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吴鞠通“复脉法”治疗低钠血症的临床意义

    郑明宇;李光善;郑一;赵明君;

    探讨复脉类方治疗温病危重患者低钠血症的临床意义。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病篇》是对低钠血症发生发展和加重恶化的总结。复脉汤类方是治疗热盛伤阴、亡阴脱液的系列方阵,张仲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中的文蛤汤是治疗低钠血症的有效方剂。

    2025年11期 v.45 1241-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基于肠道菌群从脾胃论治糖尿病失眠

    方泽阳;邱野;潘欣渝;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病,失眠为糖尿病常见共病,二者病情相互加剧,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肠道菌群紊乱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机制,亦可通过“脑-肠”轴介导睡眠障碍。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不和”是糖尿病失眠的关键病机,健脾和胃法可显著改善糖代谢和睡眠质量,其机制与调节菌群结构、抑制神经炎症密切相关。基于“脾胃-菌群-脑”交互网络,整合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阐明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失眠中的作用,以期为中医从脾胃论治糖尿病失眠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11期 v.45 1245-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探析张锡纯肺痈诊治特色

    胡滢瑄;冯淬灵;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外感、内伤均可导致肺痈发病,提出肺痈以热毒蕴肺、肺中腐烂为核心病机,治疗当分期论治。《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治肺病方”论述肺痈的辨治思路,并创立3首方剂对肺痈分期论治:成痈期以清金解毒汤清热解毒,溃脓期以清凉华盖饮活血化瘀,恢复期以清金益气汤益气滋阴。张锡纯对甘草、犀黄丸、阿司匹林在肺痈治疗中的应用有独到见解。总结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肺痈的诊治特色,以期为临床肺痈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v.45 1249-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NA甲基化探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肺小结节

    刘良善;许玲;陈玉琢;苏秋玲;叶敏;季思勤;黄海茵;王振伟;

    肺小结节是最大径5~10 mm的结节。阴阳本质可能在于基因的低甲基化与高甲基化。结合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为肺结节发病之源理论,初步构建“DNA甲基化-阳化气、阴成形”辨治体系,提出三种核心病机:阳化气不足,DNA甲基化整体升高,结节始生;阴成形太过,抑癌基因甲基化阳性,结节生变;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微泛,循环DNA甲基化阳性,结节复发。对应三种治法:“温肺健脾、消痰祛湿”复甲基之异,“祛瘀解毒、温肾阳气”制抑癌之殊,“温阳补气,消阴抗癌”求甲基之常。通过DNA甲基化阐明“阳化气、阴成形”治疗肺结节的科学内涵,以期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2025年11期 v.45 1253-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调少阳之枢机,理太阴之开源”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马昊天;时光;范伟森;赵瑞华;

    “少阳为枢”和“太阴为开”是人体阴阳气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医病机认识和相关现代研究成果,得出少阳枢机不利,太阴开源不足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重要病机转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少阳枢机不利证机本质是阳郁气结,太阴开源不足系积寒诸虚所为;枢机开源相应失职,可衍生痰湿瘀血等病理因素。基于“调少阳之枢机,理太阴之开源”的治则特点探讨EMs治疗,应解阳郁疏气机以利少阳,温里寒益诸虚以助太阴,随证兼治痰瘀,散结消癥。

    2025年11期 v.45 1258-1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正虚邪伏理论探析天池伤科流派论治退行性脊柱侧弯经验

    常敬宣;赵文海;许兰伟;武津瑶;郭敏;赵长伟;金美英;崔镇海;

    退行性脊柱侧弯病程较长,发病隐匿,与伏邪的特点相合。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病理特征,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弯与正虚邪伏理论的关系,总结天池伤科流派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经验和正虚伏邪理论特点,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病因病机。肾虚督损是侧弯之本,骨错筋松是疾病之根,伏瘀为致痛之源,伏寒为下肢症状之因。治疗上以理筋正骨手法为根本之策,补肾强督为基础之术,清除伏邪为治症之法。

    2025年11期 v.45 1263-1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清通思想论治外感高热气分证

    肖诚浦;田源;解颖;李秋实;姜德友;

    以《龙江医派丛书》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龙江医家辨治外感高热气分证临证经验,认为经脉、脏腑或肌肉空隙部分阳气偏胜是外感高热气分证病机实质。此“阳胜”源自阳气之盛与阳气之郁,由于发热症状本身与阳气壅郁相兼相容、相互促进的特殊关系,使外感高热气分证患者往往郁热并见。通过权衡阳气之盛、阳气之郁,可将外感高热气分证分为纯热、郁热、毒热、湿热、实热五种常见热型,进而在纯热寓通于清、郁热主清辅通、毒热清通并重、湿热主通辅清、实热寓清于通的清通法辨治体系下选方用药,纲举目张。具体应用时当重视定病位、明邪气和护津液。有助于医者建立外感高热诊疗思维,简化诊疗过程。

    2025年11期 v.45 1268-1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亢害承制”理论从线粒体功能异常论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刘亚静;贾冰清;谢豪;李冰倩;成海红;黄瑶;王金权;

    基于线粒体功能异常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病机联系,结合“亢害承制”理论,探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致不孕症病机及论治思路。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承者失制”在于脾肾,表现为线粒体生物合成异常和动力学障碍;气滞、痰浊、血瘀致“亢者为害”为中间环节,导致线粒体氧化自由基堆积和异常自噬。确立“燮理逆证以安复,固本培元以匡正”为核心原则,针对肾精不充、脾运失司者,以培元固本为法,辅以甘温益气之品益火补土;对气滞、痰瘀互结之证,则采用疏肝达郁、涤痰化瘀并行,有效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临床症状。

    2025年11期 v.45 1272-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态靶辨治

  • 基于态靶辨治理论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诊疗策略

    任明月;郑宏;

    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复杂,虽皆表现为形体超重,然其内景之虚实、气血之偏颇、痰湿之性状,各有不同。根据态靶辨治理论,儿童单纯性肥胖可分为膏人型和脂人型,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并发症期,疾病演变过程可分为郁、湿、热、浊四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诊疗遵循“病-态-证”体系,以分期辨态、态下分证、态靶结合、中西并重为核心原则,治疗上态靶结合,分期识态,针对不同疾病阶段(态)凝练核心中药处方,并依据各阶段的证侯、症状特点,随证加减,临床效果显著。本病临床亦可变生他病,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和血糖异常等,需结合诸证及舌脉辨证治之。

    2025年11期 v.45 1276-1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仝小林态靶辨治运动神经元病

    魏东生;张忠文;崔琦琦;宋珏娴;

    运动神经元病(MND)属中医“髓系”疾病范畴,髓海空虚为其核心病机。以“态靶辨治”为理论指导,基于仝小林“病-期(态)-证”诊疗体系,归纳“髓衰、髓损、髓灭”三期分态模型。提出以“补肾填髓”为根本,早期健脾益气,中期补益肝脾肾,晚期固脱救逆的治疗方案。分期辨态、动态调方结合靶药干预,可改善症状并延缓进展,体现中医治疗优势,为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提供思路。

    2025年11期 v.45 1280-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地黄汤加减对肝郁肾虚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减毒作用研究

    苏泊盛;史福敏;吴春莹;庞燕;王红微;

    目的 观察地黄汤加减组方联合他莫昔芬对肝郁肾虚型乳腺癌患者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厚度及性激素的影响,评价其近期疗效及对内分泌治疗的减毒作用。方法 选取绝经前乳腺癌(肝郁肾虚型)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口服,治疗组在他莫昔芬基础上加服地黄汤加减组方,持续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评价2组近期临床疗效,评估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分析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采用阴道彩超测定患者子宫内膜厚度,ELISA检测血清性激素指标雌二醇(E_2)、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的水平,自动生化法检测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5.0%,68/80)明显高于对照组(32.5%,26/80)(P<0.05),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及KPS、PSQI评分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KPS评分明显提升(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厚(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血清E_2、LH、P的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AST、ALT、BUN、Cr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地黄汤加减组方可有效减轻他莫昔芬治疗致的内分泌紊乱症状及子宫内膜增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11期 v.45 1312-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门氏四消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

    李庆娟;门波;夏如意;王丽;付晓君;陈建设;

    目的 探索门氏四消方对痰湿瘀阻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患者血清正五聚体蛋白3(PTX3)和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痰湿瘀阻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达英-35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门氏四消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痤疮皮损疗效评分、临床指标、性激素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及血清PTX3、CTRP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痤疮皮损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PTX3、CTR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氏四消方可有效调节痰湿瘀阻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患者血清PTX3和CTRP3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2025年11期 v.45 1316-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味定喘汤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王莉;王洪;任梦瑶;孙海红;王瑞婷;杨亚峰;张刚强;孟牛安;

    目的 探讨加味定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定喘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炎症指标、气道阻力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中药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7.83%,45/46)高于对照组(84.78%,39/46)(P<0.05)。中药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总气道阻力 (R5)、外周弹性阻力(X5)、呼吸总阻抗(Z5)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定喘汤可显著缩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气道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11期 v.45 1320-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基于SIRT5探讨隔药灸调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机制

    李昆珊;张含潇;马金丹;邓指辉;马喆;陈子怡;吴焕淦;

    目的 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5(SIRT5)去琥珀酰化修饰观察隔药灸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葡萄糖代谢中丙酮酸激酶M 2(PKM2)和琥珀酸脱氢酶B(SDHB)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AC组、生理盐水组、SIRT5抑制剂组和隔药灸组。采用AOM/DSS制备CAC大鼠模型。生理盐水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SIRT5抑制剂组采用巴柳氮钠水溶液灌胃,隔药灸组取“天枢”“气海”进行隔药灸,均干预30d。观察结肠成瘤率、肿瘤负荷和病理学改变;WB检测结肠组织SIRT5、PKM2和SDHB蛋白表达;免疫沉淀富集结肠组织PKM2和SDHB蛋白,WB检测PKM2和SDHB琥珀酰化修饰水平;ELISA检测结肠组织乳酸、琥珀酸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CAC组结肠肿瘤负荷增加;结肠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高度异形增生;结肠组织SIRT5和PKM2蛋白表达升高,SDHB蛋白表达降低;结肠组织PKM2和SIRT5琥珀酰化修饰水平降低;结肠组织乳酸、琥珀酸和ATP含量升高。与CAC组比较,SIRT5抑制剂组和隔药灸组结肠肿瘤负荷降低;结肠腺体萎缩,局部可见低度异型增生;结肠组织SIRT5和PKM2蛋白表达降低,SDHB蛋白表达升高;结肠组织PKM2和SIRT5琥珀酰化修饰水平升高;结肠组织乳酸、琥珀酸和ATP含量降低。结论 隔药灸可抑制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大鼠肿瘤大小,减轻肿瘤异型增生,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SIRT5蛋白表达,增加PKM2和SIRT5琥珀酰化修饰水平,进而抑制PKM2蛋白表达,促进SDHB蛋白表达,调节肿瘤中紊乱的葡萄糖代谢有关。

    2025年11期 v.45 1324-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糖毒清颗粒对糖尿病肌少症大鼠骨骼肌自噬的影响

    靳方舟;郭红磊;吴深涛;杨晓琨;章清华;

    目的 探讨糖毒清颗粒对糖尿病肌少症大鼠治疗效果,分析其对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肌少症大鼠模型,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糖毒清低(2.5 g/kg)、高(5 g/kg)剂量组。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通过抓力实验、转棒实验评估肌力及肌肉功能;测量比目鱼肌、腓肠肌和胫骨前肌湿重,HE染色观察肌纤维形态、计算横截面积(CSA);ELISA法检测血清3-甲基组氨酸(3-MH)水平;Western blot(WB)法检测腓肠肌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及p62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出现明显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肌力、运动耐力及肌肉湿重均降低,肌纤维排列紊乱、CSA减小,3-MH水平下降(P<0.01),且LC3-Ⅱ、Beclin-1表达升高、p62表达降低(P<0.01),提示自噬过度激活。糖毒清干预后,改善体质量、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情况,肌肉质量、力量及肌肉功能均有较大改善。同时LC3-Ⅱ、Beclin-1表达显著下调,p62表达上调(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糖毒清颗粒可通过抑制骨骼肌自噬过度激活,改善糖尿病肌少症大鼠糖代谢紊乱、肌萎缩及肌肉功能减退。

    2025年11期 v.45 1330-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重构本草

  • 重构本草——蝉蜕

    王艳艳;韩艺伟;曹静思;米佳;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蝉蜕:功效主要为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利咽,解痉;症靶为咽痛音哑、视物模糊、皮肤瘙痒、咳喘、高热惊厥、耳鸣;标靶为蛋白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蝉蜕及其提取物具有抗过敏、镇咳平喘、解热抗炎、抗惊厥、减少蛋白尿等作用。蝉蜕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用量无明显毒副作用,药性轻清上浮,不宜久煎,虚寒者及孕妇慎用。临床常用剂量为3~10 g。

    2025年11期 v.45 1336-1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构本草——佛手

    赵利利;翟思琪;唐雪冰;李文轩;何莉莎;郑仲华;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西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佛手:功效主要为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症靶为上腹疼痛、情绪低落、咳痰、胸闷、呕吐、胁痛;标靶为胃黏膜慢性炎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佛手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抑郁、祛痰等作用。佛手药性平和,常规剂量下安全性较高,无明显毒副作用,但痢久气虚、阴血不足、阴虚有火、无气滞者慎用。佛手临床常用剂量为3~15 g。

    2025年11期 v.45 1339-1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王富春振阳针法治疗阳痿经验

    赵子冰;李翠娟;赵晋莹;马骏骁;王富春;

    王富春临床应用“振阳”针法治疗阳痿,选穴精简、组方科学,临床疗效显著。“振阳”针法选用效验奇穴“振阳穴”与肾俞为主穴,体现了脏腑平调、循经取穴、腧穴配伍等原则,强调针刺手法操作,重视针刺深度。从阳痿病因病机、治疗特点、选穴配穴特点、针刺手法等方面阐述王富春治疗阳痿临床经验,以其独特的配穴思路为依据,从解剖机理入手,深入剖析“振阳”针法起效机制,以临床经典病案为佐证,验证临床疗效。

    2025年11期 v.45 1353-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