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瑶;刘丽芳;
本文总结了刘丽芳辨治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常用药对经验。刘丽芳在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过程中强调首辨阴阳、调和脏腑,邪去正安、以通为用,常用轻清宣散的金银花-连翘药对治疗阳证非哺乳期乳腺炎,温阳通络的鹿角霜-淫羊藿药对治疗阴证非哺乳期乳腺炎。针对有形之邪强调“以通为用”,常用蒲公英-炒麦芽药对以疏通乳络,针对有形之气滞常用柴胡-香附药对以疏肝行气;血瘀常用醋三棱-醋莪术药对以破血逐瘀;痰浊常用玄参-浙贝母药对以化痰散结;膏浊常用山楂-炒麦芽药对以化浊降脂。各药对灵活配伍,使乳络不通之处可通,气血凝聚之地可散,十二经通畅则疾病痊愈矣。并附临床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2025年10期 v.45 1148-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廖俊发;赵雪莹;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具有其独特优势。通过对段富津临床治疗中风病的验案进行分析,发现段富津治疗时谨守病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亦兼顾对“瘀阻经络”的施治,以活血通络法贯穿治疗始终,针对不同病因,用药灵活多变。
2025年10期 v.45 1152-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卉;段云风;高烽笑;王健;
八髎灸疗法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特色疗法,王健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其具有补益肝肾气血,暖宫活血,散瘀调经等功效,同时具有相对安全无痛,治疗范围大,温通渗透作用强等优势,故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腰骶部及下肢疼痛类疾病、与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疾病。本文从八髎穴定位切入,探讨八髎穴定位与主治变迁,探寻八髎穴刺灸法变迁与其处施用隔物温灸的发展,总结“八髎灸”疗法的形成及临床应用,探讨王健运用八髎灸结合其他中医疗法的医案两则,以期总结八髎灸的发展源流、作用机制及临床优势,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新的疗法及思路。
2025年10期 v.45 1156-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马秀玲;梁美林;李卉;王宪;张丽娟;
总结刘瑞芬论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证经验。认为“正虚、肝郁、痰凝、瘀血”是子宫内膜息肉产生的基本因素,病机关键是痰瘀搏结,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胞宫。经前期止痛调血方扶正复本、健脾补肾;经期宫清方活血化瘀、推陈出新;经后期通用之血方益气养阴、化瘀止血。临证结合月经周期分期论治,发挥中医药个体化优势,以达标本兼顾、改善症状和减少复发的目的,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年10期 v.45 1160-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杨月娥;韩新民;李岩;
角药是历代医家基于中医药基本理论,根据辨证论治为指导,并结合长期遣方用药经验总结,利用药物性味归经特点,将三味中药配伍的一种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的组合模式,能起到发挥协同增效、减毒增效等作用。韩新民从事临床工作40余载,致力于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经验丰富。韩新民在指导临床用药时,不仅专注于儿童抽动障碍自身发病特点遣药组方,巧妙运用角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也是特色之一,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将韩新民用药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分析探讨了韩新民所用角药的内涵,附验案1则。
2025年10期 v.45 1165-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徐朝辉;严骅;仕丽;刘永明;
严世芸治疗心律失常审察病机如审度战机,具体为心主血脉,不通则不用,不用发为悸;心主神明,神不安则悸不定;五脏病传,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按机立法如排兵布法,具体为治以荣通气血、调和阴阳;兼顾虚实,通补兼施;顺应态势,扶正祛邪。依法用药如调兵遣将,具体为麻黄细辛附子汤、强心饮、生脉散、知柏地黄丸调和阴阳;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荣通气血;经验用药仙鹤草20 g、景天三七15 g、万年青根18 g、苦参30 g抗心律失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养心安神。并附验案一则。本篇通过整理归纳严世芸治疗心律失常经验,对于建立中医临证思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总结并推广。
2025年10期 v.45 1170-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