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叔和《脉经》对针灸医学的贡献

    刘冠军;严玉林;

    <正> 王叔和,在其撰写的《脉经》里,保存了大量的针灸医学文献,对针灸医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就王氏对针灸医学的论述,简述如下。一、王叔和生平及其著作王叔和,名熙,高平人,一些医学史都认为他是西晋时人,曾作过晋太医令。

    1981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相火初探

    任继学;

    <正> 相火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内经》,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又说:“少阳之上,相火主之。”《六微旨大论》亦指出:“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可见,君火相火,是五运六气演变方位和运行的顺序,即暑往寒来,春夏秋冬更替之意。换而言之,由于一年有四季之变,遂生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分布于四季,则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之分,而君相二火亦寓于其中。

    1981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全省中医基础理论座谈会在白城市召开

    张林;

    <正>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吉林省分会于八○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十八日在白城市召开了中医基础理论座谈会.来自全省六个地区和省直以及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铁路局、驻军和地方厂矿等各有关医疗单位的代表共六十六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吉林省分会副理事长、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马志教授和副理事长、长春市中医院副院长段英廉、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秘书长宋平、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吉林省分会秘书长、长春中

    1981年0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鞠通先生运用化湿法的研讨

    沈仲圭;陆文彬;

    <正> 化湿法,是针对湿热性温病或温病挟湿,如湿温、暑温、伏暑之一种治疗方法。吴鞠通先生运用该法匠心独运,并创新方,以启后学。现就吴氏有关论述归纳如下,加以研讨,供临床参考。一、为何化湿温热之邪每易兼挟,或兼风、或挟湿。其挟湿者,则宜先祛其湿,使热无依,病方易解,如湿不先去,反闭其热而内侵,则病必加重。

    1981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循经综合征——应引起注意的临床症候群

    陈克勤;

    <正> 六十年代初,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一例自觉体内有对称性之“气流”或“水流”样物,所过之处,有或酸、或热、或麻等感觉,呈线状,顺一定方向流动。一般由上而下。先汇集在头部,然后下降以至消失。这之后我们又发现并系统分析了105例类似的,但循行线路不同的患者,结果发现这些病痛部位与已知之神经、血管的分布不一致;与神经性感觉异常、内脏有病而引起一定程度的规律性皮肤过敏之“海特氏带”以及某些呈线型循行的皮肤病或神经痛亦不相同。然而,恰与我国古典医籍——《灵枢》所载之经脉循行症候颇相吻合。

    1981年01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胎盘组织外用治疗慢性溃疡

    刘素玲;

    <正> 我们试用胎盘组织外敷,治疗慢性溃疡、■道33例,疗效很好,兹介绍如下。药物制做:取新鲜胎盘(最好用剖腹产的),不加水洗,无菌操作,捣碎呈糊状,加0.03%尼泊金乙脂(防腐),装入无菌容器内,放置于0—4℃环境内保存备用。用法:脓性分泌物多者,每日换药一次。脓性分泌物少者,间隔换药。常规消毒。

    1981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冲任刍议

    王耀廷;于慕真;赵镇宏;

    <正> 冲任的机能活动,是维持女性生殖生理机能的重要本源,而冲任失调则是发生许多妇产科疾病的主要前因。因此,冲任学说在中医妇产科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冲任的有关问题,加以粗浅地探讨。

    1981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临证随笔

    任应秋;

    <正> 中风的辨治中风病(现代医学每诊为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或脑溢血,或面神经麻痹等),为较难治的风、痨、臌、膈四大病之一。从《金匮要略》提出“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以后,所有论中风的,无不以中经、中络,中府、中脏来辨治。至于致病之因究属阴、阳、虚、实,则少有论及。凡大秦艽汤、排风汤、八风汤、续命

    1981年01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黎生老中医用“局部压垫小夹板固定”治疗腕舟状骨骨折经验介绍

    赵世学;

    <正> 吉林省名老中医胡黎生老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四十多年,对祖国医学的骨科理论造旨较深,临床经验丰富,颇有独到之处。现将胡老用“局部压垫小夹板固定”法治疗腕舟状骨骨折的经验整理如下。供同志们参考。

    1981年01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体会

    张承恩;岳庆范;李树林;刘玉英;

    <正> 目前对于心房纤颤的病人,用电击除颤虽然有明显疗效,限于条件,尚不能广泛应用。药物除颤,仍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奎尼丁疗法用药量大、付作用多,并存在一定危险。我们在学习兄弟单位经验的同时,采用小剂量奎尼丁、GIK 液、中药合用,治疗心房纤颤、转复心律,取得一定疗效,兹报告如下:

    1981年01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蛔厥穴治疗胆遭蛔虫

    郭俊民;

    <正> 此穴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笔者命名为蛔厥穴。病人俯卧,以二寸半不锈钢针,常规消毒后,沿棘突间隙略向上斜刺,深度1.5~2寸.每隔5分钟捻转一次。留针115~30分钟。笔者针刺此穴治疗胆道蛔虫15例,均获得较好效果.

    1981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囊虫丸治疗脑囊虫病60例临床观察

    王圭一;

    <正> 我科在一九七○年至一九七四年间应用左家特产研究所配制的中药囊虫丸治疗囊虫病,现将其中资料较完整的脑囊虫病60例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近年来癫痫反复发作,皮下有囊虫结节,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确诊为脑囊虫病者。作为观察对象。60例

    1981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百咳汤治疗百日咳

    陈有恒;

    <正> 我常用自拟百咳汤治疗百日咳,经多年临床观祭,疗效较好。兹介绍如下。百咳汤组成:百部15克苦参10克白前10克车前全草40克鲜马齿苋50克上药加水320毫升,煎煮30分钟,将两次煎液混合分六次服,日服三次,婴幼儿则减量频服.

    1981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脊髓空洞症25例临床体会

    陈永厚;

    <正>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的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及神经胶质增生。为一种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症状是受损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肌肉萎缩,肢体瘫痪与营养障碍。我院神经科自一九七六年一月至一九八○年一月四年间,共治疗确诊为脊髓空洞症患者25列。现报告如下:

    1981年0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榆苦酒煎治崩漏

    刘玉茹;

    <正> 地榆苦酒煎首载于《圣惠方》本方是由地榆250克,醋1斤(米醋即苦酒)组成.笔者曾用本方先后治疗妇人血崩,经漏二十余例,效果满意。病例简介:例一:程××,女,31岁,沈阳市人,医生。1973年9月因剖腹产后,三个多月经不断,色鲜红,量多。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曾用各种止血药均无效,而求治于中医。投地榆苦酒煎两剂。当晚服一剂,次日血止。患者因劳动,下午又流少量血,又进一剂而痊愈。以后月经正常。至今五年余,始终无复发。

    1981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胆石病、胆囊炎治疗体会

    曲凤阳;

    <正> 胆石病和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中,笔者有些体会,现分述如下。一、关于发病机理胆石病和胆囊炎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认为系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感染、胆汁潴留所致,但比较强调器质性改变的作用。诸如胆道内有寄生虫体、虫卵或细菌,引起局部感染、结石,或胆道发生狭

    1981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溃坚汤治疗上腹部包块26例

    魏同林;

    <正> 溃坚汤出自《医学传心录》,方由枳实、当归、半夏、陈皮、白术、香附、厚朴、山查、砂仁、木香组成。笔者近年来用其治疗上腹部包块26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26例患者中,胰腺假性囊肿2例,慢性肝炎12例,肝硬化6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恶性变一例。

    1981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麻黄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范天福;

    <正> 麻黄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方义论述,颇具精义,本文着重谈谈本方的临床应用。一、在内科疾病上的应用麻黄汤在内科疾病,主要用于咳嗽、哮喘、外感病所致之血证、痹证、急性肾炎、水肿等。

    1981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治验简介

    <正> 胎兼症瘕证张××,女,38岁,社员,于1978年3月10日就诊。月经已闭止3个月,午后发烧,食欲减。诊见:形体枯槁,腹部按痛,曾经他医诊为血虚胃弱,血亏经闭,治以养血健胃舒肝之品,屡治罔效,病势渐重。且腹部

    1981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崩漏的治疗体会

    李子馥;

    <正> 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反复摸索,将崩漏分为热、虚、瘀三证六型,辨证施治,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交流经验,兹介绍如下:

    1981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钱子中毒致自发性双侧股骨颈骨折一例报告

    张瑞龄;陈向明;

    <正> 马钱子系马钱科植物,番木鳖树(Strychinos nux—Vomical)的种子。其药理作用主要来源于番木鳖硷(士的宁,Stry—chinine),它对中枢神经(尤其是脊髓)有显著兴奋作用。其常用剂量每次为0.25~0.75克,过量服用即可出现肌肉强直性痉挛,重者可引起呼吸、

    1981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自汗

    曲生;

    <正> 曲××,男,12岁。80年10月就诊.患自汗已四载有余,即使严冬,汗亦不减,稍有活动,则汗出如洗。睡眠时,枕巾常亦被汗水浸透。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诊见形体壮实,面色红润,苔薄白,唯脉弦缓无力,病属营卫失调,表虚不固。治宜调和营卫,拟桂枝汤加味:桂技20克白芍15克黄芪40克牡蛎50克甘草15克姜枣为引,服药七剂,自汗遂止。

    1981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中药材混乱品种的产生与防范

    段维和;邓明鲁;高士贤;

    <正> 中药材从秦汉代《神农本草经》的365种,发展到当代《中药大辞典》收载的5767种,经历了近二千多年的漫长岁月。由于对中药材缺乏鉴定和宣传等原因,故在中药材的生产、收购,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混乱品种(诸如伪品、误用品,类用品、地方习用品等)。据初步调查吉林省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就有60余组(详见附表)。这不仅影响药材质量,甚至有的在临床中带来了严重后果。

    1981年0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格治验

    孙福祥;

    <正> 姚××,女性,59岁,已婚。急诊入院。四天来腹痛日趋加重,伴有恶心、呕吐,五天未曾排便。检查:一般状态欠佳,心、肺、肝未发现异常,唯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右下腹部有明显压痛、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透视:右下腹部有大量积气,盆腔有少量积气,有数个液气面。临床诊断:急性肠梗阻。住院治疗经过:立即胃

    1981年01期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扶正固本”和“清热解毒”类中草药的药理作用

    王本祥;

    <正> 建国三十多年来,广大临床和基础医学工作者,为促进中西医药结合,进行了许多有关中医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中医临床常用的扶正固本、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类中草药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和实验药理学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材料。本文就扶正固本和清热解毒类中草药的一些药理作用谈谈个人的认识。

    1981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水飞蓟”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有效

    孙哲佰;

    <正>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79年8月14日讲卫生节目里广播介绍了一种防治肝病的新药“水飞蓟”.笔者听后便买来“水飞蓟”20市斤,分别给五例慢性肝炎,一例肝硬化患者服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服法是每日用“水飞前”46克,水煎或研碎水冲分三次内服。20天后食欲恢复,42天后体重增加,肝区无压痛,一般症状消失。复经超声波检查,肝区恢复正常,肝功化验均无阳性反应。上述五例患者均有二年以上病史,二例为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其中一例已转变为肝硬化;余三例为无黄疸

    1981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遂、芫花、大戟与甘草同用的初步观察(附55例分析)

    林通国;

    <正> 芫、遂、戟与草同用,是两千年来的配伍禁忌。我们在77~80年间,以此配伍,共观察了55例病人,不仅未发现毒付作用,且奏效快、疗效强,特别对于结核性脓胸、渗出性胸膜炎、食道癌等病疗魏显著。现总结于下:

    1981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改革《伤寒论》教学的体会

    夏洪生;

    <正>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基础课,在中医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举足轻重。由于它文辞古奥,言简意赅,使这门课既难教又难学。如何搞好《伤寒论》课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医教学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有了一点粗浅体会,现不揣冒昧提出商讨,请批评指正。

    1981年01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阅读古医书的能力试析

    崔仲平;

    <正> 学生具备了阅读古医书的能力无疑是为了看懂古医书,以求从中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中医学知识。然而,如何使学生阅读能力达到看懂古医书的水平?这是需要由多方面的因素来促成的了。这些因素应该包括需要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古汉语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等等。作为医古文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汉语的素养,又当抓住哪些具体要素作过细努力?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引起讨论。

    1981年01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汉方治疗百话摘编(选)

    于天星;王征;

    <正> 经前乳头痛选用桂苓丸、茯苓饮患者为36岁妇女,初诊于1970年5月23日.主诉为:三年前有经前期的乳头胀痛,尚伴有少腹胀痛以及头痛、头晕。上述症状出现二日后月经方至,月经终末,诸症悉退。为此,经常服用镇痛药以术缓解,但却造成了胃纳不佳、食欲不振、日渐消瘦衰弱的状况。患者月经特点为血量较少。经西医妇科检查,发现有子宫宫颈糜烂。其脉象软弱。检查所见,胃内停水显著,少腹无抵抗,左乳头周围触

    1981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九七九年吉林省选拔中医中药人员试题及答案

    <正> 妇科试题一、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基本法则有哪些?任选一法则加以叙述之。(10分)答:(一)、调气血: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动力。来源于脏腑,循行于经络,周流于全身以营养机体各部。气血调和,则五脏安和,经脉通畅,冲任充盛,经、带、胎、产,诸病自可痊愈。若气血失调,冲任受病,则可出现一系列病证.治当调理气血。调理的方法,根据病在气在血之不同,分别施治.病在气,以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以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1981年01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肝胆病学术座谈会纪要

    岩峰;方文;

    <正>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吉林省长春分会于80年12月7日至9日在长春市召开了肝胆病学术座谈会,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分会理事长、付理事长、秘书长、长春中医学院、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省人民医院、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解放军二○八医院、长春市医院、中医院、各区医院、汽车厂职工医院、铁路职工医院、长春地区各县医院、中医院和特邀的吉林、通化、延边、四平、白城地区的代表共53人。《吉林中医药》编辑部也派员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1981年01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