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黄帝内经》看精神因素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阴孟凡;

    <正> 近年来,精神因素在发病学中的意义和地位,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研究。重新温读和整理一下《内经》中有关精神因素的论述,对于进一步认识祖国医学理论的科学性,对于研究、整理中医理论,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1981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伤寒杂病论》的治则

    王绪前;

    <正> 治则,是指对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辨证是论治的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内经》中关于治则有很多的论述,但具体灵活地运用这些法则,却首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现试述如下:

    1981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黄疸

    蒋森;

    <正> 黄疸乃诸黄之总称。自《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之后,历代医家对诸黄发病的机理和防治方药,依据临床实践不断的做了充实和丰富,已基本形成了祖国医学一套

    1981年02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治缺乳验方

    岳天泰;

    <正> 本文用自拟的“通乳灵”,医治缺乳,效果较为满意,现简介于下:方剂组成:黄芪35克当归25克王不留行15克丝瓜络15克漏芦15克木通25

    1981年02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肾主骨”的实质

    王少金;

    <正> “肾主骨”的理论出于《黄帝内经》。两千多年来这一理论不仅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肾与骨的生理关系,亦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本文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肾主骨的实质作一探讨,谬误之处,诚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1981年02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高光震;

    <正> 祖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它的产生和发展受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分述如下:

    1981年02期 15-1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防己黄芪汤的临床运用

    沈敏南;

    <正> 防己黄芪汤载于《金匮要略》,由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组成。是治疗风湿,风水的一首名方。笔者常用于风湿痹证、水肿、喘咳、膨胀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今举数例,以供参考。

    1981年02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缺乳

    邓坦立;

    <正> 自75年2月至80年8月,我先后用针刺治疗缺乳症200例,均获显效。现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取穴:合谷、曲池、肝俞、脾俞、乳根、血海、足三里。手法: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不虚不实者用

    1981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甘温除热”法

    南征;

    <正> 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总结自己丰富临床经验,创立了脾胃学说,大为后世所推崇。特别是创立了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剂的“甘温除热”法,成为祖国医学治疗热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到目前为

    1981年0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治早泄、阳萎要慎用壮阳药

    方药中;张齐;

    <正> 早泄、阳萎是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所见除少数属器质性病变以外,多为性神经机能紊乱。一般说来,治疗得当,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但亦有久患不愈者,精神颇为痛苦。究其原因,有属纵欲不节,亦有因治疗不当

    1981年02期 2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理气行滞法治疗冠心病的初探

    程绍恩;李树棠;于沧江;李海涛;刘兴德;

    <正> 我们自1978年以来,开展了理气行滞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并用自制的“理气冠心片”治疗了实证型及本实标虚型冠心病病人60例,其中大部分是曾服中、西药治疗而疗效不显的患者,自改服“理气冠心片”后,收

    1981年02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膜性痛经

    单健民;

    <正> 刘××,女,26岁。十七岁初潮,周期规律,经前无任何不适。二十岁时,患“伤寒”,经水适来,次月即感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减少,腰痠,寒热往来。又数月,经期腹痛增剧,呈绞痛、坠痛,伴腰痠,乳房胀痛,经

    1981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之治验——附20例中药疗效分析

    赵棣华;

    <正>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以下简称为病窦,是内科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疾患。近几年来经过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治疗该病其疗效较好。兹就所观察之20例作一小结如下:

    1981年02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三棱针点刺治疗乳腺炎

    徐风林;

    <正> 近年来采用三棱针点刺背部反应点加拨火罐,重症者兼服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共治疗50余例,收到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取穴:此反应点位于第五至第七胸椎旁开1.5寸左右处,大多数病人此处可有形似丘疹,大小如

    1981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烧烫散和苏蛇油治疗烧烫伤52例小结

    李兴楼;李莹;

    <正> 我们自78年11月至80年6月共治疗烧烫伤52例,疗效较好,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52例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

    1981年02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胡椒外敷配合五味消毒饮治疗疗毒“走黄”24例

    张永华;

    <正> 疔毒“走黄”,病势急而重,近年来笔者以白胡椒外敷配合五味消毒饮治疗疔毒“走黄”24例,疗效较好,介绍于下:24例均证见:疔疮顶凹色黑,无脓,肿

    1981年02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临床观察

    张荣久;

    <正> 我科于一九七八年按再障诊断标准收治本病43名、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已出院16名取得较满意疗效。兹总结如下:(一)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男多于女,为2:1。(二)发病原因:原因不明8名占

    1981年02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六仙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体会

    张林;

    <正>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疡性结肠炎),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大瘕泻”。笔者临床运用六仙汤辨证加减,治疗30例,均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1981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风湿性心肌炎伴房室传导阻滞治验一例

    刘荩文;

    <正> 孙××,男,14岁,学生。于1976年10月就诊。主诉:胸痛,心悸,下肢关节疼痛已六个月。经某医院诊断为心肌炎,并住院治疗。曾用强的松、ATP、辅酶 A 等药。出院时心电图提示:I°房室传导阻滞。近日胸部隐痛,心悸,神疲乏

    1981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7072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临床观察

    王淑贤;王俊芳;陈方良;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肯定的具有关节变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尚无特效疗法。我们自76—78年用7072注射液治疗本病45例收到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1981年02期 37-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疗效观察

    高文武;谭婷婷;

    <正> 近年来,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红斑肢痛症47例,收到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47例中,男性19例,女性28例;年令在18—42岁;病程在7天—196天;发病季节,

    1981年02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青叶外敷治小儿痄腮有效

    孟繁荣;张延奎;

    <正> 痄腮又称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本文应用大青叶外敷治疗14例,效果明显,兹介绍于下:药物用法大青叶50~150克,粉碎为细面,加适量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一日敷2次,每次二小时左右。

    1981年02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苦胆膏”治疗痄腮的经验介绍

    邢学恭;

    <正> 近年来,应用苦胆膏外敷,治疗痄腮106例,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于下:制法:猪胆适量,刺破取其汁,经用干燥箱,或日晒干燥成膏状备用。用法:将“苦胆膏”摊在厚布,或厚纸上,敷贴肿处,以胶布固定。日敷一次,二次为一疗程。

    1981年02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芍芨合剂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4例临床观察

    孙柏龄;王致优;曹铁梅;张海发;

    <正> 自一九七二年以来,我科应用芨芍合剂辨证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初步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54例中,男性50例,女性4例;14岁至40岁者47例,40岁以上者7例。54例均经过 X 线钡餐透视确诊,其中复合性溃疡11

    1981年02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胎饮”的临床运用

    姚学善;王志文;

    <正> “安胎饮”是姚学善老师的经验方,经多年临床实践,用治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效果较好,现整理介绍于下:方剂组成:当归10克白芍20克白术20克黄芩15

    1981年02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苦参片剂治疗急性菌痢一一四例小结

    姚秀清;

    <正> 自一九七八年七月至九月,我们用苦参片剂治疗急性菌痢114例,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病例选择1、有菌痢病史或接触史;2、有全身感染症状,如

    1981年02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沙参山药汤治疗24例小儿迁延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曲忠山;郭景明;

    <正> 小儿迁延性肺炎是肺炎的常见证型,不仅病程迁延日久,而且常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对健康影响颇大。本文对24例迁延性肺炎,应用沙参山药汤(北沙参15克生山

    1981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骨折兼证的辨证施治

    孙成榆;

    <正> 骨折兼证,亦即伴随损伤而出现的合并证。临床上并不少见,如伤后发热,胁痛纳呆,出血……等等。这些兼证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不仅会影响骨折的正常治疗,而且对骨折的愈合亦极为不利。可见骨折兼

    1981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味磁硃丸治疗癫痫

    尤洪範;

    <正> 笔者自1963年至1980年用磁硃丸加味治疗30例癫痫,疗效较好,兹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岁至10岁6例,11岁至20岁13例,30岁至40岁以上6例;其中18例属于原发性,12例属于继发性(5例是脑膜

    1981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括蒌薤白白酒汤治疗渗出性胸膜炎

    李书华;

    <正> 周××,男,25岁,社员。于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发冷,发烧,右胸剧痛,咳嗽,来门诊。检查:体温38.5℃,脉搏101次/分,血压120/84毫米汞柱,右胸部突起,第二肋以下呼吸音、语音均消失,心脏气管纵膈左移。右胸试穿,抽出50毫升浅

    1981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加味牵正散配叫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小结

    张启虎;

    <正> 我们自一九七三年以来用加味牵正散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而神经麻痹50例,疗效较好,现小结如下:治疗方法加味牵正散:炙全蝎、僵蚕、制白附子、干姜各10克,防风、当归、川芎、地龙

    1981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麦粒肿有效

    崔弼铉;

    <正> 笔者几年来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麦粒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兹介绍如下,供同志们参考:取穴:取患侧合谷、曲池(两眼发病取双侧)。

    1981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相反”“相畏”合用的临床研究——100例追风下毒丸应用分析

    林通国;

    <正> “相反”“相畏”是中医用药的配伍禁忌。两千年来,对此,中医药界众说纷纭。笔者为了开辟用药途径,迈出禁区一步,力求验证于实践,采用相反、相畏之品,和泻

    1981年02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轻粉的制造及其化学原理

    李向高;张福仁;张亚敏;

    <正> 轻粉是中医外科常用药,它有止痒、拔毒、去腐生肌的功能。常用以治疗疥癣、湿疹、瘰疬、阴疮等外科疾患。此外还可适量内服,具有祛痰、缓泻、利尿、杀虫、消积的功能,治梅毒等疾病均有相当疗效。轻粉的炼制,我国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唐·

    1981年02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麻故汤”治疗坐骨神经痛获显效

    荆树范;

    <正> 笔者用自拟的“麻故汤”治疗坐骨神经痛38例,均获满意效果。现小结如下:治则与方药:余以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止痛为治则,自拟“麻故汤”一方,治疗坐骨神经痛。其

    1981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研究概况

    黄保民;

    <正> 肺癌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各地探讨用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981年02期 55-5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麻黄的发汗和利尿作用

    李浩川;

    <正> 麻黄,以麻黄汤形式使用时的发汗作用,和以越婢汤形式使用时的利尿作用,都很强。下面,从生理学角度探讨一下麻黄的这种药理作用。肾单位(肾脏的尿生成单位,即球体加

    1981年02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九七九年吉林省选拔中医中药人员试题及答案(伤科试题)

    <正> 一、治疗骨折按规律应分几个阶殴(几期)?各阶段(各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是什么?(20分)答:治疗骨折一般根据骨折愈合过程而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一)初期:即活血化瘀期。一般约为

    1981年02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服用安宫丸造成“汞毒性肾病”的报告

    王长印;盛日新;王晓君;

    <正> 我们在一九八○年,曾遇3例脑外伤患者因长期服用安宫丸而致“汞毒性肾病”,兹报告如下:孙××,女,43岁,工人,80年1月5日就诊。患者于四个月前因脑外伤后而致头痛,头晕,经检查,无阳性发现。服用镇痛药,疗效不佳。既往无腰

    1981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