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仲圭;陆文彬;
<正> 通下法,是祖国医学治疗学中八法之一。它原载于《内经》。汉·张仲景用之治疗热病,《伤寒论》详载三承气汤之辨法,即是其例。尔后则代有发挥,如吴又可指出:“温疫可下者三十余证”;叶天士亦谓:“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戴北山甚至认为“温病下不嫌早”。种种论说,均阐明通下法在温病治疗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吴鞠通氏对温病运用通下法颇多创见,现作如下归纳。
1979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继学;
<正> 气化学说始于《内经》,《气交变大论》说:“各从其气化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又《五常政大论》亦说:“阳和布化,阴气乃随”。“阴气内化,阳气外荣”。《阴阳应象大论》还说:“阳化气,阴成形。”由此可见,谈气化必谈阴阳。也就是说,谈阴阳,也离不开气化。进而言之,也就是阴阳气化在人体的升降运动,体现在脏腑经络生理活动全过程中,因此气化活动停止了,人之生命也就随之停止了。故《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气聚则生,气散则
1979年0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守成;
<正> 祖国医学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伟大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其丰富的经验总结。人类历史进入战国时期,一部较为完整的对后世医学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诞生了。其中,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阴阳学说”从此成为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内经》在论述“阴阳学说”的重要性时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可见,真正认识其“阴
1979年04期 8-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选卿;贾淑英;
<正> 门脉性肝硬化,属祖国医学的胁痛、积聚、膨胀以及黄疸病的范畴。如慢性肝炎的初期,发现胁痛和胃肠症状时,中医称之为肝气犯胃,所谓“肝木乘土”之证。再继续发展,肝脾肿大较明显者,即初、中期肝硬化则属于积聚门中的“积”或称“积癖”、“痞块”。晚期肝硬化腹水明显阶段,《内经》称之为“臌胀”,并且指出本病“腹筋起”(静脉怒张)别于“腹色不变”(急慢性肾炎)的水肿病。
1979年04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承恩;麻庸;莫非;
<正>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文献里虽无此名,但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类似冠心病证侯的记载是很多的,并且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作过详细的论述,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灵枢·厥论篇》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
1979年04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德昌;
<正> 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咳嗽、胸痛、神疲肢倦、胃纳不佳等症状,影响着患者的生产和生活。我所在运用汉代名医张仲景“十枣汤”的基础上,又采取自行设计的“大戟枣”处方,治疗该病11例,初步收到良好效果,兹整理介绍如下,仅供同志们参考。
1979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希廷;
<正> 化瘀止崩汤,是我家祖传秘方,先祖父用之治疗崩漏症,每获奇效。而个人在临床上亦颇有体会,为了交流经验,兹整理介绍如下: 处方:当归25克川芎50克炒熟地25克灵脂15克炒棕炭15克蒲黄15克炒。用法:前三味水煎,后三味共为细末,分三份,每剂煎三次,以药物冲药面,日服三次。适应证:崩漏或月经过多属瘀血为患
1979年04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洪斌;
<正> 泌尿系结石在临床上以腰腹绞痛,并向下腹部放散,排尿困难,茎中疼痛,欲尿不得,砂石阻塞尿路等为主要表现,此属祖国医学石淋症范畴。近年来作者运用自拟的消石汤治疗六例,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金钱草50克内金5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木通20克扁蓄20克灯心10克川断15克三七20克水煎服。下焦热盛者除重用滑石、甘草外加黄
1979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尚尔寿;高世文;
<正> 运动神经元疾患是一类病因不明,治疗困难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我所自1973年8月至1979年7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症83例,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以肌电图结合临床做为诊断依据。在83例病人中,脊髓肌萎缩50例,
1979年04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棣华;赵希庆;
<正> 痹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表现是:肢体、关节疼痛、痠痛,重着或麻木不仁等。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风湿性肌纤维炎等,皆属于本病之范畴。近年来治疗痹症数以千例,约有5%的病例、用柳酸盐类多种药物或一般的祛风除湿散寒之中药均无效。曾深入研究效果不好之病例,于舌诊中往往有瘀点,或膝关节附近有结节性红斑,且伴有压痛,因而受到启发。随于祛风除
1979年04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增济;
<正> 痹证,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得病为多;南方、北方皆有此患,以北方寒冷地区多见;男女老少都可患此证,以青壮年得之较多,故痹证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痹证为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难以医治的疾病,而且久久不愈,局部可出现骨质增生,或肌肉萎缩,或关节变形,或侵犯心脏而并发风湿性心脏病。由于长期活动不便和患部失于气血温养,筋骨不用,可发生瘫痪。因此对本证,我们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积极加以防治。兹就祖国医学对本证的认识,结合自己
1979年04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夏德林;
<正> 痹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痛风性关节炎、多发性神经炎等多种疾病在内。笔者自一九六
1979年04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盛玉;刘迎田;杨永忠;晏淑华;
<正>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称为“脱疽”)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又缺少更好方法治疗的慢性疾病。笔者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二月以来,根据中医“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的道理,采用“回阳通脉”法为主,结合化痰清热,共治疗本症162例,初步获得满意效果。为了交流经验,兹整理报告如下:
1979年04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俊芳;
<正> 寒冷性荨麻疹是寻麻疹一个类型,每遇冷风吹拂或皮肤接触冷物即有风团出现。此型寻麻疹以抗组织胺药物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钙剂和维生素C等疗效不明显,有用组织胺脱敏疗法,虽有一些效果但也不理想,因此,寒冷性荨麻疹也是较顽固的皮肤病之一。
1979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绍恩;
<正> 潘××,女,19岁,于长春××公司工作,1976年5月13日初诊。主诉:呃逆半年余,曾用各种方法医治无效,十分痛苦。现证:呃声洪亮,连续有力,冲逆而出,每分钟呃声20余次。伴有两侧胁下胀痛,胃脘胀闷,口干舌燥,四肢乏力,舌质红绛,苔黄厚腻,脉弦滑而数。综其脉证,此乃胃燥火热所致胃府不降,冲
1979年04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啜焕章;
<正> 张××,女,42岁,社员,家住乌兰浩特市××公社,于1978年3月来长春治疗。主诉:头痛已四年之久。病史:干四年前开始右侧头痛,轻则隐隐作痛,重则头部两侧剧烈疼痛。经当地中西医治疗均未收效。曾在某医院神经科检查,确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屡经中西药治疗,均无效。现症:右侧偏头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口苦,多梦,胸闷,心烦,易怒,两目干涩而
1979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国范;
<正> 梁××,男,43岁,机砖厂工人,1976年5月初诊。主诉:发热咳喘两天现症:近日因工作出汗受凉,自觉身体不适,继而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气短,呼吸急促。自服发汗药恶寒身疼减轻,但咳嗽加剧,痰多白沫而稀,夜不平卧,大便正常,尿黄浊。查体:体胖,面潮红而暗,舌质淡红,苔薄自,脉弦紧。诊断:肺寒咳喘。治则:疏风散寒,温化痰饮。
1979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烈;
<正> 宋××,女,7岁,1976.4.10就诊。简要病史:病童生后,多次体检,未见心疾,平时健康。此次发病,缘于过劳,外感寒凉,持续高热五天,且述有心悸、胸闷、多汗、无力等症,经某院检查,以心肌炎论治,曾用激素、维生素丙、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药物治疗七日,热转低温,余症未减,遂至中医治疗。诊视结果:神烦不安,颊赤唇干、舌苔厚腻、舌质淡赤、咽肿不红,心率110%次/分、心尖部可闻及二级收缩期杂音、肺清、腹软、肝大肋中
1979年04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庆祥;
<正> 张×,男,37岁,工人。主述:头晕视物旋转三日。病史:病人于三日前劳动时自觉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发病后因头晕不能坚持工作,经厂卫生所对症处理后,已不恶心,但头晕加重,自觉周围景物都在旋转。于是病人来院就诊。既往病人有类似发作病史,曾在五官科确诊为“美尼尔氏
1979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洛英;
<正> 中西医结合的问题,是毛主席早给医务界指出的一条道路,周总理非常关心,近来华主席又指示要加快中西医结合的步伐。可见这是医务界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容等闲视之。但如何认识这个问题,能否结合,怎样结合,从六十年代前后,我开始考虑,也曾多方请教。文化大革命期间,放弃了十多年,至今仍未成熟,因之称作管见,说出来和同道们商讨,可能有错,也可能全错,希
1979年04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永盛;
<正> 发展中医与医学科学现代化,是当前卫生战线工作着重点转移,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奋斗目标。为此,更好地继承与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认真学习研究它的学理和实践经验,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系统地整理提高,争取早日实现毛主席提出的,周总理多年为之奋斗的、华主席殷切希望的中西医结合,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作好这项工作,不仅大大有助于我国人民保健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而且也能使世界医学的内容更加丰富起来,为人类作出更大
1979年04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凯成;李树林;
<正>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不一,诊断比较困难,缺乏特异疗法的一类心脏疾病。近年来已成为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人们正在认真地总结经验。现将我院对21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979年04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万芳;
<正> 股骨干骨折比较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如治疗不当,多出现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而影响持重功能。我们自1965年7月至1977年8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共治疗股骨干骨折350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于下:
1979年04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忠宽;
<正> 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因骨折后治疗不当所致。我科在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新鲜骨折的基础上,又采取有效措施,将陈旧性骨折转变为新骨折,然后进行治疗。经16例临床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特此介绍如下:
1979年04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崇奇;
<正> 方剂课与中医各个学科关系极其密切,它是基础向临床过渡的一门桥梁课程。因此,方剂在中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交流经验,本文就方剂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体会,仅供同志们参考。
1979年04期 55-5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洪生;
<正> 消化性溃疡是我国多发病之一,在一般人口中约有5~10%在一生中某一时期曾患本病,在慢性胃病中约有60~80%属于本病。自一九五四年开始,其发病率似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农村的发病率尤高,为各种疾病之冠。近年来,溃疡与癌发病的关系已逐渐为医学界所重视,其恶变的比例相对较大。本病主要发病于青壮年,其经过常常是慢性而反复发作的,影响患者的健
1979年04期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向高;刘大有;
<正> 中药“药性”是自古以来中医处方用药的理论基础,中药“气味”是中药“药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药“四气五味”理论在中医用药实践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笔者试就中药“四气五味”理论结合中草药化学知识谈谈个人的体会。
1979年04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金凯;
<正> 真菌做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就记载有茯苓、猪苓、雷丸及各种芝类等。其后《名医别录》上记载的蝉花,《本草纲目拾遗》
1979年04期 70-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汝翼;程济民;高士贤;邓明鲁;赵大东;
<正> 在进行吉林省动物资源调查过程中,采得大量的丽蚌贝壳标本,经鉴定为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Gray)1834。因背瘤丽蚌在吉林省内过去无记载,特报告如下。
1979年04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陆小左;
<正> 在中医中药事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药需要量骤增,而有些中药材野生资源少,栽培或饲养周期较长,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在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某些药物的暂时短缺现象是经常出现的。因此,寻找相互代用的中药,会给临床上提供很大的方便。另外,在我国近六千种中草药中,常用的不过五、六百种,仅占总药数的十分之一。大量的野生药物资源利用得还不充分,若能经过筛选,采取代用手段扩大药源,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系个人在学习中药课后,又参阅古今关于中药代用的文献,并汲取老师的临床用药经验汇集而成。
1979年04期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郎需才;
<正> 丹波氏是日本古代的医学世家,出了几位著名的汉医学家,如丹波康赖、丹波元简、丹波元坚等。他们的著作和医学成就,对日本汉医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对我国的中医学界亦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对丹波氏的家族历史和学术思想,做一考证和简介。
1979年04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晓路;
<正>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吉林省分会理事会于一九七九年五月初成立。在参加吉林省七个学会工作会议期间,召开了理事会议,会上听取了省文办、省科协、省卫生局领导同志的讲话,并讨论了工作着重点转移的问题,最后根据中医学会的工作性质与任务,研究了分会内部的机构和理事的分工等事宜。兹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吉林省分会理事名单公布如下:
1979年04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云路;
<正> 为了传达中华全国中医学术会议和针灸学术会议精神,尽快地把中医中药工作搞上去,进一步活跃我省的学术空气、交流学术及医疗经验,为此,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吉林省分会组成讲学团,于八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分别到延边自治州和四平地区,进行传达会议精神和学术活动。
1979年04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云路;
<正> 为了推动学生课余科学活动,我院学生会和77年级学生科学活动小组于十月六日下午,联合举办了学生学术报告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市中医学会的同志,学院领导、本院教师、临床医生和部分学生,以及院外热衷于中医事业的同志达三百余人。会议期间,首先由学院副院长陈夷同志讲了话,并予祝报告会圆满成功。接着
1979年04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世尊;
<正> 应东丰县科协、东丰县医药卫生学会的邀请,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程绍恩副教授、阎洪臣副教授、王贵臣医师于九月廿四日至廿五日在东丰讲学两天。参加听讲的有全县各公社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驻军、省地驻东丰国营厂矿职工医院的中医师,部分中医士;有中医学习班的学员;还邀请了四平地区兄弟市县、海龙县的中医师共一百叁拾余人。
1979年04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1979年04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