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祖国医学《阴阳学说》的认识

    李守成;

    <正> 在浩瀚的祖国医学的著述中,富有威望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其中,“阴阳学说”犹如这部伟大的祖国医学史诗的血脉,贯通全书。后世许多著名医家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努力,进行了更高度的抽象与概括,终于使“阴阳学说”成为祖国医学体系中,理论基础的中流砥

    1979年03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眼的五轮学说与临床

    齐强;

    <正> 眼为五官之一,司视觉。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历代眼科文献,多以五轮立论。五轮学说,首载于唐代保光道人《龙木论》中。古人认为;眼睛是由五脏之精气蕴合而成的。因此把眼分为五轮,以应五脏。轮是取其形园如车轮,能灵活运转,且有层层相护之意,由外到内分为五个部分,名谓肉、血、气、风、水

    1979年03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五心烦热的辨证施治

    程绍恩;

    <正> 五心烦热,是患者自觉手足心热和心胸烦热的一种症状。它不仅是阴虚的一个见证,且在血瘀、湿热等证中亦可见到。阴虚所致的五心烦热,病人多兼见面白颧红,少寐多梦,头晕口干。舌瘦小、舌尖红而舌苔少,脉细数;血瘀引起者,在五心烦热的基础上,可见面色暗滞不泽,或如古铜之色沉着深厚,神志烦躁不

    1979年03期 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辨证论治Ⅱ期高血压病53例的疗效观察

    陈秋澄;

    <正> 高血压病依据其临床上的主要征候归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和中风等症。对本病的认识,历代医家都在不断深入,疗效也在不断提高,但根据建国后国内三次较大规模的高血压病普查报告,其发病率逐渐有所增长,而且高血压病又是动脉硬化的先导,是冠心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重大的

    1979年03期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用祛湿清眩法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的体会

    李树棠;

    <正> 美尼尔氏综合症,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症范畴。眩晕症,可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两虚,髓海不足(肾虚)、土湿木郁(痰湿上扰清窍)等型。本文主要讨论“土湿木郁”型。本型的临床症状是,常突然眩晕,视物旋转,闭目时有自身转动感,躺卧则不敢翻身,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数小时至

    1979年03期 2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合并氮质血症

    宋勃;

    <正> 慢性肾炎合并氮质血症,是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的前期。祖国医学文献上虽无尿毒症和氮质血症的记载,但从古代医书中,可以查到相类似地描述和记载《证治汇补》的关格门中有“关格者……既关且格,泌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最

    1979年03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40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桂兰;

    <正>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类似祖国医学中的淋浊。这种病的临床表现是腰痛、尿频、尿急、排尿灼热,小腹堕痛不适,小便混浊。一九七八年以来,我科采用中药治疗40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兹整理介绍如下,仅供同志们参考。

    1979年03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647例肛瘘的临床分析

    衣先荣;

    <正> 肛瘘,中医统称“痔漏”它是肛管直肠周围感染和脓肿的后遗疾患。在我院收治的病例中其发病率在肛门直肠疾病中与痔疮大致一样,而临床中确系少于痔疮。在1647例肛瘘住院病人的临床观察中,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979年03期 33-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蛙式固定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刘柏龄;

    <正>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下肢关节畸形,其发病率约占我国新生儿的千分之一,但与国外一般报导的千分之四为低。本病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甚完全明了,一般认为髖臼发育不良,臼窝变浅,特别是髋臼上缘发育不全,以致股骨头不能很稳定的容纳在髋臼内(照片图1),是

    1979年03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肿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李玉轩;

    <正> 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则可变为慢性,使组织变性,增生,粘连等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可导致功能障碍,因此,积极予防和治疗软组织损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以自制的消肿膏为主,对一百七十例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了观察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

    1979年03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疗法治疗50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

    陈向明;

    <正>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引起软组织广泛粘连,而形成的一种病变。因本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受限,故又称为“肩凝症”和“冻结肩”.本病的发病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肩部,上肢、及肘部的外伤;也有的继发于肩周围的滑囊炎,还有一些患者由于露肩当风,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少数患者因为

    1979年03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银屑病150例临床治疗观察

    曲志申;肖廷龄;

    <正> 银屑病古医籍中称之松皮癣,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我科,从1973年至1978年末,共观察治疗银屑病150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特写此文,以供参考。临床资料1.性别年令:在150例中,男72人,

    1979年03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202例的疗效观察

    郭明义;彭学杰;

    <正>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顽固性疾病,它与祖国医学的“腰尻髀枢痛”、“臀股风”、“痛痹”等相似。它的疼痛是由腰部沿着臀股外后侧向足部放射性的,甚至步履艰难,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多年来,我科采用针刺治疗202例坐

    1979年03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风治验纪实

    洪哲明;

    <正> 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乃直中足厥阴肝。考肝主风,在体主筋,开窍于目。千古以来,将中风分类中、真中,以及中经、中络、中脏、中腑等等,都未能撮其要,握其机,而用辛温发散,甘寒滋腻,如再造丸等亦不能痊愈。笔者78年(年近80),已退休在家,鉴于中医失传,后继乏人,在中央文件精

    1979年03期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连续性肢端皮炎的中医疗法

    王俊芳;

    <正> 连续性肢端皮炎是一种病因不清,难以治愈的慢性皮肤病。本病属中医的“代指”、“窝疮”范畴,如《外科大成》:“痒痛破流黄汁浸淫时痒时疼,发于风湿客于肤腠也。”和“由风热所致。”查其病因不外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皮损多发生于肢端,如手指和足趾的末端,主要表现有甲沟炎,糜烂、渗出和结痂,并有甲变形,萎缩或脱落等,影响指(趾)的

    1979年03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运用升陷汤加炙马钱子粉治疗子宫脱垂及胃下垂

    王耀廷;

    <正> 方剂组成及用法方剂组成:生黄芪50g、升麻25—50g、柴胡15g、桔梗10—15g、知母30—40g、炙马钱子粉0.5—0.75g。用法:前五味药加水煎煮,煎好后将药液滤出,再将炙马钱子粉搅入已煎好的药液内一起服下,早晚各服一次。加减:1.便秘者,加重知母,或加紫苑25—50g。2.腹泻者,减少知母或减去不用,加白芍25—50g。3.腹痛畏寒者,

    1979年03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治疗妊娠恶阻的体会

    姚学善;

    <正> 妊娠恶阻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兹把我在临床上多年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妇人受孕后,早期常发生呕吐,恶心、厌食,择食是妊娠常见的反应,经一段时间即可逐渐恢复,无需治疗。若呕吐反复发作,甚至完全不能进食者,影响身体健康的称之为妊娠恶阻。古医书也有称之为“阻病”、“儿病”、“食病”的。病因病机:

    1979年03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后暑温

    王海滨;

    <正> 庞××,女,24岁,工人。产后三日,盛夏炎热而感受暑邪。身现大热,汗出不止口渴郁闷,烦燥莫可名状,头晕,肢倦神疲。其翁素谙医,遵产后不宜凉之戒,投生化汤合三物香薷饮治之。药后大汗淋漓,躁扰不安,遂邀余诊治。视病人面红齿燥,舌红苔黄而少津、脉虚大无

    1979年03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淋

    程绍恩;

    <正> 张××,女,47岁,制刷厂工人。1976年4月28日初诊。主诉:浮肿、尿频、尿急、尿中带血,伴有腰痛。现证:五天以来,颜面浮肿,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尿道灼热刺痛,淋漓不畅,尿色黄赤,口干苦。脉数,舌质红,苔腻。尿常规:蛋白(++),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20~25个。据此脉证诊为热淋。治以清热解毒、

    1979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眩晕

    宋选卿;

    <正> 郭××,男,38岁,工人,于1972年3月28日初诊。病史: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失眠,大便干燥。血压持续160—180/100—110毫米汞柱,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二个月,血压时升时降。查体:体形肥胖,面色潮红,舌质绛,舌苔微黄稍腻、脉弦有力,血压170/110

    1979年03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咳喘

    陈国范;

    <正> 刘××,男,57岁,南关区某厂干部、1976年10月来诊。主诉:咳喘已数年,迂冷即发,履治未愈,反复发作。现喘息抬肩,不得平卧,痰多,食欲减少,大便溏泻,小便失禁,汗出肢凉。长期服氨茶碱及麻黄素等,以维持现状。检查:身体瘦弱,精神不振,面色苍

    1979年03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火泻

    于蜃楼;

    <正> 孙××、女、41岁、已婚,干部,于73年8月23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而突然腹泻,水样便,并伴有肠鸣,腹痛,排气等症。不能进饮食入胃十余分钟即感胃内灼热,心中烦乱,继之肠鸣,腹痛,即下迫入厕,无里急后重感。半个月来泄泻不止,每日16—17次、便检查无异常。体重由病前80公斤下降到70公斤,查其舌质

    1979年03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蚘厥

    啜焕章;

    <正> 李××,女,28岁,家务,住长春市建设街。于72年2月就诊。主诉:胃痛伴有吐蚘已三天。现病史:于71年11月份,开始发烧,逐渐消瘦,胸椎突出,在市医院拍片,确诊为“胸椎结核”,用抗痨药物治疗,病情未能控制并有所发展,腰部左侧有小饭碗大的“寒性脓疡”,左侧鼠蹊部

    1979年03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崩漏

    杨宗孟;

    <正> 苏××,27岁,职员,住吉林大学宿舍。于1973年6月5日就诊。主诉:经血淋漓不净已二月余。现病史:近5~6年来月经不调,周期后延,3~7月一至,经来量多,持续七天始净。此于3月17日人流后,经血淋漓不断,遂于5月26日行二次刮宫,流血仍不止,量时多时少,时断时续,血色淡

    1979年03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霉菌性肺炎

    王烈;

    <正> 赵××、女、2.5岁、1974、8、10就诊。简要病史:患儿平素体壮、此次发病,历时12天、初为外感、经用四环素、青、链霉素治疗3天、热未降、并发肺炎、症见咳喘、体温39℃,复用红霉素及卡那霉素等治疗3天,热稍降,但喘未减、又用新青霉素1型、症非但不减、反而热高达40℃、且口腔出现鹅口疮、病儿饮食减

    1979年03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备好一次课

    许相文;

    <正>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方式。要上好一堂课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是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各方面才华和辛勤劳动的集中表现。怎么才能上好一次课呢?一般地说,教师必备三个条件,即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方法及充分的备课。备课

    1979年03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药兼施治疗眩晕症

    侯云路;

    <正> 牛××,女,岁,社员,初诊于1975年5月16日。头眩目赤,已半月有余,每当情绪激动则头眩益甚,近来因与邻居口角,头眩脑胀昏晕尤甚,兼有头痛,心悸,失眠,抽掣欲动,午后潮热。查其脉来弦数,舌边红,有黄薄苔,目白珠微赤,血压130/78毫米汞柱。

    1979年03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液的代谢与气化

    王彭龄;

    <正>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明·张介宾说:“然水气本为同类。……但阳旺则气化,而水即为精。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故凡病水者,水即身中之血气,但其为邪为正,总在化与不化耳。”以此得知,人体的正常水液代谢与环流须靠气化功能。《内经》上有:“饮入于胃,游溢精

    1979年03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脏腑的病理与证治(二)(三)(四)

    阎洪臣;

    <正> 肺、大肠一、生理病理肺肺脏容于胸中,上连气管通喉咙。其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肃降、通调水道,主音,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气司呼吸:肺所主之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界清气(氧气),经口鼻吸入肺脏,然后再由肺脏将其体内的浊气呼出,这样经肺脏的一吸一呼,司清浊之运化,从而进行着体内新陈代谢的生理功能,故《内经》

    1979年03期 71-8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子午流注针法的编算及运用 第二章 子午流注针法所用经穴——五腧穴

    刘冠军;纪青山;黄毅;

    <正> 五腧穴,是指十二经分布在肘膝以下的井、荣、俞(原)、经、合各穴而言。这些腧穴,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及《根结篇》中。它是古代医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这些腧穴不但是“经气出入”,“气血交流”,“阴阳交会”之处,也是治疗机体内外各种疾病的有效针灸部位,所以历代医家都特别重

    1979年03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三章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正> “子午流注针法”的运用,可分为二种,一为按天干开穴,一为按地支开穴, 前者称为纳甲法,后者称为纳支法,现将两种方法的运用,分述如下。

    1979年03期 8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四章 临床运用的灵活性及注意事项

    <正> 子午流注针法,在临床运用方面,虽然有上述的规律,但决不能离开症状,不分病情,死板固定的某时即取某穴治疗,而要在逐日按时开穴的基础上,根据病情

    1979年03期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海虾散治疗阳痿病

    唐兴华;

    <正> “阳痿”即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之症。多因生活无度斫丧太过,或思虑伤神、惊恐伤肾所至。临床以虚证为多见,正如景岳所云:“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仅有之耳”。余以自制“海虾散”治疗此病每获显效。药物:生海虾500克白酒250克 核

    1979年03期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推拿治疗腰痛——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赵国新;

    <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腰腿痛,约占门诊腰腿痛患者的25%左右。过去文献在诊断名称上有“髓核脱出”“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等。在概念上较严密者,应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本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严重的影响劳动,工作

    1979年03期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帝内经》成书时代考证

    高光震;

    <正>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医学典籍。历代医家多推崇为医家之宗,认为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和中医的理论基础。关于《黄帝内经》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在中国医学史上,一直是个众说纷纭,争议不决的疑难问题。归纳起来,大体可分如下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黄帝内经》是黄帝所

    1979年03期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卫气营血和三焦关系的我见

    肖永林;

    <正> 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叶天士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特有规律,以“卫气营血”作为温病的辩证纲领。指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病变从表入里,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

    1979年03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科情工作座谈会纪要

    俞放;

    <正> 我院科研处于79年6月4日、6日召开了科情工作学习座谈会,参加这个会的有我院教学、临床各科室及科研处的专、兼职科情人员等21人。会上传达了中央卫生部领导同志“在全国医学情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市科委下达的“关于科技情报工作的几个基本问题”等材料,并听取了武汉大学科情专家阎怡民的“国内外科情工作发展趋势”的报告录音。

    1979年03期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岳美中老中医治老年病的经验三则

    陈可冀;

    <正> 高血压病老年高血压病人其舒张压常较难降,不易控制。此类患者气虚的多,可有肾气虚及中气虚之不同。用苦寒泻肝或二仙汤之类不起效用,用大量黄芪有时可有一定作用。用法:一般黄芪用50克以上,配陈皮10克。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也有一定效果,但有“火热”者不

    1979年03期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