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钱乙“尊古、创新”的学术思想及影响

    王烈;许继增;

    <正> 钱乙(约1032—1113),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县)人,是“新学肇兴”时期的重要人物。据《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后序》考乙为医专小儿六十余载。所著书有“《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惜均佚。现存之著,仅有其门人,大梁阎季忠整理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千百年来,该书不仅成为后世研究钱乙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的重要蓝本,而且

    1988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8 ]
  • “四关”与“四花”配伍及其调理气机功能浅释

    王玉明;

    <正> 历代医家对四关的临床运用已有不少论述,但将“四关”与“四化”结合起来运用的功能分析则很少涉及。笔者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临床体会,认为四关与四花相伍具有调理气机之功能,现述于下:“四关”即合谷与太冲之合称,《针灸大成》把“四关”列为奇穴,“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四花”首载于《针灸聚英》即胆俞与膈俞的合称,亦为奇穴。“四

    1988年0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4 ]
  • 从心理学角度认识“心藏神”的意义

    张耀民;

    <正> 宇宙间最复杂的现象,莫过于人的心理活动。它是人类自有史以来就企图解开的奥秘之一。古今中外的学者由于学术观点不同而长期争论不休,其焦点在于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哪个。“人的心理是在周围现实的作用下由脑产生的”。这已被现代科学所充分证明,是不容置疑的。而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和感觉的器官是心脏,而脑的工作只在于使出自心脏的血液冷静一点而已。”则不免失之偏颇。可是,由此旁及便对中医“心藏神”的理论发生怀疑,以至提出种种非议,就不能不说是一大误解。

    1988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4 ]
  • “消积排通汤”治疗“蟹足肿”

    史鸿涛;金东明;史力;

    <正> 蟹足肿是由于创伤愈合后,愈合处皮肤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形成的坚硬、不规则的肿物。属于肿瘤范畴,有恶变可能。其别名有“瘢痕瘤”(keloid)、“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瘢痕症”、“蜈蚣症”、“锯痕症”、“肉疙瘩”等。目前国外采取的放射疗法、手术切除加放射疗法、冷冻疗法、音频电疗、药物内服外敷、按摩疗法,虽有效果,但不理想,常常复发。全国著名老中医、吉林市医院主任医师史鸿涛自1971年始,自制“消积排通汤”治疗本病913例,效果显著。现将其中440例(病程短于半年,面积小于3×0.5cm~2者除外)治疗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988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237 ]
  • 心肌梗塞合并顽固性呃逆治验

    吴源湘;

    <正>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证。心肌梗塞合并呃逆,文献报导甚少,笔者曾治愈数例,兹将其中2例报导如下:例1:王××,男,61岁,干部,病历号201315。患者因心前区憋闷一日伴恶心呕吐,心电图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于86年11月11日收入我院。次日夜间突发呃逆,夜不能寐,昼难入饮,连续10日,故请求会诊。症见呃逆频作,声宏床摇,胸闷痰盛,纳少,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脉滑。此乃痰热瘀阻,胸阳不畅,胃失和降所

    1988年01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0 ]
  • 中医治疗不孕症335例临床报告

    祝石;贲月荣;

    <正> 大连市名老中医贲子明主任医师,自1978年~1985年间治疗不孕症500例,除外165例器质性病变,余335例中已孕育286例,总孕育率为85%。现将其辨证论治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年龄30岁以下者244例,31~35岁者76例,36岁以上者15例。不孕年限3~5年者241例,6~10年者88例,11年以上者6例。诊断标准凡育龄夫妇,婚后同居3年以上未孕者,但子宫畸型,男性不育者需除外。

    1988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7 ]
  • 中药术后饮临床观察小结

    于慕贞;李春光;

    <正> 近年来,经过反复的实践与摸索,我们运用中药术后饮防止妇产科手术后病人肠管胀气,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取得一定效果,现已做为我科术后常规用药,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临床观察100例,随机分为服药组及对照组,各50例。服药组50例中,子宫全切术31例,附件切除术19例。对照组子宫全切术29例,附件切除21例,两组的病种、手术时间大体相似。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

    1988年0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1 ]
  • 癫痫丸治疗痫证324例疗效观察

    王宗起;

    <正>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做六畜之声,醒后起居饮食若常人。笔者自1968年开始研制癫痫丸治疗痫证,临床观察数百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观察门诊病例324例,其中男性242例,占74.68%,女性82例,占25.32%。最高年龄46岁,最小1岁,以青少年居多。罹病时间最长者14年,最短1年,1~3年162例,4~6年85例,

    1988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4 ]
  • 针灸治验心得

    王启才;

    <正> 笔者曾跟随刘冠军老师学习针灸医术,深得老师“针灸治病必须突出经络辨证,处方选穴力求局部、远端结合”的教诲,此指导临床,收效甚捷。一、急性胃痉挛邹×,女,13岁,长影子弟中学学生。清早饱食,又吹冷风,上课时突然胃脘部剧痛,由同学背到内科诊治,以“急性胃痉挛”转针灸科治疗。当时患者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弯腰屈背,哭号不已。首先重刺双侧梁丘穴,然后轻取局部中脘穴,当即病止,破涕为笑。

    1988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1 ]
  • 自拟乌白平胃汤治疗上消化道溃疡

    丁海清;

    <正> 上消化道溃疡临床多见,笔者运用自拟乌自平胃汤辨证治疗本病,效果显著,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职工15例,社会居民5例;年龄最大48例,最小2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例,占70%,胃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1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例,占25%。本组病例均经 X 线检查所证实。无大呕血病例,均未经手术治疗。辨证分型笔者于临床把本病分为胃寒证、胃热证两大证型。

    1988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8 ]
  • 随证循经辨治案例

    陈庆恒;

    <正> 余临诊中对于顽疾重症,每用循经辨治,疗效颇佳。兹举数例以为佐证。一、链霉素中毒、项强从督脉论治李×,女,22岁,护士,洮安县人,1975年春诊治。该患1年前患肺结核,经用抗痨药治疗效果不佳。近3个月因急于获效,擅自加大链霉素剂量(由每日肌注1克改为每日肌注2克),同时口服雷米封等抗痨药,近1个月,病情已基本控制,但出现项部强直,不能左右环顾俯仰、恶心呕吐、头痛、耳鸣耳聋等症,并惊厥1次,经某医院诊

    1988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甘温除热法运用三则

    陈津生;

    <正> 发热证的治疗,通常使用寒凉之品,即治热以寒,属正治法。而甘温除热,则使用温热之品治疗热证,属反治法。后者虽不常用,但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李东垣《内外伤辨惑》曰:“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伤乃;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这种因劳致病,正虚火盛的病理变化,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病症之中,即《内经》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不过

    1988年01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5 ]
  • 清脑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6例

    张成思;

    <正>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肝阳”、“肝风”等范畴之内。笔者自拟清脑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6例,疗效满意,将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6例,均系中医科住院病人,男53例,女23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7岁,多数患者在40~60岁之间。病程1~4年,多数在1~2年之间。治疗方法均以自拟清脑降压汤辨证加味治疗。

    1988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5 ]
  • 肠痈治验举隅

    王凤材;

    <正> 肠痈者,西医谓之阑尾炎,余辨治多例,效果颇佳,兹举数则以证之。一、刘××,女,42岁,1970年11月4日初诊。两天前开始胃脘痛,并有呕吐,腹痛渐趋注于右下腹,右腿不能伸直,身形怄偻,发热恶寒,口渴,大便3日未行,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惧于手术,故以中药治疗。检查:右下腹部可触及8×9厘米大小的包块,有压痛及反跳痛,腹璧拘急,患处灼热。舌苔黄厚,脉沉数。血常

    1988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0 ]
  • 妇人倒经辨治

    徐贵富;

    <正> 倒经,是指妇女月经来潮的前1、2天或正值行经时,出现周期性的衄血。正常的月经量减少或不行,亦称逆经。现就临床常见几种证候,举例如下,敬请同道指正。一、血热型李××,女,22岁,农民,1985年6月13日初诊。月经常不按期而至,经前或经期常有鼻衄,量多色红,面红唇赤,心烦易怒,口燥咽干,夜卧不安,身有微热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

    1988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自拟坐浴方治疗肛裂症

    宫志华;

    <正> 肛裂症患者十分痛苦,每逢大便后肛门剧痛难忍。究其原因,大都是患痔疮或习惯性大便秘结所致。用自拟坐浴方可起到立即止痛、促进疮口愈合之效。处方:洋金花15克生川乌20克生草乌20

    1988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强直性脊柱炎甲皱微循环改变与中医证型关系之初探——附56例病例分析

    聂志伟;

    <正>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认为是一种病因不明,以侵犯脊柱、骶髂关节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有关本病的研究和报道较少。为此,我院1984年以来在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同时,对其甲皱微循环作了观察,并按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分析,以探求本病甲皱微循环改变和中型证型的关系。

    1988年01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09 ]
  • 服斑蝥烧鸡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林家荣;

    <正> 刘×,男,37岁,因腰痛4年、恶心、呕吐20余日,尿少1天于1987年4月30日第2次入院。患者于1986年11月10日曾因“慢性肾炎、尿毒症”第1次入院,经中、西医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近20天来再度出现恶心、呕吐。于入院前曾连续3天服用偏方“斑蝥烧鸡蛋”,每日1次,每次1只斑蝥去头、足、翅后,纳入1个鸡蛋内烧熟后服用。于入院前1天自觉尿少,恶心加重。体检:T37℃ P80次/分 R18次/分,BP150/80mmHg,精神蒌糜,慢性病客,咽部充分,

    1988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2 ]
  • 辨证治愈重症溃疡性结肠炎1例

    刘玉英;

    <正> 赵×,女,28岁,住院号36379,1985年10月24日入院。该患腹痛,腹泻、血便2年余,病初右下腹痛,粘液血便,继为褐色稀便,曾在某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经治未愈。半年来左下腹痛甚,日十数次暗红色稀便,泻后痛不减,恶寒发热,脘闷腹胀,头晕,乏力,经治疗并输血1100毫升无好转。入我院时体温38.1℃,重度贫血貌,舌淡胖苔腻,脉细数。血红蛋白6.5克,大便隐血(?),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乙状结肠下段及直肠溃疡、出血。诊断同上。该患病久,脾肾俱虚,

    1988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1 ]
  • 肝豆状核变性治验

    李银田;

    <正> 罗×,男,34岁,教师,1986年7月21日初诊。患肝豆状核变性已半年,经检查角膜边缘色素环 K-F(+),铜氧化酶0.05A 吸光度,尿铜测度110μg/24h。现手足颤振徐动不安,随意动时增强,静止时减轻,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少寐多梦,记忆减退,腰膝疫软,舌红少苔脉细弦。证属肝肾精血不足、肝阳上亢之震颤证,治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熄风。方用大补阴九、六味地黄九加减,处方:知母15克黄柏10克熟地25

    1988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5 ]
  • 小儿动颌—眨眼综合症治验

    刘玉书;

    <正> 马×,男,6岁,住长春机车厂宿舍,1984年11月29日初诊。患儿于1984年5月初患腮腺炎,经综合治疗8天,热退肿消。但患儿头面左侧(以鼻为界)汗出,其汗渐多如洗,右侧无汗。同时见有开口、动下颌,并伴口角向右侧牵引而动,左眼也随之眨动,此动不停,不能控制,睡时其动略减而汗出如故。经多方医治6个月余未效,故来我院就

    1988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6 ]
  • 误用甜瓜蒂致死3例报告

    温淑荣;刘健胜;

    <正> 甜瓜蒂,又名苦丁香,性味苦寒,有小毒,人胃经,具有吐风热痰涎、宿食之功效。自1970年以来,笔者曾遇3例误服偏方单味甜瓜蒂而致死者,报道如下。例1:杨××,女,40岁,集贤二队农民。因患精神分裂症,其家属自寻偏方,用甜瓜蒂粉20克口服,晨7时服下,2小时后自觉恶心,腹痛,继之频繁呕吐、腹泻。初吐胃内容物,便呈水样。之后呕吐鲜血约500毫升,当日20点死亡。例2:邵××,女,45岁,白泉乡西柳二队

    1988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2 ]
  • 误服天仙子中毒报告

    鹿树夏;

    <正> 我科接诊5例误将天仙子为地肤子配方引起的中毒患者,患在服用含天仙子的汤药后均出现口渴、头晕、视物昏光、舌硬、谵语、下肢无力等中毒症状。例1:张××,男,20岁,工人,1986年9月20日诊。因全身泛发风团瘙痒、受风着凉加重而就诊。前医诊为荨麻疹,投予中药汤剂(金银花20克白芷15克葶苈子10竞羌活15克防风15克 荆

    1988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5 ]
  • 不孕症治验

    朱世增;

    <正> 孙××,女,39岁,1983年2月初诊婚后10余年未孕,月经14岁初潮,经讯正常。近10年经期不准,经前乳房胀痛,经色淡红,量少。诊时面色不华,情志忧郁。时有腹胀,小腹掣痛,经期加重。肢乏无力,两肋作胀,夜寐多梦易醒,舌质红,苔薄,脉弦细。诊为不孕症,证属肝郁血虚,拟以四逆汤合四物汤加味:甘草10克柴胡15克枳实20克自芍15克当归20克熟地20克川芎15克赤芍10克陈皮15克坤草10克,水煎服,日1剂。服药12剂后,经讯正常,睡眠稍安。效不更方,连服此方3个月余,于1986年6月受孕,后生一女孩。

    1988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8 ]
  • 蜥蜴治疗癫痫

    王登发;

    <正> 取活蜥蜴60条,放入瓦罐内,盏压后在罐外用明火烤,至蜥蜴死后停火,取出蜥蜴,放在瓦片上焙干,研成细末。每3条为一包备用。服法:每服1包,日服1次,20天为1个疗程,不愈可再服第2疗程,一般均在1个疗程内获效。笔者用此法治疗癫痫12例皆获愈。

    1988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1 ]
  • 小柴胡汤临床治验举隅

    沈才栋;林祖庚;

    <正> 小柴胡汤出于《伤寒论》,仲景用其为治疗少阳病之主方。方中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大枣、生姜七味药组成,具有升清降浊,清热透邪,和解表里的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对病邪在半表半里诸症,尝以本方随证加减,屡获疗效。现举治验四则,仅供参阅。胆囊炎:汤××,女,42岁。1981年5月11日初诊:右侧脘胁疼痛1周,呈持续性加剧。恶

    1988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3 ]
  • 小柴胡汤治疗奇病四则

    刘熹;

    <正> 案1:严××,男,53岁,干部。1986年4月4日初诊。每日半夜子辰(24时),左肋胀痛延及胃脘痛并逐渐加重,约1小时后剧痛难忍,须起床行走痛势方减。每至卯辰(早5时),不药疼自止。病史已届8个多月,素昔体质弱。经超声诊断为胆结石,经用消炎解痉等药治疗无效,改用清热利胆排石中药治疗,病情有增无减。每夜疼痛发作后神疲乏力,余无兼证可辨,证属肋痛。由于少阳之气升发不利,木失条达之性,抑郁犯

    1988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1 ]
  • 大柴胡汤加减在临床的应用

    汤海涛;

    <正> 大柴胡汤载于《伤寒论》,是治疗少阳,阳明并病的主方。方中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炒积实、生大黄、生姜、大枣8味药组成,既能和解少阳,又能内泻热结。汪(?)庵谓:“此表里交治,下剂之缓者也”。笔者在临床中,用之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等均获良效。现择验案3则,以证其效验。胆囊炎:孙××,女,42岁,工人。1984年5月11日初诊。3日来,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牵及胸肋并向肩背放射。超声检查:胆囊液平面4

    1988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6 ]
  •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胆石病体会

    毛雪梅;王干;李显国;

    <正> 胆囊炎、胆石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据国外医学资料统计,胆道疾患已成为五大住院病种之一,占急腹症患者的四分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我们经过近10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本组10例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小者23岁;其中单纯性胆囊炎8例,胆囊炎合并胆结石者10例,合并胰腺炎2例;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40年。经过治疗,结果20例中,症状缓解19例,胆石排出者5例,平均住院天数为22天。现择验案1则,以飨同行。胆囊炎、胆石病:徐××,

    1988年0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6 ]
  • 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急性感染性肝胆胰疾病

    房栋;

    <正> 近年来,我们应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急性感染性肝、胆、胰疾病,取得满意疗效,兹举验案3则,介绍如下:急性黄疸性肝炎:郑×,男,24岁。1985年4月20日初诊。6天前感到肝区疼痛,腹胀厌油腻,皮肤黄染,肝功检查:TTT9单位,ZnTT20单位,SGPT157单位,II50单位。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经服保肝药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刻诊:右胁疼痛,腹胀纳杲,恶心呕吐,口苦心

    1988年01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9 ]
  • 急性热症的中医辨治

    王雨亭;

    <正> [概述]高热《灵枢》称大热。临症多以体温骤升,热毒炽盛,灼阴耗液为其主要的临床病理表现。辨识不同的高热,不仅能反映出病势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且能由此推断出不同的病机,预测其传变的顺逆。因此高热不一是个孤立的症状,而是反映临床的综合急症证候许。多疾病都可引起高热,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外感高热、内伤高热两大类。两类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温病中卫气营血各阶段的高热,伤寒太阳、阳明和少阳病中的高热,脏腑杂病内伤所致的“大

    1988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黄芩杞果冲剂治疗恶阻

    许梦森;

    <正> 恶阻病,首见于《诸病源候论》,是妊娠早期较常见的疾患。笔者用自拟的黄芩杞果冲剂,共治疗200余例,疗效达95%。现报道如下:处方;黄芩、枸杞子各50克,置带盖瓷缸内,以沸水冲之,俟汁温时频饮之。饮后再用沸水冲,待温频饮,以愈为度。经临床观察无任何副作用。验察:杨××,女,24岁,妊娠59天。1周前出现恶心呕吐,每天10余次。经某院诊为妊娠恶阻,注射爱茂尔,口服维生素 B_6,无效,症转

    1988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2 ]
  • 久痹经战汗而愈

    樊中州;

    <正> 张×,男,65岁。1976年12月24日初诊。3年前患左上肢麻木伴项背僵,头向左侧转动则牵及左肩疼痛。经神经科、骨科等检查皆未发现异常,使用中西药对症治疗亦不效。诊见:近1月来,左上肢麻木,活动无力,端碗亦惑困难,血压180~190/100毫米汞柱,舌体多齿痕,脉象弦劲。证属高年气血虚,营卫不荣,筋脉失养,肝

    1988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风水治验一则

    张占林;

    <正> 赵××,男,16岁,学生。缘由喉部肿痛,发热,身痛,后现尿频量少色黄,先眼睑浮肿,后遍及颜面及下肢,经某院诊为急性肾炎,治疗未愈,转求中医诊治。诊见:急性病容,颜面及下肢浮肿,体温38℃,血压120/80毫米汞柱,尿检:蛋白(卅),白细胞1~2/高倍镜下,红细胞3

    1988年01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逐瘀法治疗眼球突出验案

    李知白;

    <正> 张××,男,38岁,工人。1978年10月11日初诊。自1960年发现右限向外侧突,逐年加剧,因无痛苦而未就医。1974年该患自觉患眼内眦上约1厘米处剧痛,求治某院,用多种抗生素合激素治疗无效,经局部切开清除似茶叶末状蚕豆大小物一块后,疼痛消失,眼突依前。1978年3月患眼疼痛复发,剧则恶心呕吐,地区医院 X 线摄片见框内上侧骨质吸收,上颌窦、额窦影象模糊,未能肯定诊断。给大剂量抗生素、激素治疗,疼痛渐除,但停药数日疼痛即复发;服中西药、验方多种亦不效。9月28日疼痛加剧,侧突更甚,经抗生素合激素静滴,疼痛反漫及半侧头部,恶心呕吐,患眼严重复视,治疗无好转,求中医诊治。诊见:烦躁不眠,二便正常,患眼除眼球侧

    1988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4 ]
  • 肾结核血尿治验一则

    金松林;

    <正> 王××,女,50岁,护士。1985年11月3日初诊。有肾结核病史,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病情较稳定。1个月前,出现低热以午后或夜间明显,无盗汗,尿频,尿痛并见肉眼血尿。尿检:蛋白,红细胞。诊断为肾结核,经注射、口服抗结核及止血剂,配服六味地黄汤1个月无效。

    1988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3 ]
  • 男性乳腺增生病一例治验

    曲生;

    <正> 朱××,男,38岁,已婚,工人。1982年1月24日初诊。左侧乳房肿块胀痛不适已月余。近1周来,胸闷不舒,乳房发胀、触按则痛,全身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经某院确诊为乳腺增生病,建议手术治疗,本人拒绝手术而转求中医诊治。诊见:左侧乳房可触及3×3厘米肿块,表面光滑,活动性良,有明显压痛,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气滞血瘀型之乳腺增生症,治宜舒肝理气,活血通络。处方:柴胡1 5克 郁

    1988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1 ]
  • 常见同出一物中药辨析

    周琍珍;

    <正> 中药的种类繁多,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之中,但以植物类居多。同出一物的药物,因入药部位不同,性味归经亦有差别,或有升浮沉降之差,或有温清补泻之异,或有表里收散之别,或有药性峻缓和功效强弱之不同。一、性味归经之不同药物的性味是说明药物功效的主要依据,是构成中药性能的重要部分,归经是指药物的作用部位而言。既使同出一物的药物,因入药部位不同,药性则有偏寒偏温之别,药味有偏苦偏甘之

    1988年01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8 ]
  • 中药辛夷、厚朴花用时宜捣碎

    李江东;

    <正> 辛夷、厚朴花均为木兰科植物之花蕾,一为辛温解表药,一为芳香化湿药。二药均含有多量挥发油。入汤剂均不宜久煎,因久煎易失其味。一般入发表剂与芳香化湿剂头煎宜10~15分钟(从沸算起),二煎10分钟,且宜强火猛煎。1985年《药典》对上述二药,未规定具体加工炮制方法。河南省《炮制规范》在二药炮制项下,提出“拣去杂质及花柄(去梗),簸去泥屑,”均未提及破碎问题。据《炮炙全书》辛夷项下载:“刷去毛,微焙干用。”《雷公炮制药性解》谓:“去毛及心用。”唐

    1988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5 ]
  • 一种蛤蟆油伪品的鉴别

    李大勇;白岩;

    <正> 最近,在我地区发现一种伪蛤蟆油,经鉴定,它是用干燥的中华大蟾蜍(Bufo bufu garga-rizans Cantor)雌性成蛙剥取的输卵管加工而成的,其外观性状、性味与中华大蟾蜍鲜蛙剥取的输卵管完全不同,酷似正品蛤蟆油(图—1),现鉴刚如下。干燥的中华大蟾蜍剥取的输卵管粗细不均,一端较粗,一湍较细,弯曲重叠呈片状不规则形,较平展,无凹陷,长2~4cm,宽1~2cm,厚0.2

    1988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6 ]
  • 益血生对小鼠骨髓细胞核酸代谢及大鼠白细胞的影响

    倪国成;魏秀德;张伟;毋英杰;霍玉书;

    <正> 益血生为鹿茸血、鹿心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临床用于治疗血小板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本文就益血生对小鼠骨髓细胞核酸代谢及大鼠白细胞的影响、毒性进行初步的药理实验分析如下。材料(1)药物:益血生胶囊系延边敖东制药厂试制,批号831107,临用配成水混悬液。同位素~H-TdR,放射比度23ci/mM;同位素~(?)H-VR,放射比度23ci/mM,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提供。丝

    1988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5 ]
  • 朱砂简易辨别法

    张恩成;

    <正> 朱砂,又名辰砂、丹砂,商品分为朱宝砂、豆瓣砂、镜面砂等。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体重、无臭、无味。呈大小不等的片状、块状或颗粒状的矿石。可采用下法鉴别真伪:将供试的“朱砂”研成粉末,取两根火柴,用一根挑粉末少许在火柴杆上,擦着另一根火柴,点燃有药末的火柴,这时可观察火柴燃后的焦火柴杆上是否

    1988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 针灸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影响的研究概况

    党文;蔡立皓;王宏才;

    <正> 在探讨针灸治病机理的研究中,有相当数量报导针灸对免疫影响的文章,这对于沟通中西医理论、开拓临床新领域,都有重大意义。笔者查阅了1908~1986年的针灸文献资料,发现谈针灸对免疫影响的文献不少,但资料散在,特别是针灸对以 T 淋巴细胞为主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关文献比较零乱,且未见专题报道。在此,笔者仅就手头的这方面材料,综述如下:

    1988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4 ]
  • 如何撰写中医论文(七)

    王雪威;

    <正> 第七讲中医论理文章的撰写一、概述论理文章又叫议论文,或论说文,是以阐述理论内容为主的一种文体。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篇》中说:“论者,伦也。”这个“伦”就是讲道理,分次序的意思。因此,撰写论理文章,道理一定要论述清楚;若想将道理论述清楚,就要分层次、按顺序,逐层剖析的写。中医论理文章的表述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

    1988年0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7 ]
  • 用温热摄象仪分析腹症——论日本对中西医结合之态度(四)

    有地滋;赤丸敏行;杨丽华;

    <正> 前言为了运用汉方治疗,有必要正确地掌握证。证是把从患者那里获得的征象(体征、症候)进行综合判断而作出的决定。为了正确地掌握证,有必要使证进一步科学地客观化。中医是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获取证,而腹诊也是其中之一,它是从汉方古典医籍中所得到启发,在日本进一步得以发展的诊疗方法。我们对认为经采用汉方医学的诊断基准之一的腹诊认定为具有显著腹证的患者,从体型分类、

    1988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1 ]
  • “分经养胎”考

    陈立怀;

    <正> 一般习惯上根据《备急千金要方》转载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而认为“分经养胎”系徐之才所创立。近来学习了祖国医学有关胎养学说方面的论述,感到此结论有待于重新探讨。徐之才为北齐人,北齐执政于公元550年~570年。公元三世纪初魏晋人王叔和在其撰集的《脉经》第九卷既已收载了“十月分经养胎”说,并完整记载,留传至今。《素问·奇病论》、《金匮·妊娠病脉证》均引用“分经养胎”说,阐述妊娠病机。此既可说明“分经养胎”说不是徐之才

    1988年0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9 ]
  • 小议“无汗忌桂枝”

    蒋文明;

    <正> “无汗忌桂枝”一语出自何人之口,尚难考证,一般认为它是后世研究《伤寒论》的医家根据《伤寒论》原著精神提炼而成的精华之一。在《伤寒论》中,桂枝汤是为解散肌表之邪而设,适用于治疗太阳中风之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症状。正如原文所说:“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即明确指出了桂枝汤不能治疗麻黄汤证的无汗,无汗在这里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机制,即寒邪束缚肌肤,腠理闭塞。此证若误用桂枝汤,势必促使邪气壅遏而变证从生。尤在泾说:“设误与桂枝,必致汗不出而烦躁。甚则斑黄狂乱,无所不致也。”柯韵伯又进一步说

    1988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0 ]
  • 辨虚寒腹痛“不可触近”

    张淑媛;

    <正>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曰:“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历代医家对“痛而不可触近”注释颇多,但均未画龙点睛。如程云来在《金匮要略直解》中认为“寒气搏于肠胃之外,冲突出见于膜原之分,如有头足,其痛则近于外,故不可以手触近也”;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言:“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者,阴凝成象,腹中虫物

    1988年01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7 ]
  • 仲景对小半夏汤的应用

    孙建实;

    <正>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屡用小半夏汤,不仅辨证用于治疗饮呕,且对症治疗多种呕吐,使小半夏汤成为治呕之祖方。1.辨证施治——痰饮呕吐小半夏汤首见于《金匮·痰饮咳嗽病篇》“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令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饮呕之证可见:呕吐清水痰涎、吐后不渴,肠间水声沥沥、脘痞纳呆,苔白滑,脉弦。属水饮内停,浸渍于胃,胃失和降,上逆而呕。治以和胃散饮降逆止呕,方用小半夏汤。其中半夏

    1988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1 ]
  • 从改用牛膝而取捷效得到的启示

    葛启新;

    <正> 现代药理认为川芎具有扩张血管而有降压的作用。笔者曾拘于这一理论,对一肝阳上亢型眩晕(高血压)症患者,在治疗中将川芎配入方中,引起不良反应,而当原方去川芎改用牛膝,则疗效甚佳。现将病例披露于下,供同道借鉴。孙×,男,41岁,1984年3月3日来诊。主诉:三个月前就终日头脑昏昏,如坐舟车之中,每在饮酒后症状加重、甚则头旋欲倒,血

    1988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至阴”小议

    李秀英;

    <正>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素问·水热穴论》又云:“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前者言“阴中之至阴,脾也”;后者言“肾者至阴也”两处都有“至阴”二字,在此其意如何?何谓“至阴”,历代注释有四,一曰至阴,即到达阴之意。此处的至,是作到、达字解;二曰至阴,即指阴之最甚之意。此处的至,是作最、极、甚、大字解;三曰至阴,即穴名,位于足小趾甲根外侧一分许,是足太阳膀胱经井穴;四曰至阴,即农历六月。

    1988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9 ]
  • 何谓“出三入一”?

    张雪亮;

    <正> “出三入一”一语,出自《灵枢·五味篇》,历代医家对其意义解释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看法:马莳、张介宾等人认为指谷食之气呼出三分,天地之气吸入一分而言;任谷庵氏认为:“出三”指糟粕、津液、宗气三者,“入一”指“所入者谷”。笔者认为这两种解释均于理不当,前说毫无根据,且于理不顺,姑不论之。后说之主要根据为《灵枢·邪客篇》:“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然而,若联系《灵枢·五味篇》上下文来看,这种解释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出

    1988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