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石学敏院士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经验

    李缓;阴雨;瞿慧;唐若涵;杜宇征;赵琦;

    总结石学敏院士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经验。石学敏院士指出,难治性面瘫病位在面部经筋,核心病机为正虚瘀阻,经筋不利,提出“活血祛风,疏理经筋”为治疗准则。本文从神经解剖学发微,以近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腧穴,整体调摄。将透刺、排刺、刺络拔罐紧密结合,明确施术手法量学,促使量效最优化,针刺过程治神为要,以求神应效佳。

    2023年09期 v.43 993-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基于“毒损”理论探讨“态靶结合”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彭雨婷;刘添娇;朴春丽;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为糖尿病并发症防治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中医认识本病从“毒损”理论角度切入,正虚邪盛,痰、瘀、湿、浊蕴结不解而成毒,损伤脉管,致使结构和组织功能失常。朴春丽教授根据“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以正虚毒损为态,痰瘀湿浊、糖脂之毒、动脉粥样硬化为靶,补虚、解毒、通络,开创解毒通络开痹方,态靶同调,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2023年09期 v.43 997-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瘀毒”病机理论探讨细胞焦亡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任高灿;刘锦;尚青华;张宏伟;马晓昌;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进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核心病机为“虚、瘀、毒”,贯穿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细胞焦亡是一种伴有炎症反应的程序性死亡,可迅速引起质膜破裂、细胞膨胀、细胞膜溶解和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和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其中NLRP3炎症体、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8(IL-18)等炎性因子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病机“虚、瘀、毒”的微观体现。因此,从“虚、瘀、毒”病机探讨细胞焦亡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以益气活血解毒为治法,从细胞焦亡角度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

    2023年09期 v.43 1001-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玄府-经络”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陈建业;王旭凯;高宏伟;王福生;贾玉岩;冷向阳;

    强直性脊柱炎(AS)是青壮年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属于中医骨病范畴。通过研究玄府理论和经络学说,认为二者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密切相关,玄府郁闭,经络痹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根据发病时期治则分别为开通玄府、祛邪通络、健脾益肾、祛痰湿瘀、补肝肾督、益气养血,恢复玄府和经络正常的生理功能。从“玄府-经络”角度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临床诊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思路。

    2023年09期 v.43 1006-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济万湿温治疗八法探析

    赵月;岳冬辉;

    《丁济万医案》记录了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丁济万治疗湿温病的经验。文章从疏风宣化、和畅中都、清透宣化、清宣和解、清热导滞、清透存阴、开窍息风、益气养阴八个方面对其湿温治法特色进行阐述。疏风宣化法用于湿温兼风之治,清透宣化、清宣和解、清热导滞三法分用于湿温病在三阳的证治,从阳入阴用清透存阴、开窍息风二法,善后恢复当益气养阴,和畅中都法贯穿湿温治疗始终。丁济万的辨治经验对现今湿温时病及临床各科湿热类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2023年09期 v.43 1010-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锡纯治疗血证用药特色

    高长玉;张成宇;郑海兴;

    目的 探析张锡纯治疗血证组方用药特色,为临床辨治血证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血证方剂的用药与药对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和药对具体应用情况。结果 张锡纯治疗血证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中药是甘草、山药、三七、白芍、代赭石;常用特色药对有山药、甘草,白芍、山药,代赭石、白芍,三七、山药,代赭石、山药。结论 张锡纯治疗血证注重单味药应用,并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配伍,擅用药对相辅相成。针对所治血证之不同,张锡纯谨守病机,遵药性之所长,应病证之寒热虚实,灵活配伍,巧妙组方,值得深入挖掘研究。

    2023年09期 v.43 1013-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东垣阴火为病与焦虑见症的相似性

    李胤源;赖云婕;陈彧媛;徐诗晴;朱薪茹;卢东丽;李艳;

    临证观察,焦虑病人身心症状与李东垣著作中阴火为病见症具有相似性,阴火产生的病机主要为饮食、劳倦、七情等损伤中焦脾胃,脾胃中土气机枢纽伤损之后,人体气机升降浮沉紊乱,上中下三焦气机进一步郁闭化火。运用《脾胃论》中的名方治疗焦虑障碍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2023年09期 v.43 1017-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王檀从脾肾虚冷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李直辰;王檀;王科举;王子元;陈梦竹;李安冬;龙庆海;

    慢性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王檀认为本病的病因是“脾肾虚冷,邪留于肺”,病机关键为“肺气不清”。临床常见咳嗽迁延不愈2个月以上,干咳或咳白痰,平素可见畏寒肢冷,乏力,纳呆,便溏,小便清长等症,劳累或感寒后加重。治疗上以“温补脾肾,肃清肺气”为基本原则,以附子理中丸为基础方剂方进行加减化裁,方药组成具有温清同用、标本兼治的特点,达到改善全身虚冷状态,肃清肺中邪气作用。王檀临证整体审查,以温补脾肾,肃清肺气为本,兼顾化痰散瘀、清心胃火治疗慢性咳嗽,标本兼治,疗效颇佳。

    2023年09期 v.43 1020-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幼波重用生黄芪论治肝积经验

    赵诚仪;徐春军;武璇;

    现代医学中“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均可归为中医“肝积”范畴,临床病因见于正气内虚、情志内伤、服药不当、饮食不洁等。关幼波认为肝积病机关键为正不抗邪,虚损生积。临证围绕“调理肝脾肾,中州要当先”和“审证必求因,气血为主题”特色学术理论,以“气血辨证”和“中州理论”双重视角分析疾病,指出治病求本必当以补为要,治疗原则为益气健脾畅中,使正气得盛,疾病趋之向愈。组方以大量生黄芪为君,调气和血,中宫得立,固本清源,正复邪祛。

    2023年09期 v.43 1024-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锐运用温阳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温晓娟;张鑫;陈锐;

    陈锐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阳虚多见,脾肾阳虚,运化失常,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停聚成痰;温煦减弱,水停痰阻,气机失畅,瘀血凝滞;痰瘀互结,肾络受损,精微下渗,故可见夜尿频多、尿中泡沫。治疗以温阳法化痰湿、理气机、固精微、降血糖、治未病,临床疗效明显。

    2023年09期 v.43 1028-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新志基于脾肾相关理论辨治老年餐后低血压经验

    潘媛媛;孙永康;宋研博;王新志;

    餐后低血压临床上老年人为高发群体,常发生于早餐后,伴血压控制不良,诊治率低。王新志从脾肾相关理论出发,认为老年餐后低血压发生的主要病机在于脾肾亏虚,发病的关键诱发因素为气机升降失常,主要病理实邪为痰凝血瘀,治疗上结合老人脏腑生理病理特点,兼顾病后多思虑的心理变化,提出健脾益肾、畅达气机、久病治瘀等法则,实中焦、固肾本、调脏腑、理气血,取得了良好的诊疗效果。

    2023年09期 v.43 1033-1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益肾活血降浊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

    樊美玲;刘平夫;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降浊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患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钙磷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脾虚湿浊证慢性肾衰竭7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肾活血降浊汤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钙磷代谢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血磷、PTH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血钙值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总组有效率(91.67%,33/36)高于对照组(69.44%,25/36)(P <0.05)。结论益肾活血降浊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效果满意,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及钙磷代谢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年09期 v.43 1038-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脑脉利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

    钱倩;张静;边伟林;邢晓明;张欣;高娟;

    目的 探讨脑脉利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依据随机数表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脉利颗粒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1周后的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P <0.05)。治疗1周后,2组NIHSS评分、m Rs评分、血清FIB、IL-8、IL-6、hs-CRP、TNF-α水平及全血低、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血清PT、APTT较治疗前延长,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 <0.05);2组BI、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脑脉利颗粒可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学指标水平,减轻机体炎症,改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2023年09期 v.43 1042-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复元活血汤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对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徐冰;冯圣一;端磊;

    目的 探究复元活血汤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对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12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和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椎旁肌脂肪浸润比(FI)测量。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9.37%,50/63)高于对照组(55.56%,35/63)(P <0.05)。治疗3个月后,2组ODI指数得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1个月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 <0.05);治疗3个月后,2组疼痛VAS评分都有了更大幅度的下降,但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椎旁肌FI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FI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元活血汤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可提高椎体强化术后康复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腰背疼痛,延缓肌肉萎缩,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2023年09期 v.43 1047-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桃红四物汤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程度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

    黄永红;黄建国;胡春祥;王自耿;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程度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1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支架外固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桃红四物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并随访6周。比较2组治疗后6周疗效,治疗前、治疗后6周疼痛程度及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活动度、骨代谢指标,治疗后6周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6周,研究组总有效率(96.55%,56/58)高于对照组(84.48%,49/58)(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2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旋前度、旋后度、桡偏度,血清骨钙素(BGP)、护骨素(OPG)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 <0.05);2组静息疼痛程度、活动疼痛程度评分、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 b(TRACP5b)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 <0.05)。治疗后6周,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在桡骨远端骨折中应用可缓解疼痛,促进腕关节活动,优化关节功能,调节骨代谢,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3年09期 v.43 1051-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椎动脉血流、颈椎功能的影响

    谢云港;刘荣顺;辛永健;邓瑞晨;赵学良;

    目的 分析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椎动脉血流、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衡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综合理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脉化瘀胶囊治疗,12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2%vs 76.47%,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个疗程后,2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 <0.05)。治疗4个疗程后,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血清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 <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6%vs 17.65%,P> 0.05)。结论 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提高颈椎功能,安全性良好,分析与其调节机体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2023年09期 v.43 1055-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清眩润目饮结合角膜吸氧对自身免疫性干眼症的治疗效果

    张婷;张娟;余琴;

    目的 观察清眩润目饮结合角膜吸氧对自身免疫性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身免疫性干眼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采用清眩润目饮结合角膜吸氧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泪腺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FS)评分及睑板腺分泌状态、睑板腺缺失状况评分,ELISA检测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水平,评价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IT、BUT值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CFS评分、睑板腺分泌状态、睑板腺缺失状况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同时显著下调了泪液TNF-α、IL-6、IL-17、IFN-γ水平(P <0.05)。结论 清眩润目饮结合角膜吸氧可有效提高自身免疫性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改善睑板腺功能和视觉生存质量,并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异常表达以恢复眼表免疫稳态。

    2023年09期 v.43 1059-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老鹳草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彭彩亮;崔璇;蒋宁;马熙凯;郭梦雨;王超龙;陈曦;王首舜;

    目的 探讨老鹳草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75只SPF级雄性小鼠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老鹳草素低剂量组(5μmol/L)、中剂量组(10μmol/L)、高剂量组(20μmol/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5只。观察小鼠心脏功能,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心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related factor,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体外培养H9C2细胞,检测H9C2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及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功能指标均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老鹳草素低、中、高剂量组LVEF、FS、LVWT、HR、LVSP水平均升高(P <0.05);模型组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肌钙蛋白I(cardiac tro Ponin I,c Tn I)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C3-II/LC3-I比值、Beclin-1升高,P62、Nrf2、游离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蛋白水平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老鹳草素低、中、高剂量组P62、Nrf2、HO-1蛋白水平升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H9C2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SI/R)损伤后LC3-II/LC3-I比值、Beclin-1升高,P62、Nrf2、HO-1蛋白水平降低(P <0.05)。结论 老鹳草素可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过度自噬,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明显保护作用。

    2023年09期 v.43 1063-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桑叶玉竹颗粒对气阴两虚型高血糖大鼠早期肾损伤及TGF-β1/P-Smad3/P-Smad7信号通路的影响

    高晶;刘佳琪;扈觐玺;姜斯佳;冯颖童;王景霞;高学敏;

    目的 研究黄芪桑叶玉竹颗粒对气阴两虚型高血糖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及TGFβ_1/P-Smad3/P-Smad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根据基础血糖水平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十味消渴胶囊阳性药组、黄芪桑叶玉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甲状腺素皮下注射、连续高脂饲料喂养合并链脲佐菌素注射复合因素造模。空白组大鼠不予给药,模型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十味消渴胶囊阳性药组灌胃剂量为1.32 g/kg、黄芪桑叶玉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剂量分别为1.25、2.5、7.5 g/kg,连续给药30 d。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肾脏活性氧(ROS)、过氧化氢酶(CAT)含量,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P-Smad3、P-Smad7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BG、GHb A1c、ALB、TP、UA、BUN、Scr、ROS、TGF-β_1、P-Smad3显著升高(P <0.05),CAT、P-Smad7显著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桑叶玉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FBG、GHb A1c、ALB、BUN、Scr、ROS、TGF-β_1、P-Smad3显著降低(P <0.05),CAT、P-Smad7显著升高(P <0.05),受损胰腺组织改善。黄芪桑叶玉竹颗粒低、中剂量组大鼠TP显著降低(P <0.05),黄芪桑叶玉竹颗粒低剂量组大鼠UA显著降低(P <0.05)。结论 黄芪桑叶玉竹颗粒可改善高血糖诱导的肾脏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肾脏纤维化,延缓肾功能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_1/P-Smad3/P-Smad7通路有关。

    2023年09期 v.43 1068-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丰隆穴配伍脾俞穴对肥胖模型大鼠体质量、肝脏系数和TC、TG的影响

    边静;杨东;张为民;闫雪;宣立娜;

    目的 探究丰隆穴配伍脾俞穴对肥胖模型大鼠体质量、肝脏系数和TC、TG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空白组(n=10),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针刺组(n=10)、模型组(n=10)。针刺组采取针刺丰隆穴、脾俞穴,干预后每周测量体质量,实验结束后测量肝脏质量,采集血液,测量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水平。分析丰隆穴配伍脾俞穴对体质量、肝脏系数、TC、TG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肝脏系数、TC、TG水平均明显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体质量、肝脏系数、TC、TG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结论 丰隆穴配伍脾俞穴能够通过机体代谢途径改善脂肪沉积病理状态,改善TC、TG水平。

    2023年09期 v.43 1074-1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循经通络推拿手法结合药物对乳腺增生大鼠雌孕激素及其受体水平的调节作用

    李丽;纪宁;阮迪;李丹丹;

    目的 观察循经通络推拿手法对乳腺增生(MGH)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对比单纯推拿手法、药物治疗、手法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探讨其调节大鼠性激素水平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手法组、药物组、药物加手法组共5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连续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 mL/kg)25 d,随后连续肌肉注射黄体酮(5 mg/kg)5 d建立乳腺增生模型。手法组予以循经通络推拿手法治疗,药物组给予三苯氧胺(0.5 mg/kg)灌胃治疗,药物加手法组同时给予循经通络推拿和药物灌胃,连续治疗30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体征,测量大鼠第2对左右乳头直径和乳头高度,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含量,Western-blot检测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头高度和直径显著增大(P <0.05),乳腺组织增生病变明显,血清中E_2含量显著升高,P含量显著降低(P <0.05),明显上调了乳腺组织中ERα的蛋白表达,下调了PR的表达(P <0.05)。手法组、药物组、药物加手法组大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 <0.05);药物加手法组大鼠乳腺组织形态明显改善,增生程度明显减轻,手法组和药物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较模型组改善不明显;药物组和药物加手法组大鼠E_2含量及ERα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含量和PR的表达显著增高(P <0.05),其中药物加手法组的改善效果更佳,手法组大鼠血清和乳腺组织中E_2、P的含量及ERα、PR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循经通络推拿手法结合三苯氧胺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纯手法和单纯药物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体内雌孕激素及其受体水平相关。

    2023年09期 v.43 1078-1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仝小林态靶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四肢肌痛1例

    陈科宇;高泽正;周丹妮;张湘苑;孙阿茹;孙郡;薛崇祥;廖春燕;雷烨;李修洋;王涵;杨映映;李青伟;罗建江;

    报告态靶结合治疗新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四肢肌痛患者1例。通过对该患者诊疗过程的回顾分析,在仝小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郁、闭、脱、虚不同阶段认识的基础上,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肌痛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肌炎,目前临床报道较少,通过态靶辨治思路组方,明显改善了患者因自身免疫导致的肌痛症状,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类患者提供借鉴思路。

    2023年09期 v.43 1084-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患者1例

    周凌;田传玺;薛崇祥;李争;王晶;郭杏林;亢泽峥;董立硕;李修洋;赵林华;陈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在此基础上合并新冠病毒感染者较一般新冠感染患者更易进展为重症肺炎。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患者在治疗时应明确“寒湿疫”之“病-期-证”体系,依据“郁-闭-脱-虚”四期定位病程,并在此基础上调态打靶,综合论治。本案患者为高龄伴多发基础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属“闭”证期,邪盛正虚,湿、热、痰、瘀、毒交织盘踞上焦,宜从分期分证及态靶结合角度探讨诊疗方案,选用子龙宣白承气汤,扶正益气,透邪外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有效,现析其病因并总结其经验,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类患者提供借鉴思路。

    2023年09期 v.43 1088-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使用剂量差异的分析及文献回顾

    范锐;刘学;张伟;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之气虚血瘀证的经典方剂,近年来也常用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领域。关于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使用剂量问题,中医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研究了近五年于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动物/细胞研究型文献,发现黄芪使用剂量在18~125 g之间,其中,黄芪剂量在120 g的研究占大多数。分层来看,在非临床研究中,补阳还五汤的用量一般大于在临床研究中的用量,非临床研究最常用黄芪剂量为120 g,而临床研究最常用剂量为60 g。

    2023年09期 v.43 1092-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针刺联合十味温胆汤治疗卒中后心胆气虚型失眠

    曹宏波;王思敏;桂高飞;

    目的 探究针刺结合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心胆气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资阳医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接诊的94例卒中后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针刺治疗)和治疗组(针刺联合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各47例。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潜伏期、惊醒次数、睡眠总时长、睡眠效率、统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统计治疗期间恶心、呕吐、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睡眠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惊醒次数少于对照组,睡眠总时长、睡眠效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PSQI各项得分和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2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联合十味温胆汤加减可以提高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较佳,且安全性较高。

    2023年09期 v.43 1096-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天窗穴注射联合筋膜针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高大红;刘德春;王友刚;宋阳春;吴三兵;杨春恒;汪静;党小方;

    目的 观察天窗穴注射联合筋膜针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密封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天窗穴注射联合筋膜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质量量表(SF-36)、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SS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颈椎总活动度(ROM)和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PF)等多种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和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VAS、SSS、GAD-7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2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VAS、SSS、GAD-7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组NDI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2组ROM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2组HBV、LBV、PV、PF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HBV、LBV、PV、PF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天窗穴注射联合筋膜针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生命质量和颈椎功能。

    2023年09期 v.43 110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外治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房雨晨;沈楠;缪虹雨;王睿清;潘洁露;邢练军;喻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肝脏疾病。西医以饮食、运动调节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为主。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显示,中医外治法、尤其是针灸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研究展开文献综述,探讨针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特点,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2023年09期 v.43 1104-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督灸治疗脊柱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张沥丹;李雪峰;潘婷;陈新华;

    脊柱疾病是指由于姿势不正、外伤、风寒湿侵袭以及先天性、退行性等原因引起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病变,从而压迫神经的一种疾病。督灸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脊柱疾病上有着独到的优势,其相关机制作用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总结了督灸治疗脊柱疾病的相关研究资料发现,督灸干预脊柱疾病的作用机制与抑制局部炎症因子释放,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内分泌代谢水平,加速血流动力学和增强骨代谢等方面密切相关。

    2023年09期 v.43 1108-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连汤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思考

    邢铭瑞;张白雪;蔡永敏;

    黄连汤作为仲景经方之一,被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具有重要的的研究价值。通过分析与黄连汤医案相关的文献,总结了其主要病因和治法,认为黄连汤证的基本病机为“上热下寒,中焦失和”,应治以“宣通上下,调和脾胃,平和阴阳”。黄连汤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泌尿及生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疾病等,除消化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的医案较少。通过分析黄连汤的研究进展可知,方药中各成分的药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研究名家医案的用药规律具有不全面性,应从中医理论出发,理论与临证相结合,并通过现代技术分析完善方药的作用机制,促进临床研究的发展,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2023年09期 v.43 1112-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