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稼;
<正> 刘完素(公元1110—1200年),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今河北省河间县人,是著名的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后人尊称为河间先生。刘氏在中医学术方面的造诣主要有二:一是对《内经》五运六气学说有较深
1983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直;
<正>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年已三十,矢志于医,研读《素问》以发轩歧之奥旨,师习河间、戴人、东垣、海藏诸氏之说,广撷前人医学之精英,于内、外、妇、儿各科造诣精邃,给后世以深远影响,诚无愧于“医道之大成者”之称誉。兹就朱氏妇科学术思想探讨如下:
1983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程宝书;
<正> 张元素,字洁古(1151—1234),河北易水人。自幼勤奋好学,二十七岁始,专心学医。平生著述甚多,相传有《医方》三十卷、《药注难经》、《洁古家珍》、《洁古本草》、《医学启源》、《珍珠囊》、《藏府标本虚实用药式》、《产育保生方》、《补阙钱氏方》等。但多已早佚,只有《医学启源》、《珍
1983年03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肖永林;
<正> 上焦之瘀多属阳热,每以温热为忌;下焦之瘀多属阴凝,故产妇喜温而恶寒。《血证论》
1983年03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永升;徐荣斋;
<正> 刘完素对温热病所作出的贡献,已尽人皆知,但他对胃阴的发挥却似乎不被人们所注意。虽然,他未列脾胃专论,但在《素问玄机病原式》《三消论》等著作中,却载有许多论述脾胃的名言。因而有必要把它追本求源的作一探讨,以补充和完善脾胃学说。
1983年03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耀廷;
<正> 吉林省人民代表、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副理事长、长春分会理事长、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马志教授,一九一一年生于吉林省永吉县,曾于吉、长二市行医四十余年,擅长内、妇、儿科,有丰富的临床经
1983年03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严德春;
<正> 我科自1979年以来,应用红升丹治疗术后切口感染34例,疗效满意。其中,阑尾炎及肠梗阻术后32例;胃穿孔修补术后2例。使用方法:创面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拭干净。然后,薄薄撒一层红升丹粉,上面以灭菌敷料复盖即可。每日换药一次,次日和以后换药时
1983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永盛;
<正> 罗天益(约生于1220~1290年)字谦甫,河北真定人(今河北省正定县)。他曾从师李杲十余年,不但尽得其传,更发其遗蕴。在《卫生宝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治验》中有这样一段:“有博兔赤马刺,约年三旬有余,因猎得兔,以火炙食之。各人皆
1983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化林;
<正> 脾肾阳虚,常见于每日黎明前后泻泄,故称为“五更泻”。为什么这种泻泄多发生在五更?这是由于人体的阴阳之气和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互相感应的结果。患者脾肾阳虚,“阳虚则生内寒”,阳气虚则阴气盛,这是机体阴阳平衡
1983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正> 任应秋教授指导、孙继芬、王道琴、庄树范等21位同志编写的《中国医籍提要》将于八三年九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搜集学术价值较高的古典医籍五百零五
1983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冷方南;
<正> 今之医案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叙成功案例较多,述失败案例极少。许多医案,明明是经过了曲折,总结时却删去了曲折之处,只报道成功,把最为宝贵的使人能从中“长智”之处斧砍了,这是很遗憾的。
1983年03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仁述;
<正> 在目前出版的一些医学史书中,常提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别有一种著作,即所谓“医方精要”一书。如云“……刘完素在医学方面著作很多,除上述之外,还有《三消论》、《运气要旨》、《医方精要》……”。又如“……其他著作还有
1983年03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景华;
<正> 隐匿型肾炎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明显,不做尿检则不易被发现。本组病例,多数自觉身体不适而来诊,经化验尿、肾功能后始确诊。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34例临床体会,简介如下。
1983年03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庆文;
<正> 扶正固本法是从《黄帝内经》“因其衰而彰之”发展来的一种补法,常用以治疗虚损诸证或慢性肾炎等病。笔者以本法为主,治疗小儿急性肾炎30例,效果满意。
1983年03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秋澄;
<正> 我们近年来以温肾健脾法治疗慢性肾炎27例,疗效尚满意。兹小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按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谈会的标准判断。凡年令在14岁以上,均列入住院观察对象。
1983年03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玉乾;徐秀珍;
<正> 84例均为住院病例,年龄在2岁以上,有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除外慢性肾炎肾病型。其中男74例,女10例;3岁以下5例,3~7岁33例,8~14岁46例。病程:最长2年零23天,最短14天;部分患者有微热,常有外感史;全部有浮肿,51例有腹水,42例有阴囊水肿,2例有胸水;多数少尿,大部是
1983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程绍恩;于沧江;
<正> 肺与大肠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治疗,亦与其经脉的循行、络属关系密切。《灵枢·经脉篇》说:“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中焦:是指中脘穴处,说明肺经虽属于肺,而根生于胃。胃在五行属土,肺在五行属金,土能生金,故胃腑生养肺脉。在生理上,正如《素问·经
1983年03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永生;于凯成;
<正> 我们于1980年应用单方牛磺酸(胶囊),对上呼吸道感染的80例病人做了初步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及方法本组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常规标准进行诊断。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为5岁至67岁。所选病例自觉症状明显,有发烧,咽部充血或扁桃体肿大,白
1983年03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曲海瀛;
<正> 144例中,男75例,女69例;病程15天至40天8例,40天至100天31例,100天至200天27例,300天至400天28例,400天至500天5例,500天至600天2例;治疗日期最少为17天,最多为123天;其中治疗30天以内者33例,60天以内46例,90天以内41例,120天以内24例。
1983年03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赵十;李艳春;
<正>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称之为“漏肩风”。中晚期肩区可出现比较严重的固着性运动障碍,故有“肩不举”、“肩凝”、“冻结肩”等病名。笔者临床中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疗效迅速的治疗手法“掮拉术”。自1970年至今治疗该症45例,疗效满意,且无副作用。为了介绍经验,兹整理如下,仅供同志们参考。
1983年03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玉芝;
<正> 枳实导滞汤出自李杲《内外伤辨惑论》,主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笔者几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肠麻痹证多获显效。方剂组成:大黄25克枳实10克 神
1983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济川;段其忠;
<正> 崩漏证乃妇科常见病之一。严用和在《济生方》中说:“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一般多以经血来势急、量多者为崩;经血来势缓、量少者为漏。究其病因多由喜怒、劳役过度,伤及冲任二经,致使冲任虚损,不能固摄所致。《素问·阴阳别论》说:“阴虚阳
1983年03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英廉;
<正> 患者:兰××,男,20岁,民工,住院号:10088。1982年5月13日急诊入院。该患素不饮酒,12日晚饭后喝7~8两白酒。夜20点醉后骂人,狂躁后鼾睡。13日晨5时,发现口角流涎,呼之不醒,辗转至中午方入院急救。查体:心率120次/分,体温38.2℃,血压120/70毫米汞柱,昏迷,眼结膜充血、出血、瞳
1983年03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时长才;
<正> 海藻玉壶汤始见于明《外科正宗》中,方由海藻、昆布、半夏、当归、连翘等组成。笔者在临床上以该方加减治疗子宫肌瘤两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兹整理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983年03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纯清;
<正> 祖国医学早在唐代《千金方》中即有关于中药断产去胎的记载,近来,科学工作者根据中医中药文献记载及民间验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仅将近几年来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983年03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乃光;张年顺;
<正> 硬皮病被认为是一种胶原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类,病因尚不十分明了。其变化复杂,损害亦较广泛且常累及内脏,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将中医对硬皮病的治疗及研究的有关资料,作了如下收集和整理,谨请指正。
1983年03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今庸;
<正> 《黄帝内经》一书中,疑难之处较多,这里特提出几点,写成“《黄帝内经》揭疑三则”一文,来和同志们研讨。《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说:"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
1983年03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崔仲平;
<正> 用虚词搭配成相对稳定的框架,表达某种语法意义,就是句型,或称句式。掌握了古汉语句型,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文意,提高阅读速度。本文把古汉语句型作了粗略分类。为节省篇幅,每种型式的例句只举一个,也不逐个语译,只对个别难句略加解释。
1983年03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