学医时即专攻经典,对《黄帝内
1983年05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永安;
<正> 笔者运用加味清化饮治疗阳盛内热、虚热内炽、迫血妄行所致之崩漏,每获效验,兹介绍如下:验案1:刘××,女,23岁,学生。1981年10月来诊。自诉平素月经量多,经期提前,血色鲜红。近因劳动过累,又因口角发怒以致经血下多、血色深红、久久不止,情绪烦燥,口干舌燥。舌质红、
1983年05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景尧;金镜;
<正> 癫痫的发病率较高,治疗上颇为棘手,历来被医者视为痼疾。十五年来,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74例,疗效较满意。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74例,均为1965年10月至1981年10月间,在金川地区治疗病例。其中67例经脑电图检查,没设对照组,
1983年05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德云;
<正>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运气学说,对胚胎发育期经过1979年(己未年),和1980年(庚申年)的婴幼儿腹泻,分别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均获得显著疗效,兹小结如下。
1983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荣久;
<正>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中医“血证”范畴,目前认为本病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24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大者44岁,最小者2岁,以青壮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病程最长为120天,最短为35天;平均治
1983年05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泽森;
<正>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的“发斑”、“血证”等病范畴。从临床症状看,其以热毒蕴结型居多,而寒湿凝结、脾虚诸型则少见。西药虽对其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笔者从197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1例,结果颇佳,现小结如下:治疗方药及加减主方:清热逐瘀汤(自拟方)
1983年05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秀文;
<正> 近几年,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加味阳和汤治疗某些疼痛性疾病,收到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请批评指正。一、方药组成与加减加味阳和汤组成:熟地黄鹿角胶白芥子生甘草肉桂麻黄生炮姜僵蚕全蝎明天麻,水煎服。加减:头痛加川芎、蒿本、白芷、蔓荆子;偏头痛加柴胡;肩背痛加桂枝、防
1983年05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连礼;张景祥;孙德龙;徐桂珍;
<正> 我们从1980年至今,运用重剂加减八正散治疗泌尿系结石34例,疗效较好。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4例中,男31例,女3例;年龄以25岁至50岁间居多,其中肾结石5例,余者均为输尿管结石;结石位于输尿管上部者11例,位于输尿管中部者13例,位于
1983年05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永煜;
<正> 熊胆性味苦寒无毒,有清热作用。笔者用于患早期肝硬化、癫痫、高血压病合并胆囊炎的病人,立见奇效。现将治疗经过介绍如下:患者:南××,男,52岁,珲春县×车队干部。自1977年10月中旬突然恶寒、发热(体温38℃~39℃),每4~5天发作一次,继之全身不适,食欲不振,胃脘部
1983年05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本期选文卅四篇,较侧重干临床实践方面。特别是选编了急症验案,以期对中医治疗急症有所参考。为了发扬祖国医学中各民族医学的特长,本期发表了张文宣同志撰写的《介绍朝鲜族的东医“四相方”》一文,可能对从事东医工作的同志有所启迪,对继承和发
1983年05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淑贞;
<正> 过敏性紫瘢,是以皮肤、粘膜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其中较重病例,尚有五官、内脏等部位出血。既往,单用西药治疗,效果颇不理想。自1981年以来,笔者采用以凉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疗效较好。现将16例住院资料,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共中5岁以内1例,6~9岁7例,10岁
1983年05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永淑;刘洪裕;张淑婷;田凤鸣;
<正> 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之全身性疾病。我院从1978年以来,用自拟的“抑糖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对215例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5例中,男性103例,女性112例;年龄20岁以下者3例,21岁至40岁38例;41岁至60岁150例;61岁以上者24例。以门诊患者为主,均经血、尿化验后
1983年05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家忠;
<正> 《难经》云:“气主响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无论气病或血病,两者均可互相影响,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阻。临床治疗中,只要调理气机,疏通气血,诸证皆可减轻或消失。故理气活血法,在外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现举常见病证七种的治疗体会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1983年05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林;
<正> 补中益气汤首见于《脾胃论》一书,为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创。其药物有黄芪、当归、人参、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甘草,为补益之剂。本文仅就运用此方治疗阳虚外感谈一谈粗浅的体会。阳虚外感亦为外感表虚证,其主证为:乏力、倦怠、气短、头晕头痛、形寒肢冷、
1983年05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玉轩;
<正> 坐骨神经痛为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顽固性疾病。传统的西医疗法是卧床休息、服止痛药、激素类及维生素 R族类药物,或采用理疗、封闭等,但收效不理想。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活络祛寒汤”随症加减,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100
1983年05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业;张静波;钟理;赵路;
<正> 目前骨科临床中,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正在逐步推广,但使用不当,各种付损伤及骨折合并症有可能发生。本文就小夹板固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看法,仅供参考。一、注意伤肢的循环障碍骨折初期,尤其一周以内,由于损伤造成局部血液、淋巴循环紊乱,由机体自卫能力而形成反应性炎症,骨折局部呈现肿胀、疼痛、功能障
1983年05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宝山;
<正> 我科近两年来用石榴皮治疗烧伤4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中,疗程短者七天,最长者十八天;面部伤1例、躯干伤13例,四肢伤31例;其中深二度伤10例,浅二度伤34例,一度伤1例,最大烧伤面积为17.5%,最小面积为2%。
1983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相富;
<正> 人中沟在针刺治疗疾病及针刺麻醉中,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笔者注意了针刺此沟对机体产生的变化,自1964年开始,用以治疗全身性疾病,取得了一些疗效,现简介如下:一、人中沟三部(段)分法、命名及主治证将人中沟均分为三段即为九穴。其穴均在人中沟内,从唇向上依次命名为:
1983年05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尤洪■;
<正> 笔者,在《灵枢经》“以痛为腧”的启发下,临床上按经筋循行部位,针刺治疗15例四肢拘挛症,收到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仅供临床参考:针刺部位临床时,依其病痛部位,在经筋循行所过的痛点处或抽搐挛缩的拘急处下针。如肘关节拘挛疼痛时,在肘关节内侧手三阴经经筋部位上定针刺点——即以曲泽穴
1983年05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申长征;
<正> (一)尿毒症患者:于××,男,53岁,乾安县社员。于1982年11月17日,经某医院确诊为肾炎、尿毒症。检查:尿蛋白卌,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5~6个,血尿素氮204毫克%。1982年11月20日急诊入院,住院号854。诊见:全身水肿,有腹水,x 线报告:少量胸水,心包积液。血压:190/110毫米汞柱。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肾炎并发尿毒症。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恶心、呕吐加
1983年05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亚芝;
<正> 患者:付××,女,19岁,社员。患肾炎年余,1981年12月14日入我院治疗。诊见:面色萎黄,眼睑及下肢浮肿,畏寒肢冷,咳嗽少寐,恶心厌食,腹胀满,腰背痠楚,有时手足抽搐,小便少,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弦。血压:156/110毫米汞柱。化验:尿蛋白(卌),白细胞0~15个,红细胞0~15个,二氧化碳结合力15容积%,胆固醇333毫克%。诊断:慢性肾炎尿毒症。拟宣肺利水,温阳化气法。处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陈皮10克白术
1983年05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征;温学义;
<正> 狐惑并发肠痈、痃癖姜××,(住院号28038),女、35岁,教员。该患口、舌、眼、外阴多处先后发生溃烂,已有三个月,曾诊断为“白塞氏病”。因西药过敏,于1982年7月24日来我院治疗,住院第六天,患者突然发热,体温达38.5℃,右下腹郎有局限性疼痛,少腹亦痛。查白细胞:24400/立方毫米,分叶:79%。外科会诊:诊断为白塞氏病合并急性
1983年05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文宝;
<正> 患者:刘××,男,65岁,乾安县劳动调配所门卫。半年前,因头晕耳鸣,视物不清,体倦乏力,尿频,颈项酸楚,举首难撑。经某医院神经内科诊为重症肌无力(混合型)。经治无效。近两个月,头重坠,颈项瘫软无力,行走扶童,求治中医,于1977年8月1日,收容入院。诊见: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神倦肢冷,首垂如绳系,语声低微,双足轻度浮肿。舌淡胖嫩,苔白滑润,脉沉细无力。诊断:天柱倒症。治则:壮元阳益精气,升
1983年05期 3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树臣;
<正> 治痫灵是我所抗癫痫研究组,在过去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而研制成功的抗痫新药。经数万人次服用,证实该药疗效确切、付作用小,并有起效快、可长期服用的优点。本文仅就治痫灵的抗惊和镇静作用,进行初步药理分析,供使用者参考。实验材料治痫灵由下述药物:丹参浸膏1000克,黄花败酱浸膏100克,缬草浸膏100克,珍珠贝粉1195克,樟脑80克,冰片20克,溴化钠1000克,苯巴
1983年05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杜钤;
<正> 细菌培养基惯用原料一般为牛肉膏、蛋白胨等。而对使用代用品如豆饼、黄豆、酵母、胎盘及制豆腐过程中之废水等的研究,国内外报导虽不少,但至今尚未普遍应用。其主要原因除了制作较复杂外,效果亦不够满意。笔者应用中药滋补类药枸杞、黄芪、当归混合液代替牛肉膏、蛋白胨试制了基础培养基,经过数次试验证
1983年05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士贤;邓明鲁;
<正> 中药名称规范化,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项问题。由于中药名称读写的不统一、不规范,严重的危害着用药安全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兹将常见的不正规读写中药名称的现象,例举如下,以引起大家注意。一、药名不正规写法举例1.不分辞义,随便乱写:为了书写方便,不管字义同否,信手拈来,任意代用,极为不当。如“郁金”,是以其功效而命名,可是竞有人写成“玉今”,就失去原义;“蛇蜕”因是蛇的蜕皮而命名,很多人
1983年05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兆生;王永奇;
<正>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干燥根是我国名贵药材之一,从古至今,人参一直被国内外视为珍品。早在公元20~250年间,《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人参的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作为滋补强壮的要药,在国内外医药界广泛应用,在贸易界颇为畅销。
1983年05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永厚;
<正> 三七系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 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三七,异名山漆、金不换,田三七、田七、参三七,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之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温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张锡纯全面总结了三七的功用说:“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
1983年05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宣;
<正> “四相方”是指朝鲜医学家李济马所著《东医寿世保元》一书。此书在辨证上把人分成四型(相),并阐述了“四相”与疾病的关系,所以人们通常把此书称为“四相方”。《东医寿世保元》著于十九世纪末叶(1892年),二十世纪初随着朝鲜族人口向延边的大量流入而传入到延边。是延边朝鲜族东医的宝贵遗产。现在延边收藏的“四相”医书种类不少,如《东医寿世保元》、《东
1983年05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郎需才;
<正> 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以下简称《扁鹊传)中,扁鹊有三个患者,最早的是虢太子,大约是公元前七世纪的人(最后一个虢是北虢,亡于公元前655年),最晚的是齐桓侯(一般学者认为是田午),他去位时间是公元前374年,最早的患者与最晚的患者相距近三百年。扁鹊绝不可能如此长寿,所以,有些史家认为扁鹊非一
1983年05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葛鲁;
<正> 中国传统汉语语法理论,主要是对虚词的诠释。自清代马健忠的《马氏文通》问世后,侧重点才转向句子的研究。在这一讲里主要谈谈句子成分问题。句子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每个句子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而在句子构成中担当不同职务,发挥不同语法作用的词或词组,即称之为句子成分。一般说,组
1983年05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