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扶国;
<正>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均为汉代张仲景所著,二者原为一书。仲景在《伤寒论》序言中曾指出,自己“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将《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分为两书,我们可将其视为
1980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凌耀星;刘善锁;
<正> 祖国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与癌症的斗争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拟从历代文献中根据其所描述的症状,提出几种可能与癌证有关的论述,分析其病因病机,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探索癌证病因病机的特殊性,以供临床参考。
1980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振昌;李守成;于凯成;黄永生;
<正> “六淫学说”是祖国医学病因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辨证论治的理论依据之一。“六淫”源于六气之变。六气属于正气,系指自然界中正常的气候而言。如春季多风,夏季多热(暑),长夏多湿,秋季多燥和冬季多寒。自然界这六种气候,
1980年02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朱永厚;
<正>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多见。若调治不当或病情严重,常可导致阴液耗伤,阳气虚脱或阴阳俱伤等危重证候;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的发育因此婴幼儿腹泻的治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1980年02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树成;
<正> 业师洪哲明先生,系辽源市名老中医,年已八旬。临床近六十年。对中医学术造诣颇深,经验丰富,深受病家信任,求诊者踵趾相接。先生诊务繁忙,无遐著述,我幸得列门樯,亲聆教益。不忍吾师学术经验泯没,故不揣浅陋,勉成此文,将吾师学术经验介绍于中医同道。
1980年02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庆欣;杨际权;郝洪江;付国志;宫卫;唐淑娥;于竹松;赵忠兰;
<正> 我组于1974年和1975年,先后在九台县土们岭公社红卫大队和洮安县平安公社安全、红星大队进行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普查普治中,用柳黄片治疗Ⅱ度以上的地方性甲状腺肿555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980年02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士魁;
<正>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阳虚的血证患者颇多,而温阳止血的方剂除黄土汤以外,余则很少有人使用。因此,在古人的启发下,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个人运用温阳止血法的点滴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1980年02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绍恩;郎需才;
<正> 1979年,我们在用活血化瘀法研治冠心病的过程中,本着药量小、疗效大的原则,创制了“一粒活血丹”(简称“一活丹”)。每服一粒(胶囊装)或一片(片剂),病轻者,日服一次,病重者,日服二次,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1980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继学;于凯成;李守成;贾淑瑛;吴之威;
<正> 肥胖并有周期性呼吸、嗜睡、发绀及肺心症的病例,早在1956年Buwell即有报告、并命名为Piknio—Kian综合症。以后国内也有过类似病例,我科收治一病人颇符合此综合症的临床特征,报告于下: 患者×××、男、57岁、干部、住院号:18113。于1977年11月16日因昏迷,呼吸不整两
1980年02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绍彬;
<正>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也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似属祖国医学“温毒”或“温毒发斑”范畴。笔者用清温解毒法治疗三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陈××,男,50岁,社员,67年3月就诊。患者于一周前出现口腔、阴囊溃疡,局部疼痛。继之双目红赤,羞明刺痛,口唇溃烂。
1980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明彦;
<正> 古今均以参附汤补阳固脱,为治疗危重证之要方。其实,本方不仅有回阳救逆之功,而且有活血化瘀之效。兹举一例说明之。韩××,男,46岁,干部,病例号,16717号。该患于1976年,曾因着凉后发烧,咳嗽,心悸,气短,以“风心病、心衰”住院治疗。此
1980年02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寅午;
<正> 1974年1月~1977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脑血管关闭病人106例,无选择地分为二组,一组为单纯应用西药(烟酸、654—2、低分子右旋醣酐等)共69例(简称单纯组);另组除上述西药外,并用针刺疗法,共37例(简称并用组)。现将此二组之疗效,对比观察如下:
1980年02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明义;
<正> 遗尿症是儿童常见疾病。是指小便不能控制在睡眠中自行排出的一种病症。本病一般不易治愈,近一年,我科用针灸治疗本病30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初步总结如下。
1980年02期 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春璞;
<正> 笔者曾用按摩疗法治疗四例均经钡剂造影确诊为慢性部分性胃扭转患者,效果较好。兹将按摩方法介绍如下: 手法指压法:是用手指在经穴上进行点压的一种方法。可用手指在经穴上点压,使用的力量要由轻而重、由浅而深地压到一定深度,略停数分钟后,把手缓慢抬起,再进行点压,反复数次。
1980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德林;李玉轩;
<正> 我科于1970年间,在中西医结合复位的基础上,采用民间验方“小鸡外敷”治疗各种骨折共62例,效果较好。为了交流经验,整理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62例中,男性47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4岁。上肢骨折
1980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志;阎纯义;
<正> 魏×,女,35岁,职员。1978年10月12日初诊。病人自两年前产后因饮食不节而腹泻,每日3—4次。后即面浮肢肿,脘腹作胀,纳呆食少,恶心呕逆,心悸多梦,腰痛,恶寒肢冷,身重乏力。小便正常,大便时秘时溏,白带量
1980年02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耀廷;
<正> 一、痛经(膜样月经) 张××,22岁,学生,77年6月15日初诊。患者自14岁月经初潮,即罹痛经,月经周期10~12/30±,量多,色紫黑,质粘稠。每次行经均有上宽下窄、形状相似之膜样组织排出,此膜排出前腹剧痛,呈抽痛或绞痛。经血量多,挟有血块。膜下后,血少痛缓。昨天月
1980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庭汉;
<正> 笔者在某医院实习时,曾遇到一男性壮年患者,仲秋患病,颇似伏暑。临床诊断为化脓性心包炎,病月余不愈。一日近午,突然寒战,踡缩,复以厚被而不止。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体温骤升三十九度以上。患者神志清楚但有慌恐不安之状。切其脉则沉伏欲无。医护人员细心询问,亦不解其故,唯对症给以安痛定,非那根而已。十五
1980年02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永林;
<正> 对于中药十八反,历来颇多争议。对如此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却有异议。以为大可不必把“十八反”作为金科玉律,当成不可逾越的禁区。因为它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十八反”中所列相反之药物绝对不能为伍同用?我认为并非如此。试看下列事实:
1980年02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向高;张福仁;
<正> 中药黑膏药是祖国医学宝库中古老传统的剂型之一。由于它对药效成分释放效果良好,而且易被机体吸收,因而疗效显著,优于橡皮膏。但是对黑膏药制备大多靠经验,所以有时膏药质量不稳定,如有的膏药过硬,延展性能差,粘度低,对皮肤粘敷能力降低而易脱落;有的则又太软,容易滑脱,定位粘敷力弱,且易污染衣服;每贴膏药重量差异太大,面积、薄厚不匀,剂量很不一致;还有的膏药对皮肤易产生搔痒、红
1980年02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仲铠;孙美玉;郭采玉;
<正> 建国以来,筛选防治肿瘤的中草药研究工作进展很快,目前已有200多种中草药可供临床进一步研究参考。本文以介绍本省抗癌中草药资源为主,将国内外对实验性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和在临床上有一定苗头的中草药作一介绍,供临床组方和进一步筛选研究参考。
1980年02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海滨;
<正> 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病因、证治等各方面。要全面掌握中医的理论体系,离开五行学说是不行的。现仅就五行生克规律在临床上的运用,略谈拙见,以就教于同道。
1980年02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选卿;朴志贤;
<正>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俗称“羊痫风”。本病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学令前儿童的发病率约为成人的十倍。据国外报导,欧美国家的发病率为5—7‰。。现将有关文献对本病的论述和本人的治疗体会,概述如下。
1980年02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袁世华;
<正> 近年来,活血化瘀法的研究进展较快,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范围虽广,但总的看来,大致有四类:一是有明显瘀血征象的实证;二是虚实错杂证(包括瘀血证兼有虚象及虚证兼有瘀象者);三是临床上并无瘀血征象的虚证;四是健康人。
1980年02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仲圭;
<正> 尝见某杂志某君论文,对李东垣脾胃论倍加推崇。谓东垣的调补脾胃法,不仅适用于脾胃虚弱的病证,且能适用于心、肝、肺、肾某些疾病,对各系统慢性病之属虚证者亦多有效。某君此论似有偏颇,爰就管见,略谈如下:
1980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耿鉴庭;耿引循;
耿老的文章,介绍了《养病庸言》的主要内容,我们觉得对临床医生亦会有所裨益。向患者介绍一些养病方法,配合药物治疗,以冀提高疗效。
1980年02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天星;王征;
<正> 一、清上蠲痛汤优于五苓散清上蠲痛汤系我国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一书所载之方剂(麦门冬、黄芩、羌活、独活,防风、苍术、当归、川芎、白芷,蔓荆子、菊花、细辛、甘草、干生姜)。矢数道明于书中概述了日本学者应用
1980年02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正> ~~
1980年02期 78-80+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