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于六经开阖枢理论探讨湿疹证治

    徐菁;赵百孝;段行武;李丹阳;朱泽兵;刘雅洁;

    六经开阖枢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仲景《伤寒论》中细化为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分别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后世医家对这一理论也进行了发展,开阖枢既可以认为是人体气血津液生发输布循环的管道孔窍,阴阳出入之通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万物兴灭、生长、变化、运动规律的总结凝练。本文基于六经开阖枢理论,对湿疹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和治疗进行探讨,以期探寻六经开阖枢在湿疹发生发展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中湿疹的治疗提供启发。

    2022年06期 v.42 62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讨

  • 《伤寒论》中的体质思想探讨

    赵永烈;史海霞;

    体质作为个体化的生命现象,在中医学中早有认识,《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法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医体质理论的内容,体质思想贯穿于三阴三阳病的整个辨证论治体系当中,在疾病的发生与否、发病性质、发病部位、转归、传变、治疗原则与方法的确立、药物用量、治疗禁忌、预后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2年06期 v.42 625-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广瘟疫论》“时疫发热”辨证思维精要探析

    周荣易;马丙祥;王娇娇;张永婷;

    《广瘟疫论》为清代温病学家戴天章所著,书中确立的辨瘟疫与风寒之异及“时疫五辨”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亦是时疫发热辨证论治的精髓。时疫发热在病邪性质、受邪途径、传变方式上有其典型特征,时疫发热辨证应采取“气、色、神、脉、舌苔”五辨及以舌苔变化为核心的“表、里、浅、深”辨证思维,并注意愈而复热及邪退正虚发热的辨证论治,治疗上提出“汗不厌早,下不厌迟”的思想,对后世瘟疫类疾病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2年06期 v.42 629-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叶天士辨治痿证学术思想特色探微

    胡勇;张惜燕;邢玉瑞;何伟;

    叶天士在继承前人辨治痿证的经验之上,提出了富有创见的学术观点,认为痿证的病因、病机虚实错杂,本虚标实,初病以湿热为患,络热则痿,久病则以脏腑虚损,奇脉空虚为主要病理机制;痿证的论治以虚、实为纲,虚者治以补益脾肾,通摄奇经,实者治以辛开苦降,利湿泄浊;痿证的用药注重血肉有情之品、虫蚁搜剔之类、辛散宣布之药的运用。叶氏的辨治经验对当下痿证的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2年06期 v.42 633-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柴胡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会

    郑佳昆;冯淬灵;贺晋芳;宋洁;徐梦娇;晏军;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方。本文分析了大柴胡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和临床运用,初步总结出大柴胡汤的使用方证有五:喘憋咳嗽,胸胁胀满,大便秘结,口干口苦,唇绀舌暗痰多。胆胃郁热,腑气不通,痰瘀阻肺,肺气上逆为核心病机。

    2022年06期 v.42 637-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仲景“肝脾同调”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焦红;刘建平;郎晓猛;赵蒙蒙;王玉婷;崔泽华;董紫薇;杨贵真;

    肝脾同调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治法,又是张仲景治未病思想的体现,肝脾在五行中相互克制,功能上相互依存。仲景善从脾论治六经病变,调和肝脾亦为仲景组方之一大原则,掌握肝脾同调的理论精髓,对于消化系统诸多疾病的治疗、转归及预后意义重大。

    2022年06期 v.42 640-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益肾解毒通络法探讨糖尿病脑病辨治思路

    陈锐;周兴庆;尚晓玲;

    糖尿病脑病的中医辨治与肾密切相关,其为本虚标实之证,即肾精不足,内生毒邪,毒损脑络,髓海失养。治疗应当以益肾解毒通络为法,运用态靶辨证理论,调肾虚之态、打毒邪之靶、治糖脂之因、防痿证之果,态靶结合,随症加减,以期拓宽中医辨治糖尿病脑病的临床思路。

    2022年06期 v.42 644-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朴炳奎“和其不和”思想在大肠癌治疗中的运用

    王立雅;郑红刚;

    “和其不和”是朴炳奎教授对“肿瘤扶正培本”理论的高度凝练,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现。在治疗大肠癌过程中,“和其不和”重点在于“调和”,调和人体的脏腑阴阳形神,力求恢复人体“和”的状态,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境界,带瘤生存便是该思想的具体体现;在遣方用药方面,以“和而不同”为立方原则,主张扶正药与祛邪药同用,方小力宏,用药贵精不贵多。

    2022年06期 v.42 647-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万林从“痰”“郁”论治重度乳腺增生病经验

    徐留燕;程旭锋;施媛;王蓓蓓;孟冰心;刘瑞东;

    王万林认为重度乳腺增生病应从“郁”和“痰”论治,以“郁”为源,以“痰”为因,痰郁交错互结,病情渐重。以肝郁痰凝为其主要病机,善用药对;治疗以疏肝化痰为法,善用药对;创制乳癖汤,配合散结乳癖中药硬膏行气畅郁化痰;强调痰郁共治,内外同行,形神同调。

    2022年06期 v.42 652-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有鹏治疗小儿湿疹合并不寐经验

    刘畅;石庆雪;李妍;刘璐佳;王有鹏;

    近年来,不寐的发病率在儿科疾病中明显升高。临床湿疹小儿常见不寐,两病相合,相互影响,伴生他症,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认为湿疹与不寐可存在双向促进影响,然用药局限,疗效不著。王有鹏教授认为,导致湿疹小儿不寐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外袭、痰热内蕴,其中瘙痒作为重要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因此治疗以分消走泄为纲,以清热利湿、和胆宁神为法,应用自拟方薏竹温胆汤随症加减,注重身心兼顾,达到湿疹、不寐同治,临床效果显著。本文试从中医角度论述其病因病机特点,并归纳总结王师经验,以求为临床诊治与科研创新提供思路。

    2022年06期 v.42 656-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石志超应用鸡内金经验撷菁

    李舒;刘世鹏;刘玉姿;何丰华;石鉴泉;石志超;

    石志超教授认为鸡内金分别与黄精、郁金、海螵蛸、桑螵蛸配伍可具有温润通养调气机、化湿通络促排石、健胃助脾消积滞、益肾涩精止遗泄等功效,临证用于治疗消渴、口糜、胃痞、疳积、遗尿遗精、胆石症、石淋等疾病获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从鸡内金常用临床对药组合及功效、其所应用的疾病等方面,总结了石志超用药理论及临床经验,以期提供更多的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2022年06期 v.42 660-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辨治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痛经经验

    鲍美如;张永嘉;孙文杰;侯睿捷;赵瑞华;

    赵瑞华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脾肾阳虚为发病之本,肝郁气滞为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瘀血为本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终致 “虚”“寒”“郁”“瘀”相互胶结。治疗以化瘀通阳为切入点,创制丹桂消癥饮温经活血,行气消癥。根据“阳虚”“阳郁”的偏重,酌情加入温补脾肾、疏肝理气之品。温补脾肾,层层递进,以顾护阴血。疏肝理气常升降同施,以复其常。

    2022年06期 v.42 664-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雒明池教授运用平胃散加减从寒热辨治慢性胃炎经验

    苏金宇;杨明杰;王洋;高杉;于春泉;雒明池;

    本文总结了雒明池教授运用平胃散加减从寒热辨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慢性胃炎属中医“胃痛”“痞满”范畴,雒明池教授诊疗此病纵观整体,强调首辨病家的寒热虚实,以调和阴阳为处方原则,常施以平胃散加减,御繁以简,每获良效。平胃散乃燥脾土和胃气之良剂,若晓其病源,精准辨证,临证灵活化裁,则着手成春。

    2022年06期 v.42 668-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蜈蚣败毒饮对血瘀证银屑病患者凝血因素影响的研究

    张晴;杨素清;安月鹏;

    目的 观察蜈蚣败毒饮对于血瘀证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疗效,并通过对凝血和抗凝系统关键因子的检测,分析各凝血因素与银屑病皮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血瘀证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口服蜈蚣败毒饮,对照组口服血府逐瘀胶囊,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3个时间点的观察,采用PASI法对患者的皮损指数进行量化并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中凝血系统关键因子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抗凝系统关键因子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进行检测,基于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各指标的时间效应、分组效应、交互效应,并分析各凝血因素与皮损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蜈蚣败毒饮可以显著降低银屑病患者的PASI分值(P<0.05或P<0.01),降低FIB、DD、PAI-1、vWF的水平(P<0.05或P<0.01),并能够升高AT-ⅢA的水平(P<0.05或P<0.01)),在多时间点动态观察中显示出连续调控的趋势,同时,各指标的血清表达与皮损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1)。结论 蜈蚣败毒饮能够有效治疗血瘀证银屑病,其干预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机体的凝血系统并激活抗凝系统来实现,通过这种双向调控作用,改善了血瘀证患者的瘀滞状态。

    2022年06期 v.42 671-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咳喘固本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刘志勇;吴启相;成菲;杨增祥;韩圣宾;郭丽纳;

    目的 分析咳喘固本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2018年6月-2020年9月于开封市中医院肺病科就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II)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咳喘固本丸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12周后,2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测试(CTA)、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_1)、FEV_1/FVC、最大通气量(MVV)及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咳喘固本丸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有效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气及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2022年06期 v.42 67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毒胶囊联合综合干预在改善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中的应用

    刘细凤;刘纯;李小玉;谢建平;郑丽娜;

    目的 研究清毒胶囊联合综合干预在改善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中的应用。方法 以2017年3月-2020年3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清毒胶囊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2组治疗期间均进行综合干预。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外周CD4~+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统计2组治疗期间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6、12个月后,观察组外周血CD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外周血CD4~+水平较治疗3个月后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月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93.62%)高于对照组(78.72%,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结核、淋巴结肿大、呼吸道感染、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2.13%、6.38%、8.51%、4.26%)低于对照组(17.02%、23.40%、27.66%、21.28%,P<0.05。结论 清毒胶囊联合综合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降低病毒载量,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2年06期 v.42 68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桃红四物汤联合复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康复中的应用

    何丕龙;涂禾;向往;彭伟;吴月;乐劲涛;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复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用复位外固定术联合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复位外固定术进行治疗,2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锻炼,均治疗8周。统计2组疗效、骨折修复因子、钙磷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影像学参数。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成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钙素(BGP)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桡骨高度、尺倾角、掌倾角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联合复位外固定术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骨折修复,改善机体骨代谢及钙磷代谢情况,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2年06期 v.42 685-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活血疏风止痒中药外洗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改善及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的影响

    杨靖;王小强;段昱方;赵文景;

    目的 探讨活血疏风止痒中药外洗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改善及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尿毒症期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活血疏风止痒方外洗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DirkR.Kuyper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钙磷代谢指标[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Kt/v]变化,并对比2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事件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DirkR.Kuypers评分、VAS评分,P、PTH水平,Bun、β2-MG、Sc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和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a水平,Kt/v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该两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血常规(PLT、HG、WBC)均未发生异常,也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活血疏风止痒中药外洗联合血液灌流能够显著缓解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促进Bun、Scr、β2-MG等中小分子毒素得到更好的净化,有助于改善本病患者生存质量。

    2022年06期 v.42 689-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藏象理论探析气虚体质人群出生日期与五运六气的关联性

    王诗洋;邢天野;王利锋;丁文婧;王忠敏;王响;王志宏;尚晓玲;

    目的 基于藏象理论探析吉林省气虚体质者的体质与出生日期先天五运六气因素的相关性,以便于更好的探索先天禀赋与气虚体质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吉林省2019年8月-2020年12月15岁以上居住年限超过10年的105例气虚体质者出生日期所属五运六气特点的人数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卡方检验。结果 气虚体质者的出生日期在不同岁运、主气、客气和司天在泉的人数分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出生日期的岁运等运气因素与吉林省人群气虚体质的形成有相关性。

    2022年06期 v.42 694-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运动疗法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李伟;黄肖群;汪道明;肖文武;高少君;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运动疗法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康复的疗效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63例。对2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对症药物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系统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肩关节功能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以及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及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各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运动疗法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疗效明显,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改善,且可下调血清IL-6和TNF-α水平。

    2022年06期 v.42 699-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芍甘附子汤加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肺间质病理及血清KL-6、IL-6与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

    席雅婧;康天伦;钱唐亮;侯秀娟;朱跃兰;

    目的 观察芍甘附子汤加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肺间质病理及血清KL-6、IL-6与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50只。空白组予以正常饮食喂养,直至试验结束。造模组复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持续2周,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大、中、小剂量中药组及雷公藤组。空白组与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其余4组分别给予相对应的药物进行灌胃。灌胃持续4周后即实验第6周末后将所有大鼠处死。选大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IL-6、IL-17、KL-6水平。取大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间质病理变化。结果 血清细胞因子IL-6、IL-17、KL-6在对照组中均显著升高(P<0.01)。IL-6在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在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KL-6在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大剂量中药组与雷公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及肺泡壁完整,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大面积破坏,肺泡结构塌陷,肺泡间隙充血水肿,肺泡壁增厚,出现大量纤维瘢痕;中药小剂量组肺泡炎仍然较为明显,肺泡结构紊乱,肺泡间隙仍较宽,较对照组有所改善;中药中、大剂量组及雷公藤组肺泡结构较为清晰,伴有轻微炎症反应及少量纤维增生,与对照组相比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 芍甘附子汤加味可以显著抑制IL-6、IL-17、KL-6的高表达,这可能是其延缓RA-ILD进展的有效作用机制之一。

    2022年06期 v.42 703-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芪连结肠宁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及肠黏膜保护因子的影响

    胡锦洋;牛俊杰;蒋士生;

    目的 研究芪连结肠宁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及肠黏膜保护因子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连结肠宁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5% 葡聚糖硫酸钠(DSS)喂养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连续给药3周后检测指标。观察体质量变化及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MUC2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TLR4、NF-κB p65、IL-6、TNF-α、MUC2、TFF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MUC2 、TFF3 mRNA的表达。结果 芪连结肠宁各组大鼠在给药之后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D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中、高剂量组具有明显优势。芪连结肠宁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恢复,MUC2、TFF3蛋白表达相比于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连结肠宁各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p-NF-κB p65、IL-6、TNF-α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P<0.01),TFF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芪连结肠宁能有效恢复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降低DAI评分,降低结肠组织TLR4、p-NF-κB p65、IL-6、TNF-α蛋白表达,增加MUC2、TFF3蛋白及TFF3 mRNA的表达,进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中芪连结肠宁中、高剂量组疗效及调节作用较为显著。

    2022年06期 v.42 708-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

  • 顶焦髓系疾病之痉挛性斜颈辨治医案一则

    韦宇;赵林华;周丽娟;王涵;仝小林;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肌张力障碍疾病。“四焦八系”理论将脑系统的功能划分为顶焦,其中髓系主经,司运动,痉挛性斜颈即可归属于髓系疾病。治疗上先辨刚柔,明辨病因,追寻疾病之态,力求态靶同调。病属刚证,本案治疗上不离寒湿之态,调态打靶,注重量效关系,从而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2022年06期 v.42 714-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用药规律

    丁媛;王少丽;李萌;于靖文;夏晨曦;秦珂馨;周铃;刘震;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探讨刘震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刘震主任处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信息,对之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分析,总结刘震主任治疗该病的基础用药规律。结果 经过筛选整理出2 182首处方,方中共涉及中药289味,使用频次超过800次的药物有17味;药物多归脾、肺、胃、肝经;多用苦、辛、甘味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理气药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补气、化湿药;得到关联药对501对,基础方5个。结论 刘震主任认为气滞、湿阻、血瘀是其重要病理因素,以健脾理气、活血化湿为基本治则,在胃食管反流病的遣方用药上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2年06期 v.42 718-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针灸推拿

  • 穴位埋线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李宏阳;李宇栋;张淑伶;韩小勇;冷涛;卢天宇;张晶新;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脾胃虚弱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2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统计2组症状积分、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排便情况、情绪状态。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优于对照组的77.36%(P<0.05);2组症状积分、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排便情况及情绪状态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补中益气汤可有效改善脾胃虚弱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细胞因子分泌、排便情况及情绪状态,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2年06期 v.42 722-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五步推拿疗法配合脊柱测试评价训练系统(Tergu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维;陈帅;尹宏兵;

    目的 探讨五步推拿疗法配合脊柱测试评价训练系统(Tergu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五步推拿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五步推拿疗法配合脊柱测试评价训练系统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VAS评分和Tergumed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观察组治疗后,脊柱功能测试(Tergumed)的各项指标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实施五步推拿疗法配合脊柱测试评价训练系统(Tergumed)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五步推拿疗法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22年06期 v.42 726-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厚朴排气合剂联合针刺穴位对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鹏;李娜;郑继会;胡思斌;张永波;

    目的 探讨厚朴排气合剂联合针刺穴位对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脊柱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术后病人15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n=48)、针刺组(n=52)和针药并用组(n=50),中药组给予厚朴排气合剂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穴位治疗,针药并用组给予上述疗法联合治疗,评估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3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的血清胃肠激素含量及治疗后3 h和3 d的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针药并用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针药并用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中药组和针刺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GAS、MTL含量比较,针药并用组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中药组和针刺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炎症指标水平低于术后3 h(P<0.05),针药并用组变化幅度大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中药组和针刺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厚朴排气合剂联合针刺穴位能提高胸腰椎术后患者疗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2022年06期 v.42 729-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高夕林;岳宝成;潘仁慈;王树人;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医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肝肾亏虚型)的效果、症状积分、功能恢复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味、中医手法治疗,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症状积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感觉麻木和膝腿无力积分、ODI评分、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医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症状积分,促进功能恢复,并积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的表达,值得临床推广。

    2022年06期 v.42 7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温针灸联合三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陈麒阳;郑文宾;曹晶;

    目的 探究温针灸联合三伏贴对寒凝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溧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接诊的寒凝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联合治疗组。温针灸采用常规针刺合灸法,联合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三伏贴进行治疗,疗程为20 d。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WOMAC及VAS评分及炎性反应因子、中医症候量化分级,疗程结束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WOMAC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IL-1β、TNF-α、MMP-3炎性反应因子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量化分级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72%)显著高于温针灸组(85.25%)(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三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2022年06期 v.42 737-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从明清医家治疫经验谈现代疫病的中医防治

    赵东凯;李晓晶;王爽;李若南;刘俊楠;宫晓燕;

    疫病具有强传染性、流行性与危害性。纵观中国数千年的瘟疫历史,对于疫病的防控和治疗,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疫病的概念、历史背景、治疫思想、以及明清医家的治疫特点等进行阐述,认为其治疫以预防为主,避其毒气,治疗上重视保护正气、调畅气机、开门驱邪,重视后期调养和辨证论治。探讨明清医家的防疫思想和措施对现代疫病防控的作用和意义。

    2022年06期 v.42 741-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