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森;
<正> 臌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灵枢·水胀篇》)。臌胀与蛊胀同。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说。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古籍中对本病病名的记述颇不统一,许多资料也尚未综合整理。兹就个人临床体会,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对本病之病名、证候、病机及治疗方法作一探讨,误漏之处,请予指正。
1982年02期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洪春;周次清;
<正> 目前,中医对冠心病病机的认识和辨证分型不尽相同。笔者不揣浅陋,谈一点看法,以就教于医林前辈和同道。一据文献报道,大多数中医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都认作“本虚标实”。笔者认为此种提法不够全面、准确。“标”和“本”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某一方孤立存在的。一般来讲,“本”代表疾病的本质,即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标”代表疾病的现象,即次要矛盾或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治
1982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路振平;
<正> 《伤寒杂病论》中出血证有衄血、吐血、便血、妇人崩漏下血等。察其病因,一是误治邪郁不解;二是阳盛胃热重蒸;三是气虚挟寒,阴阳不相维系;四是瘀血阻滞,新血不循故道。究其治法,不外下列六种:一、发汗止血法此法适用於邪束肌腠的出血证。《伤寒论》55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此证乃风寒外束,腠理致密,邪气不得从毛窍发散,奔迫於上
1982年02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陆文彬;
<正> 湿性重浊、粘滞,故为阴邪。《内经》谓“秋伤于湿”,雷氏则认为“四时皆有湿病”。其《时病论》称“春雨潇潇,夏雨淋淋,秋雨霏霏,冬雨纷纷,人感之者,皆有湿病”。故除在《秋伤于湿篇》中详述六种湿病(伤湿、中湿、冒湿、湿热、寒湿、湿温)外,并有风湿、霉湿、暑湿、湿泻、风温夹湿等散见于四季时病篇中,爰予归纳研讨。阐发病因病机一、推论时气阐明经旨:雷氏认为
1982年02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永林;
<正> 无虚者,急在邪气,去之不速,留则生变也;纯虚者,急在正气,培之不早,临期无济也。《医学举要》若病发而无正虚之象,必是邪气为患。邪气犯人,必由浅而深,由轻而重。趁其初入,邪气未张,病势未盛,辨明证
1982年02期 11+35+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会文;
<正> 一、论题的提出1937年,在瑞典召开了国际生物周期规律科学研究会。自此,各国生物学家完成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创立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时间生物学的中心思想是:生物界的一些活动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与时间密切关联。这一生物学特性,在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及人类都是普遍存在的。近20年来,将时间生物学引进现代医学,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及预防,这就是时间治疗学(Chronotherapeutics),它已成为一门新的临床科学。
1982年02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夏洪生;
<正> 王海滨老中医,年逾古稀,系长春中医学院教授,现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王老自三十年代开始从事中医药五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选择几则医案整理介绍如下。一、心悸阎××,女,34岁,干部。主诉:心悸,胸闷,气短,五月余。病史及检查:一年前劳动不慎摔倒,意识不清,手足抽搐,一小时后逐渐缓解。经某医院诊为“脑震荡”。以后经常头晕,心悸,胸闷,胆怯,记忆力减退。近五个月,心悸、胸闷、气短加重,伴有左胸阵发性刺痛,每日发作三至六次,每次二至
1982年02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其国;郑其军;
<正> 自然坠胎或人工坠胎后,下血不止,谓之“坠胎下血”。《千金方·漏血》中说:“新伤胎及产后,馀血不消作坚,使胞门不闭,淋漓去血,经逾日月不止者,未可与诸断血汤,且宜与牡丹丸散等,待坚血消便停也”。家父宗其意,拟“活血化瘀汤”随证佐药,经数十载临症运用,每每奏效卓然。现将家父对本证的治疗经验,略述如下:一、活血化瘀汤
1982年02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郎需才;
<正> 李时珍生活在明朝,当时读书人一心向往的出路就是科举考试,中秀才、举人、进士,然后青云直上。李时珍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他考中秀才后,又连考三次举人,皆不中。后来,沾了儿子的光,被敕封“文林郎”蓬溪知县。尽管是虚职衔的七品官,可李时珍和他的儿子还都引以为是光宗耀祖的历史。李时珍在他写的《本草纲目》序例第一卷——历代诸家本草中介绍自撰的《本草纲目》时,郑重其事地写道:“明楚府奉祠,
1982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解起昆;高光前;
<正> 我们认为冠心病乃气滞血瘀所致。基于此,笔者采用宣痹通阳,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理气止痛,培本补虚的治则,辨证分型治疗本病52例,取到了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52例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40岁以下者19例,50至59岁者28例,60岁以上者5例,其中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38岁。本组病例,均为城市居民,其中嗜烟
1982年02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洪斌;王宇;
<正>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多见于青年及儿童,尤以青年女性罹病为多。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可归于“发斑”、“肌衄”、“红疹”等疾患之中。我们自64年至80年间,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法则治疗4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48例中,女性33例,男性15例;发病年龄:10~25岁者28例,26~35岁者
1982年02期 23-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永厚;
<正> 癔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多发生在青壮年,尤以青年女性为多。大多数患者有特殊的性格。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症状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感觉机能的障碍,神经系统检查无相应的阳性体征。笔者用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加减治疗本病,疗效颇佳,兹介绍如下。一、精神障碍症状1.癔病性情感暴发:在精神受到刺激后发病。表现为:捶胸顿足,嚎啕痛
1982年02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杰;
<正>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它们的功能是对立统一的。无论元阴与元阳均宜固藏,不宜耗损,倘有耗伤,则诸病丛生,故久有“肾无实证”之说。临床上五脏之病最后均可导致肾虚,此谓“穷必及肾”。医者通过温肾、滋肾、固肾、益肾诸法,多可使重病转危为安,久病能有个良好的转归。今将笔者在临症中运用“从肾论治”的点滴体会,分列如下,不当之处,请予教正。
1982年02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树文;
<正>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七味药组成。此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正气亏虚型中风后遗症。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取其力专,性走,运行周身,致气旺血亦行,瘀祛而不伤正,乃方中主药,辅以归尾、川芎、赤芍、桃红、地龙以活血通络。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中体会到,凡遇有气虚血瘀证候者,使用此方随证加减,每可收异病同治,一方多能之效。兹将验
1982年02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永淑;
<正> 血管性头痛系现代医学病名,在青少年学生中罹此患者颇多。笔者从1978年至1980年间,以自拟的“升降汤”为主,辨证加减治疗本病74例,均取得了较满意疗效。兹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74例患者,均经内科、脑内科等进行多项检查,以排除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头痛。其中男性26例;女性48例。年龄在10至20岁者54例;21至30岁者18例;31岁以上者2例。大部分患者为学生。
1982年0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恩璞;
<正> 我科自1980年以来,采用贯筋草煎剂治疗急性菌痢,收到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性94例;女性6例。年龄在16~27岁间。治疗前均有典型急性菌痢症状,其中发烧17例;腹痛92例;里急后重89例;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及脓细胞者91例;便培养100例,其中阳性者64例;腹泻均每日在4~12次不等,多为脓血便。
1982年02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郁增明;侯国学;
<正> “当归拈痛汤”为李东垣《医学发明》方,系“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下痉于足胫,肿痛不可忍。”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急性风湿热,收到满意疗效。今举两例报告如下。例1:王××,女,33岁,工人。于1979年12月20日入院,住院号23241。主诉:20天前发烧、咽痛。近日关节肿痛,四肢皮下出现红斑。该患四年前无明显诱因忽觉双膝关节疼痛,未见红肿,曾服“保太松”等药罔
1982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云凤;
<正> 妇科疾患,除经、带、胎、产,以崩漏症为常见。一般以忽然大下谓之崩;淋沥不断谓之漏。崩与漏不仅在病势程度上有轻重缓急之分,且在病程上又可相互转化,既久崩转漏,久漏亦可成崩。它的病机是因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故将崩漏并称。笔者近年来积累验例数则,现将辨治体会分述如下。一、肝旺血热迫血妄行例1:陈××,女,40岁,售货员,于1979年8月12日初诊。
1982年02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永宽;
<正> 茴香,又名小茴香,根、茎叶及成熟后的干燥果实均可供药用。与茴香形态极其相似的莳萝(又名莳萝椒、慈谋勒),其苗叶及成熟后的果实亦可供药用。上二药均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都是辛、温、无毒。功用同为温肾和胃,理气散寒。归经皆入肾、膀胱、胃三经。长春民间多采摘茴香或莳萝的鲜嫩茎叶当作蔬菜食用。食经多年,从未见发生毒、付作用。
1982年02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永祥;
<正> 毒蛇咬伤在我省东部山区颇为常见。笔者七年来,采用自制的“蛇伤片”、“蛇伤散”,治疗各类毒蛇咬伤170余例,疗效甚好。现仅将1980年经治的25例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25例中,其中手部被咬伤4例;肩部1例;足部16例;小腿部4例。其中当日被咬伤者10例;2日者7例;3日者3例;6日者1例;7日者2例;25
1982年02期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志申;肖延令;杨德生;孙秉芳;张淑珍;任桂珍;
<正> 银屑病,祖国医学称为松皮癣,是一种顽固性的皮肤病。我科自1972年12月至1980年6月,共治疗观察本病300例,疗效较好,现小结如下,仅供同道们参考。一、临床资料本病300例中,男性146人;女性154人。其中6岁至20岁103例,21岁至30岁103例,31岁至40岁64例,41岁至50岁20例,51岁以上10例。要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70岁。病程:一年以内的139例,一年以上至5年内的72例;5年以上至10年内
1982年02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影;
<正> 痛痹乃临床上的常见病,不论性别、年龄均可罹患。其临床表现: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疼痛较重,得热痛减,遇寒痛重,关节屈伸不利。此病虽不能直接危及生命,却久治难愈,每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甚至亦可丧失劳动能力。笔者在门诊采用温针灸治疗痛痹21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1.选穴:上肢取阳池、曲池、手三里、肩髃、肩髎、外关;下肢取昆仑、犊
1982年02期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光荣;
<正> 李××,男,35岁,已婚,工人,病志号:13921。腹部呈阵发性疫痛,并向小腹,外阴以及大腿内侧放散。小溲欲出未尽,大便秘。曾按尿路感染治疗无效,经 x 线拍片,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结石直径为1.5厘米)须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故来我科治疗。现症:腹部呈阵发性(?)痛,发热,尿频、尿痛、尿急时而有血尿,舌苔黄而厚腻,舌尖红赤,脉弦滑而数。此为湿热蕴
1982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郎密林;高士贤;
<正> 在中药里,同名异物者颇多。考《本草》记述和现在所用之药,或不同地区所用之药,有很多名虽同而非一物。医者临床用药,多重视辨证立法处方,对药物往往不加考究。为了确保用药安全与有效,现将临床上几种不应混用的药物介绍如下:一、党参与明党参党参始载于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是常用的补气药。它有类似人参的功能,历来互为代用。但亦常见有“明党参”做党参或代替人参使用者,似乎欠妥。党参虽有
1982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雷;
<正> 汤剂是祖国医学方剂学中一种传统剂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效”。可见汤剂的煎煮方法,直接关系到汤剂的质量和疗效。本文就汤剂煎煮前的浸泡,煎煮次数和煎后所得的药液量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看法。一、煎煮前的浸泡由于饮片质地各有不同,溶媒容易透过组织疏松的药材,而对组织致密坚硬的
1982年02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文龙;
<正> 必要的训诂,对于深入理解、准确地讲授《内经》中某些条文,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兹举《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洲”、“隔”、“陈”三字的训释为例说明之。1.洲。原文:“夫自古通天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对“九洲、九窍”,历来注家多分为两词注释。如杨上善:“九洲,即是身外物也。九窍等物,身内物也。”王冰:“外布九洲,而内应九窍,故云九洲、九窍。”马
1982年02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洪生;
<正> 4.六经的开阖枢开、阖、枢学说主要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和《灵枢·根结篇》。《伤寒论》虽无开阖枢的记载,但由于仲景善于“勤求古训”,已把《内经》的学术思想融汇在《伤寒杂病论》之中,所以后世医家,为了说明六经病的机转,开发了仲景的这一学术思想,以开阖枢为理论,对《伤寒论》进行了注疏。
1982年02期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剑北;胡剑东;
<正> 秦伯末老医师离开我们十年了。他一生精研医学,著述甚多。《谦斋医学讲稿》(以下简称《讲稿》)是秦老生前在各高等医学院校讲学手稿,共十二篇汇编而成。内容有基本理论知识,治法介绍,临床治疗概述,临床基本功训练知识等。涉及面较广,代表性很强,现就我们学习体会,试作如下的评介:一、概念明确说理透彻
1982年02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据中医理论,冬令时节虽感燥热,也不宜发散。西洋菜炖冰糖清热而不散,润肺而不腻,清甜香滑,如果肺热咳嗽、口干咽痛、烦躁热渴,服之顿感热去神清。西洋菜味甘性微寒,无毒,入肺经,功能清热利尿,润肺解渴。冰糖,甘润,有清热消炎、润心肺、和中健脾的功效。配合西洋菜可加强清热润肺作用,并可缓和西洋菜寒凉之性,又可滋养身体,是清肺润燥的食品,又是肺结核病人很好的食品。用鲜嫩西洋菜半斤,洗净,冰糖15克,加
1982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西柏林的联邦卫生局警告:服避孕药的妇女不要吸烟。定期服用含有激素避孕药的吸烟妇女,得心肌梗塞或中风的机会增多。联邦卫生局规定,今后在包装含有激素避孕药时,必须印上“有副作用”的字样,并在使用说明书中警告吸烟的妇女不要服用这种药。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吸烟的增多而加大。年过三十岁的妇女,如果服避孕药就不应该吸烟。如果不戒烟,那就要采取其它的避孕方法。
1982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天华;
<正> 柿子不仅营养丰富,甜美可口,而且还有润肺、清热、化痰、止咳的药理作用。柿子中含有较多的柿胶酚,单宁酸和胶质,这些物质遇到一定的胃酸会形成不溶性沉淀。空腹吃柿子,胃酸浓度相对较高,就会使那些沉淀物质凝成大块,不易消化,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所以最好不要空腹吃柿子。
1982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蛇胆,性凉味苦微甘,有清热解毒、祛风化湿、益胆明目、镇咳除痰等功效。临床应用于小儿惊风,神经衰弱、目赤肿痛、视力模糊、咳嗽痰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症,近来还有人试用于毒蛇咬伤和脓肿疮疡等的治疗和防止癌症转移等。蛇胆的用法,内服有以下几种:一、从活蛇剖腹取出的鲜胆,最好先用洗净的手捏住细长的白色胆管,然后将胆囊浸入一杯开水中,约泡二、三分钟后,胆囊自会缩小些,再把它提起和酒(白酒、红酒均可)适量或温开水吞服,如此既符合卫生要求,又便于吞。二、晒
1982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瑞典伦特大学两位教授共同发明了一种试纸,能迅速、准确地诊断胸部剧痛的病者是否患心脏病。在36名患者中,正确诊断出有35例。新方法的特征是:把这种纸带浸在患者的尿里,当遇到心脏病患者时,纸带写上变色。其原因是由于心肌绞痛时,从血液中流往尿里的色素——肌珠蛋白的缘故。它的最突出的优点是快速。
1982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大方;蔡文;
<正> 所谓食物纤维,一般是指不能被消化酶所分解的物质而言。食品成分表中的粗纤维则是指被1.25%硫酸溶液及1.25%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过的残渣,故食物纤维为粗纤维的2—5倍。随着人类生活的文明化,人们对食物纤维的摄取量也随之减少,如英国为4—8克/日,美国为8—11克/日,对于吃素食的人来说,英国为12—24克/日,美国为22—35克/日。若以排便量比较,摄取低纤维食物的英国大学生为
1982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共;方文;
<正>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说”这一宝贵祖国医学遗产,振兴中医事业,服务于四化建设。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吉林省暨长春市分会、长春中医学院联合举办的“仲景学说”讨论会,在省、市科协、卫生厅、局的重视和关怀下,于三月八日在长春市召开。会议历时三天。出席会议的有年逾古稀的省内名老中医中医药
1982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共;方文;
<正> 黑龙江中医学院副教授、伤寒教研室主任华庭芳,《中医药学报》主编王永庆等,在应邀参加“仲景学说”讨论会以后,于三月十一日到长春中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长春中医学院副教授、伤寒温病金匮教研室主任高世昌,副教授、中医基础教研室副主任、《吉林中医药》主编阎洪臣,以及伤寒
1982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刘万昌同志来信询问之事,在我省具有普遍性,因此我们特请长春中医学院中药系邓明鲁副教授予以回答。为了加强我刊与广大读者之间的联系,特增设”读者信箱”刊栏,不定期地答复读者来信,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吉林中医药》编辑部
1982年02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