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疗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潘金萍;孙敏贤;

    <正> 医学伦理学的发生与发展是和人、社会、国家整体利益密不可分的。自从有了医学以来,就提出了医学道德问题。古今中外的医学家都很重视医德修养。祖国医药学产生于劳动人民的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

    1985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5 ]
  • 《伤寒论》存阴液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岳在文;

    <正>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疾病的专著,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邪气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反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在《伤寒论》中自始至终注重阳气的盛衰,特别是病在三阴,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所重在阳,阳存则生,阳亡则死。

    1985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0 ]
  • 浅议多汗证治

    李杰;

    <正> 汗出本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但临床上往往遇到在大病初愈,或久病之中,或急性病突然衰竭之时,出现大汗淋漓,久而不已,甚至发生虚脱者,这属病理状态的多汗。临床不可疏忽。诚如张景岳云:“若其他杂证,本非外感之解,而有自汗盗汗者,乃非所宜,不容不治”。现不揣浅

    1985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7 ]
  • 《金匮》治烦躁法初探

    董胡兴;

    <正> 心胸郁闷,扰扰不安为烦;扬手掷足,扰动不宁为躁。因临床烦与躁多并见,故称烦躁。《金匮要略》中有十多篇提及烦躁。并有“烦满”、“烦咳”、“烦喘”、“烦乱”、“烦冤”等描述。烦躁虽多属热,亦有属寒者。现按见证之虚实,对其治法作初步探讨如下:一、虚证之烦躁治法:《金匮》中虚证见烦嗓者,有疟疾、虚劳、黄疸、失血、下利、脏

    1985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任继学教授学术思想简介

    南征;范国梁;

    <正> 任继学教授系吉林省扶余县人,生于一九二五年。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委员、中医学会吉林省分会常务理事、长春分会理事长、长春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任老虽年近花甲,但仍博览不辍,竞竞于临床,孜孜于科研。

    1985年02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6 ]
  • 凌耀星副教授运用调整阴阳法则的临床经验

    韩新民;陈玉生;

    <正> 凌耀星老师从事《内经》研究数十年,学术上造诣很深。她不仅注重理论研究,更强调《内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临床中凌老师善于运用调整阴阳法则,处方用药,医理明确,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本文仅择病案数例,便可略见一斑。

    1985年02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9 ]
  • 辨证治疗胆囊炎121例临床观察及体会

    蒋森;

    <正> 胆囊炎为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病。笔者自1972年至1984年4月辩证治疗急、慢性胆囊炎12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79例。23~30岁35例,31~40岁51例,41~50岁31例,51~62岁4例。病程

    1985年02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8 ]
  • 七味治肾汤加减治疗急性肾炎79例疗效分析

    王玉;冷长春;刘淑桂;

    <正> 近年来,我们应用自拟“七味治肾汤”,辨证加减治疗急性肾炎7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9例,均符合1977年北戴河全国部分省市肾病座谈会诊断标准。其中男51例,女2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5岁,3~30岁者计61例,占77.2%;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病史者72例,占91.2%。按中医辨证,属风

    1985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4 ]
  • 复方白屈菜治疗慢性气管炎881例的临床观察研究

    童维新;仰红野;张海发;李凤兰;宋继业;张恒弼;付玲;王艳萍;孙国才;

    <正> 自1973年以来,我们采用复方白屈菜治疗慢性气管炎,先后在长春市的六个点共治疗881例,获得较好疗效。4~6个疗程显效以上者平均65.1%,且疗效较稳定。自1975年起又分别进行了药理实验。

    1985年02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9 ]
  • 肩关节脱位伴肱骨骨折的中医疗法

    樊景博;刘金贵;江成会;樊春洲;

    <正> 肩关节脱位是常见的疾病,而脱位并发肱骨骨折则比较少见。如合并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头骨折等,都给肩关节的脱位和骨折的固定带来一定困难,而手术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又必然影响患肢功能。我院骨科自1977年至1983年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骨折五例,均采用中医的传统疗法,并在复位方法上有所改进,疗效很好,兹

    1985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1 ]
  • 心脏病从肺从痰论治的体会

    姚公树;

    <正> 某些心脏病,如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心律不齐等,常因痰浊阻遏胸膺,气机痹阻而出现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呼吸喘促,气短太息等症。若能及时采用开胸化痰泻肺等法,从肺从痰论治,往往可使病情由危转安,由急转缓。笔者试把从肺从痰论治几例常见心脏病的体会略述如

    1985年02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5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慢性鼻炎

    刘毅;郭庆华;

    <正> 单纯性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属中医“鼻窒”范畴。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纯性慢性鼻炎38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88例,均经县以上医院诊断为单纯性慢性鼻炎患者。其中男220例,女168例:16岁以下58例,15~25岁196例,26~40岁

    1985年02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9 ]
  • 针刺与推拿治疗冻结肩38例

    王会田;

    <正> 冻结肩在祖国医学中又称“漏肩风”、“肩凝症”,“五十肩”现代医学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顽固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笔者从1976年以来,采用针刺和推拿综合疗法,辨证施治冻结肩38例,收到

    1985年02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3 ]
  • 门脉高压症易发呕血时间观察

    王悦友;王健夫;

    <正> 门脉高压症合并大呕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本文通过30例门脉高压症并发呕血的时间分布状况,提出本病易发呕血的时间规律,以期在本并发症的发生因素上,为临床提供一点认识。

    1985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1 ]
  • 红斑性肢痛症治验

    孙魁武;

    <正> 梁××,男,19岁,学生,1984年3月28日初诊。半月前始自踝上三寸以下、手腕至指端皮肤红赤,烧灼样痛而不可忍,每于夜间加剧。常须浸于冷水中方可缓解。局部无感觉障碍,曾于医大某院诊为“红斑性肢痛症”,常规治疗无效,

    1985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1 ]
  • 耳针在伤科的运用

    李艳春;朱赵十;

    <正> 自1969年以来,我们根据耳针止痛效果显著的特点,开始运用耳针治疗伤科疾病。十五年共收治了400余例伤科患者,均先用耳针处置,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种疗法有如下五个特点:1.

    1985年02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1 ]
  • 中药治疗食道癌存活四年一例

    罗普树;

    <正> 赵××,男,47岁,保定铁路工人。患者于1978年6月,不明诱因出现进餐时胸前区不适,伴有阵发性烧灼样疼痛,一月后,症状加重,并出现饮水后呛咳,形体逐渐消瘦,体重由80公斤降至73公斤。1978年8月于某医院行钡

    1985年02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6 ]
  • 鹿茸精注射液治疗肾虚泄泻16例

    张桂宝;

    <正> 肾虚泻泄又称五更泻。近年来采用内服中药治疗本病的报导较多,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者报导尚少。我们从1979年开始,以鹿茸精注射液治疗本证,经临床观察16例,疗效较好,现报导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郜在门诊病人中选择,男性12例,女

    1985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0 ]
  • 银花荆防汤外治红肿热痛

    赵立栋;

    <正> 笔者自拟银花荆防汤,治疗一切外伤,红肿热痛。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之功效,凡因外伤而痛不可忍、络伤血瘀者,以此汤液洗浴患处,常可迅速收效(外伤血瘀日久者、痈肿将成脓者勿用)。方药组成:银花30克 荆

    1985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半夏散及汤的临床应用

    魏雅君;

    <正> 半夏散及汤,出自《伤寒论》。原文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方用: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各别捣筛,和匀,每服2~3克,白开水送服,日三次;或以散剂4~6克,水煎,去滓,少少咽之。有温散寒邪,利咽止痛,涤痰开结之功效。笔

    1985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8 ]
  • 经方治验二则

    刘一民;

    <正> 甘麦大枣汤治滑泻方出《金匮要略》,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治脏躁、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笔者用此方加味治愈五年之滑泻,疗效颇佳。举案介绍如下:高××,女,34岁,工人。1983年6月5日来诊。主诉;泄泻五年,呈发作性,泻则腹痛如绞,

    1985年02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4 ]
  • 治淋不可纯用清热利湿之品

    肖永林;

    <正> 淋之为病,小便痛涩,滴沥或少腹拘急引痛。临床每以八正、五淋、导赤散等为主方治之,意在清利湿热以通淋,此法由来已久。刘河间谓:“淋是小便涩痛,乃热客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河间六书》)。朱丹溪亦谓:“淋有五,皆属乎热,解热利小便,山梔子之类”(《丹溪心法》)。《金匮要略》认为淋是热在下焦而成,“内

    1985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6 ]
  • 人流后逆经一例治验

    李学清;

    <正> 徐××,女,38岁,农民。1982年8月12日来诊。人流后闭经,周期性鼻衄五月余。该患1982年3月15日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服消炎止痛剂3日,阴道少量出血于4日后自止。人流后,每月有周期性鼻衄,伴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口苦咽干,两胁胀痛,少腹隐痛,多4~6天自愈。诊见: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数。治

    1985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通瘀煎加减治疗血厥证

    耿瑀潺;

    <正> 潘××,女,12岁,学生。1982年10月来诊。月经初潮,每经至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四肢消冷,唇青面赤,舌质黯紫,脉沉弦涩。此属素蕴瘀血,肝气上逆之证。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降逆。投通瘀煎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红

    1985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助阳健脾汤治愈慢性气管炎

    张学安;

    <正> 助阳健脾汤为河南中医学院附院李统华老师的验方,笔者宗其法,临床治疗慢性气管炎37例,疗效满意。现将治验一则,简介如下:陈××,男,59岁,社员。1978年10月4日来诊。患慢性气管炎12年,近日咳喘加重,动则尤甚,恶寒肢冷,痰多且稀,下肢浮肿。诊见:形瘦体倦,神疲气短,咳嗽痰多,舌质淡、苔白,脉濡细。证属脾肾阳虚,痰湿蕴

    1985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8 ]
  • 长白山珍贵药用动植物介绍(三)

    刘德贵;

    <正> 草苁蓉草苁蓉 Boschniakia rossica Hulten.始载于《吉林省野生经济植物志》,俗称不老草。为列当科植物,以全草入药。一年生寄生草本,高15~30厘米,茎粗大,直立,圆柱形,基部瘤状膨大。叶鳞片状,三角形,黄褐色。7~8月开

    1985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4 ]
  • 漫谈细辛的应用

    周午平;

    <正> 细辛辛温,有祛风散寒,行水除痰,开窍明目,行气通脉,宣痹止痛,升清降浊,散郁火,消死肌等功效。《本草正义》谓其:“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长沙药解》谓:

    1985年02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5 ]
  • 芫花醋炙对其毒性的影响

    张瑞;花似虎;李淑莲;郭秀芳;

    <正> 芫花为瑞香科植物 Daphne genkua siebet Zucc 的干燥花蕾。花含芫花素、芹菜素,羟基芫花素,尚含谷甾醇、苯甲酸及刺激性有毒油状物。性味辛温,入肺、肾、大肠经,毒性较大。有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之效,其生品作用较猛。李时珍谓:“芫花留数年陈久者良,用时以好

    1985年02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0 ]
  • 地黄的临床应用

    李一立;王贵淼;

    <正>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按炮制之不同,有鲜生地、干地黄、熟地黄之分。本品含地黄素、木蜜醇、维生素 A 及铁质等。生地味甘,性微寒,清热凉血;熟地味甘微温,补血滋阴。地黄一般用于血热与血虚。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深入,地黄的应用范围亦越来越广。现综述有关文献,分述如下:

    1985年0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1 ]
  • 《内经词语辞典》样稿选登(三)

    高光震;

    <正> 五脏盛乃能泻《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五脏盛,指五脏之精气盛。五脏之精气来源于水谷化生之精微,其主要脏腑在脾胃;泻,指肾精外泄。如此,肾精来源于五脏六腑之精,五脏六腑之精来源于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只有脾

    1985年02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9 ]
  • 《伤寒论》讲座(七) 第六讲 太阳腑证

    夏洪生;

    <正> 第六讲太阳腑证在上一讲里,阐述了太阳温病、太阳轻证,后世将这些内容同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一起,都归纳在太阳经证里。有经证就有和它相对应的腑证。那么,太阳腑证有那些原文?如何理解这些条文?本讲就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1985年02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5 ]
  • 《金匮要略》讲座(八) 第七篇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袁世华;

    <正> 第七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一、肺痿(一)概说:1.释名:肺瘘病因肺叶萎弱焦枯,如草木之枯萎而不荣,故名。2.病因病机:久咳不已,肺气大伤,则肺叶萎弱而不振.又因上焦有热,灼伤肺津;或误施汗下重伤肺津;或肺中虚冷,气不化津。均可致肺叶失养而

    1985年02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7 ]
  • 孰禾孰稗殊堪议——读“《温热论》扬稗”一文后与柴同志商榷

    王武兴;陈涛;

    本文系作者读了柴中元同志在本刊八四年第五期发表的“《温热论》扬稗”一文后的一些不同看法。兹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决定予以揭载。中医学术上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不仅可以活跃学术气氛、交流心得体会,且可促进科研、繁荣中医事业。这些正是正确继承、发展祖国医学宝贵遗产必不可少的一环与步骤。

    1985年02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 新编《内经讲义》教材简介

    程士德;

    <正> 一九八二年十月末,卫生部在南京召开了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议,讨论和修订了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新的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药教材,新编《内经讲义》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就是在这个会议后着手编写的。经过半年多来的初稿、审稿、定稿等过程,在各编委的共同努力下,于八三年八月初基

    1985年02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9 ]
  • 《素问》释疑一则

    许永贵;

    <正>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历代多数医家都把“阳气”分为“精”、“柔”两个方面而加以注释。如王冰云:“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耎,以固于筋”。吴崑、张景岳注法与此略同。即“精”在此指有形物质,“柔”指性能作用。如此

    1985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1 ]
  • 《内经》“重言词”浅释(下)

    夏学传;

    <正> 5.描写疾病的各种症状方面:头及精神症状:①沈沈:《灵枢·杂病》“头沈沈然”.沈,音义通沉。形容头昏沉沉的感觉。②员员:《素问·刺热》“头痛员员”、《灵枢·厥病》“贞贞头重而痛”(贞贞,《甲乙经》作“员员”).形容头晕眩的症状感觉(张志聪:“员员,周转

    1985年02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8 ]
  • 医海珠玉

    肖永林;

    <正> 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注》本条是王冰对《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注文。意思是,寒证用温热散寒之品治疗,如其寒不减,则非客寒可知,乃由人体元阳虚衰(无火)

    1985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